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虞美人怎么写
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绝命词。
相传他于自己生日(七月七日)之夜(“七夕”),在寓所命故妓作乐,唱新作《虞美人》词,声闻于外。宋太宗闻之大怒,命人赐药酒,将他毒死。
这首词通过今昔交错对比,表现了一个亡国之君的无穷的哀怨。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三春花开,中秋月圆,岁月不断更替,人生多么美好。
可我这囚犯的苦难岁月,什么时候才能完结呢?回首往昔,身为国君,过去许许多多的事到底做得如何呢,怎么会弄到今天这步田地?据史书记载,李煜当国君时,日日纵情声色,不理朝政,枉杀谏臣……透过此诗句,我们不难看出,这位从威赫的国君沦为阶下囚的南唐后主,此时此刻的心中有的不只是悲苦愤慨,多少也有悔恨之意。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月明中。”
苟且偷生的小楼又一次春风吹拂,春花又将怒放。回想起南唐的王朝、李氏的社稷——自己的故国却早已被灭亡。
诗人身居囚屋,听着春风,望着明月,触景生情,愁绪万千,夜不能寐。一个“又”字,表明此情此景已多次出现,这精神上的痛苦真让人难以忍受。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尽管“故国不堪回首”,可又不能不“回首”。
这两句就是具体写“回首”“故国”的——故都金陵华丽的宫殿大概还在,只是那些丧国的宫女朱颜已改。这里暗含着李后主对国土更姓,山河变色的感慨!“朱颜”一词在这里固然具体指往日宫中的红粉佳人,但同时又是过去一切美好事物、美好生活的象征。
以上六句,诗人竭力将美景与悲情,往昔与当今,景物与人事的对比融为一体,尤其是通过自然的永恒和人事的沧桑的强烈对比,把蕴蓄于胸中的悲愁悔恨曲折有致地倾泻出来,凝成最后的千古绝唱——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诗人先用发人深思的设问,点明抽象的本体“愁”,接着用生动的喻体奔流的江“水”作答。
用满江的春水来比喻满腹的愁恨,极为贴切形象,不仅显示了愁恨的悠长深远,而且显示了愁恨的汹涌翻腾,充分体现出奔腾中的感情所具有的力度和深度。 全词以明净、凝练、优美、清新的语言,运用比喻、象征、对比、设问等多种修辞手法,高度地概括和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真情实感。
难怪前人赞誉李煜的词是“血泪之歌”,“一字一珠”。
2. 虞美人怎么写
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绝命词。相传他于自己生日(七月七日)之夜(“七夕”),在寓所命故妓作乐,唱新作《虞美人》词,声闻于外。宋太宗闻之大怒,命人赐药酒,将他毒死。这首词通过今昔交错对比,表现了一个亡国之君的无穷的哀怨。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三春花开,中秋月圆,岁月不断更替,人生多么美好。可我这囚犯的苦难岁月,什么时候才能完结呢?回首往昔,身为国君,过去许许多多的事到底做得如何呢,怎么会弄到今天这步田地?据史书记载,李煜当国君时,日日纵情声色,不理朝政,枉杀谏臣……透过此诗句,我们不难看出,这位从威赫的国君沦为阶下囚的南唐后主,此时此刻的心中有的不只是悲苦愤慨,多少也有悔恨之意。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月明中。”苟且偷生的小楼又一次春风吹拂,春花又将怒放。回想起南唐的王朝、李氏的社稷——自己的故国却早已被灭亡。诗人身居囚屋,听着春风,望着明月,触景生情,愁绪万千,夜不能寐。一个“又”字,表明此情此景已多次出现,这精神上的痛苦真让人难以忍受。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尽管“故国不堪回首”,可又不能不“回首”。这两句就是具体写“回首”“故国”的——故都金陵华丽的宫殿大概还在,只是那些丧国的宫女朱颜已改。这里暗含着李后主对国土更姓,山河变色的感慨!“朱颜”一词在这里固然具体指往日宫中的红粉佳人,但同时又是过去一切美好事物、美好生活的象征。
