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急口令怎么写
绕口令是我国一种传统的语言游戏,又称“急口令”、“吃口令”、“拗口令”。由于它是将若干双声、叠词词汇或发音相同、相近的语、词有意集中在一起,组成简单、有趣的语韵,要求快速念出,所以读起来使人感到节奏感强,妙趣横生。
民间语言游戏。将声母、韵母或声调极易混同的字,组成反覆、重叠、绕口、拗口的句子,要求一口气急速念出。
关于绕口令的产生,我们可以间接地追寻到5000多年前的黄帝时代。古籍中侥幸保存下来的《弹歌》“晰竹,续竹,飞土”,相传为黄帝时所作。据考证,这是比较接近于原始形态的歌谣。其中,已经有了绕口令的基本成分——双声叠韵词。由此推想,很可能在文字出现以前,绕口令就已经萌动于人民群众的口头语言之中了。
随着语言文字的形成和发展,我们的祖先越来越注意汉字字音前后各部分的异周现象,发现了越来越多的双声叠韵词。这些双声叠韵的关系,处理不好,很容易缠绕混淆;处理好了,又可以产生不同凡响的音韵美。这使得一些人想到寻找规律,练习发音,训练口头表达。于是,他们开始有意识地把一些声韵相同的字组合在一起,故意兜圈子,绕弯子,连续成句子,教儿童念、诵。其中一些音韵响亮而又拗口、诙谐风趣的句子,不仅儿童喜欢,不少青年人也很喜欢。这样,一个人唱出,或几个人唱和,就在人民群众中耳口相传,流传开来。在流传过程中,人们又不断修改、加工;充实、完善,使它更近似于一首首幽默诙谐的歌谣,更加妙趣横生。至于谁是绕口令的具体作者和修改者,人们根本没有留意。因此,也就无所谓哪首绕口令是哪个人的作品了。
由于绕口令的逐步完善,在人民群众中日渐流传,一些接近下层人民的文人也开始注意这一通俗的文艺形式。稍后于屈原的楚国作家宋玉,就曾经把双声叠韵的词汇引进了诗歌创作的殿堂。长篇政治抒情诗《九辩》是他的代表作,其中大量采用了声韵相通的词,使得语句音节错综变化,读来音韵谐美,情味悠长。这无疑大大扩展了它的地位和影响。不少文人还在喝茶饮酒的时候,即兴编上几句,当作酒令,或者教给儿童念诵。保留至今的古代绕口令,差不多都是文人模拟民间绕口令作的。现在,我们还可以看到唐代诗人温庭筠在1000多年前的《李先生别墅望僧舍宝刹作双声诗》:“牺息消心象;檐楹溢艳阳,帘栊兰露落,邻里柳林凉,高阁过空谷,孤竿隔古岗,潭庭月淡荡,仿佛复芬芳。”宋代大文学家苏轼作过《吃语诗》(“散居剑阁隔锦官”),明代文学家高启作过《吴宫词》(“筵前怜婵娟”)。从内容上看,这些绕口令大都是酒足饭饱之余的乘兴消遣之作,没有多少价值,从、形式上看,几乎都是咬文—嚼字的文字游戏,书卷气浓重,晦涩难懂,最广大的下层民众和少年儿童只有敬而远之。这大大影响了绕口令的语言价值和文学价值,影响了绕口令的普及和提高。关于古代的绕口令,明代文学家谢肇涮所撰的《文海披沙》卷五,曾作过一些记载。
另一方面,民间流传的绕口令保持和发扬了它的通俗浅显的特点,越来越完善,并且被搜集整理出来。清朝末年,意大利驻中国的官员韦大利搜集的《北京儿歌》(1896年出版,英汉对照本)中,就有绕口令《玲珑塔》。何德兰搜集的《孺子歌图》中,也有绕口《秃丫头》。
“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我国现代文学越来越接近下层人民,随之而起的儿童文学也逐渐成为文艺大军的一个支队,这为绕口令的发展又开辟了一条道路。但是;由于社会意识和创作者思想的局限,不少绕口令的基调还是很低的。例如《螺蛳和骡子》:“胡子担了一担螺蛳,驼予骑了一匹骡子。胡子的螺蛳撞了驼子的骡子,驼子的骡子踩了胡子的骡蛳。胡子要驼子赔胡子的螺蛳,驼子要胡子赔驼子的骡子。胡子骂驼子,驼子打胡子,螺蛳也爬到骡子头上去啃鼻子。”这反映了旧社会“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社会意识,反映了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利害关系。新中国建立后,绕口令的思想内容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例如20世纪60年代流传的绕口令《赔钵钵》:“你婆婆借给我婆婆一个钵钵,我婆婆打烂了你婆婆的钵钵。我婆婆买来一个钵钵,还给你婆婆。你婆婆说什么也不要我婆婆赔钵钵,我婆婆硬妻把买来的钵钵还给你婆婆。”这就反映了60年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充满了新的时代气息。
2. 求计算机口令大全与作用
一、口令及其重要性
什么是口令?口令也就是常说的密码,英文名字是Password。在计算机领域尤其是在网络里面,口令可以说是你的钥匙。具体来说口令是让计算机确认你的一种简单方法。计算机知道了你的用户名,但是它还不能确定就是你。你要提供口令向计算机证明这就是你。如果你的口令被别的人得到了,就好像你所有的钥匙都给了那个人,那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二、不合适的口令
