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咏华山的古诗怎么写
《咏华山》是宋朝宰相寇准七岁时咏诵的一首诗。这首诗寇准在与先生爬华山时情不自禁吟诵出的,诗的大意是: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华山脚下。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寇准是北宋时期稀世神童,聪慧过人。他咏的这首诗,缘境构诗,诗与境谐。孩子的诗是即景即情之作,与先前的爬山描写投榫合缝,都突出了华山的高峻陡峭,气势不凡,显得贴合山势,准确传神,应该说是难能可贵了。
据记载,寇准小时候,其父大宴宾客,饮酒正酣,客人请小寇准以附近华山为题,作《咏华山》诗,寇准在客人面前踱步思索,一步、二步,到第三步便随口吟出一首五言绝句:“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比世人皆知的曹植七步成诗还要快出许多,真是才思敏捷,出口成章。
咏 华 山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2. 咏古诗有哪些
怀古诗诗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这类诗由于多写古人往事,且多用典故,手法委婉。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小令《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咏史诗二首》阮瑀一 误哉秦穆公。身没从三良。
忠臣不违命。随躯就死亡。
低头窥圹户。仰视日月光。
谁谓此可处。恩义不可忘。
路人为流涕。黄鸟鸣高桑。
二 燕丹善勇士。荆轲为上宾。
图尽擢匕首。长驱西入秦。
素车驾白马。相送易水津。
渐离击筑歌。悲声感路人。
举坐同咨嗟。叹气若青云。
《过华清宫绝句》杜 牧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赤壁 》杜 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泊秦淮》杜 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秋夕》杜 牧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江南春绝句 》杜 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唐 - 胡曾 - 咏史诗一五○首【年代】:唐【作者】:胡曾【题目】:咏史诗一五○首【内容】: 新建阿房壁未干,沛公兵已入长安。帝王苦竭生灵力,大业沙崩固不难。
苻坚举国出西秦,东晋危如累卵晨。谁料此山诸草木,尽能排难化为人。
原头日落雪边云,犹放韩卢逐兔群。况是四方无事日,霸陵谁识旧将军? 长安城外白云秋,萧索悲风灞水流。
因想汉朝离乱日,仲宣从此向荆州。 蜀江一带向东倾,江上巍峨白帝城。
自古山河归圣主,子阳虚共汉家争。 野田极目草茫茫,吴楚交兵此路傍。
谁料伍员入郢后,大开陵寝挞平王。 恃宠娇多得自由,骊山举火戏诸侯。
只知一笑倾人国,不觉胡尘满玉楼。 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
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夏禹崩来一万秋,水从嶓冢至今流。
