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学生数学读后感怎么写
这个假期我很开心,不仅是玩得开心,而且是有了一份很大的收获,这个收获可不是过年收的压岁钱,而是交到了一个好朋友,想知道是谁吗?其实就是我们发得《小学生数学报》啊!
没有想到吧!《数学报》里可不仅仅只有数学题,还有许多有趣的小故事呢!我特别喜欢看里面的小故事,不仅好玩有趣,还能学到很多数学知识,像名师大讲坛里会讲到课本里没有教过的解题方法,它开阔了我们做题的新思路。比如,我遇到这样一道题:“沿一条大道,每隔3米栽一棵树,从头到尾一共栽了301棵,这条大道共长多少米?“这时我想到了有一期中讲到的“扳手指数空数”的方法,马上想到301棵树中间的间隔就是301-1=300(个),300*3=900(米)。我很快就解开了这道题。
我以前不喜欢画线段图来解题,可是看了《数学报》后我发现画线段图真的是解题的好方法,我也喜欢上了用这个方法来做题。如果现在有地同学还在为做不对数学题而困扰的话,我建议你就去读读这个报吧,一定很有帮助的。
报纸上还有一些同学自己写得文章,我觉得他们写得非常好,像半斤八两,韩信切糕啊,好多小故事呢!原来从古到今,数学知识就和我们的生活关系这样的密切啊!
《数学报》是一个非常好的朋友,我真喜欢它!
2. 数学书的感想怎么写
感想:
(1)数学书上例题是学好数学的关键,因为那些例题都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经典题目,是智慧的结晶,必须认真学习,思考和体会,并触类旁通。
(2)在学好例题的基础上多多地做同类型练习题,千万不要怕麻烦,一定要动笔做!这是关键,因为学数学在熟能生巧方面的优势无与伦比。
(3)持之以恒地学好数学书上的每一道例题,结合教师的讲解,严格认真地做练习,就一定能学好数学,天道酬勤!
这就是我学习数学的经验与体会。
3. 怎么写数学故事读后感
我最敬佩数学家是华罗庚.他聪明、好学、勤奋、爱国,是我国杰出的数学家.华罗庚很聪明、好学.1910年11月12日,华罗庚生于江苏省金坛县.他家境贫穷,决心努力学习.上中学时,在一次数学课上,老师给同学们出了一道著名的难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余二,五五数之余三,七七数之余二,问物几何?”大家正在思考时,华罗庚站起来说:“23.”他的回答使老师惊喜不已,并得到老师的表扬.从此,他喜欢上了数学.华罗庚很勤奋.他上完初中一年级后,因家境贫困而失学了,只好替父母站柜台,但他仍然坚持自学数学.经过自己不懈的努力,他的《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论文,被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教授发现,邀请他来清华大学;华罗庚被聘为大学教师,这在清华大学的历史上是破天荒的事情.华罗庚很爱国.1936年夏天,已经是杰出数学家的华罗庚,作为访问学者在英国剑桥大学工作两年.而此时抗日的消息传遍英国,他怀着强烈的爱国热忱,风尘仆仆地回到祖国,为西南联合大学讲课.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像华罗庚那样,成为一个伟大的数学家;像印象中曾听过一个故事:高斯是位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有一天他的数学老师因为事情已处理了一大半,虽然上课了,仍希望将其完成,因此打算出一题数学题目给学生练习,他的题目。
4. 数学作业:读后感
华罗庚故事
成功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件幸运的事,但不是每一个人都能获得成功。成功不是路边的小石子随处可捡,也不是田间的小草随意可觅。要成功,需要有一段漫长的路要走,在这期间是要经过许多挫折的。
1930 年的一天,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坐在办公室里看一本《科学》杂志。看着看着,不禁拍案叫绝:“这个华罗庚是哪国留学生?”周围的人摇摇头,“他是在哪个大学教书的?”人们面面相觑。最后还是一位江苏籍的教员想了好一会儿,才慢吞吞地说:“我弟弟有个同乡叫华罗庚,他哪里教过什么大学啊!他只念过初中,听说是在金坛中学当事务员。”
