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讨论我写的关于死亡的几个观点
有.死亡如同0,活着远远比死了有勇气,死亡只是因不敢面对现实罢了,的确是种解脱
7.找到自己想一起繁衍后代的人8,你≥宇宙3,我们不过是历史长河里的一滴水,不,甚至渺小到连水都不是
5.出生前没有太多自主意识,硬要说状态的话……离线如何?(笑)6,是条分界线9.寻找活着的意义 10,但对于爱你的人而言在下尽力而为
1.死亡之后的状态是绝对平等的,因为谁都无法说明2.地球相对宇宙很渺小,你相对于地球也很渺小,非正非负,无法定义.命可以用钱来衡量?那才是没价值
4。人类明知自身渺小确不承认罢了
2. 死亡记录和死亡病案讨论的书写格式
死亡记录和死亡病案讨论
1.死亡记录
病人住院期间因救治无效死亡者,应在死亡后立即完成死亡记录,由经治医师用红墨水笔书写在“死亡记录”专用单上。其内容与出院记录大致相同,但必须着重记述抢救经过及死亡情况。其内容包括:
(1)一般项目:姓名、性别、年龄、入院科别、死亡科别、床号、门诊号、住院号、入院时间、死亡时间(注明时、分)、住院天数、入院诊断、死亡诊断、记录时间(注明时、分)。
(2)入院病历摘要。
(3)住院经过摘要。
(4)抢救经过。
(5)最后诊断及死亡原因。
(6)对死亡病例不论诊断明确与否,应努力说服死者家属,作尸体病理解剖,并将尸体检查结果纳入病历中存档。
2.死亡病例讨论记录
凡住院死亡病例应在1周内由科室组织死亡病例讨论,医护和有关人员参加,分析死亡原因,吸取诊断治疗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并用蓝黑墨水笔分别记入病历(另立专页,在横行适中位置标明“死亡病例讨论记录”)和死亡病例讨论记录本中。其内容包括:
(1)讨论时间、地点,主持人、参加者的姓名、职务(职称)。
(2)病人姓名、科别、年龄、入院时间、死亡时间、死亡原因、最后诊断(包括尸检和病理诊断)。
(3)参加人员发言纪要。
(4)主持人的总结意见。
死亡患者的门诊病历附在住院病历后一并归档。
3. 关于电厂对死亡事故的反思怎么写
(1)从头抓起,即领导干部率先垂范,以身作则,起好带头作用。
各级安全第一责任人对安全工作应心中有数,不仅清楚自己的 安全责任是什么,怎样履行自己的安全责任,而且要清楚自己是否尽 到了应尽的安全职责。必须做到要思想到位,责任到位,工作到位。
(2)从源头抓起,从规划、设计、安装抓起,凡是有章可循,凡是有人负责,凡是有人监督,凡是有据可查,从依法治企抓起,坚 持重心向下,关口前移。 (3)从人头抓起,既抓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安全生产。
要求每个职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未雨绸缪,严格管理,超前防 范。各县局要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力争达到零违章、零违纪、零 事故。
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用三铁(铁的制度、铁的面孔、铁的处理)反三违(违章作业、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 杜绝三高(领导高高在上、职工高枕无忧、制度束手高阁)。
(4)从心头抓起,关键是解决思想认识问题,以人为本,抓好县局领导和安监科长、生技科长、营销科长的安规学习考试。组织 职工认真学习电力安全法规制度和事故汇编及安全简报学习,增强全 员安全意识,全面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努力做到居安思危,警钟常鸣, 深刻领会“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哲理。
2、抓安全必须形成合力。抓安全是一项群体行为,也是一项慢工活,要的是整体效应,要的是团队精神,要的是集体荣誉。
对抓 好安全工作的重要性,遵守安全管理工作规定的必要性,“三违”行为 的危害性,提高人员素质的紧迫性,以及偶发事故的必然性要有统一 认识,上下形成合力。避免因认识不到位而出现的不安全现象,党政 工团齐心协力,做到党员身边无事故。
青年团员安全监督岗活动要持 之以恒,工会要从保障职工合法权益、劳保用品、安全工器具、辅助 保护措施落实方面抓起。全员要紧紧围绕安全生产这个主题,克服倒 三角的现象(上面重视,越到基层越差),上下同心同德,把安全工 作做好。
3、抓安全必须真抓实干。要严格执行集团公司安全工作规定和既将下发的作业标准,严格例行工作许可手续,完善“两票三制”, 加强执行力度,做到对安全检查中提出的问题不放过,对检查考核中 受到检查批评的问题不放过,对工作中的事故、障碍、违章不放过, 对系统内发生事故应汲取教训不放过。
安监人员重心下移,实行走动 式管理,使违章、违纪一发生就有人管,事故源头一出现就有人抓, 异常情况一露头就有人报,强化现场安全动态管理,实行检查监督到 4、抓安全必须坚持标准,标准要求不同,效果自然有异,坚持安全工作高标准,严要求,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抓安全。 5、抓安全必须突出重点。
不抓重点没有深度,就没有典型。一是防人身伤亡为重点,关键在两站一所(变电站、保线站、供电所)。
二是防交通事故是关键;三是农村低压人身触电是重要环节;四是抓 存在问题的整改是重点中的难点。加大宣传力度,加大检查力度,全 面提升安全管理工作水平,杜绝人身伤亡事故的发生率。