当时若诉胼胝苦,更使何人别九州? 嬴政鲸吞六合秋,削平天下虏诸侯。山东不是无公子,何事张良独报仇。
共工争帝力穷秋,因此捐生触不周。遂使世间多感客,至今哀怨水东流。
有虞龙驾不西还,空委箫韶洞壑间。无计得知陵寝处,愁云长满九疑山。
关东新破项王归,赤帜悠扬日月旗。从此汉家无敌国,争教彭越受诛夷。
祖舜宗尧自太平,秦皇何事苦苍生?不知祸起萧墙内,虚筑防胡万里城。 长平瓦震武安初,赵卒俄成戏鼎鱼。
四十万人俱下世,元戎何用读兵书。 江上南风起白苹,长沙城郭异咸秦。
故乡犹自嫌卑湿,何况当时赋鵩人。 长嗟墨翟少风流,急管繁弦似寇仇。
若解闻韶知肉味,朝歌欲到肯回头。 义帝南迁路入郴,国亡身死乱山深。
不知埋恨穷泉后,几度西陵片月沉。 陈国机权未可涯,如何后主恣娇奢。
不知即入宫中井,犹自听吹玉树花。 杜宇曾为蜀帝王,化禽飞去旧城荒。
年年来叫桃花月,似向春风诉国亡。 韩信经营按镆铘,临戎叱咤有谁加。
犹疑转战逢勍敌,更向军中问左车。 烈火西焚魏帝旗,周郎开国虎争时。
交兵不假挥长剑,已挫英雄百万师。 白蛇初断路人通,汉祖龙泉血刃红。
不是咸阳将瓦解,素灵那哭月明中。 邓侯城垒汉江干,自谓深根百世安。
不用三甥谋楚计,临危方觉噬脐难。 东巡玉辇委泉台,徐福楼船尚未回。
自是祖龙先下世,不关无路到蓬莱。 石头城下浪崔嵬,风起声疑出地雷。
何事苻坚太相小,欲投鞭策过江来。 何人知足反田庐,玉管东门饯二疏。
岂是不荣天子禄,后贤那使久闲居。 五马南浮一化龙,谢安入相此山空。
不知携妓重来日,几树莺啼谷口风。 五月扁舟过洞庭,鱼龙吹浪水云腥。
轩辕黄帝今何在,回首巴山芦叶青。 自古功成祸亦侵,武安冤向杜邮深。
五湖烟月无穷水,何事迁延到陆沉。 重冈复岭势崔巍,一卒当关万卒回。
不是大夫多辨说,尉他争肯筑朝台。 赵王一旦到房陵,国破家亡百恨增。
魂断丛台归不得,夜来明月为? 此水虽非禹凿开,废丘山下重萦回。莫言只解东流去,曾使章邯自杀来。
秦娥一别凤凰台,东入青冥更不回。空有玉箫千载后,遗声时到世间来。
岩前版筑不求伸,方寸那希据要津。自是武丁安寝夜,一宵宫里梦贤人。
拔山力尽霸图隳,倚剑空歌不逝骓。明月满营天似水,那堪回首别虞姬。
路入高阳感郦生,逢时长揖便论兵。最怜伏轼东游日,下尽齐王七十城。
古人未遇即衔杯,所贵愁肠得酒开。何事山公持玉节,等闲深入醉乡来。
长房回到葛陂中,人已登真竹化龙。莫道神仙难顿学,嵇生自是不。
3. 如何写古诗词
首先你要有一定的诗词理解能力。平时要多看一些古诗词,文言文之类的。
写诗要注重平仄,押韵,对仗等。
所谓押韵,是把同一韵部,也就是同一韵母组成的字,放在诗的固定位置上,以构成和谐的音乐美。在绝句中用在偶句的末尾处,即押在句末一字上。
如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的韵脚就是“光”、“霜”、“乡”。绝句中的第三句最后一字必须是仄音的。
押韵是诗歌必不可少的要素。从上古的>;、>;,到定型的唐诗,一直到今天的诗歌,都是要讲押韵的。没有和谐的音韵,吟咏起来就不朗朗上口了。可用旧时韵书“平水韵”,但该诗韵有107个韵部,使用不易,因为分韵太窄;也可用新韵,即以普通话语音来押韵,韵目只有18个韵部。
正格绝句,平起首句不入韵和仄起首句不入韵,只需二、四句末一字押韵即可;别格绝句,平起首句入韵和仄起首句入韵,必须在一、二、四句末字押韵,以构成和谐而美妙的音乐性。
平仄,是声调的讲究。平声即阴平声、阳平声字,仄声即上声、去声和入声字。简单地说就是平声是汉语拼音中的一二声,仄声就是三四声。
绝句的格律,有四种格式,分为五言、七言的平起式和仄起式,举例如下:
1、平起首句不入韵为正格 碧波·咏树 碧波·小溪即景
平平仄仄平平仄, 深居沃野枝繁茂, 平平平仄仄, 岸边风拂柳,
仄仄平平仄仄平。 碧叶千张似玉雕。 仄仄仄平平。 雀跃树枝头。
