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白礼信封要怎么署名
您所用的包装材料的颜色是一种暗示,冷色沉着镇定,暖色温馨舒畅,大花热情奔放,小花温情脉脉。
在礼品的外包装上您可以利用绸带、丝带捆扎礼品,打成不同图案;在礼品包装上也可佩以胸针、小瓶香水、装饰耳环,或是袖珍笔记本,钥匙链等;浪漫一些的,还有附上一片嫩草、树叶、一支羽毛,这样的点缀使您的礼品包装趋于完善。 在国外,赠送礼品时,还要附带一张礼品卡,卡上写着送礼人的姓名、致词,使受礼人因为一两句祝福的话语,而对所接受的礼物珍爱百倍。
赠送礼品时也可附带名片,名片有社交用和商业用两种,商业用名片不宜在社交活动中使用。 送礼时,您可以将名片贴在礼品包装的正面右下方,如果送的是礼金,名片应该一同放在信封里。
赠送礼品中时常还要附赠一束鲜花,如果说鲜花是万能礼品,那么它也可以随其它任何礼品赠送。作为点缀,花数不要求多,但花要精致。
在情人节时,您随礼品再送上一枝红玫瑰,相信对方一定会深情领会的; 在婚礼上,您赠送的礼品再加花束,让花束与新娘斗妍,不仅增加了热烈的气氛,新人们也会笑逐颜开。 送礼加附属物,是对礼品的装饰,是对受礼者的尊重,也是对送礼者的意图,送礼者的心情的表达或弥补。
有了“伴侣”,礼品才会不显孤单。 红礼、白礼。
色彩的习俗是与整个传统文化相匹配的,色彩在蕴义了太多的人们赋予的含义后,逐渐上升成为一种文明。色彩完全是一种直观感受,是对外界信息敏感反映之一。
最初对色彩,人们只是猜测其含义,色彩受到崇敬,也受到禁忌。随着色彩神秘感的消失,统治阶级又利用强权,推行色彩垄断,中国杏黄色一直是王室与皇权的象征。
其它色彩也人为地规定了其寓意。 馈赠的礼品究其外观形式来说,不外乎造形与色彩两类,除非全部馈赠的礼品为特别以外,其它礼品的形式也无特别之处,而能给予礼品以特定判断,是渲染还是肃穆,是喜庆礼物还是吊唁礼物,则主要靠色彩来表达。
色彩作为包装装演的一部分也就成为馈赠符号的一部分。 在我国传统中,色彩的运用都趋于单纯、浓烈,这种用色习惯可以有效地烘托某种情感和气氛,感染周围的情绪。
在《梦粱录》中记述的两宋聘礼中,就可以看到极其鲜明的色彩情调,如送礼行列中的“金”瓶酒、装以“大花银方胜”、“红绿销金酒衣”,或以“罗帛贴套花”为酒衣,酒担以“红彩”缴之;男家用“销金色纸”作礼状,上面又履以“红绿销金”为袋,或以“罗帛”贴套,外面还要盖上“彩袱”送往女家。 此外,还有“销金大袖、黄罗销金裙、段红长裙、或红素罗大袖段”、“绿紫罗双匹、彩色段匹”、“金银双胜御”等攒红簇绿的品物。
不难看出,金、银、红、绿、青、黄、紫诸色都可以作为装点,造成一种五彩缤纷、喜气洋洋的视觉效果。 不同民族对于用色的习俗也不尽相同,各自有对色彩的解释,尽管历代统治者都对色彩严加禁令,规定了紫、青、红、黄、黑的使用范围,但在不同地域这种界限是模糊的。
总的来说,喜事送礼大都色彩鲜艳、亮丽浓重,营造喜庆的气氛,这些颜色能够引起兴奋、也是同其心境密切相关的。 现代喜庆节日,以青年为主,尤其是城市青年,已逐渐摆脱大红大绿的用色、而选择色泽柔和,或深暗颜色,同样,这种选色也是同其心态相联的,现在有一种趋式就是,青年人喜欢深色、老成特重的颜色,这反应了这一年龄段的人,渴求成熟、稳定与被尊重。
至于花花绿绿的颜色,对于他们来说,充其量是装点气氛了。 以前伉俪举行婚礼时,新娘总是从头到脚一身红,新郎也要适当“花哨”一点,而视在取而代之的是淡色调的婚纱,对比色分明的礼服。
往日年节,人们总要装扮一下,男女老少五颜六色,而今,年轻人尤其是小伙子们,却喜欢“玩深沉”,越年轻越淡色、暗色,相反老年人倒修饰得“靓丽”几分。 但是,无论是先前也好,还是转变中的现在也好,它们共同之处便是,选择最喜爱的颜色,修饰出最佳效果的“我”,反映出最佳的心境。
白事,即丧事。这种场合下赠送的礼物,多是花圈、花篮、挽联、挽幛,以及礼金等。
2. 我赞美椰子树仿照《白礼礼赞》中我赞美白杨树写一段话
白杨礼赞
——茅盾/文
白杨树实在不是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当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毯子;黄的,那是土,未开垦的处女土,几百万年前由伟大的自然力所堆积成功的黄土高原的外壳;绿的呢,是人类劳力战胜自然的成果,是麦田,和风吹送,翻起了一轮一轮的绿波——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若不是妙手偶得,便确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的精华。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坦荡如砥,这时如果不是宛若并肩的远山的连峰提醒了你(这些山峰凭你的肉眼来判断,就知道是在你脚底下的),你会忘记了汽车是在高原上行驶,这时你涌起来的感想也许是“雄壮”,也许是“伟大”,诸如此类的形容词,然而同时你的眼睛也许觉得有点倦怠,你对当前的“雄壮”或“伟大”闭了眼,,而另一种味儿在你心头潜滋暗长了—— “单调”!可不是,单调,有一点儿罢?
然而刹那间,要是你猛抬眼看见了前面远远地有一排,——不,或者甚至只是三五株,一两株,傲然地耸立,象哨兵似的树木的话,那你的恹恹欲睡的情绪又将如何?我那时是惊奇地叫了一声的!
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不是平凡的一种树!
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呢,通常是丈把高,象是加以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呢,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象是加以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无横斜逸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这是虽在北方的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来粗细罢,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二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丽,——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横斜逸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却是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觉得树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白杨不是平凡的树。它在西北极普遍,不被人重视,就跟北方农民相似;它有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压迫不倒,也跟北方的农民相似。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以及力求上进的精神。
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那也是直干秀颀的),去鄙视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罢,但是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