4. 生死一瞬间 观后感怎么写
“砰!”2011年1月28日13时06分,在建元路与丹霞路交叉口,一电动车闯红灯与一货车相撞,造成1人死亡,1人受伤。
“砰!”2010年8月23日5时57分,威惠庙路口,一小车在道路口突然转弯掉头,致使后方大货车避让不及,导致两车相撞,小车起火燃烧,车上5人死亡、小车报废的交通事故。
“砰!”2008年8月5日,一无人看管的儿童在道路边玩耍,随意横穿道路,遭避让不及的农用车碾压,当场死亡。
砰!砰!砰……全省每年有数千人在交通事故中丧生,数万人受伤、致残,甚至一些家庭因此家破人亡,丧幼之痛、丧老之痛、丧夫之痛、丧妻之痛无情摧残着遭受不幸的家庭。据统计,90%以上的事故都是由于交通违法造成的。《生死一瞬间 您选那一边》(交通安全宣传片)选取了路面监控记录的交通事故现场图像,直观动态反映了交通参与者闯红灯、不戴安全头盔、不按道行驶、超速、酒后驾驶等交通违法行为的危害,直击了一幕幕惨烈的生死瞬间。
“砰!”在我的脑海里也有一段血淋淋的交通事故“视频”多年来重复不断地播放,使我心有余悸,经常从睡梦中惊醒,不能平静心情、安然入睡。
那是发生在2009年10月15日9时许的一场交通事故。我的一个姐夫驾驶二轮摩托车与一辆轻型普通货车在武平县中山镇阳民村路段发生碰撞,姐夫后脑重重撞击水泥路面,当场昏迷不醒。在此后的40多个日夜,我姐整日护理在姐夫病床前,伤心欲绝、以泪洗面。经过医院全力抢救,花费了十几万元的高额医疗费,姐夫还是没有醒来,于2009年12月3日因“中枢性呼吸循环衰竭”永远离开了我们。
经武平县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审理查明,作出交通事故认定:我姐夫有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驾驶,行经事故路段时未注意观察路面道路交通情况,与对向来车交会时未靠右行驶的过错,其过错在事故中作用较大,是发生本事故的主要原因,承担主要责任;而轻型普通货车驾驶员钟某有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驾车,未按操作规范,遇险情采取避让措施不及的过错,其过错在事故中作用较小,是发生本交通事故的次要原因,承担次要责任。
这一车祸“砰”的一声撞碎了我姐一家的辛福美梦,给他们留下了巨大的心灵创伤和沉重的经济负担。中年丧夫、少年丧父之痛使他们时至今日依然无法从当年的阴影中摆脱出来。不幸中的万幸,姐姐的一对儿女读书用功,今年大女儿考上了省外的一所重点高校,小儿子以优异成绩升上县一中。但……逝者长已矣,生者当勉励!
如果时光可以倒流、生命可以重来,视频中的一幕幕就不会上演!
如果所有交通参与者在驶向交通违法边沿时能够三思而行,人间惨剧就不会发生!
或许你曾为一纸交通违法罚单而耿耿于怀,或许你会将守法出行的劝导抛在脑后,但当你面对血淋淋的镜头时还会无动于衷吗?
血淋淋的事实告诉我们:生命脆弱、生命可贵、车祸猛于虎,车祸依然是潜藏在我们身边的无形杀手,它所带来的苦难和伤痛再次为我们敲响了“关爱生命、安全出行”的警钟。当我们迈出家门,开始一天奔波的时候,让我们想想自己、想想家人,不要让一时的疏忽大意而酿成遗憾终身的悲剧,请时刻记住交通法规,平安出行!
5. 讨论如何看侍生与死作文600字
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也。在诸子百家中,儒家与道家的生死观各不相同,儒家强调“舍生而取义”,道家强调:“道法自然之逍遥”。人的一生都在奔波忙碌、人情是非中度过的,在这匆忙的过程中,对于即将逝去的年华,每个人都心生畏惧。
生与死,是人生起止的两个端点。人生是一条不归路,当你走到终点是,才会去想起途中的挫折、失败和遗憾,只有正确的了解生命的意义,才能够正确面对生存和死亡。
纵古观今,多少英雄豪杰精忠报国、战死沙场。又有多少文人义士弃笔从戎、杀身成仁。真正懂得生命奥秘的人,从来不觉得拥有的生命有多么可喜,也不会感觉死亡来临又多么可怕。
懂得生死的人从不问自己从哪里来,也不担心到哪里去。对待生死的态度也不尽相同。屈原生活在楚国,正是战国乱世之中,国家被攻占,自己一人流落在外,但他知道,国家已经万劫不复了,而生命最好的终结就是与这一同去。于是屈原投江自尽,屈原的死即是一种殉国,也是一种无奈。而他留给人们的,是他的不朽之作——《离骚》。屈原是为他自己的理想和抱负没有实现而死的,死得其所。
死结固然值得赞美,但苟活也未必可耻。司马迁的志向,全然写进了他的《报任安书》,自己受了宫刑,却忍辱负重,周游列国、遍访名家,最终完成了“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记》。被鲁迅先生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而这,正如他所说的那样: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也许,这就是他对待生死的态度吧。
真正看透生死的人,心里能够宁静淡泊,才能够对于生死有不同的看法。在生命中,每个人对生命的解读不同,对事物的看法也不相同,每个人都可以以不同的形式活下去。
我想,在对待生死的问题上,态度和方式是不同的,只有当生死的大难真正来临的时候,我们才能够听到古人穿过历史沧桑传来的回音,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人若如此,则此生无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