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办法的法怎么组词
加法、
法宝、
办法、
合法、
做法、
想法、
法力、
刀法、
活法、
法人、
乘法、
法术、
宪法、
历法、
法律、
法场、
法医、
立法、
设法、
伏法、
法统、
司法、
魔法、
语法、
手法、
法旨、
效法、
枉法、
技法、
脚法、
用法、
除法、
师法、
句法、
变法、
法名、
法办、
刑法、
执法、
公法
2. 怎么写好游记的方法
首先 想要写好作文肯定是靠积累和训练的,所以写游记也是这个道理.另外 可以买些关于游记的作文书,读些老师推荐的好的作品 多看一看 学习你觉得写得好的地方再者 注意游记的一般结构 情景交融 是能把自己的主观感受写进去的游记一定更好.最后附一篇转的文章 你参考看看~---------------------------------------------------游记是以写景为主的记叙文.它通过描写记叙旅游过程中的见闻,如山川景物,名胜古迹、风土人情等,表达作者的真实情感.这里向同学介绍游记的几种写法:一、定点换景法.这种方法就是说,作者的观察点固定不变,随着观察视线的移动,把观察到的景物按一定的顺序依次进行描写.这种方法可以使读者明确把握作者观察景物的位置和方向,便于读者从作者的观察点出发,逐一再现景物,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如《观潮》一文,作者固定不变的观察点是“海塘大堤上”.观察到的钱塘大潮这一景观是:先“看不出有什么变化”;接着是远远地看到“东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一条白线”,不一会儿,白线“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浪潮再近些,看到的是“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开进,浩浩荡荡”;最后,浪潮奔腾西去,“余波还漫天卷地地涌来”.这些描写,正是作者在固定的观察点上,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描写了钱塘大潮这一“天下奇观”.运用“定点换景法”,要注意选择好观察点,在具体描写时,不要随意改变观察点.二、定景换点法.这种方法是说,不改换所要观察的景物,而是变换观察点,从不同角度去观察描绘景物.这是因为只从一个角度去观察,不可能看到事物的全貌和特征.大诗人苏东坡《题西林壁》中的诗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如自读课本《梅雨潭》一文,作者就是采用“定景换点法”,先以“山边”为观察点,描写梅雨潭瀑布发出的响声和瀑布的远景;接着又以“亭边”为观察点,简要写了瀑、潭、亭的位置及亭边的景物;然后又详细而形象地写出了在瀑布前所看到的瀑布壮观,美丽的景色.运用“定景换点法”观察一处景物,可以选择不同观察点,如远眺,近观,仰视,鸟瞰,立足点变了,观察的角度也就多了.在描写时,要注意交代清楚观察点,以便于读者把握文章对景物描写的角度.否则,写出来的文章会让人觉得顺序混乱,不知所云.三、移步换景法.这种方法就是说,观察点不固定,所观察描绘的景物也不固定,是在移动观察点的同时,把所见到的不同景物的特征依次描绘.这种方法,可以逐一描绘出景物的各个局部,从而更好地展示景物的全貌.同时,这种写法的文章是以明显的浏览顺序为顺序,因而文章层次清晰,条理清楚.如《颐和园》一文,作者采用“移步换景法”,按游览的顺序,依次写出了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十七孔桥的美丽景色,展现了颐和园景色的全貌及特征.运用“移步换景法”时,要注意的是必须以浏览顺序为线索,把观察点的变交代清楚.另外,对各种不同景物的描绘要抓住特点,主次分明,详略得当,避免写“流水帐”.。
3. 举例子的方法怎么写
举出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以便读者理解,这种说明方法叫举例法。如:
一般人总以为,年龄稍大,记忆能力就一定要差,其实不然,请看实验结果:国际语言学会曾对9至18岁的青年与35岁以上的成年人学习世界语作过一个比较,发现前者就不如后者的记忆力好。这是因为成年人的知识、经验比较丰富,容易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建立广泛的联系。这种联系,心理学上称为“联想”。人的记忆就是以联想为基础的,知识经验越丰富,越容易建立联想,记忆力就会相应提高。马克思五十多岁时开始学俄文,六个月后,他就能津津有味地阅读著名诗人与作家普希金、果戈里和谢德林等人的原文著作了。这是由于语言知识丰富,能够通晓很多现代和古代的语言的缘故。
这段文章要说明的是:年龄稍大,记忆力不一定就差。为了说明这一点,作者先提供了实验结果,又分析了原因。到此为止,未尝不可,但不够具体,也缺乏说服力,于是,又举出了一个实例:马克思在五十多岁的时候,只用六个月时间便精通了俄语。这样一来,内容具体了,说服力增强了。