仄仄平平平仄仄, 本是同根同血脉, 仄仄平平仄, 放鸭河中漾,
平平仄仄仄平平。 为何飒飒起风涛。 平平仄仄平。 清波荡小舟。
2、平起首句入韵为别格 包德珍·夜思 包德珍·新春絮语
平平仄仄仄平平, 天心随意弄迷离, 平平仄仄平, 吟虹出远天,
仄仄平平仄仄平。 常使伊人费苦思。 仄仄仄平平。 兰水一诗泉。
仄仄平平平仄仄, 未必风涛初识我, 仄仄平平仄, 月带群星至,
平平仄仄仄平平。 松花江水洗胭脂。 平平仄仄平。 笑声来枕边。
3、仄起首句不入韵为正格 碧波·暴风 李频·渡双江
仄仄平平平仄仄, 一阵狂飙如猛兽, 仄仄平平仄, 岭外音书断,
平平仄仄仄平平。 飞沙走石信天游。 平平仄仄平。 经冬复历春。
平平仄仄平平仄, 屋摧树倒禾苗折, 平平平仄仄, 近乡情更怯,
仄仄平平仄仄平。 暴戾人间万象蹂。 仄仄仄平平。 不敢问来人。
4、仄起首句入韵为别格 包德珍·咏李白 碧波·咏日
仄仄平平仄仄平, 行路方知蜀道难, 仄仄仄平平, 宇宙现穹隆,
平平仄仄仄平平。 千篇斗酒海天宽。 平平仄仄平。 金轮挂太空。
平平仄仄平平仄, 胸中日月吟风处, 平平平仄仄, 环球光耀彩,
仄仄平平仄仄平。 何止吴歌楚舞寒。 仄仄仄平平。 万物显春荣。
4. 怎样写好七绝诗
先熟悉韵律,杜甫的古诗较工整多读度 以下是 关于如何写好诗词的个人粗浅体会 一、培养兴趣,增加爱好 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几千年灿烂文化的国家,而诗词在中国文化史上又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从诗经到当代诗词,我们的前人积累了非常丰富的作品,这是我们民族的骄傲,也是属于全人类的精神财富,我们的祖国是一个诗歌的王国,诗歌的海洋。 来讴歌伟大的时代,咏颂祖国的大好山河。
二、学会欣赏、打好基础 写诗难,欣赏诗词同样难。欣赏诗词,是写好诗词的第一道门坎。
欣赏和写作诗词,能够寄托情志,交流情感,充实精神生活,有利于推进精神文明建设。 欣赏古典诗词是一种艺术享受,也是一种文化修养。
一首作品如何欣赏呢?首先,要反复吟诵,慢咽细嚼 四、勤观细察,积累素材 我们写诗词,一首作品,取什么材,是写事写景,还是写人写物。都必须经过作者认真仔细的构思和观察。
如“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从这两句诗来看,作者对刚出水的小荷观察得非常细致,完全符合事物的客观规律,成为千古名句。
又如“珠江三尺雪,月来泛寒光”,这两句诗从表面上看蛮有诗意,但仔细一想就不对劲了。珠江在我国南方的广东,它从何而来的雪呢?这是作者失察了。
严重脱离实际,就像我们星子戏唱脱了板,结果全无,闹笑话了。在二000年,我应某杂志社《专家论作诗》栏目写的二首七绝,作了简明的回答。
其一“欲作诗词意境开,为寻腹稿久徘徊。闭门难遣生花句,妙语都从实践来”。
其二“熟读诗书铁锁开,平时积累少徘徊。勤观细察真情在,自有神工笔底来”。
五、不厌其改,推敲提高 如何提高诗词的质量,古人云:“好诗改百遍”。俗话又说:“乖孩子是哄出来的,好诗词是改出来的”,可见改诗对诗的质量尤其重要。
每一首作品,先应反复推敲,然后请别人提高,不要怕别人指出不足之处,不要怕丑。在这方面,我是有过深刻的体会。
记得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写了一首《七绝.初夏》“杏卸残装藕叶青,西风瘦柳夜啼莺。桃花流水同春去,听取新蝉报夏声。”
写完后自我感觉良好,后给一个网名叫静夜诗语的人看,半天不说话,我就急了,问她怎么样,她摇摇头说“句子很美,诗味也足,总的来说不及格”。接着就指出了这首诗致命的缺点,因为红杏在二月开花,杏卸残装,藕叶还未长出,严重脱离现实生活,应改为李卸残装藕叶青为妥。
