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名人事例怎么写,关于韩信的,200字
韩信小时侯只知道读书和练武,梦想将来成为一名领兵打仗的将军,后来,父母双亡,家境贫寒,而韩信却不会挣钱,缺乏自立生活的本领,穷得连饭都吃不上,经常到别人家去混饭吃,他衣衫不整,却背着一把宝剑,像个武士侠客似的,淮阴城里一伙少年看着他老不顺眼,就取笑他说:“韩信,你文不像文,武不像武,穷不像穷,富不像富,还成天背着把宝剑,像个啥样子?你还是把那宝剑摘下来吧!”
韩信也不与他们计较,这伙少年见韩信老实,就欺负他,其中有一个屠夫的儿子,是个无赖,对韩信说:“你老背着宝剑,好像很厉害,而我看你是个胆小鬼,你敢跟我拼一拼吗?你要是敢,就拿宝剑来刺我,要是不敢,就从我的裤裆下面钻过去.”说着,他就在大街上撑开双腿,韩信把他上下打量了一会儿,就趴下去,从他的裤裆底下钻了过去,在场的人全都笑开了,韩信也尴尬的笑了笑,走开了.从此以后,大家就给韩信起了个外号,叫“钻裤裆的”.
其实,韩信是有能力杀掉那个无赖的,但是,如果杀了他,韩信就得抵命,至少也得判刑,那样,韩信的伟大理想就无法实现了,所以韩信不与这个无赖一般见识,钻就钻吧,没什么大不了的.奇特的人物与一般人的想法和认识是有很大差别的!能忍常人之不能忍,也是意志坚强者的素质之一.
所以,“跨下之辱”这个历史典故,常常是指:忍受眼前的屈辱,是为了将来成就伟大的事业.
2. “韩信与萧何”文言文翻译
史记卷九十二列传第三十二淮阴候[韩信]01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02信钓於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我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我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03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裤[裤,原作左衣右夸]下,於是信孰视之,俯出裤[裤,原作左衣右夸]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04及项梁渡淮,信杖剑从之,居戏下,无所知名.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未得知名,为连敖.坐法当斩,其辈十三人皆已斩,次至信,信乃仰视,适见滕公,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与语,大悦之.言於上,上拜以为治粟都尉,上未之奇也.05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06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情;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王曰∶我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王曰∶我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於是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王许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07信拜礼毕,上坐.王曰∶丞相数言将军,将军何以教寡人计策?信谢,因问王曰∶今东乡争权天下,岂非项王邪?汉王曰∶然.曰∶大王自料勇悍仁强孰与项王?汉王默然良久,曰∶不如也.08信再拜贺曰∶惟信亦为大王不如也.然臣尝事之,请言项王之为人也.项王喑恶叱吒[吒原作∶左口右宅],千人皆废,然不能任属贤将,此特匹夫之勇耳.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刓弊,忍不能我,此所谓妇人之仁也.