我不知道你的口令是什么样的形式,这里是常见的几类不合适的口令:
(1)使用用户名本身,如:用户名是Lizhigang,口令还是lizhigang;
(2)用户姓名的各种组合变化,比如用户名是Li zhi gang,他的组合是Li_zhgang、Lzhg、lzg等,或者还会附加上常用数字和出生日期,如lzg80、lzg1980、lzg888等等;
(3)常用数字,一般是:0、1、123、12345、888、168等;
(4)常用英文单词,特别是计算机常用词或其简单变化,(例如“ qwerty”或“abcdef”)等等可以在词典中查到的单词;
(5)指明个人信息的口令(例如生日、姓名、配偶姓名、孩子姓名、电话号码、身份证号码、工作证号码、汽车牌号、汽车执照号、居住的街道名称等);
(6)与要替换的口令相似的新口令;
(7)被作为口令例子公布的口令。
三、绕开口令字典
如果你的口令被包含在口令字典中,而且有人真想破解的话,那么被破解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一般口令字典由如下的四类内容组成:
(1)电话号码
包括家庭电话办公电话和移动电话或寻呼机,根据所在地情况选择号码宽度或者加上区号;
(2)出生日期
分月日、年月、年月日三种,并可选择二位或四位年份。现在上网用户的出生年份集中在1960-1980,开户者的年份范围更小,一般是1960-1975。这样字典就会更小,缩短破解时间;
(3)姓名字母
分为姓名辅音的组合(2-3位)、中文姓或英文名、中文姓+名、中文姓+ 名字辅音、中文姓+英文名,有时候还加上固定前缀、常用数字和出生日期,姓名可能换位,或者中间分别插入“-”、“_”或“.” 三个常用分隔符。
(4)英文、数字
包含一个内含5万多词汇的英文词典文件english.txt,另外还有常用数字,也可以设定数字范围后生成新的数字词典。
而且现在的口令字典越来越大,而且现在计算机的运算速度是相当快的,如果你的口令不幸很简单的话,很快就可以被找出来。
四、选择保险的口令
看了上面的内容,你是否感觉选择口令里面也是大有学问啊?那怎样才能找到合适的密码呢?理论上最安全的口令是完全随机地由字母(包括大、小写)、数字、标点符号和特殊字符组合而成的。口令里面不应该包含你的某些容易让人获得的信息,也不应该是那些太常见的字词,而且长度不能太短。现在很多的场合都要求密码不能低于五位了。
一个好的口令应该有如下特点:
(1)至少有8个字符长度;
(2)最好包含有非字母字符,包括数字和特殊字符,如~ ! @ $ % ^ & * ( ) _ - + = [ ] : ; ' < >; , . ? / 和空格;
(3)必须容易记住而不必写下来;
(4)不用看键盘而能迅速键入,使偷看的人不能识别出键入的字符。
五、怎样保管口令
选择好了口令还要注意保管方法。有人把自家的钥匙放在门框或者窗台上,以为只有自己知道,其实很多小偷都会去这些地方找钥匙。保管口令也是这样的,最好的办法是把它记在脑子里,而不是放在一个具体的位置。做为一个通用准则,口令不应该写下来。写在在记事本、留言条中的口令都可能会被别人发现。
为合适的口令要求不能太短,又不是常见的单词名字等。保密性好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不好记忆。如果实在记不住,可以写下来,但要注意以下几点:
(1)别把用户名和口令写在一起;
(2)以能记住的方式对口令进行改动,增加额外字符,改变字符顺序或截短;
(3)如果必须要记录下口令,永远别把口令在电脑前能够一眼看到的地方,特别是显示器上;
(4)写下口令的纸条要折叠起来,并放在保险柜或更安全的地方。
希望能帮到你,望采纳!!
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的时候,别忘记身边的你我他!!
3. 十个字简短绕口令急
1、黑化肥发黑,灰化肥发灰
2、乒乒乓乓瓶碰盆盆碰瓶
3、牛郎恋刘娘,刘娘念牛郎
4、汤上塔,塔滑汤 ,汤烫塔
5、老刘的老牛得了脑瘤
6、生了数百升,升升盛花生
7、我爸是我爸,我是我爸儿
8、洗席一领细席,席上有泥
9、小小缠着姥姥给她包饺饺
10、楼道吊刀刀倒吊着
拓展资料
绕口令又称急口令、吃口令、拗口令等。是一种中国传统的语言游戏,由于它是将若干双声、叠词词汇或发音相同、相近的语、词有意集中在一起,组成简单、有趣的语韵,要求快速念出,所以读起来使人感到节奏感强,妙趣横生。
绕口令是中国民间语言游戏,将声母、韵母或声调极易混同的字,组成反复、重叠、绕口、拗口的句子,要求一口气急速念出。
4. 写400字的作文,关于传口令的,要写到规则
我们每个人都做过许许多多的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游戏,我们可以从游戏中获得快乐。
今天上午,我和几个小伙伴玩了一个游戏——传口令。你想知道它是怎样的吗?让我来给你们讲讲吧!
