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为什么要把字写好
体现一个中国人的需要。
汉字、中医、京剧、国画、武术等是中国的国粹,是中国文化的精华部分,是中华民族独创的,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在这些国粹中汉字是最基本的。
一个中国人,不认识字,不会写汉字,写不好汉字,至少说是人生的一大遗憾。说得严重点是,民族特点不突出,民族性不强。
我国从唐朝开始就实行科举考试,到清朝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科举考试主要考什么,一看写字,二看作文章,字是第一步,字不象样,文章再好也没用,1000多年来的科举考试形成了我们这个民族的深厚的文化积淀,即把字看成是知识和学问的象征。古人往往通过字的好坏来判断一个人的文化程度和修养水平的高低,从我们今天的眼光来看,这样看人不一定准,但也不能否认,这样看人有时也有一定的道理。
今天至少可以这样说,字能反映一个人的知识文化程度。通过写字有时会给一个人创造发展的机会和铺平发展的道路。
为了说明这一点我想举两个例子,先说一个外国人的例子。大家知道日本有个首相叫田中角荣,早先是个普通工人,曾一度失业,苦于找不到工作,一天在报上看到一家有名的大公司要招收一名职员,他就高兴地来到这家公司,交上申请,填上履历表,回家听消息。
这时这家公司很为难,因为前来申请的有近千人,千里选一,用什么标准选这一个职员呢?日本可没有象中国这样完备的档案制度,你的出身如何,哪一年入团、入党,甚至哪年偷了别人的一块手表,都有记载,别说1000人,就是几万人也能分出个三六九等来。可日本也有它的文化传统,这种传统直接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和中国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日本人也很重视汉字的书写,我们叫书法,他们叫书道。
这时公司的人事部门提出了一个最佳的用人标准,在同等条件下,就看谁的汉字写得好。这时大家就打开近千份履历表,进行比较,最后终于发现一个佼佼者,只见其字迹整洁,风格清峻,颇有中国书法的古风,所以选他为公司职员,这人不是别人,正是田中角荣,后来他在这个职位上不断发展,最后成为国家元首。
一个外国人竟能通过汉字来为自己的发展铺设了道路,那以汉语为母语的中国人,汉字写得好坏就显得更为重要了。我在书法杂志上看到这样一个故事,说一个中国企业经营者,一次与一位汉学水平很高的韩国商人谈生意,韩国商人派头十足。
开始双方都用自己的母语,通过翻译来谈生意,谈了一会后,翻译临时有急事,出去了,二人相对了一会后,韩国人忽然用英语问话,以显示他精通多种语言,也巧,这位中国人是英语专业毕业生,他用比韩国人更流利的英语回答,韩国人很吃惊,肃然起敬。用英语交谈了一会后,韩国人占不了上峰。
一会韩国人又在纸上写了二行汉字,提出了一个问题。中国人在那张纸上写了几行字,回答了他的问题,当韩国人看到中国人那遒劲有力的汉字,他完全被折服了,主动递烟,称赞字写得好。
最后这笔生意谈成了。一个中国人,连自己民族的文化都掌握不好,这是很叫外国人笑话的,掌握了中国文化的基本东西,才能叫外国人尊敬。
2. 要怎样把作文写生动
对小学生来讲,初学写作往往有一定困难。
有些小学生写作文像挤牙膏,写几句,数数字数,字数若未达到要求就再写几句。这样写出来的作文犹如记帐,读来枯燥无味。
要改变这种困境并非难事,小学生完全可以把作文写得生动具体,有血有肉,让人读来朗朗上口。 要写好作文,除了要多看一些作文辅导方面的书,多利用节假日去旅游、参观,开阔眼界外,还可以试试几个实用易操作的妙招。
以一个小学生写《第一次炒鸡蛋》时一段文字为例,说说如何把作文写得生动具体。 原文:我先把鸡蛋敲碎,放进碗去,用筷子搅拌。
然后放入了盐。再点燃煤气灶,锅里放了油。
过了一会儿,把鸡蛋打进锅子,不停地翻炒,过了几分钟鸡蛋就炒好了。吃着自己炒的蛋,心里乐滋滋的。
妙招一:层层追问法。 我们可以通过自我提问来扩展情节,把情节写具体。
也就是多问自己几个“怎么样”。 问题1:你是怎么搅拌鸡蛋的? 问题2:点煤气时心情怎么样? 问题3:你是怎么翻炒的? 问题4:自己第一次炒的鸡蛋味道怎么样? 。
修改后:我先拿起鸡蛋,轻轻磕在碗沿上,一下就把鸡蛋敲碎了。
将蛋黄蛋清放进碗去,用筷子搅拌。然后放入了盐。
