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得糊涂怎么解释
难得糊涂,指人在该装糊涂的时候难得糊涂。“难得糊涂”是清朝乾隆年间郑板桥传世的名言,乃是他为官之道与人生之路的自况。后人感慨这“难得糊涂”四字中富含的哲理,便以横幅的形式挂于家中,作为每每处世的警言。
糊涂是一种肚量,是眼里揉得进沙子,是以和为贵的宽容大度。得饶人处且饶人,多个朋友多条路。当你包容别人时,也就为了自己积累了人情。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人有包容,谋事易成。糊涂的人一般讷于言,不是不会说,防祸从口出。闲聊80%的话都是废话。即便这样,不知不觉中,加进了感情色彩,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祸从此始。有些人断章取义,把一些危言耸听的话到处传,让你百口莫辩。不如不去说,那样别人就不知你的深浅,也就不敢对你轻举妄动,糊涂讷于言的智慧由此可见了。
人,有时真的不需太明白。人人都怕自己不清醒,希望自己心明如镜。其实人生何必太清醒,事情看破了,你就不想做事了;人情看破了,你就不想做人了。 世界很大,个人很小,没有必要把一些事情看得那么重要。痛疼,伤心,谁都会有,生活的过程中,总有不幸,也总有伤心,就像日落、花衰,有些事,你越是在乎,痛的就越厉害,放开了,看淡了,慢慢就淡化了。只是,我们总是事后才明白,懂生活,很难,会生活,更难。艰辛的生活,我们已经很苦,很累,无需再对自己责备。奔波的人生,我们已经用力,尽心,何必还去耿耿于怀。人生就不会事事如意,样样随心,学会宽慰自己,懂得安慰自己。世上就没有最好,何必要强迫自己,尽心了,无论结果如何都可以。
别那么多疑敏感,总是曲解别人的意思;别夸大事实,制造假想敌;别把与你爱人说话的的异性都打如“第三者”之列而暗暗仇视之;也别像“林黛玉”那样见花落泪、听曲伤心、多愁善感,总是顾影自怜。要知道,人生有时真的需要一点傻气。
不经意间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头脑的睿智与清醒。人生最奢侈的拥有是一颗不老的童心,一个生生不息的信念,一个健康的身体,一个永远牵手的爱人。一个自由的心态,一份喜欢的工作,一份安稳的睡眠,一份享受生活的美好心情。
2. 「难得糊涂」怎么解释
其一:自我解嘲说。公元1751年,郑板桥在潍县“衙斋无事,四壁空空,周围寂寂,仿佛方外,心中不觉怅然。”他想,“一生碌碌,半世萧萧,人生难道就是如此?争名夺利,争胜好强,到头来又如何呢?看来还是糊涂一些好,万事都作糊涂观,无所谓失,无所谓得,心灵也就安宁了。”于是,他挥毫写下“难得糊涂”。因此它被称为“真乃绝顶聪明人吐露的无可奈何语,是面对喧嚣人生,炎凉世态内心并发出的愤激之词。”(《广陵奇才--郑板桥传》)
其二:抗议之声说。公元1754年秋,郑板桥由山东范县调任潍县知县,上任之日正遇百年未见的旱灾。而钦差姚耀宗却不闻不问,反而向他求字画。郑板桥就以鬼画讽刺,钦差姚耀宗怒而撕画,郑板桥见百姓惨像,心力不支,非常忧郁。其妻相劝:既然皇上不问,钦差不理,你就装作糊涂嘛!郑板桥怒言:装糊涂,我装不来。你可知道,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变糊涂更难,难得糊涂。(《难得糊涂是郑板桥的抗议之声》)
其三:心安理平说。郑板桥任潍县知县时,其堂弟为了祖传房屋的一段墙基,与邻居诉讼,要他函告兴化县相托,以便赢得官司。郑板桥看完信后,立即赋诗回书:“千里捎书为一墙,让他几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稍后,他又写下“难得糊涂”,并在“难得糊涂”下加注‘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此处将“难得糊涂”比喻为就是聪明;难得做一次糊涂,心安理得,也可取得心态平衡。
“难得糊涂”是一种经历。只有饱经风霜、人生坎坷的人才能深得真谛。
“难得糊涂”是一种境界。心中有大目标的人,自然对枝节杂碎不屑一顾,只着眼大方向,为全局负责,能做中流砥柱。
“难得糊涂”是一种资格。名利淡泊、宁静致远的人物,他们内涵丰富、底蕴深厚,以平常之心、平静之心对待人生,泰然安详。
“难得糊涂”是一种智慧。在纷繁变幻的世道中,能看透事物,看破人性,能知人间风云变幻、处事轻重缓急、举重若轻、四两拨千斤。
“难得糊涂”是一种气度。它能使人超凡脱俗、胸襟坦荡、气宇轩昂、洒脱不羁、包容万象。
3. 难得糊涂怎么解释
人在社会中磨炼经历的事情多了之后会对社会或者对人有很多不满意的
如果太在意就郁闷死的 :)
这里说的是很聪明人,明白人,在平常生活中只是一小部分。一般人是不能理解的
所以难得糊涂就是说
让聪明人糊涂实际上很难!
