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团队如何进行分工
分工是第一步,紧接着就是项目过程中具体的合作了。
而合作的关键在于:对团队内各成员具体负责的工作进行有机整合,以实现项目目标。由于团队内各成员背景、学识、性格、以及彼此人际关系与具体工作的差异,如果缺乏一个良好的协调机制的话,他们彼此之间是很难自发完成良好的合作的。
那么如何解决呢?事实证明:协调机制的重点是沟通。在团队协作上,沟通主要体现在纵向的上下级及横向同级成员间的相互交流上。
良性的沟通事实上往往建立在项目组内部良好融洽的人际关系上。上下级互相尊重,而同级人员则相互信任,而不是勾心斗角。
同时在加强沟通时,要避免沟通过度,即过于频繁的团队会议会导致沟通效率的低下以及时间的浪费。团队内部自发的相互的沟通往往会遇到很多障碍:等级、利益冲突、个人矛盾等等都会影响到沟通的顺利进行,团队内个人的工作也就无法整合成有机的整体。
此时就需要项目经理出面协调,协调的作用首先是协调各成员所负责的具体工作,使之可以得到顺利的衔接,得到有机整合;其次是协调各成员彼此间的人际关系,从而促进合作的积极性,使得整个团队可以更紧密协作。因此,一个合格的项目经理必须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
一定可以帮到你的。
2. 如何分工创业团队
原发布者:qdchuangye
创业团队人员分工创业团队教学目标知识目标A.创业团队成员应如何划分职责B.创业初期与完善后的创业团队人员职责分工有哪些不同?能力目标学会自我分析,自我认知,科学地自我定位,为未来就业、创业奠定基础情感态度目标通过自主探究学习,自我分析了解,找到自己最适合的创业岗位角色,进而去爱角色、备角色、成就角色。教学重点创业团队人员分工主要有哪些职能角色?123这些职能角色各自的职能有哪些?这些职能角色对创业者有哪些相应的基本素质要求?教学难点如何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式的学习活动,将创业团队的人员角色、职能、基本素质要求内化为自我角色定位、自我查漏补缺的后续自主学习动因。复习回顾:创业团队的组成要素(5P)目标Purpose计划Plan定位Place权限Power导入新课案例分析——杨时斋清朝被誉为“常胜将军”的军事家杨时斋,善于用人之“短”。他根据聋者因耳塞少听可免漏军情而将聋者左右使唤;因哑者守口如瓶可免通风报信而令其传递密信;因跛者艰于行走却善坐而令其坐守放炮……总之,他认为军营中无人不可用。分析案例,完成导课分析:在创业团队的“五要素”中,核心地位的“人”,是否任何一个“人”都能够适合担任所有的创业角色?讲授新课再次回顾课前下发的《绝配的携程创业团队》案例中,四位创始人的创业经历、性格特征、职业特长及在携程创业中的角色职位分工情况教材中8种职能
3. 小组合作 如何分工
一、问题分析
问题由来: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组内成员如何分工合作,是决定合作学习能否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在组员分工中,我发现主要存在这些问题:1、学生合作没有明确分工。2、学生合作处于混乱状态,分工没有具体内容和目标。3、合作流于形式,有时只是一两个学生的活动。4、合作方式单一。5、学生参与面窄,主动性不够。
原因分析:从教师层面分析:1、教师对组长的培训不到位。2、教师对组长、组员的监督不到位。3、奖励制度不健全。从学生层面分析:1、组长主动性不够,缺乏全局观念,管理不到位。2、组长缺乏方法,不善于分工。3、组员不愿主动、积极合作。
二、办法探讨
相关论述摘要:学习小组由4~6人组成,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原则分组,除考虑学生人数、性别、知识基础、学生成绩、学习能力等因素外,还要注重学生的个性特点,每组最好都安排有较为活跃,善于关心、鼓励他人的学生,这样有利于小组学习中调动学习气氛,增强合作意识。过一段时间后,合作学习人员组合的各种问题就会暴露出来,教师应随时充分关注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分析原因进行重组。
专家分析建议:组织小组学习,教师要善于思考,让这一学习方式与所教内容融为一体,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实现自己的价值,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情感得到交流,能力得到培养,并能学会交往。1、建立规则、合理分工是合作学习的前提。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之前,教师应当首先建立一些基本的小组合作的规则,并进行恰当的分工。合理分工有一个过程,刚开始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特点进行分工,然后过渡到学生自己协商分工。2、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是合作学习的保证。讨论前,要指导他们认真读书,做到“三看一查一发现”,查检生字难词。要求边阅读边动笔,在课本上根据自己阅读情况圈、点、批、划,还可以把想法的要点写下来。3、学会倾听和表述是合作学习的基础。在合作学习中,需要每一个成员都要学会表达和倾听,这是一种双向互动。教师要指导学生完整地表述自己的见解,同时注意倾听别人的意见,吸取别人思考中有益的东西,来修改和完善自己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形成集体的意见。表述自己的意见时,可以用这样的语言:“我是这样想的”,“我是这样理解的”。表述小组意见时,应当用这样的语言:“我们小组讨论的结果是这样的”。学会倾听是小组合作学习成败的关键,如果组织不好,就可能各说各的,不能达成集体的认识和意见, 形成满教室“嗡嗡嗡”的局面。4、学会互助和支持是有效合作的关键。
合作学习不同于独立学习的地方就在于互助与支持。超前、自学能力强的同学可以帮助有困难的同学,讲述中合作者之间的互助可以解决语言障碍,朗读中互助可以使读更美。来自同伴的互助与支持比来自老师的更有效。
个人综合结论:组长专题培训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与实践相结合。课堂上,教师要深入小组,查看情况,随时指导、随时评价。每节课都有评价,要细致、公平,有激励作用。
小组讨论时,不同的感受、理解、认识的表述与交流必然产生矛盾与冲突,小组意见交流时,也会产生意见的分歧。老师可以尝试设一个小组的意见为靶子,让大家对他们的意见发表见解,在具有团队性质的争论中,学生更容易发现差异,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在思维的碰撞中,学生对问题的认识会更全面,更深刻。小组讨论时,教师做什么呢?不是等待,也不是观望,更不是去干自己的事情,而是深入到小组中去,了解学生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认识的进程等,然后灵活地调整下一个教学环节。搞好小组合作学习,就是更好地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自主地学习精神。
三、实践情况
教师行为:组长专题培训,组长及时辅导,课堂巡视督导,积极评价反馈。
学生反应:1、组长有了积极性,能合理、明确分派任务。2、组员合作有了具体内容,能完成学习目标。3、学生学习主动性增强。
后续措施:1、组长定期总结,促进组员学习。2、多种评价相结合,激发学生主动性。3、教师加强督导,培优辅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