以上六句,诗人竭力将美景与悲情,往昔与当今,景物与人事的对比融为一体,尤其是通过自然的永恒和人事的沧桑的强烈对比,把蕴蓄于胸中的悲愁悔恨曲折有致地倾泻出来,凝成最后的千古绝唱——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诗人先用发人深思的设问,点明抽象的本体“愁”,接着用生动的喻体奔流的江“水”作答。用满江的春水来比喻满腹的愁恨,极为贴切形象,不仅显示了愁恨的悠长深远,而且显示了愁恨的汹涌翻腾,充分体现出奔腾中的感情所具有的力度和深度。
全词以明净、凝练、优美、清新的语言,运用比喻、象征、对比、设问等多种修辞手法,高度地概括和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真情实感。难怪前人赞誉李煜的词是“血泪之歌”,“一字一珠”。
3. 【谁能帮我翻译一下苏轼的虞美人
大好湖山的确是东南这片地域最美啊 一望去是满满千里的无边视野。
陈襄太守能够再来几次呢? 到时就算在您面前醉倒了我也会更加来来回回的激动徘徊 沙河塘上是灯火初明,谁在唱着曲子呢? 夜深了,风静了,该回的时辰了 只有一江水波映着明月如同翡色琉璃一般碧绿通透 ②信——的确,诚然。 ③弥——遍,满。
④使君——指陈襄。使君,古时太守的别称。
太守、知州,官职相近,故称。 ⑤沙河塘——在杭州城南,通钱塘江,宋时为杭州繁华地区。
⑥水调——曲调名,为唐代大曲。⑦夜阑(lán)——夜深。
阑,尽,晚。 ⑧碧琉璃——比喻江水碧绿清澈 【赏析】 此词作于熙宁七年(1074年)七月。
《本事集》云:"陈述古守杭,已皮瓜代。未交前数日,宴僚佐于美堂。
侵夜,月色如练,前望浙江,后顾西湖,沙河塘正出其下,陈公慨然,请贰车苏子瞻赋之,即席而就。" 这是一首赠别词,全词紧扣"湖山信是东南美"一句,寓情于景,写出了江南水乡旖旎迷人的景色,充分体现了人物的依依惜别之情。
上阕先总写湖山之美:"信是"写美景的不容置疑,"弥千里"写美景之广阔。面对美景和陈公的感慨,作者自然想到其对湖山的留恋。
且想到此番别离,恐难以再次如此相聚,故"便使尊前醉倒",也徘徊不肯离去。 下阕写夜景。
江上的灯火,动听的水调,静谧的夜晚,柔和的清风,皎洁的月光,清澈的江水。听觉、视觉、触觉等感觉的融合,光和声、动和静的渗透。
景象由欢腾转为宁静画面色彩也由浓郁转为恬淡,烘托了惜别的气氛,令人回味无穷。
4. 虞美人咋写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多少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绝命词。相传他于自己生日(七月七日)之夜(“七夕”),在寓所命故妓作乐,唱新作《虞美人》词,声闻于外。
宋太宗闻之大怒,命人赐药酒,将他毒死。这首词通过今昔交错对比,表现了一个亡国之君的无穷的哀怨。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三春花开,中秋月圆,岁月不断更替,人生多么美好。可我这囚犯的苦难岁月,什么时候才能完结呢?回首往昔,身为国君,过去许许多多的事到底做得如何呢,怎么会弄到今天这步田地?据史书记载,李煜当国君时,日日纵情声色,不理朝政,枉杀谏臣……透过此诗句,我们不难看出,这位从威赫的国君沦为阶下囚的南唐后主,此时此刻的心中有的不只是悲苦愤慨,多少也有悔恨之意。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月明中。”苟且偷生的小楼又一次春风吹拂,春花又将怒放。