点煤气的时候心里很紧张,生怕那火苗会蹿出来。锅里放了油,过了一会儿,把鸡蛋打进锅子,拿起铲子把蛋一会儿翻到这边一会儿翻到那边,不停地翻炒。
过了几分钟鸡蛋就炒好了。我迫不及待地夹起一块放进嘴里,呵!稍微咸了点,可我吃着自己炒的蛋,心里还是乐滋滋的。
使用“层层追问法”时你一定要紧扣中心,在这个中心点上深入挖掘,形成作文的着力点。 妙招二:慢镜头回放法。
我们可以把一个场面或片段分解成几个部分,把人物的行动分解成若干动作,就像电影中的慢镜头一样,对每个部分、每个动作用“慢镜头”逐一定格,然后按照一定的顺序连接起来,使作文写得细致又深刻。 定格1:我敲碎鸡蛋时。
(敲了几下?面部表情?。) 定格2:我搅拌鸡蛋时。
(左手拿什么?右手怎么搅拌?。) 定格3:放盐时。
(放了多少?放了几次?。) 。
修改后:我拿起鸡蛋轻轻地敲了一下,没碎。
两下,还是没碎。我想:哼,我还敲不碎你?我加大了手劲,重重地一敲,这下敲碎了,可蛋黄都溅到我手上了。
把蛋倒入碗里后,我左手端起碗,右手用筷子把蛋黄打碎。然后我想,该放盐了。
我先放了一小勺,想起妈妈炒蛋时好像是放两勺的,于是我又添了一小勺。之后我点燃煤气灶,锅里放了油。
等油锅发出“嗤嗤”的声音时,把鸡蛋打进锅子,不停地翻炒。过了几分钟鸡蛋就炒好了。
夹起一块一尝,味道不错啊!吃着自己炒的蛋,心里乐滋滋的。 使用“慢镜头回放法”时你一定要抓住几个主要的场面来定格。
妙招三:多感官记录法。 俗话说:“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就是说要调动多种感官去观察,写作文时也要调动自己的多种感官从不同的角度去感受,让作文“声、形、色、味”俱全。 第一次炒鸡蛋,我们的各种感官,会有哪些感受呢? 1、眼睛:视觉感受。
(炒蛋的颜色,前后有什么变化?。) 2、鼻子:嗅觉感受。
(炒蛋的香味如何?。) 3、耳朵:听觉感受。
(鸡蛋下油锅时发出什么声音?。) 4、舌头:味觉感受。
(炒蛋过程中尝了咸淡吗?炒蛋的味道如何?) 。
修改后:我先把鸡蛋敲碎,放进碗去。此时蛋清和蛋黄是分离的,我用筷子把蛋黄打碎,等到蛋清和蛋黄融为一体再放入一些盐,接着再打,把鸡蛋液和盐搅拌均匀。
这时,我点燃煤气灶,锅里放了油。等油锅冒烟发出“嗤嗤”的声音时,把鸡蛋打进锅子。
这下油锅唱得更欢乐了。我赶紧用铲子炒,炒了一会儿,一股香喷喷的气味扑鼻而来。
过了几分钟鸡蛋就炒好了。我把鸡蛋盛到盘子里,尝一口,香香的嫩嫩的,味道好极了!吃着自己炒的蛋,心里乐滋滋的。
使用“多感官记录法”时你一定要写出自己独特、真实而合理的感受,这样能让作文在你的手下显得富有色彩,更吸引人。 妙招四:巧用好词修辞法。
准确地使用一些成语、好词,加入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可使你的作文更加形象、感人。例如:小心翼翼、垂涎欲滴、迫不及待、口味独特、回味无穷等。
修改后:我先小心翼翼地把鸡蛋壳敲破,鸡蛋流进碗里,蛋白是透明的,黏糊糊的,蛋黄是金黄的,蛋黄就像坐在荷叶上的小姑娘一样光彩夺目。第二步,我放入了一小勺盐。
然后用筷子搅起来,不一会儿就搅匀了。接着我点燃煤气,锅里放了油。
等油冒烟了我赶紧把鸡蛋倒进锅子,不停地翻炒。看着鸡蛋液慢慢地变硬,感到挺神奇的。
厨房里马上飘起了诱人的香味,令人垂涎欲滴。我迫不及待地尝了一口,真是口味独特,回味无穷啊!吃着自己炒的蛋,心里乐开了花。
使用“巧用好词修辞法”时你一定要利用平时不断积累起的好词和修辞方法准确合理地结合到作文中间,不能生搬硬套,反而让人觉得作文矫揉造作。 只要你热爱生活,亲近生活,积累生活,再加上一点点写作“妙招”,那么你平时的生活积累一定会回报给你丰富的作文素材,让你的作文逐步进步、优秀。
3. 怎样才能把字写好
练字是思维活动和感觉器官的一种锻炼,是眼、脑、手并用形成的一种特殊技巧,从不会到会,靠人引路或自己探索;从会到熟,必须经过反复的书写训练。
1、端正坐姿,正确的坐姿可以让人显得更加精神。
2、正确的坐姿视野也比较宽阔,写字也更方便。
3、正确的握笔姿势写出来的字才会美观得体。
4、勤写多练,练习写字,关键在于勤。
扩展资料:
学习书法的途径,传统观念认为应从唐楷入手,逆时而上,在写好楷书的基础上进一步练习南行、北碑、汉隶、秦篆。
另一种观念认为从青少年手部肌肉发育尚不成熟的特点出发,可以从变化较少的秦篆入手,顺时而下,由行草而后楷书。
