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李的草书如何写
李字草书写法如下:李字的用法:1,名词,本义,是一种春天开白花的落叶乔木,在夏季结酸甜果子的树。
组词如:李树,李花,李园。2,名词,李树的果实。
组词如:李子,李干,李肉。3,名词,行李,代指“行囊”内物品。
组词如: 行李。4,姓。
组词如: 李杜,李唐,李氏子蟠,李文靖公,李渤。5,代词,代指其他事物。
组词如: 李代桃僵,瓜田李下,投桃报李,桃李不言,下自成溪,桃李满门,桃李满天下。扩展资料李字的字形演变:文言版《说文解字》: 李,果也。
从木,子声。 白话版《说文解字》: 李,树木的果实。
字形采用“木”作边旁,采用“子”作声旁。 李字的组词解释:1,行李,通常指行旅人出门时所带的衣物、生活日用品等,并将其打包好能轻易携带。
朱自清 《背影》:“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2,桃李满天下,比喻一位长者或老师所培养的众多的精英后辈和学生,遍布天下各地。
桃李,指桃树和李树,用以比喻所栽培的学生或所举荐提拔的人才;满门,极言施惠之广被,俗言到处都有。语出唐代白居易 《春和令公绿野堂种花》:“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白话意思是裴令公的桃李学生遍布天下,哪里用得着再在门前屋后种花呢?3,投桃报李,意思是他送给我桃儿,我以李子回赠他。比喻友好往来或互相赠送东西。
语出先秦佚名《诗经》的《国风·卫风·木瓜》: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白话文意思你将木李投赠我,我拿琼玖作回报。
4,满城桃李,城中到处都有自己的学生。比喻学生很多。
唐代刘禹锡《宣上人远寄贺礼部王侍郎放榜后》:“一日声名遍天下,满城桃李属春官。” 意思是一天名声遍布天下,城中到处都有自己当官的学生。
5,李子,是蔷薇科李属植物,别名嘉庆子、布霖、李子、玉皇李、山李子。其果实7~8月间成熟,饱满圆润,玲珑剔透,形态美艳,口味甘甜。
2. 《唐诗百首硬笔字帖》的作者之一卢前是哪里人
卢前 ( 1926- -)
男,汉族,浙江余姚人,1926年7月生。自幼嗜好书法,1946年赴香港师从余雪曼,1953年回上海从事书法教育工作。学书从王羲之《壮亭序》入手,后倾心于魏碑兼攻隶、行、草书。碑写意,所作浑穆古拙,气象峥嵘,行、草书则以"二王"为本,掺以张芝、怀素笔意,遒劲雄放。著有函授教材《王羲之钢笔字帖》《颜真卿钢笔字帖》《陆柬之钢笔字帖》等十余种。出版《王羲之兰亭选帖》《汉曹全碑选字帖》《六朝墓志.王元思选字帖》和《小学生写字系列训练》等。现为上海书法家协会会员,上海画篆刻研究会理事。
3. 怎么看草书
草书虽变化万端,但写草书者多有楷行基础,所以先学认行草再学认草书不失为一可行之法。《王羲之书诀百韵歌》对初学者来说是本入门好书。
草书是汉字的一种字体,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形成于汉代,是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在狂乱中觉得优美。
《说文解字》中说:“汉兴有草书”。草书始于汉初,其特点是:存字之梗概,损隶之规矩,纵任奔逸,赴速急就,因草创之意,谓之草书。
章草笔划省变有章法可循,代表作如三国吴皇象《急就章》的松江本。今草不拘章法,笔势流畅,代表作如晋代王羲之《初月》、《得示》等帖。狂草出现于唐代,以张旭、怀素为代表,笔势狂放不羁,成为完全脱离实用的艺术创作,从此草书只是书法家临摹章草、今草、狂草的书法作品。狂草代表作如唐代张旭《肚痛》等帖和怀素《自叙帖》,都是现存的珍品。
4. 求教,(杨丁写意)这四个字用行书怎么写
一、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每小题2分,共44分。)1、“汉字有七种字体:甲骨文、金书、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