而且聪明人糊涂点还能超脱一点,活得轻松一点
“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转入糊涂更难。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这是郑板桥书写“难得糊涂”四个大字后加写的小字说明,当时他任潍县知县。
4. “难得糊涂”是谁写的
郑板桥
说起“难得糊涂”,还有一段神奇的来历。郑板桥在山东任上,一次游览莱州的去峰山,本想观赏其山中郑文公碑,但因盘桓已晚,便借宿于山中一茅屋,茅屋主人是一儒雅老翁,自称“糊涂老人”。主人家中陈列一方桌般大小的砚台,石质细腻、镂刻精良。郑板桥大开眼界,赞叹不已。次日晨,老人请郑板桥题字:以便于刻于砚背。郑板桥即兴题写了“难得糊涂”四个字,后面盖上“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方印。因砚台大,尚有余地,板桥就请老人写上一段跋语。老人提笔写道:‘得美石难,得顽石尤难,由美石转入顽石更难。美于中,顽于外,藏野人之庐,不入富贵门也。”他也用一块方印,字为“院试第一、乡试第二、殿试第三。”郑板桥见之大惊,方知老人是一位隐居于此的高官。由于感慨于“糊涂老人”的命名,板桥又提笔补写道:“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放一著,退一步畅礌扳啡殖独帮扫爆激,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两人如遇知音,相见恨晚,遂谈文说词,畅谈人生,结为挚友。
5. 难得糊涂繁体字
难得糊涂
难得糊涂 读音 [ nán dé hú tú ]
【简体】难得糊涂
指人在该装糊涂的时候难得糊涂。
【近反义词】
近义词:糊涂难得
反义词:糊涂一世
【例句】
人生在世,难得糊涂。
【故事】
“难得糊涂”是清朝乾隆年间郑板桥传世的名言,乃是他为官之道与人生之路的自况。后人感慨这“难得糊涂”四字中富含的哲理,便以横幅的形式挂于家中,作为每每处世的警言。
6. 如何理解难得糊涂
这句话其实不是在提倡“糊涂”,而是在说与糊涂相对于的“精明”。
世上有很多人,总是斤斤计较,总是以为他的东西是他的、你的东西也是他的;总是以为他应该占到便宜,你就应该吃亏;总之他就是活在精明的计算里,成天算计着今天谁欠我多少钱、明天我该问谁要多少便宜这种鸡毛蒜皮的小事。难得糊涂这话,就是说人生在世,不要算得这么清楚、不要这么精明、不要这么斤斤计较,这样活得反而会轻松不少。
当然现在这句话很多时候也被用来自嘲,个人的理解。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说的也是这个道理,就是说有的时候糊涂好过精明,大意好过认真,教人八面玲珑的警句~~~~板桥所写的“难得糊涂”四个字竟象传单那样被制成各种礼品或是拓片或是作为像章推销,由此也引起人们对这位玩世不恭的郑板桥先生更增添了一层兴味;对“难得糊涂”也就出自自己的心理需求作出了解释,由此而顺延到对“难得糊涂”四个字的思维定势和价值取向,可是鉴于作者当时没有明确自己的意向,因而现在会产生出相异的认识。
“难得糊涂”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一:自我解嘲说。公元1751年,郑板桥在潍县“衙斋无事,四壁空空,周围寂寂,仿佛方外,心中不觉怅然。”
他想,“一生碌碌,半世萧萧,人生难道就是如此?争名夺利,争胜好强,到头来又如何呢?看来还是糊涂一些好,万事都作糊涂观,无所谓失,无所谓得,心灵也就安宁了。”于是,他挥毫写下“难得糊涂”。
因此它被称为“真乃绝顶聪明人吐露的无可奈何语,是面对喧嚣人生,炎凉世态内心并发出的愤激之词。”(《广陵奇才--郑板桥传》) 二:抗议之声说。
