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葡萄的葡笔顺怎么写
葡字的笔顺:横、竖、竖、撇、横折钩、横、竖、横折钩、横、横、竖、点 部首:艹 部外笔画:9 总笔画:12 五笔86:AQGY 五笔98:AQSU 仓颉:TPIB 笔顺编号:122351251124 四角号码:44227 Unicode:CJK 统一汉字U+8461 汉字部件分解:艹匍 扩展资料释义: 1.〔~萄〕落叶藤本植物,叶子掌状分裂,开黄绿色小花;果实圆形或椭圆形,味甜可食,亦可酿酒; 2.这种植物的果实或像其形者,如“~~干”。
“~~酒”。“~~球菌”。
出处: 1.《篇海》薄胡切,音蒲。俗借葡为蒲陶字。
2.《集韵》平秘切,音备。隶作。
凡备、糒字从此。 相关组词:葡萄 葡糖 葡桃 葡萄灰 葡萄干 葡萄酒 葡萄糖 葡萄紫 葡萄胎 葡萄牙 葡萄架 葡萄宫 癞葡萄 野葡萄。
2. 葡萄的萄字怎么组词
葡萄的萄(táo)组成的词语有: 葡萄干、葡萄糖、葡萄紫、野葡萄、葡萄宫、蒲萄宫、癞葡萄、葡萄架、葡萄褐、琐琐葡萄、葡萄牙龙、葡萄牙、葡萄灰等。
1、葡萄干
读音为pú tao gān,任何一种晒干的或人工烘干的葡萄,含糖分高而与新鲜葡萄有不同的风味。
2、葡萄酒
读音为pútaojiǔ,发酵好的葡萄汁,含有不同百分比的酒精,具有一种组成分和特征,这主要依据所使用的葡萄原料及其生长地区的气候和土壤而定。
3、葡萄紫
pútaozǐ,意思是带灰的深紫色。
4、野葡萄
读音为yě pú táo,即野生葡萄。为葡萄科植物蛇葡萄的茎叶,秋季采收。生于灌丛中或山坡上。
5、葡萄宫
读音为pú táo gōng,古代宫殿建筑,典故名,典出《汉书》卷九十四下《匈奴传下》。亦作"蒲萄宫",汉宫名,汉哀帝时单于来朝住在此宫内,后借指胡人在京师的住处。
扩展资料:
1、葡萄干食用方法:
生食,煎汤,熬膏,或浸酒服用均可。直接食用,酸甜可口,是居家必备之食品。
2、适用人群:
适宜儿童孕妇和贫血患者食用,其含糖量与含铁量较鲜葡萄多;适宜神经衰弱,过度疲劳,体倦乏力,形体赢瘦,未老先衰之人食用;适宜肺虚咳嗽,盗汗之人食用;适宜风湿性关节炎,四肢筋骨疼痛之人食用;适宜癌症患者食用。
3、禁忌人群:
患有糖尿病的人忌食,肥胖之人也不宜多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葡萄干
3. 葡萄的葡组词两个字
1、葡萄糖:有机化合物,分子式C₆H₁₂O₆。是自然界分布最广且最为重要的一种单糖,它是一种多羟基醛。纯净的葡萄糖为无色晶体,有甜味但甜味不如蔗糖,易溶于水,微溶于乙醇,不溶于乙醚。
2、葡萄干:葡萄干是借助于太阳热或人工加热使葡萄果实脱水形成的食品,含糖量高,是典型的高能量营养品。葡萄干水含量低,方便运输和贮存。
3、葡萄球菌:葡萄球菌是一群革兰氏阳性球菌,因常堆聚成葡萄串状,故名。多数为非致病菌,少数可导致疾病。葡萄球菌是最常见的化脓性球菌,是医院交叉感染的重要来源,菌体直径约0.8μm,小球形,但在液体培养基的幼期培养中,常常分散,细菌细胞单独存在。
4、红葡萄:是葡萄属(Vitis)落叶藤本植物,掌叶状,3-5缺裂,复总状花序,通常呈圆锥形,浆果多为圆形或椭圆,色泽随品种而异。
5、葡萄酒:葡萄酒是以葡萄为原料酿造的一种果酒。葡萄酒的品种很多,因葡萄的栽培、葡萄酒生产工艺条件的不同,产品风格各不相同。
4. 葡萄的萄笔顺怎么写
葡萄的“萄”字的笔顺是横、竖、竖、撇、横折钩、撇、横、横、竖、竖折/竖弯、竖。
萄读作táo,部首是艹部,意思同葡。相关组词有蒲萄、葡萄灰、葡萄干、葡萄糖、葡萄紫、葡萄宫、蒲萄宫、野葡萄、癞葡萄、葡萄架等。
扩展资料:词语解析:一、葡萄1、拼音:pú táo2、释义:为葡萄科葡萄属木质藤本植物,小枝圆柱形,有纵棱纹,无毛或被稀疏柔毛,叶卵圆形,圆锥花序密集或疏散,基部分枝发达,果实球形或椭圆形,花期4-5月,果期8-9月。二、葡萄架1、拼音:pú táo jià2、释义:为使葡萄苗能顺利生长结实而搭的竹架子。
三、葡萄干1、拼音:pú táo gān2、释义:是在日光下晒干或在阴影下晾干的葡萄的果实。四、葡萄糖1、拼音:pú táo táng2、释义:有机化合物,分子式C6H12O6。
是自然界分布最广且最为重要的一种单糖,它是一种多羟基醛。五、癞葡萄1、拼音:lài pú táo2、释义:又名金铃子,葫芦科,苦瓜属,一年生攀援草本苦瓜的果实。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萄百度百科-葡萄百度百科-葡萄架百度百科-葡萄干百度百科-葡萄糖百度百科-癞葡萄。
5. 葡萄两个字怎么写
葡萄两个字写法如下:
葡的笔顺:横,竖,竖,撇,横折钩,横,竖,横折钩,横,横,竖,点。
萄的笔顺:横,竖,竖,撇,横折钩,撇,横,横,竖,竖折/竖弯,竖。
葡萄,读音:[ pú táo ]
〈名〉落叶藤本植物,叶子掌状分裂,圆锥花序,花黄绿色,水果圆形或椭圆形,成熟时紫色或黄绿色,味酸甜、多汁,供生食或制干、制汁、酿酒等。古书上也叫蒲桃、蒲陶或蒲萄。
扩展资料
关于葡萄两个字的来历
最早有关葡萄的文字记载见于《诗经》。《诗•周南•蓼木》:“南有蓼木,葛藟累之;乐只君子,福履绥之。”
译文: 南方地区有很多生长茂盛的树木,这些树木中有下垂的树枝,葛藟爬上这根树枝,并在这根树枝上快乐的生长蔓延。一位快乐的君子,他能够用善心或善行去安抚人或使人安定。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写道:“葡萄,《汉书》作蒲桃,可造酒,人酺饮之,则醄然而醉,故有是名。”“酺”是聚饮的意思,“醄”是大醉的样子。
按李时珍的说法,葡萄之所以称为葡萄,是因为这种水果酿成的酒能使人饮后醄然而醉,故借“酺”与“醄”两字,叫做葡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