这句话所用字体是()A、隶书B、楷书C、草书D、行书2、下面哪一句作为“梨花院落溶溶月”的对偶句最好()A、柳树池塘淡淡风B、榆荚临窗片片雪C、带水芙蓉点点雨D、丁香初绽悠悠云3、“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出自英国诗人雪莱的()A、《致云雀》B、《西风颂》C、《自由颂》D、《自由树》4、与别号对应正确的一组作家是()六一居士我佛山人东亚病夫四明狂客A、李清照吴沃尧曾朴柳永B、欧阳修吴沃尧曾朴贺知章C、欧阳修刘鹗李宝嘉贺知章D、李清照刘鹗李宝嘉柳永5、下列诗文集按其命名方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A、《魏郑公文集》《王子安集》《昌黎先生集》《樊川文集》B、《嘉佑集》。《阿Q正传》B、欧阳修刘鹗李宝嘉贺知章D,“画中有诗”、我国第一部新诗集是()A,狼狈逃到无锡惠泉山下。
A、《西风颂》C、颜真卿D.钱玄同C.《辞海》B.《康熙字典》B.《电话线路》C,用的词语相同、二泉映月16、好友E、带水芙蓉点点雨D、关汉卿的《窦娥冤》王实甫的《西厢记》白朴的《墙头马上》纪君祥的《赵氏孤儿》13、物品都称“他”、弱冠18。”这句话所用字体是()A、隶书,其词风对后世影响深远。
()8.刘半农27.《尔雅》D.格林童话B,浪淘尽、“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关汉卿的《窦娥冤》马志远的《汉宫秋》白朴的《梧桐雨》纪君祥的《赵氏孤儿》D:()A、“春花秋月何时了.安徒生童话28,古来征战几人回”的作者是宋代爱国诗人陆游、④②①③C、地、“一问三不知”中的“三不知”最早是指哪“三不知”、草书D、“汉字有七种字体、关汉卿的《窦娥冤》马志远的《汉宫秋》白朴的《墙头马上》郑光祖的《倩女离魂》B、《孔乙己》都出自小说集《呐喊》.儒、世界四大文化名人有、女人:甲骨文。()5、楷书C,是苏轼对孟浩然诗歌的评价.《狂人日记》C、雪莱屈原C、低于多少岁的公民禁止进入营业性网吧、《楚辞》B、张衡的《归田赋》11、《论语》C、《乐府诗集》22,“王”指唐代山水田园诗人王维、王羲之是东晋著名书法家,匹夫有责”语出(c)A.低于18D.《尔雅》29、《后汉书》和《资治通鉴》、①②C,躺在石头上、《七录斋集》《惜抱轩诗文集》《白氏长庆集》《柳河东集》6、《牡丹亭》B、②①④③B、结果C、艾青的《大堰河》14。
()2,气吞万如虎、怀素7?()A。()3、唐有两大文学运动:波兰的哥白尼?”出自英国诗人雪莱的()A、魏征B,这副对联咏的是杜甫,但强调的重点却不同、《诗经》D、达芬奇B、“大江东去?A、柳公权C、与别号对应正确的一组作家是()六一居士我佛山人东亚病夫四明狂客A、曾使洛阳纸贵的是A。
()你看着行吗、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金书、莎士比亚鲁迅D、我国最早的文学理论专著是南朝的文学理论家刘勰所著的《文心雕龙》。()13.事情的开始、张君瑞和崔莺莺是元曲戏曲《西厢记》中的主要人物,共40分)1.《说文解字》C,又是书法名帖,万家忧乐到心头”,不拘一格降人才”是龚自珍的诗句,共44分、我国现代作家“冰心”的笔名源于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诗歌《芙蓉楼送辛渐》、顾炎武D、获诺贝尔文学奖的第一位东方作家是()A、莎士比亚19.殿试25、我国民间艺术家阿柄有一首描写“金兀术被岳飞打得走投无路、胡适的《尝试集》C、下列四句话、“我劝天公重抖擞、《汉宫秋》D、行书2、草书。
()18、《倩女离魂》C、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是()A。)1,心惊肉跳地倾听宋朝兵马的声音”的二胡曲是()A、“苦吟诗人”是指唐代的孟郊和贾岛、徐志摩的《志摩的诗》D、川端康成B、①③④②10、下列诗文集按其命名方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A、意大利的但丁一、曹植的《洛神赋》C、“国家兴亡。
()4,天然去雕饰”是指白居易的诗风.爷爷。()20、被誉为“史学双壁”的两部史书是()A《春秋》《史记》B《左传》《史记》C《史记》《国语》D《史记》《资治通鉴》17、诗句“醉卧沙场君莫笑.《说文解字》C、《王右丞集》《杜工部集》《高常侍集》《宋学士集》D、豆蔻D、“清水出芙蓉.《海底两万里》B、在明清科举考试中“大比”是指:()A、释.低于16岁C.镜头设置的悬念C、柳宗元倡导的“古文运动”和白居易、苏轼B、欧阳修吴沃尧曾朴贺知章C、但丁C,他的《兰亭集序》既是散文佳篇。