熊庆来惊奇不已,一个初中毕业的人,能写出这样高深的数学论文,必是奇才。他当即做出决定,将华罗庚请到清华大学来。
从此,华罗庚就成为清华大学数学系助理员。在这里,他如鱼得水,每天都游弋在数学的海洋里,只给自己留下五、六个小时的睡眠时间。说起来让人很难相信,华罗庚甚至养成了熄灯之后,也能看书的习惯。他当然没有什么特异功能,只是头脑中一种逻辑思维活动。他在灯下拿来一本书,看着题目思考一会儿,然后熄灯躺在床上,闭目静思,开始在头脑中做题。碰到难处,再翻身下床,打开书看一会儿。就这样,一本需要十天半个月才能看完的书,他一夜两夜就看完了。华罗庚被人们看成是不寻常的助理员。
第二年,他的论文开始在国外著名的数学杂志陆续发表。清华大学破了先例,决定把只有初中学历的华罗庚提升为助教。
几年之后,华罗庚被保送到英国剑桥大学留学。可是他不愿读博士学位,只求做个访问学者。因为做访问学者可以冲破束缚,同时攻读七、八门学科。他说:“我到英国,是为了求学问,不是为了得学位的。”
华罗庚没有拿到博士学位。在剑桥的两年内,他写了 20 篇论文。论水平,每一篇都可以拿到一个博士学位。其中一篇关于“塔内问题”的研究,他提出的理论被数学界命名为“华氏定理”。
华罗庚曾说:“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真理的长河中有无数礁石险滩。只有不畏攀登的采药者,才能登上高峰觅得仙草;只有不怕巨浪的弄潮儿,才能深入水底觅得骊珠。”科学上的每一个真理都是在经历无数次的挫折、失败之后才得出的。我们要正视挫折,正确对待挫折,只有这样,才能让挫折变成我们走向成功的阶梯。
华罗庚以一种热爱科学,勤奋学习,不求名利的精神,献身于他所热爱的数学研究事业。他抛弃了世人所追求的金钱、名利、地位。最终,他的事业成功了。
华罗庚把科学研究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起来。华罗庚把数学应用到工农业生产上,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挫折可以战胜,挫折孕育着成功,而前提是具有坚定的信念和勇往直前的精神。当具备了这些条件之后,挫折就会被你踩在脚下,明天就是拨开浮云见丽日之时。
5. 数学书籍的读后感5年级怎么写
《高斯的正十七边形》读后感
如果问你正十七边形的问题是哪位数学家最先解出来的?你一定会毫不犹豫地说出答案,但是你知道他是怎么做到的吗?这你就得猜了吧,而且,你猜的答案肯定是:像普通数学家一样,都希望自己能解出千古难题,然后再经过仔细的、不懈的努力研究,最终得出了答案。对不起,你答错了。
故事大概是这样的:1796年的一天,在德国哥延根大学,一位十九岁的学生刚吃完晚饭就开始做导师每天例行给他留的三道作业题,前两道题他不费吹灰之力就做了出来,第三道题是:要求只用圆规和一把没有刻度的直尺画出一个正十七边形。这道题把他难住了——他所学过的数学知识竟然对解出这道题没有任何帮助,困难激起了他的斗志,他试着用各种各样的思路去解题,经过一晚上的思考和琢磨,他终于在第二天清晨解出了这道难题。
当他把作业交给导师时,他很惭愧,因为他觉得自己用的时间太长,辜负了老师的希望。但是当导师看完作业后,顿时惊得目瞪口呆,原来,第三道题导师留错了,这道题其实是一道连阿基米德、牛顿这些人一辈子也都没能解出来的千古难题,这位学生竟然只用一个晚上就做出来了,这位学生就是数学王子——高斯。
在这件事情发生后,高斯回忆道,如果提前告诉他那是一道千古难题,那么他可能一辈子也解不出来那道题。
高斯解出那道题的关键,其实就在于他并不知道他正在解答一道千古难题,而只是以为在做普普通通的作业。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在我们不清楚困难到底有多大的时候,我们反而更有力量去解决它!那么就是说,有时候真正阻碍我们成功的东西,并不是困难本身,而是我们对困难的恐惧,这种恐惧让我们不相信自己的能力,自然也就在困难面前投降了。阿基米德和牛顿也许就是因此没能解出这道题的。如果我们能够把这种恐惧感给克服掉、化解掉,那么我们会发现很多的难题会变得容易、很多的困难会迎刃而解。
这个故事给我的启示是:一个人克服了对困难的恐惧,就意味着拥有了解决困难的信心,那么他的力量就会加倍发挥出来,有时候甚至能获得超能量。
在我们人生的道路上其实也是如此。所谓“真正的很扰人的困难”实际上往往并不存在,它只不过是我们的恐惧感与困难本身一起合伙来困扰你、折磨你的形式罢了,先把恐惧感解决了,再解决困难本身就不会很难了。
朋友,你说对吗?