4. 说明方法的作文怎么写
看下能不能帮助你: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事例、分类别、列数据、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引资料等。
写说明文要根据说明对象的特点及写作目的,选用最佳方法。下面分别加以说明。
(1)举例子。举出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以便读者理解,这种说明方法叫举例法。
如:一般人总以为,年龄稍大,记忆能力就一定要差,其实不然,请看实验结果:国际语言学会曾对9至18岁的青年与35岁以上的成年人学习世界语作过一个比较,发现前者就不如后者的记忆力好。这是因为成年人的知识、经验比较丰富,容易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建立广泛的联系。
这种联系,心理学上称为“联想”。人的记忆就是以联想为基础的,知识经验越丰富,越容易建立联想,记忆力就会相应提高。
马克思五十多岁时开始学俄文,六个月后,他就能津津有味地阅读著名诗人与作家普希金、果戈里和谢德林等人的原文著作了。这是由于语言知识丰富,能够通晓很多现代和古代的语言的缘故。
这段文章要说明的是:年龄稍大,记忆力不一定就差。为了说明这一点,作者先提供了实验结果,又分析了原因。
到此为止,未尝不可,但不够具体,也缺乏说服力,于是,又举出了一个实例:马克思在五十多岁的时候,只用六个月时间便精通了俄语。这样一来,内容具体了,说服力增强了。
说明文中的举事例的说明方法和议论文中的例证法,都可以起到使内容具体、加强说服力的作用。但二者又有区别。
议论文中的事例,是用来证明观点的,说明文的事例,是用来介绍知识的。运用举事例的说明方法说明事物或事理,一要注意例子的代表性,二要注意例子的适量性。
(2)分类别。将被说明的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不同的类别,一类一类地加以说明,这种说明方法,叫分类别。
分类别是将复杂的事物说清楚的重要方法。运用分类别方法要注意分类的标准,一次分类只能用同一个标准,以免产生重叠交叉的现象。
例如:“图书馆的藏书有中国的、古典的、外国的、科技的、文学的、现代的以及政治经济方面的等。”这里用了不只一个标准,所以表达不清。
正确的说法应该是:图书馆的藏书,按国别分,有中国的、外国的;按时代分,有古典的、现代的;按性质分,有科技的、文学的以及政治经济方面的等。这样,每次分类只用一个标准,就眉目清楚了。
有的事物的特征、本质需要分成几点或几个方面来说,也属于分类别。注意,运用分类别方法,所列举的种类不能有遗漏。
(3)列数据。为了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还可以采用列数据的方法,以便读者理解。
需要注意的是,引用的数字,一定要准确无误,不准确的数字绝对不能用,即使是估计的数字,也要有可靠的根据,并力求近似。(4)作比较。
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事物的特征也往往在比较中显现出来。
在作比较的时候,可以是同类相比,也可以是异类相比,可以对事物进行“横比”,也可以对事物进行“纵比”。(5)画图表。
为了把复杂的事物说清楚,还可以采用图表法,来弥补单用文字表达的缺欠,对有些事物解说更直接、更具体。(6)下定义。
用简明的语言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叫下定义。下定义能准确揭示事物的本质,是科技说明文常用的方法。
下定义的时候,可以根据说明的目的需要,从不同的角度考虑。有的着重说明特性,如关于“人”的定义;有的着重说明作用,如关于“肥料”的定义;有的既说明特性又说明作用,如关于“统筹方法”和“应用科学”的定义。
①人是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级动物。②肥料是能供给养分使植物生长的物质。
③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④工程技术的科学叫做应用科学,它是应用自然科学的基础理论来解决生产实践中出现的问题的学问。
无论从什么角度考虑,无论采用什么方式,只要是下定义,就必须揭示事物的本质,只有这样的定义才是科学的。比如,有人说:“人是两足直立的动物。”
这个定义就是不科学的,因为它没能揭示事物的本质。“人是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级动物。”
这才是科学的定义,因为它揭示了人的本质。(7)作诠释。
从一个侧面,就事物的某一个特点做些解释,这种方法叫诠释法。定义法和诠释法常采用“某某是什么”的语言形式。