这个游戏最少要七个人。在做游戏之前,我们得把大家分成人数相同的两组,再选出一位同学做“发令官”,告诉每组第一位同学口令是什么,然后每组第一位同学迅速回到自己的队伍了,把口令传到第二位同学,第二位再传给第三位,依次传下去,传到最后一位同学后,那个同学再大声把口令说出来,哪组传得又快又准,那组获胜。
今天中午,我们找齐合适的人后,就开始做游戏了。我是“A组”,廉思嘉是“B组”,我们让璐璐姐当“发令官”,当我们排好队时,璐璐姐宣布:“1——2——3——开始!”刚喊完,我和廉思嘉就跑到璐璐姐的身边,我们两组第一个人凑到璐璐姐的耳边,“开卷有益。”璐璐姐小声的说。她刚说完,我就跑回去,把口令传给王淼,再由王淼传给胡洪涛……不知不觉中,已经传到了最后。“开卷有益!”传来了陈竹哥哥的声音。啊,我们组赢了!我高兴地跳了起来。正在这时,突然传来了一声:“开卷有……有益。”璐璐姐看了一眼周浩宇,摇了摇头,便开始宣布道:“现在我宣布,正确答案是——”“快,快说呀。”我急了。“正确答案是——开卷有益。‘A组’获得这次比赛的胜利,请大家为他们鼓掌!”我们高兴极了,互相拍击着手掌。“B组”看着我们,失望极了。我们“A组”的成员发现了,赶紧跑过去,拉住“B组”成员的手,说:“加油,别气馁,我们还要比赛呢!相信你们下一次一定能赢!”他们看着我们的脸,展开了快乐的笑容。就这样,又一场比赛开始了……
我想:我们一定要像今天这样快乐地做游戏,让我们的友谊更加深厚,使我们的知识更加丰富,让我们的童年更加快乐!
5. 在军校军训,旌旗内容应该怎么写
太阳慢慢地从地平线上露出容光焕发的脸,把千万道辉煌的金丝抛向大地,把人们满带喜悦的笑脸照得红彤彤的,把整整齐齐的方队染上万千缕光彩。
“立正!”随着扩音器发出的口令声,千万双眼睛一起庄严地投向旗台,千万颗红心一起激动地沸腾,千万张笑脸一起漾起春色。
“敬礼!”当扩音器发出严肃的口令时,千万只手掌同时高举过额头,千万双眼睛一齐注视五星红旗,千万个身躯筑成钢铁长城。
人们高昂地唱着国歌,春风缓缓地拂过广场,国旗自豪地迎风飘扬。
升旗仪式结束了。但是我热血沸腾的心灵久久不能平静。因为我听到了神州大地前进的步伐,因为我看到了祖国发展的光明未来,因为我感觉到了不可阻挡的强大力量。
6. 什么是口令
口令有两种意思, 一是指挥员以简短的军事术语下达的口头命令,如立正、射击、前进。
二是在视度不良的情况下辨别敌我的一种口头暗号。 据说,这口令还是戚继光当年在南方抗倭时最先使用的。
戚继光在南方抗倭时,为了保持警觉,夜间也派出士兵沿海警戒,若发现敌情,及时报警。 但夜间敌我分辨不清,怎么办呢?戚继光规定了口令。
警戒的士兵都带着竹哨,如果发现人影,要立刻端枪跨步,嘴里喊:"哨起!"意思是警哨要响起。对方若是自己人,就要立刻停止行走,双手下垂站正,嘴里喊:"立正。
"意思是他立刻站正了。如果不这样做,就会被认为是倭寇,警哨就要真的响起。
为了让士兵把这套口令熟稔于心,部队操练时,戚继光不停地让士兵练习这两个动作。 后来,几经演变,"哨起"、"立正"竟成了军队队列练习的正规口令,沿用至今,只是在口令的语音和意思上有了些变化。
辨别口令分问令和回令。 简短口令分预令和动令 队列口令分为四类: 1、短促口令。
《队列条令》中有此类口令:立正、跨立、踏步。这类口令的主要特点是只有动令,没有预令;)。
2、继续口令。《队列条令》中有此类口令:***同志,出列;第*名,出列;或是明示行动的限度,如“间隔*步”、“距离*步”。
3、连续口令。《队列条令》中有此类口令:向右─转、向左─转、这类口令的主要特点是预令的拖音与动令相连,有时预令与动令之间有短暂的语音停顿;顾令末尾一个字拖音的长短视部(分)队大小而定;动令短促有力;有的口令,预令和动令都有拖音,如“向军旗──敬礼─”。
4、复合口令。《队列条令》中有此类口令:全连(*排)注意,成**队─集合;以***同志为准,向中看─齐;这类口令兼有断续和连续口令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