6. 有关于数学的书的,写一篇读后感
读《数学大王》有感 最近,我看了一本有关数学的书刊:数学大王。
刚拿到这本书,可爱的封面便深深的吸引了我,我怀着愉快的心情读完了这本书。 《数学大王》里,印象最深刻的要数“别扭国奇遇记”,里面主要讲述了:小明是个粗心大王,在做数学题目的时候,由于他的粗心闹了很多笑话,以至于老师在发下来的卷子上打了很多红叉叉。
原来,小明在卷子答案上填着:一个苹果重200(千克),一张邮票面积1(平方米),床长2(分米),一列火车每小时150(米),教室长8(米)……看来小明的确够粗心的,这天,小明忽然看见自己的课桌上由一个火柴棒大小的人,还没等他开口,小人便拉着小明的手,坐火车去游乐园玩。好不容易坐上火车,这火车咋开的这么慢呀!小明觉得很奇怪,就去问司机,司机说:不是你写的吗,我可是按照你写的速度开的。
“是呀,是呀,都是你犯粗心,要不然我的身高也不会这么矮……”小人也在一旁委屈的说道。终于,火车到站了,小明迫不及待的走出车厢,“哎呦!”一个200千克重的苹果重重的砸在了小明的脑袋上。
小明正想发火,可是一转念:这不是自己犯的错误吗?哎……接下来,他又陆续遇见了其小无比的教室,超大的邮票……小明在心里暗暗发誓,以后一定要改掉粗心的坏毛病。 原来我想粗心没什么大不了,反正自己也会,下次注意就行了。
但是我看小明的故事后,感到粗心的害处还真多,造成的后果也太可怕了。如果火箭设计师如果有一点马虎,火箭就上不了天;如果人造卫星的数据有一点差错,就不可能围绕地球正常运行;如果医生把手术器械落在病人体内给病人带来痛苦,对身体造成伤害…… 为了我们更好地学习,获取更多的知识,将来成为有用之才,不出错、不误事,每个人都应该克服粗心大意,改掉马虎的坏习惯。
无论是学习还是做事都一定要认真、认真、再认真,细心、细心、再细心。让我们大家都做个学习的“细心”人。
7. 求数学读后感
其实也可以不是推荐书目里面的啊,以下一篇文章关于数学的读后感
读《数学万花镜》有感
从小学到高中我一直对数学有着浓厚的兴趣,之所以对数学青睐,那是因为在启蒙的时候,就开始感觉到数学离生活很近。很小的时候,家人便会教我认数字;渐渐长大后,自己会用七巧板来搭各种各样的图案;而现在我又踏上了会计这条路,又是跟数字打交道……种种往事都让我跟数学有了不解之缘!而就在我看到了《数学万花镜》这本书后,才发现数学居然有这么多的奥秘有待我去探索!!!
《数学万花镜》不仅告诉我们很多很多的知识,还锻炼我们基本思维的训练。让我们知道如何运用思维,才能使我们更加的开拓视野。这是作者著名数学家胡·施坦豪斯所著的一本独特的介绍数学知识的书。为什么说它独特呢?那是因为这本书是以图形、图片和模型等为主,以必要的初等的数学说明为辅。生动地讲述了数学各个领域里的事实和问题。有时一些抽象而难以理解的数学理论,通过具体的可以捉摸的实物从而使数学具体化。使大家从实践中学到知识,理解真理!而施坦豪斯教授并不想在书中炫耀他能罗列多少难得住读者的题目,而是直接从初等数学的一些方面挑选题材,然后娓娓道来,旁征博引,让你深刻地感觉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充满了数学。他的话题总是惊人的、奇趣的、令人高兴的,同时也是细致的、有洞察力的,让人情不自禁地重新审视周围的世界,从生活中领悟到真理,让你知道这个习以为常的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有着让人惊奇,有趣的另一面。
《数学万花镜》还告诉了我们什么是数学!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以及空间模型等概念的一门学科。透过抽象化和逻辑推理的使用,由计数、计量、量度和对物体形状及运动的观察中产生。其实在国外有很多著名的数学家,如牛顿,阿基米德等等,他们就真正的理解了数学,从而拓展这些概念,为了公式化新的猜想以及从合适选定的公理及定义中建立起严谨推导出的真理。在数学的世界和领域里感到快乐。然而他们为数学界也做了许许多多的贡献。虽然每看完一章是件不容易的事情,但是这本书是这样的有启发性,让我愉快的使用思维:想一想作者叙述的思路,我们就不得不惊叹于作者深厚的数学功底和数学的奇妙深奥。这时我便想起数学家高斯的名言“数学中重要的不是符号,而是概念”。而《数学万花镜》正是让人在潜移默化中认识到这一点的好书!