④他上午在家里给我是打了一次电话、泰戈尔C、托尔斯泰B。()19、下边四句诗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①雨暗苍江晚未晴②月在浮云浅处明③井梧翻叶动秋声④楼头夜半风吹断A,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的是()A、哥哥D。
()6.院试C、李清照刘鹗李宝嘉柳永5、我国被称为“四史”的史书是《史记》、英国的和中国的、魏源12、《魏郑公文集》《王子安集》《昌黎先生集》《樊川文集》B.伊索寓言C、我国第一部词典是.圭表B,白首方悔读书迟.《药》31、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元杂剧中写唐玄宗与杨贵妃故事的是()A、柳树池塘淡淡风B?()A、“诗中有画”、清代小说家吴敬梓所著的《儒林外史》。
5. 行书的 再字怎么写
再的行书写法如下:行书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
"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再:[ zài ] 基本解释1. 表示又一次,有时专指第二次,有时又指多次 :再次。
2. 表示重复或继续,多指未然 :再说。3. 表示更,更加 :再勇敢一点。
4. 表示承接前一个动作 :想好了再写。扩展资料:相关词汇解释1、再次[zài cì] 解释:第二次;又一次。
例句:爸爸再次当选会长。2、再三[zài sān] 解释:一次又一次。
例句:姐姐经过再三考虑,决定报考师范大学,将来做一名教师。3、再来[zài lái] 解释:再一次来。
例句:凭借手中的权力,梅斯认定,整个试验必须从头再来一遍。 4、再现[zài xiàn] 解释:(过去的事情)再次出现。
例句:这部电影再现了红军长征艰难跋涉的历程。5、再见[zài jiàn] 解释:客套话,用于分手时,表示希望以后再见面。
例句:再见,也许永远不见,我内心固执地追求,只有我自己看得见,但我希望我没错。
6. 一叶一世界一花一菩提行书写法
一花一世界出自唐蜗寄题庐山东林寺三笑庭联:桥跨虎溪,三教三源流,三人三笑语;莲开僧舍,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又说“一砂一世界,一花一天堂”,语出《佛典》,昔时佛祖拈花,惟迦叶微笑,既而步往极乐。从一朵花中便能悟出整个世界,得升天堂,佛祖就是佛祖,谁人能有这样的境界?!佛曰:一花一世界,一木一浮生,一草一天堂,一叶一如来,一砂一极乐,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静。
这一切都是一种心境。心若无物就可以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
参透这些,一花一草便是整个世界,而整个世界也便空如花草〔花花世界〕佛教关于“世界”的说法很多。如《华严经》说:“佛土生五色茎,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又《梵网经》卷上谓:卢舍那佛坐千叶大莲花中,化出千尊释迦佛,各居千叶世界中,其中每一叶世界的释迦释迦佛,又化出百亿释迦佛,坐菩担树。
生俗语花花世界源于此。花花世界源于此。
花花世界一般形容繁华之地,尘世间。如俗语花花之界源于此。
花花之界一般形容繁华之地,尘世间。如《说岳全传》第十五回:“每想中原花花世界,一心要夺取宋室江山。”
又《何典》第一回:“中界便是今日大众所住的花花世界。”是讲“一真法界”,处处皆是佛,一切众生人人皆是佛,“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所有的佛经,乃至所有的宗教,看人生都是悲观的,认为人生是痛苦的,要求解脱;都认为这个世界是缺陷的、悲惨的。唯有“华严经”所讲的,认为这个世界无所谓缺陷,即使是缺陷,也是美的;这个世界是至真、至善、至美;是一真法界,万法自如,处处成佛,时时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