公元1754年秋,郑板桥由山东范县调任潍县知县,上任之日正遇百年未见的旱灾。而钦差姚耀宗却不闻不问,反而向他求字画。
郑板桥就以鬼画讽刺,钦差姚耀宗怒而撕画,郑板桥见百姓惨像,心力不支,非常忧郁。其妻相劝:既然皇上不问,钦差不理,你就装作糊涂嘛!郑板桥怒言:装糊涂,我装不来。
你可知道,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变糊涂更难,难得糊涂。由此而有所启发,就以“拯救万民,在所不惜”激励自己,并开官仓赈灾。
他所说的这句话,后来就成了“难得糊涂”的自注:“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台湾徐兰州说:“这句话文义,似乎喻人凡事不要太认真,得过且过,所谓‘不痴不聋,不作阿家翁’的另一注解。
加以句读,聪明者有俗庸之智慧,有赖于人的先天遗传和后天的环境教育,才能培养成完美的性格,是以人欲聪明并不容易。”苏东坡诗云:“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所以,聪明人难做。什么是糊涂呢?糊涂就是不精明。
糊涂有两种:一种是真糊涂,懵懵处世,似是与生俱来,装不来,求不到;一种是装的假糊涂,明明是非黑白了然于心,偏偏装作良莠不分,既由‘聪明转入糊涂’了。根据郑板桥的这种性格和心理结构,出污泥而不染的高雅品格,要他违背自己的理念和道德行为,显然是一种痛苦与折磨。
聪明人如基于良知道德有所为,而要他装作糊涂而无所为,的确很难。所以徐兰州认为:“郑板桥这段感慨‘难得糊涂’的题书,其中有段非常感性的心路历程,也是知识分子从政,在专制制度腐败政权中无法展现宏志的一种抗议之声。
它具有为所当为的失败涵义,不可为而为的胆识。因此,这种‘心理调节’乃是‘试图把自己的心理反差平衡一下,以求得方寸的短暂安宁。”
(《难得糊涂是郑板桥的抗议之声》) 三:心安理平说。郑板桥任潍县知县时,其堂弟为了祖传房屋的一段墙基,与邻居诉讼,要他函告兴化县相托,以便赢得官司。
郑板桥看完信后,立即赋诗回书:“千里捎书为一墙,让他几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稍后,他又写下“难得糊涂”,“吃亏是福”两幅字。
并在“难得糊涂”下加注‘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在“吃亏是福”下加注‘满者损之机,亏者盈之渐,损于己则盈于彼,各得心情之半,而得心安既平,且安福即在是矣’。
此处引用的诗句其实为同时期的大学士张英所作,而此处将“难得糊涂”比喻为就是聪明;难得做一次糊涂,心安理得,也可取得心态平衡。因为“吃亏是福”既是“难得糊涂”最恰切的诠释。
四:自我解嘲说。郑板桥从不糊涂,他之所以兴叹“难得糊涂”,自有其苦衷在。
朱铁志认为“郑板桥是个极为清醒的人。唯其清醒,正派,刚直不阿,而对谗言无能为力时,才会有‘难得糊涂’的感叹,‘难得糊涂’的难在那里呢?难在他毕竟清醒自明,心如明镜,无法对恶势力充耳不闻,视而不见;难在他一枝一叶总关情,对百姓的疾苦不能无动于衷。
他只有假装糊涂,然则终不能无视现实,遂于痛苦于内,淡然于外,而生‘难得糊涂’之叹。”(《读书参考》) 郑板桥以“难得糊涂”而出名。
他所说的“难得糊涂”,却有不同的解释,有望文生义的;有作词语解释的;也有就其深邃的内涵进行探讨的,诸说不一。那么它该作何种解释更为恰切呢?看来,“不知古人之世,不可妄论古人之。
7. 以难得糊涂为话题的作文 帮帮忙
人生都道聪明好,难得糊涂方为真