形式相同,如何区分呢?一般来说,“是”字两边的话能够互换,就是定义;如果不能互换,就是诠释。例如,“人是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级动物”这句话,改成“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级动物是人”,意思不变。
“雪是在云中形成的一种固态降水物”这句话,如果改为“云中形成的固态降水物是雪”就不成。由此可以辨别,前一句是定义说明,后一句是诠释说明。
(8)打比方。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的说明方法叫做打比方。
说明文中的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同修辞格上的比喻是一致的。不同的是,比喻修辞有明喻、暗喻、和借。
5. 法的繁体字怎么写
“法”的繁体字为“灋”。
读音:fǎ
释义:
1. 体现统治阶段的意志,国家制定和颁布的公民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法办。法典。法官。
2. 处理事物的手段:办法。设法。手法。
3. 标准,规范,可仿效的:法式。法帖。
4. 道家佛家的所谓拿妖捉怪的技术:法师。法器。法事。
5. 指“法国”:法文。法式大菜。
词组:
1. 法律 【fǎ lǜ】:古时指律令或刑法。由立法机关制定,国家政权保证执行的行为规则。
2. 法师 【fǎ shī】:精通佛典之高僧。
3. 法官 【fǎ guān】:具有审理和裁决争讼问题的权力的政府官员;尤指法院中的负责法官,通常在任命中这样命名;正式受命主持法庭或进行审讯和裁决争端并执法的人。
4. 法庭 【fǎ tíng】:法院设立的用来审理诉讼案件的机构。
5. 法场 【fǎ chǎng】:旧时执行死刑的场所;刑场。
造句:
1. 如果你真的不愿意私下和解,那我们只有法庭上见了。
2. 国家严禁猎捕杀害珍稀野生动物,违者将受到法律制裁。
3. 任何人触犯了法律,都必须受到应得的制裁。
4. 不论是谁,都应该遵守国家的法律。
5. 法律规定人人平等,不论高贵和卑贱。
出处:
1. 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出师表》诸葛亮
2. 失期,法皆斩。——《陈涉世家》司马迁
3. 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劝学》荀子
4. 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陈元方候袁公》刘义庆
5. 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狼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狼》蒲松龄
6. 数学的公式法是什么
定义 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种方法,也指套用公式计算某事务。 另外还有配方法、直接开方法与因式分解法。
1.化方程为一般式ax^2+bx+c=0; 2.确定判别式,计算b^2-4ac; 3.若b^2-4ac≥0,代入公式x=[-b±√(b^2-4ac)]/2a; 若b^2-4ac<0,该方程在实数域内无解,在虚数域内解为x=[-b±√(b^2-4ac)]/2a。[编辑本段]实例 解方程2x^2+4x-2=0。 解:x^2+2x-1=0 A=1 B=2 C=-1 b^2-4ac=2^2-4*1*[-1]=4+4=8 代入公式x=[-b±√(b^2-4ac)]/2a 得x=[-2±√8]/2*1=-1±√2 X1=-1+√2 X2=-1-√2 易懂方法 解方程2x的方+4x-2=0 解:x的方+2x-1=0 此方程中先整理为一般形式 A=1 B=2 C=-1 b的方-4ac=2的方-4*1*[-1]=4+4=8>0 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带入x=2a分之-b加减根号下(b的方-4ac)得x=2x1分之[-2±根号8]=-1±根号2 X1=1加根号2 X2=-1减根号2 一定不会出现不能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情况。(所谓“一元二次方程万能公式”) 但在能直接开方或者因式分解时最好用直接开方法和分解因式法。 只适用于初中阶段。
7. 一部分一部分来写叫什么写作方法
写作方法属于艺术表现方法(即:艺术手法和表现手法,也含表达手法(技巧),常见的有:悬念,照应,联想,想象,抑扬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首尾呼应(也叫前后呼应)、衬托对比、伏笔照应、托物言志、白描细描、铺垫悬念、正面侧面比喻象征、借古讽今、卒章显志、承上启下、开门见山,烘托、渲染、动静相衬、虚实相生,实写与虚写,托物寓意、咏物抒情等。
应该是“分叙法'”吧。你的题目太抽象了。。
不然你看一下以下网址,自己找找。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