回想起南唐的王朝、李氏的社稷——自己的故国却早已被灭亡。诗人身居囚屋,听着春风,望着明月,触景生情,愁绪万千,夜不能寐。
一个“又”字,表明此情此景已多次出现,这精神上的痛苦真让人难以忍受。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尽管“故国不堪回首”,可又不能不“回首”。这两句就是具体写“回首”“故国”的——故都金陵华丽的宫殿大概还在,只是那些丧国的宫女朱颜已改。
这里暗含着李后主对国土更姓,山河变色的感慨!“朱颜”一词在这里固然具体指往日宫中的红粉佳人,但同时又是过去一切美好事物、美好生活的象征。 以上六句,诗人竭力将美景与悲情,往昔与当今,景物与人事的对比融为一体,尤其是通过自然的永恒和人事的沧桑的强烈对比,把蕴蓄于胸中的悲愁悔恨曲折有致地倾泻出来,凝成最后的千古绝唱——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诗人先用发人深思的设问,点明抽象的本体“愁”,接着用生动的喻体奔流的江“水”作答。用满江的春水来比喻满腹的愁恨,极为贴切形象,不仅显示了愁恨的悠长深远,而且显示了愁恨的汹涌翻腾,充分体现出奔腾中的感情所具有的力度和深度。
全词以明净、凝练、优美、清新的语言,运用比喻、象征、对比、设问等多种修辞手法,高度地概括和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真情实感。难怪前人赞誉李煜的词是“血泪之歌”,“一字一珠”。
5. 虞美人 仿写
仿写:
1、
嫩叶青草何时醒?春意知多少。
小城昨夜又南风,田园万物复苏煦日中。
山川平原依然在,只是容颜改。
问你能有几多爱,正似那轮明月当空瞰。
2、
蝈鸣蛙叫何时始?夏热有多少。
小城昨夜又高温,山村庄稼疯长热浪中。
山川河流依然在,只是绿装改。
问你洒下几多汗,正似那场好雨禾下盼。
3、
阳光绿色何时减?秋清知多少。
小城昨夜又北风,果园硕果丰收喜悦中。
山川平原依然在,只是金颜改。
问你能有几多获,正似那片稻浪风中笑。
基本介绍:
虞美人是著名词牌之一,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因以为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古代词开始大体以所咏事物为题,配乐歌唱逐渐形成固定曲调,后即开始名为调名即词牌。《虞美人》即是如此。
6. 怎样写词虞美人
虞美人
落花已作风前舞,又送黄花雨。晓来庭院半残红,惟有游丝千丈袅晴空。
殷勤花下同携手,更尽杯中酒。美人不用敛蛾眉,我亦多情无奈酒阑时!
叶梦得这首词写的是暮春时节惜花伤春
袅——
(袅)
niǎo ㄋㄧㄠˇ
柔弱,缭绕:“不声如动吹,无风自~枝”。~娜(nuó)。~~(a.形容烟气缭绕上腾的样子,如“炊烟~~”;b.形容细长柔美;c.形容随风摆动的样子,如“垂柳~~”;d.形容微风吹拂;e.形容声音绵延不绝,如“余音~~”)。
通“袅”。柔弱细长的样子 [slender and graceful]
披迳怜深沉,攀条惜杳袅。――南朝·陈·江总《游西霞寺》
(3)
如:袅娉(袅娜娉婷。女子姿态美好的样子);袅袅(纤长柔美的样子)
(4)
形容声音婉转悠扬 [sweet and a greeable]。如:袅袅悠悠(婉转悠长)
袅袅
niǎoniǎo
(1)
[curling upwards]∶形容烟气缭绕升腾
袅袅浮航金画龙。――温庭筠《台城晓朝曲》
茑——植物
从以上分析,
袅在写法上更有说服力。古人用袅在诗词里较多~!~!
又如:
缭绕;缠绕 [curl upward;twine;wind]
台上炉香袅翠烟。――王明清《挥尘后录》
(5)
又如:袅脚(绕腿布);袅丝(香灰的别称);袅篆(指香的烟缕)
(6)
摇曳 [wave in the wind]。如:袅窕(影子动摇的样子);袅軃(摇曳下垂的样子)
(7)
吹拂 [sway]
荷花落兮江色秋,秋风袅兮夜悠悠。――李白《悲清秋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