这一改就符合客观了,整首诗就活了。真是一字之师,终生难忘啊! 再是推敲提高的问题,诗词是语言艺术,深刻的思想,充沛的感情,新颖的构思,需要善于运用优美、简洁、生动、形象的语言来表达,所以作者遣词造句必须反复琢磨,反复推敲。
贾岛“推敲”的故事,至今传为佳话。值得我们借鉴。
杜甫曾说:“语不惊人死不休”。苏轼说“诗赋以一字见工拙”,卢延让说:“吟妥一个字,捻断数茎须”。
可见古人是何等重视对每个字的推敲,也就是“炼字”,字炼得好,一字传神,境界全出,诗也就活了。 六、相得益彰,功在诗外 首先要充实生活,学会做人。
人到中年以后,打拼的时代基本过去,业余时间相对较多,有些人把时间用在打牌、酗酒上去了,终日嬉游,无所适从,奉劝这些同志不如写点诗词,作为一种调节和享受,一种休息和解脱,以平静的心态对待家庭和社会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其次通过诗词创作可以调节情绪,修身养性。
当创作出一篇满意的诗词作品时,往往使人心旷神怡,兴奋不止,久久地沉浸在美的感受之中。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曾说过“人的情绪便是自己疾病的良医”。
在写作诗词的过程中,专心致志,凝神静气,忘却烦恼和忧愁,这对我们无疑是一种精神享受。我的一个南昌朋友说过一段耐人寻味的话,说他写的每一首诗词都记载着一个故事,每每读来,当时的情景一幕幕在眼前浮现,叫人感慨万千,那些浮燥的情绪,一下子烟消云散,使人心平气和,事实确是如此,于我心有同感焉。
再次写诗可以健脑强身,益寿延年。我国自古有“寿从笔端来”的说法。
为什么老年人的记忆力不如年轻人强呢?主要变化在脑细胞数量比二十多岁的青年人减少15%,脑的重量减轻8-9%,神经传导速度减慢10%左右,从医学角度来看,预防衰老,防止“老年性痴呆症”的发生,老年人一定要多用脑,勤用脑,使有潜力的脑细胞活动起来,代替已失去功能的脑细胞。我们作诗填词,主要就是用脑。
同时在写字时,能使肌肉关节得到锻炼,从而使心率均匀,血压平稳,呼吸顺畅,内脏各器官的功能也得到调整,使新陈代谢旺盛,反应灵敏,抵抗力增强,对于某些疾病往往能起到药物所起不到的作用,对人的身心健康是在有益处的。
5. 如何写古诗
怎样作古诗词,是一个既简单又不太简单的问题,笔者在本文中只针对古诗词的结构进行解说,希望广大爱好古典诗歌的朋友能从中获益。
一、诗体 关于诗歌的种类,问题是相当复杂的,这里只是根据王力先生〈诗词格律〉书中说法简要讲讲。 古代诗歌按格律分,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古体诗又称古风或古诗;近体诗又称今体诗,近体诗以外的古典诗歌通称古体诗。律诗只能押平韵,古诗则还可以押仄韵。
古代诗歌以字数分有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唐代以后,四言诗很少见了,所以一般诗集都分为五言诗,七言诗。
这是古典诗歌的基本结构,为什么要这样分,因为这和古诗的“节奏”有关,至于古诗节奏是什么,会在以后的章节中讲到。古风按字数分为五古、七古。
律诗也可分为五律和七律。律诗中也有长篇,称为排律。
除了五言、七言之外,古诗还有杂言体。杂言指长短句杂在一起,比如李白的〈蜀道难〉就是杂言。
杂言诗歌一般不另立一类,而只归入七古。甚至篇中完全没有七字句,只要是长短句,也就归入七古。
这是习惯上的分法,没有什么理论根据。 古代诗歌还有一种绝句,过去把绝句算为律诗,但根据北师大的王力教授和楮斌杰教授的说法,作为五言四句体的绝句,应该比律诗的起源更早,所以绝句单独算一类,既包括古绝也包括律绝。