这两种观念自有其道理。但我认为我们学习的硬笔书法与上文所述的毛笔书法有着本质的不同,所以我们不能因循其练习方法,更不能受惑于先学毛笔后学硬笔的传统观念。
我们现在广泛使用的是硬笔,写不好毛笔字照样可以写好硬笔字,没有必要走弯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练字
4. 怎么把字写好
本人是书法爱好者,你的情况我遇到过,总的来讲是功夫不到,没把字真正练好。
其中最重要一点就是练得不得法,不按书法的规矩和程序循序渐进地去练,结果事倍功半。
比如一开始一定要照着范字描帖,到一定程度再临帖,即照着写,然后再背着字帖写(也就是背临),这样一步步地来才能真正扎实地把字写好。
好多人对第一步的描字不以为然,一上来就直接进入第二步(我开始时就这样),不能说这样就一定练不成字,但以我的亲身经验,这样会走很大弯路,浪费很多时间,有不少人因此半途而废。有时你看一个字挺好写,间架结构看得挺明白,下手一写就是写不好写不像,满不是那么回事,这就是没有描过这个字,对其结构掌握得不精准的缘故。字的实际形状和结构与你对它看上去的印象是差别很大的。你先照着写一个,然后再描一个,就会切身体会有什么不同了。
还是规规矩矩地按照前人教给我们的方法踏踏实实地下番功夫吧,用不了多长时间,你会发现很有效果和收益。方法对了,写好字其实不需要太高的悟性,只需用功和坚持就行了
祝成功!!
5. 要怎样才能把作文写好
给你提供一些写作的方法,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一、细观察
细致观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金钥匙。文章是客观事物在作者头及中反映的产物,要反映客,不必须对客观事物作仔细的观察。只有仔细地观察,才能从生活现象的矿藏中发现碎金璞玉,于泥沙混杂中攫取闪光的宝物。不掌握,“观察”这把开门的金钥匙,作文的“铁门限”是决然跨不进去的。
二、多阅读
广泛阅读是提高作文水平的前提条件。要写出好文章,就必须多读书。“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首,不会作诗会吟。”鲁迅先生也提倡多读书,“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我们强调既要多读,又要选择地读,更要读进去,理解所读文章的结构技艺,语言特点,从中掌握作文定得深刻些,变化多一些。
三、巧选材
精心选择是提高作文水平的加速器。选材的要求是要新颖,所谓新颖,就是批要选择一般人没有接触过的,或熟视无睹崦实含表深刻意义的。一经作者笔之于书,就会发人深思令人感奋的材料。选材角度要小,要以小见大,写人人眼中有,人人笔下无的材料。为此,必须在头脑中把各种材料比较、分析、综合,进行去粗取精,改造加工,只有这样,才能使材料新颖。而这种积极思考、反复推敲的选析工夫,对提高作文水平很有帮助。
四、常练笔
经常练笔是提高作文水平的关键。要想入作文的大门,并求得不断进步,更重要的是多练。谚语说的好:“文章读十篇,不如写一篇。”这就道出了作文实践出真知的道理。我们学习了一篇文章之后,弄懂了文章的结构方法,弄清了文章的写作特色,就要学着运用这些知识与方法去实践,去练习,使之变成自身的作文能力。实际上,我们第学习一篇课文后都可以进行练笔。而片断练习是练笔的一种好方式,片断练习所花的时间不长,又达到了练笔的目的。写日记也是一种有效的练笔方式,天天坚持写日记,以后俄文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五、勤修改
反复修改是提高作文水平的催化剂。修改是作文必不可少的步骤,是提高作文质量的有效措施。前人说的好,“文章不厌百回改。”“文章是改出来的。”曹雪芹写《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托尔斯秦的《战争与和平》反复修改了七次;鲁迅先生主张“定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可见,文章修改,一般是指从初稿写出来到最后定稿的加工过程。修时要做到五看:看用词是否通顺,看主题是否鲜明,看结构是否紧凑,看语言是否优美。总之,“文章是改出来的。”一般来说文章总是越改越好的,我们要在“修改”上下工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