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子字的田字格写法
“子”的田字格写法如下:子是一个中国汉字,有多种意义和用法,读音为zǐ和zi,有果实、种子;动物的卵; 古代对人的尊称;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等意思。
相关组词:叶子、竹子、影子 、桃子 、格子、点子 、面子 、沙子 、虫子 、童子、胖子 、对子 、太子 、蚊子等。扩展资料一、字形演变二、说文解字文言版《说文解字》:子,十一月,阳气动,万物滋,人以为偁。
象形。凡子之属皆从子。
白话版《说文解字》:子,在十二地支之中,“子”代表十一月,这时阳气发动,万物滋生,人假借“子”作称呼。字形像幼儿的形象。
所有与子相关的字,都采用“子”作边旁。三、相关词汇解释1、格子[gé zi] 隔成的方形空栏或框子:打格子。
2、点子[diǎn zi] 液体的小滴:雨点子。3、面子[miàn zi] 物体的表面:这件袍子的面子很好看。
4、沙子[shā zi] 细小的石粒。5、童子[tóng zǐ] 男孩子,泛指儿童。
2. “妈”字田字格写法是什么
读音: mā
释义:
1. 称呼母亲;
2. 对女性长辈的称呼;
3. 旧时连着姓称中、老年蓬仆。
造句:
1. 妈妈把家里的事情料理得井井有条。
2. 明天春游,妈妈给我预备了很多好吃的东西。
3. 现在的生活虽然富裕了,可是妈妈过日子仍然很节俭。
4. 小勇考试不及格,妈妈斥责了他一顿。
5. 妈妈每天上医院,照看生病的奶奶。
3. 子在田字格中的写法
子在田字格中的写法如下:子的基本解释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 :子女。
2. 植物的果实、种子 :瓜子儿。3. 动物的卵 :鱼子。
4. 幼小的,小的 :子鸡。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 :子弹(dàn)。
6. 与“母”相对 :子金(利息)。7. 对人的称呼 :男子。
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 :孔子。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 :子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
10. 用于计时 :子时(夜十一点至一点)。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 :子爵。
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 :旗子。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 :敲了两下子门。
14. 姓。字形演变:扩展资料:文言版《说文解字》:子,十一月,阳气动,万物滋,人以为偁。
象形。凡子之属皆从子。
白话版《说文解字》:子,在十二地支之中,“子”代表十一月,这时阳气发动,万物滋生,人假借“子”作称呼。字形像幼儿的形象。
所有与子相关的字,都采用“子”作边旁。相关词汇:1、格子[gé zi] 隔成的方形空栏或框子:打格子。
2、男子[nán zǐ] 男性的人。3、种子[zhǒng zi] 显花植物所特有的器官,是由完成了受精过程的胚珠发育而成的,通常包括种皮、胚和胚乳三部分。
4、把子[bǎ zi] 把东西扎在一起的捆子:秫秸把子。5、本子[běn zi] 把成沓的纸装订在一起而成的东西;册子:笔记本子。
4. 文字田字格怎么写
文: 拼音:wén 部首:文 笔画数:4 笔画:点横撇捺 释义: 〈名〉 1. (象形。
甲骨文此字象纹理纵横交错形。“文”是汉字的一个部首。
本义:花纹;纹理) 2. 同本义 文,错画也。象交文。
今字作纹。——《说文》 五章以奉五色。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注:“青与赤谓之文,赤与白谓之章,白与黑谓之黼,黑与青谓之黼。”
美于黼黼文章。——《荀子·非相》 茵席雕文。
——《韩非子·十过》 织文鸟章,白旆央央。——《诗·小雅·六月》 斑文小鱼。
——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又如:文驾(彩车);文斑(杂色的斑纹);文旆(有文彩的旗帜);文绣(绣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刺花图案);文织(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文鳞(鱼鳞形花纹) 3. 字,文字(“文”,在先秦时期就有文字的意思,“字”,到了秦朝才有此意。分别讲,“文”指独体字;“字”指合体字。
笼统地说,都泛指文字) 饰以篆文。——《后汉书·张衡传》 分文析字。
——《汉书·刘歆传》 夫文,止戈为武。——《左传·宣公十二年》 距洞数百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文曰“天启壬戌秋日”。——明· 魏学洢《核舟记》 文曰“初平山尺”。