项王虽霸天下而臣诸侯,不居关中而都彭城,有背义帝之约,而以亲爱王;诸侯不平.诸侯之见项王迁逐义帝置江南,亦皆归逐其主而自王善地.项王所过无不残灭者,天下多怨,百姓不亲附,特劫於威强耳.名虽为霸,实失天下心.故曰其强易弱.09今大王诚能反其道,任天下武勇,何所不诛!以天下城邑封功臣,何所不服!以义兵从思东归之士,何所不散!且三秦王为秦将,将秦子弟数岁矣,所杀亡不可胜计,又欺其众降诸侯,至新安,项王诈坑秦降卒二十余万,唯独邯,欣,翳得脱,秦父兄怨此三人,痛入骨髓.今楚强以威王此三人,秦民莫爱也.大王之入武关,秋豪无所害,除秦苛法,与秦民约法三章耳,秦民无不欲得大王王秦者,於诸侯之约,大王当王关中,关中民咸知之.大王失职入汉中,秦民无不恨者.今大王举而东,三秦可传檄而定也,於是汉王大喜,自以为得信晚.遂听信计,部署诸将所击.10八月,汉王举兵东出陈仓,定三秦,汉二年,出关,收魏.河南,韩,殷王皆降.合齐.赵共击楚.四月,至彭城,汉兵败散而还.信复收兵与汉王会荥阳,复击破楚京.索之间,以故楚兵卒不能西.11汉之败却彭城,塞王欣,翟王翳亡汉降楚,齐.赵亦反汉与楚和.六月,魏王豹谒归视亲疾,至国,即绝河关反汉,与楚约和.汉王使郦生悦豹,不下.12其八月,以信为左丞相,击魏.魏王盛兵蒲[左土右反],塞临晋.信乃益为疑兵,陈船欲度临晋,而伏兵从夏阳以木罂[左缶石瓦]渡军,袭安邑.魏王豹惊,引兵迎信.信遂虏豹,定魏为河东郡.汉王遣张耳与信俱,引兵东,北击赵,代,后九月,破代兵,禽夏悦阏与,信之下魏破代,汉辄使人收其精兵,诣荥阳以距楚.13信与张耳以兵数万,欲东下井陉击赵.赵王,成安君陈余闻汉且袭之也,聚兵井陉口,号称二十万.广武君李左车悦成安君曰∶闻汉将韩信涉西河,虏魏王,禽夏悦,新喋血阏与,今乃辅以张耳,议欲下赵,此乘胜而去国远斗,其锋不可当.臣闻千里馈粮,士有饥色,樵苏后爨[薪柴不足],师不宿饱.今井陉之道,车不得方轨,骑不得成列,行数百里,其势粮食必在其后.14愿足下假臣奇兵三万人,从间道绝其辎重.足下深沟高垒,坚营勿与战.彼前不得斗,退不得还,我奇兵绝其后,使野无所掠,不至十日,而两将之头可致於戏下.愿君留意臣之计.否,必为二子所禽矣.成安君,儒者也,常称义兵不用诈谋奇计,曰∶我闻兵法十则围之,倍则战.今韩信兵号数万,其实不过数千.能千里而袭我,亦已罢极.今如此避而不击,后有大者,何以加之?则诸侯谓我怯,而轻来伐我.不听广武君策,广武君策不用.15韩信使人间视,知其不用。
3. 文言文韩信的翻译
是这篇吗?
原文:
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于是信孰视之,俛出袴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选自《史记·淮阴侯传》
译文:
淮阴屠宰场里有侮辱韩信的年青人,对韩信说:“你即使长大了,喜欢佩带刀剑内心还是胆怯的。”他当众侮辱韩信说:“韩信如果不怕死,用刀刺我;如果怕死,从我裤裆下钻过去。”于是韩信仔细看着他,俯下身子从他裤裆下匍匐钻过去。整个市场中的人都嘲笑韩信,认为他是胆怯的
4. 关于韩信的作文 800字 急
汉初元年,楚汉两军在中原大地拉开了历时五年的战争,史称“楚汉相争”。
由于刘邦的知人善任,韩信的才华横溢,君臣携手打败了项羽,创立了大汉王朝。韩信也因为功高盖世,先被刘邦封为齐王,后被封为楚王。
由齐王变成了楚王,韩信也算是衣锦还乡,韩信带着赫赫战功,衣锦还乡来到了楚国,他找到了当年使他蒙受胯下之辱的市井无赖,不但没有杀他,反而封他中尉,以洗刷当年的耻辱。但是韩信不杀这个市井无赖,不等于刘邦不杀韩信。
对于刘邦来说,韩信永远是他的心头之痛、心腹之患,韩信功高盖世,活着对他就是危险,当韩信要求当假齐王时,刘邦心里便已经动了杀机,于是刘邦遇到了一个南巡的机会开始对韩信实施秘密逮捕。 韩信出身贫穷,但是胸怀大志。
他等到了一个时机,就是秦末的乱世。他也等到了一个伯乐,就是萧何,在萧何的推荐下,他被刘邦重用,他和刘邦有一次谈话,对时势有出色的分析,这确实表现了韩信的雄才大略、高瞻远瞩、深谋远虑。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好带刀剑。”这些话说明韩信曾经是布衣,最贫穷的时候,他甚至连饭都吃不上,还曾受过胯下之辱。
