1. 李 的艺术签名怎么写
签名的签法、技巧数不胜数,造型千姿百态,风格各有千秋。下面就介绍几个李的艺术签名如下图所示:
案例(一)
案例(二)
案例(三)
案例(四)
案例(五)
案例(六)
案例(七)
案例(八)
扩展资料:
艺术签名,又称“签名设计”,即对个人姓名的美化、艺术化。它不是今人的发明,古已有之,我们的前人称其为“花押”。类似于“花押”,另有“画押”、“签押”、“签字”、“署名”、“签名”、“署押”等多种称法,这些称法意思大同小异。
艺术签名特质:
(1)、可识性
签名是实用的,易认不易认都是能认的。一款成功有价值的签名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识读。签名的可识性在于它符合汉字结构特点,符合签名设计的规律和法度,只要剖析其原理,人人可识。
(2)、独特性
挥洒而出的签名是一种标识,是个人专利,展现人的独特个性,有较强的个人风格。
(3)、艺术性
签名本身就是一门艺术,签名是“美”的。
(4)、时代性
不同时期,不同环境,签名是不一样的,体现出人的不同心境,是个人一时的写照.
(5)、防伪性
签名表示个人的接受、认可、同意,在社会交往中是一种凭信手段,有较高的防伪性。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艺术签名
2. 行书的李字怎么写
行书“李”字的写法是:行书简介:行书分为行楷和行草两种。
是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
实质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
行书的起源:1、据张怀瓘《书断》说:“行书者,乃后汉颍川刘德升所造,即正书之小讹,务从简易,故谓之行书。”由此而知:“行书”是“正书”转变而成的字体。
2、据王僧虔《古来能书人名》云:“锺繇书有三体:一曰铭石之书,最妙者也;二曰章程书,传秘书,教小学者也;三曰行押书,相闻者也。河东卫凯子,采张芝法,以凯法参,更为草稿。
草稿是相闻书也。”由是而知行书亦称行押书,起初当由画行签押发展而来。
相闻者,系指笔札函牍之类。在汉末,行书没有普遍地应用。
直至晋朝王羲之的出现,才使之盛行起来。行书到王羲之手中,将它的实用性和艺术性最完美地结合起来。
从而创立了光照千古的南派行书艺术,成为书法史上影响最大的一宗。行书的书写特点:行书是介于楷、草间的一种书体。
写得比较放纵流动,近于草书的称行草;写得比较端正平稳,近于楷书的称行楷。结构特点;大小相兼、收放结合、疏密得体、浓淡相融。
代表人物:行书代表作中最著名的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兰亭序》,前人以“龙跳天门,虎卧凤阙”形容其字雄强俊秀,赞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唐代颜真卿所书《祭侄稿》,写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58685e5aeb931333365633961得劲挺奔放,古人评之为“天下第二行书”。
而苏轼的《黄州寒食帖》则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
3. “李”字的连笔字怎么写
李 (lǐ )
1. 笔画数:7;
2. 部首:木;
3. 释义:
4. 落叶小乔木,果实称“李子”,熟时呈黄色或紫红色,可食
5. 姓。
古同“理”,古代法官的代称。
4. 组词即解释:
6. 李代桃僵
原用“桃”“李”共患难来喻兄弟相爱相助,后喻互相顶替或代他人受过。
7. 投桃报李。李下不正冠
比喻要避免不必要的嫌疑
8.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比喻为人只要忠诚、正直一定会感动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