又如:甲骨文;金文;汉文;英文;文迹(文字所记载的事迹);文书爻(有关文字、文凭之类的卦象);文异(文字相异);文轨(文字和车轨);文狱(文字狱);文钱(钱。因钱有文字,故称);文状(字据,军令状);文引(通行证;路凭);文定(定婚) 4. 文章(遣造的词句叫做“文”,结构段落叫做 “章”) 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
——《孟子·万章上》 好古文。——唐· 韩愈《师说》 属予作文以记之。
——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能述以文。——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摘其诗文。
——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又如:文价(文章的声誉);文魔(书呆子);文会(旧时读书人为了准备应试,在一起写文章、互相观摩的集会);文移(旧时官府文书的代称);文雄(擅长写文章的大作家);文意(文章的旨趣);文义(文章的义理);文情(文章的词句和情思);本文(所指的这篇文章);作文(写文章;学习练习所写的文章);文魁(文章魁首);文价(文章的声价);文什(文章与诗篇) 5. 美德;文德 圣云继之神,神乃用文治。——杜牧《感怀诗一首》 又如:文丈(对才高德韶的老者的敬称);文母(文德之母);文武(文德与武功);文命(文德教命);文惠(文德恩惠);文德(写文章的道德);文薄(谓文德浅薄);文昭(文德昭著) 6. 文才;才华。
亦谓有文才,有才华 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 又如:文业(才学);文英(文才出众的人);文采风流(横溢的才华与潇洒的风度);文郎(有才华的青少年);文彦(有文才德行的人);文通残锦(比喻剩下不多的才华) 7. 文献,经典;韵文 儒以文乱法。
——《韩非子·五蠹》 言必遵修旧文而不穿凿。——《说文解字·叙》 8. 辞词句。
亦指文字记载 。 如:文几(旧时书信中开头常用的套语。
意为将书信呈献于几前);文倒(文句颠倒);文过其实(文辞浮夸,不切实际);文义(文辞);文辞(言词动听的辞令);文绣(辞藻华丽) 9. 自然界的某些现象 经纬天地曰文。——《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又如:天文;地文;水文;文象(日月星辰变化的迹象);文曜(指日月星辰;文星);文昌(星座名) 10. 文治;文事;文职。
与“武”相对 文能取胜。——《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文不能取胜。
文武并用。——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又如:文臣,文吏(文职官吏);文席(教书先生的几席);文品(文官的品阶);文帅(文职官员出任或兼领统帅);文烈(文治显赫);文员(文职吏员);文阶(文职官阶);文道(文治之道);文业(文事);文僚(文职官吏) 11. 法令条文 而刀笔吏专深文巧诋,陷人于罪。
——《史记·汲黯列传》 又如:文劾(根据律令弹劾);文法吏(通晓法令、执法严峻的官吏);文丈(规矩;制度);文移(官府文书);文牓(布告;文告);文宪(礼法;法制) 12. 文言。古代散文文体之一;别于白话的古汉语书面语 。
如:半文半白;文语;文白(文言文和白话文) 13. 文教;礼节仪式 则修文德。——《论语·季氏》 又如:文丈(崇尚礼文仪节);文俗(拘守礼法而安于习俗);文致(指礼乐);文貌(礼文仪节);文绪(文教礼乐之事);文仪(礼节仪式) 14. 指表现形式;外表 。
如:文服(表面服从);文榜(告示、布告之类);文诰(诰令) 15. 指鼓乐,泛指曲调 。 如:文曲(指乐曲);文始(舞乐名) 16. 谥号,谥法:勤学好问叫文 何以谓之文。
——《论语》 是以谓之文。 17. 姓 〈动〉 1. 在肌肤上刺画花纹或图案 被发文身。
——《礼记·王制》。注:“谓其肌,以丹青涅之。”
文绣有恒。——《礼记·月令》 又如:文笔匠(在人身上刺花的艺人);文身断发(古代荆楚、南越一带的习俗。
身刺花纹,截短头发,以为可避水中蛟龙的伤害。后常以指落后地区的民俗);文木(刻镂以文采之木) 2. 修饰;文饰 身将隐,焉用。
5. “写”字田字格怎么写
田字格各个部位的名称:横中线、竖中线、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使用田字格写生字时,要弄清生字各个笔画在田字格中起笔和落笔(收笔)的具体位置,才能把字写得工整、匀称.
(1)点:起笔在中点左上靠近横虚线,落笔在横虚线靠近中点处.
(2)竖钩:在上半格竖虚线中间起笔,沿着竖中线行笔,到下半格竖虚线中间,再向左上角方向写出钩.
(3)竖:从左上格中间靠近竖虚线处起笔,向下穿过横虚线写直直的竖,到左下格中间靠近竖虚线处落笔.
(4)竖撇:从左上格中间靠近竖虚线处起笔,向下穿过横虚线写直直的竖,过横虚线后向左下角撇出去,在左下格中间落笔.
(5)小横:顶着竖,从中点处起笔,压着横虚线写短短的横.
(6)横折:在竖的起笔处起笔穿过竖虚线写横,竖虚线左右两边相等,右边折肩处稍高于起笔处.折笔略向里收到横虚线停笔.
(7)横:左上格中间靠下一点起笔写横,穿过竖虚线到右半格中间收笔,收笔处略高于起笔处.
(8)横:左半格横虚线中间靠右靠上,贴着横虚线写横穿过竖虚线到右半格横虚线中间靠左靠上收笔,收笔处略高于起笔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