司马迁告诉我们,韩信这个人虽然有着贵族身份,还有一把剑,我猜测可能是祖传的,他肯定买不起,祖上传的一把剑在身上,但是既没有什么德行,又没有什么本事,史书上说法叫做“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就是他没有什么良好的表现。 公元前206年,秦朝灭亡,西楚霸王项羽和汉王刘邦,双方为争夺全国的统治权,展开了历史上有名的“楚汉战争”。
作为刘邦麾下的一代名将,韩信,公元前204年,用背水一战的策略,以数千兵力击败20万赵军。公元前202年,用十面埋伏的计策, 逼得项羽在乌江自刎而死。
楚汉之争结束后,功高震主的韩信马上成了刘邦的一块心病。项羽一死,刘邦马上便夺了韩信的兵权,在公元前201年,刘邦又以谋反为名将韩信诱捕,韩信被抓时,仰天长叹:兔死狗烹、鸟尽弓藏,但是刘邦此时并没有杀他,只是把他贬为淮阴侯。
在公元前196年,被刘邦的妻子吕后诱杀于长乐宫钟室。根据司马迁《史记》的记载可是韩信在当齐王的时候,可以与刘邦、项羽鼎足而居,表现出对刘邦的忠贞不贰,没有谋反。
这些都是易中天教授对韩信的评论和资料 希望对你有多帮助。
5. 韩信少时的那篇文言文怎么写
原文:
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于是信孰视之,俛出袴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译文:
淮阴屠宰场里有侮辱韩信的年青人,对韩信说:“你即使长大了,喜欢佩带刀剑内心还是胆怯的。”他当众侮辱韩信说:“韩信如果不怕死,用刀刺我;如果怕死,从我裤裆下钻过去。”于是韩信仔细看着他,俯下身子从他裤裆下匍匐钻过去。整个市场中的人都嘲笑韩信,认为他是胆怯的
6. 求韩信写的《四面楚歌》
九月深秋兮四野飞霜,
天高水涸兮寒雁悲怆。
最苦戍边兮日夜彷徨,
披坚执锐兮孤立沙冈。
离家十年兮父母生别,
妻子何堪兮独宿孤房。
虽有余田兮孰与之守,
邻家酒熟兮孰与之尝。
白发倚门兮望穿秋水,
稚子忆念兮泪断肝肠。
胡马嘶风兮尚知恋土,
人生客久兮宁忘故乡。
一旦交兵兮蹈刃而死,
骨肉为泥兮衰草濠梁。
魂魄悠悠兮枉知所倚,
壮志寥寥兮付之荒唐。
当此永夜兮追思退省,
及早散楚兮免死殊方。
我歌岂诞兮天遣告汝,
汝其知命兮勿谓渺茫。
汉王有德兮降军不杀,
哀告归寄兮放汝翱翔。
勿守空营兮粮道已绝,
指日擒羽兮玉石俱伤。
楚之声兮散楚军,我能吹兮协六律。
我非胥兮品丹阳,我非邹兮歌燕室。
仙音彻兮通九天,秋风起兮亡楚日。
楚既亡兮汝焉归,时不待兮如电疾。
歌兮歌兮三百字,字字句句有深意。
望汝莫作等闲看,入耳关心你们牢牢地谨记。
(我不知道这是不是韩信写的 ,好象是张良做的《御军歌》)
7. 求描写韩信的诗词、
《韩信庙》刘禹锡
将略兵机命世雄,
苍黄钟室叹良弓。
遂令后代登坛者,
每一寻思怕立功。
《却过淮地吊韩信庙》李绅
功高自弃汉元臣,遗庙阴森楚水滨。
英主任贤增虎翼,假王徼福犯龙鳞。
贱能忍耻卑狂少,贵乏怀忠近佞人。
徒用千金酬一饭,不知明哲重防身。
《猛虎行》李白
颇似楚汉时,翻覆无定止,朝过博浪沙,暮入淮阴市。
张良未遇韩信贫,刘项存亡在两臣。
暂到下邳受兵略,来投漂母作主人。
《赠新平少年》李白
韩信在淮阴,少年相欺凌。
屈体若无骨,壮心有所凭。
一遭龙颜君,叱咤从此兴。
千金答漂母,万古共嗟称。
叶如钢《·咏淮阴侯韩信》
韩信将兵多益善,欲超太公展经纶。
汉王欣赐剑斩蛇,萧何乐弹琴知音。
明修栈道欺秦楚,暗渡陈仓惊鬼神。
忍辱念恩真性在,十面埋伏定乾坤。
《韩淮阴侯庙》袁崇焕
一饭君知报,高风振俗耳。
如何解报恩,祸为受恩始。
丈夫亦何为,功成身可死。
陵谷有变易,遑问赤松子。
所贵清白心,背面早熟揣。
若听蒯通言,身名己为累。
一死成君名,不必怨吕雉。
《忆淮阴侯韩信》张志真
命运掌控二女中,遗恨未可依蒯通。
能征惯战淮阴侯,落得鸟尽折良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