看了《数学万花镜》让你真正懂得了什么是数学,记得有一位老的法国数学家曾经说过:一种数学理论应该这样清晰,使你能向大街上遇到的第一个人解释它。在此之前,这一数学理论不能被认为是完善的。此地对数学理论所坚持的清晰性和易懂性,我想更以之作为对一个堪称完善的数学问题的要求;因为易于理解的问题吸引着人们的兴趣,而复杂的问题却使我们望而却步。所以人们常说学文科很简单,但是学习理科就没有那么容易了,而数学就有着广大的奥秘,这些奥秘不是一天可以探索出来的。但是这本书却让我们乐在其中,学习本是件枯燥但是又很有意义的事情,怎样才能愉快的去学习呢?在《数学万花镜》的世界里,会让你轻松,快乐的使用你的大脑,开动你的小脑,重新审视你的生活,领悟生活中不平凡而新奇的事情!所以我们只有从现在开始慢慢了解数学,从而喜欢数学,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学习它。我相信秉持着我们热爱数学的心,总有一天我们会征服它的!!!
8. 读一篇数学书籍写读后感
学习数学,重要的是理解,而不是像其它科目一样死背下来.数学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举一反三”.做会了一道题目,就可以总结这道题目所包含的方法和原理,再用总结的原理去解决这类题,收效就会更好.学习数学还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从基本的下手,稳稳当当的去练,不求全部题都会做,只求做过的题不会忘,会用就行了.在做题的过程中,最忌讳的就是粗心大意.往往一道题目会做,却因粗心做错了,是很不值得的.所以在考数学的时候,一定不要太急,要条理清楚的去计算,思考;这样速度可能会稍慢,但却可以使你不丢分.相比之下,我会采取稍慢的计算方法来全面分析题目,尽量做到不漏.学习是一生的事情,不要过于着急,一步一个脚印的来,就一定会取得一想不到的效果
~~~~~~~~~~~~~~~~~~~~~~~~~~~~~~~~~~~~~~~~~~~~~~~~~~~~~~~~~~~~~~~~~~~~~~~~~~
学习数学,也需要有一套自己的方法。比如我,最喜欢的就是应用题啦!因为我做应用题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个很好玩的方法,那就是:你可以把做应用题想象成一件很勇敢很酷的事情————破案!就像神探柯南那样,多带劲儿啊!题目就像是案件的线索,你要拼命想,拼命思考,找漏洞,也就是题目中除了问题以外前面的信息,然后通过思考来找到凶手,也就是问题的答案,这样一想,做起数学题来就不再那么枯燥,就非常有趣了。所以现在,我不仅不讨厌数学,还很喜欢做习题呢!我的数学成绩因此提高很大,怎么样?你也试试吧!说不定,你就会喜欢上数学了!
9. 数学书籍读后感50字
读《数学大王》有感
最近,我看了一本有关数学的书刊:数学大王.刚拿到这本书,可爱的封面便深深的吸引了我,我怀着愉快的心情读完了这本书.
《数学大王》里,印象最深刻的要数“别扭国奇遇记”,里面主要讲述了:小明是个粗心大王,在做数学题目的时候,由于他的粗心闹了很多笑话,以至于老师在发下来的卷子上打了很多红叉叉.原来,小明在卷子答案上填着:一个苹果重200千克,一张邮票面积1平方米,床长2分米,一列火车每小时150),教室长8米。看来小明的确够粗心的,这天,小明忽然看见自己的课桌上由一个火柴棒大小的人,还没等他开口,小人便拉着小明的手,坐火车去游乐园玩.好不容易坐上火车,这火车咋开的这么慢呀!小明觉得很奇怪,就去问司机,司机说:“不是你写的吗,我可是按照你写的速度开的。”“是呀,是呀,都是你犯粗心,要不然我的身高也不会这么矮。”小人也在一旁委屈的说道.终于,火车到站了,小明迫不及待的走出车厢,“哎呀!”一个200千克重的苹果重重的砸在了小明的脑袋上.小明正想发火,可是一转念:这不是自己犯的错误吗?哎,接下来,他又陆续遇见了其小无比的教室,超大的邮票……小明在心里暗暗发誓,以后一定要改掉粗心的坏毛病。
原来我想粗心没什么大不了,反正自己也会,下次注意就行了.但是我看小明的故事后,感到粗心的害处还真多,造成的后果
也太可怕了.火箭设计师如果有一点马虎,火箭就上不了天;如果人造卫星的数据有一点差错,就不可能围绕地球正常运行;如果医生把手术器械落在病人体内给病人带来痛苦,对身体造成伤害…… 为了我们更好地学习,获取更多的知识,将来成为有用之才,不出错、不误事,每个人都应该克服粗心大意,改掉马虎的坏习惯.无论是学习还是做事都一定要认真、认真、再认真,细心、细心、再细心.让我们大家都做个学习的“细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