难得糊涂是郑板桥的名言。话说得悖情悖理,荒诞不经。人人都想聪明而怕糊涂,板桥却道“难得糊涂”,糊涂既难得,就成了珍稀品,成了一种追求的对象。郑板桥的原文是说: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转入糊涂更难。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通过这三部作品,我感到:这里的糊涂并不是真正的糊涂,而表达的是一种处世哲学。难得糊涂不是一种消极的态度,不是对社会和苦难的逃避,恰恰相反,是历经坎坷懂得的人生哲理,它教人志向远大,对枝节杂碎不屑一顾,怀着一种宁静致远.平静泰然的心态,在繁杂的世界中,达到一种更高的人生境界。
社会是一个纷纷扰扰,喧闹嘈杂充满争斗、权诈、是非、诱惑的世界,许多人在“物役”.“物累”的困境中不得自拔,失去了灵魂和自由。郑板桥的难得糊涂正是给人们提供了一种哲理的启迪,如果从世俗的功名利禄.是非得失的尘网中提升出来,人生就获得了一定的自由和解放。
首先,难得糊涂是一种超然豁达的人生境界。郑板桥中进士后,曾任山东范县知县,为人磊落正直,廉洁奉公,替百姓诉讼办赈济,得罪地方豪绅,最后称病辞官,只能居扬州卖画。在他任知县期间,其堂弟为了祖传房屋的一段墙基,与邻居诉讼,要他函告兴化县相托,以便赢得官司。郑板桥看完信后,立即赋诗回书:“千里捎书为一墙,让他几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稍后写下“难得糊涂”和“吃亏是福”两幅字。正是多年的官场生活,让郑板桥明白,无论是在官场还是在生活中,糊涂实为难得,任何事都需要有宽广的胸襟,不要什么都斤斤计较,有些事看来是吃亏,正是他们,使人生的意义更加深刻而通达。
不仅如此,难得糊涂还是一种韬光养晦处世智慧。当人处在某种险恶的形势下,糊涂的智慧可以起到应付时局,摆脱困厄的作用。名著《三国演义》中写到,官渡之战后,曹操扭转战局,统一了北方大部分地区。当他的手下在袁绍帐中搜到许多曹操手下人在曹操最困难的时候写给袁绍的投降信,曹操在所有士兵的面前把他们全部烧掉,不再追究。这不是曹操的仁慈和大度,而是一种处世智慧。从此以后曹操重整旗鼓,成立了三国鼎立的霸业。这正体现了难得糊涂的道理,它不是因为对现实判断错误才有的逃避,而是因为看的太过透彻才有的手段。
此外,很多所谓的聪明是小聪明,最后只能聪明反被聪明误。提起《红楼梦》,谈到王熙凤,人们一方面惊叹于她的无与伦比的治家才能,她应付各色人等的技巧,一方面又感慨于她的结局。她是文学作品中“聪明反被聪明误”的典型。 曹雪芹对王熙凤的判词是这样的:“机关算尽太聪明,反送了卿卿性命。”一个厉害人物最后落得“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的下场。在第15回中,铁槛寺老尼净虚为了帮长安府太爷的小舅子抢亲,答应给熙凤三千两银子;凤姐便通过关节暗地使长安节度云光逼婚,结果迫使一对青年男女自尽。她假借贾琏名义,做成这一笔肮脏交易。的确,王熙凤只知进,不知退,只知损人利己,不知厚道待人,只知八面玲珑,不知深藏于密。而这一切的根源,却在于她的爱耍小聪明。因此,无论是安于命运还是抗争命运,都要以承认个人机智局限为前提。知其可为而为之,是聪明的;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则是愚蠢的。生活中一再重演的所谓机智悲剧,难道还少吗?
其实,难得糊涂是哲人面对芸芸众生的执迷而发的机言智语。它犹如禅宗的偈语,是需要用心体悟的。古语也有“水太清则无鱼,人太察则无智”的说法,和难得糊涂是异曲同工之妙。郑板桥传达的不是一种消极的心态,而是想让人们从中悟出,在人生的道路上,不要一味去争,不能功名利禄总是放不下,“糊涂一点”,能让人得到一种安宁,一种轻松,一种傥荡,一种悠然,一种自在。来点“难得糊涂”的超越,可以帮助人们释放心理和社会压力,保持一种心理平衡,坐看云起花落,超然通达地面对人生。
以前自己写的,你看能不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