为什么叫绝句,明吴呐〈文章辩体〉引〈诗法源流〉说:“绝句者,截句也。”也就是说绝句是把诗歌的开头、结尾或者中间部分截取后的诗。
但是,绝句的本质是一种五言或七言四句诗体。 二、律诗 而近体诗以律诗为代表,产生与初唐,一般认为他们的开创者是初唐人沈诠期和宋之问。
为什么律诗比较难做却会不可避免的出现呢?这是因为此前古代中国的诗歌,从〈诗经〉到乐府诗歌都是合乐的,有音乐伴奏。但后来诗歌逐渐脱离音乐,这样它只能依靠自身解决音乐中的节奏和抑扬顿挫之美,这也就只能靠汉语本身的声调变化来解决了,这是律诗出现最根本的原因。
律诗的发展有两源,一是对仗的盛行,二是声调的发展。正常情况下,做好律诗肯定就可以做好古诗,所以,写古典诗歌都先丛律诗开始。
由于律诗的韵、平仄、对仗,都有很多讲究。由于格律很严,所以称为律诗。
律诗的特点,按照前人分析,有六大要素: 1、整:每句字数整齐,或五言,或七言。2、俪:要求在诗歌中使用骈俪,即使用对仗。
2、叶:指奇偶两句的平、仄是依次相对的。4、韵:指古诗只能押平声韵。
5、谐:是指全篇的平仄有较严格的规定。6、度:指全篇文字是一定的。
实际上,律诗最重要的,按照王力先生和启功先生的说法,只有四个关键: 1、每首限定八句,五律共四十字,七律共五十六字。律诗每两句称为一联,其开头两句称为首联,中间两句称为颔联,下面两句称为颈联,最后一句又称尾联。
2、只能押平声韵。 3、每句的平仄,包括句与句的平仄,都有严格的规定。
4、每篇必须有对仗,除首尾两联外,中间各联都必须对仗。 首先你要有一定的诗词理解能力。
平时要多看一些古诗词,文言文之类的。 写诗要注重平仄,押韵,对仗等。
所谓押韵,是把同一韵部,也就是同一韵母组成的字,放在诗的固定位置上,以构成和谐的音乐美。在绝句中用在偶句的末尾处,即押在句末一字上。
如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的韵脚就是“光”、“霜”、“乡”。绝句中的第三句最后一字必须是仄音的。
押韵是诗歌必不可少的要素。从上古的<<诗经>>、<<楚辞>>,到定型的唐诗,一直到今天的诗歌,都是要讲押韵的。
没有和谐的音韵,吟咏起来就不朗朗上口了。可用旧时韵书“平水韵”,但该诗韵有107个韵部,使用不易,因为分韵太窄;也可用新韵,即以普通话语音来押韵,韵目只有18个韵部。
正格绝句,平起首句不入韵和仄起首句不入韵,只需二、四句末一字押韵即可;别格绝句,平起首句入韵和仄起首句入韵,必须在一、二、四句末字押韵,以构成和谐而美妙的音乐性。 平仄,是声调的讲究。
平声即阴平声、阳平声字,仄声即上声、去声和入声字。简单地说就是平声是汉语拼音中的一二声,仄声就是三四声。
绝句的格律,有四种格式,分为五言、七言的平起式和仄起式,举例如下: 1、平起首句不入韵为正格 碧波·咏树 碧波·小溪即景 平平仄仄平平仄, 深居沃野枝繁茂, 平平平仄仄, 岸边风拂柳, 仄仄平平仄仄平。 碧叶千张似玉雕。
仄仄仄平平。 雀跃树枝头。
仄仄平平平仄仄, 本是同根同血脉, 仄仄平平仄, 放鸭河中漾, 平平仄仄仄平平。 为何飒飒起风涛。
平平仄仄平。 清波荡小舟。
2、平起首句入韵为别格 包德珍·夜思 包德珍·新春絮语 平平仄仄仄平平, 天心随意弄迷离, 平平仄仄平, 吟虹出远天, 仄仄平平仄仄平。 常使伊人费苦思。
仄仄仄平平。 兰水一诗泉。
仄仄平平平仄仄, 未必风涛初识我, 仄仄平平仄, 月带群星至, 平平仄仄仄平平。 松花江水洗胭脂。
平平仄仄平。 笑声来枕边。
3、仄起首句不入韵为正格 碧波·暴风 李频·渡双江 仄仄平平平仄仄, 一阵狂飙如猛兽, 仄仄平平仄, 岭外音书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