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鞠躬尽瘁
"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语出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意思说,我一定小心谨慎,为国家大事用尽我的力量,一直到死为止。
三国时期,蜀主刘备死后,昏庸无能的阿斗(刘禅)继位,他只知享乐,把国内的军政大权交给诸葛亮处理。诸葛亮一面联吴伐魏,南征孟获,积极准备两次北伐,在最后一次北伐前夕给阿斗写《后出师表》表示自己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后出师表》的末后有一句道:“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就是人们常引用的一句成语。(鞠躬,表示谦恭谨慎;尽瘁,是竭尽辛苦的意思;已,完结、罢休。)《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注引《普汉春秋》作“鞠躬尽力”,和“鞠躬尽瘁”一样,都是形容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死了方休。
《前出师表》的最末一句是:“临表涕泣,不知所云”。意思是说:写到末了,我涕泪直流,痛哭失声,不知道自己说的是些什么了。“不知所云”后来成为一句贬意成语,斥人说话或文章语无伦次、逻辑性太差为“不知所云”。
有关系又能怎样?这才有了以后的“乐不思蜀”。
晋·陈寿《三国志·蜀志·后主传》:“后主举家东迁,既至洛阳裴松之注引晋·习凿齿《汉晋春秋》:“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 ”
2.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名言吗
三国时期,蜀主刘备死后,昏庸无能的刘禅继位,他只知享乐,不知如何管理国家,就把国内的军政大权交给诸葛亮处理.诸葛亮一面联吴伐魏,南征孟获,积极准备第二次北伐,在第二次北伐前夕给后主写《后出师表》表示自己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是名言 【读音】 jū gōng jìn cuì,sǐ ér hòu yǐ 【用 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释 义】鞠躬:弯着身子,表示恭敬、谨慎;尽瘁:竭尽劳苦;已:停止.指勤勤恳恳,竭尽全力(劳苦),到死为止.后来引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指勤勤恳恳,竭尽心力,竭尽全力. 成语出处 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意思说,我一定勤勤恳恳,不辞劳苦,小心谨慎地办事,为国家大事用尽我的力量,一直到死为止.。
3.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作文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出自诸葛亮的《出师表》,这是他一生对事业的追求,也是后人们对他一生的最高,最恰当的评价。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先生,有经天纬地之才,奇门遁甲之术,更有只辅佐贤明君子之高风亮节。他不闻红尘之事,后经刘备三请,被其诚意打动,才肯下山做刘备军师。
初露锋芒,便为刘备解析并初定三分天下的大势。周瑜生平嫉妒诸葛亮,更怕诸葛亮日后会成为东吴大患,所以在孙刘联盟共抗曹军时,便有了除去后顾之忧的想法,他有意刁难孔明,命他在三日之内造十万只箭来,并立下军令状,自以为巧施秒计便可以达到消灭诸葛亮的目的。
成竹在胸的诸葛亮一直等到第三日的夜里才表现出他惊人的才干。那天夜里,鲁肃为孔明之事心急如焚,但诸葛亮却说:“不急,不急,我们现在就去提箭。”
浓浓的雾笼罩在江面上。只看那一列列草船朦朦胧胧地浮在江面上,孔明将船开到曹营对岸,一字排开,只命军士擂鼓呐喊并不进攻,一向多疑的曹操此时只顾及自家的安危并不派兵贸然前进,于是,他只传号令“只管向江中射箭”。
不一会,只见那箭如暴雨般的射向草船,片刻间,草船上扎满了曹营漫无目标随意发射的箭。鲁肃这时才恍然大悟,连称:“妙,妙,妙!”,听到箭扎草堆的声音,感到船的慢慢下沉,俩人一阵大笑声中潇洒转身而去。
第二天周瑜来提孔明人头,但看那一捆捆羽箭,大吃一惊,听鲁肃慢慢讲来,气熏熏地大跨步而去。诸葛亮是自古以来智慧的化身,学识的上帝。
这便是他初露智慧的象征。周瑜对孔明记恨在心,赤壁之战前夜,周瑜整军待发,孔明在天坛作法招唤东南风,其实孔明前夜观天看星宿,天熊座大展,料定今夜必有东南风,才敢与周瑜下此赌注,而在天坛之上只是给周瑜做做样子罢了。
子时三刻,东南风大起,周瑜狂喜之余仍不忘暗害诸葛亮,命埋伏在天坛周围的士兵杀了孔明,以解他心头之恨。如此小计怎可瞒过孔明的慧眼?孔明早已料到周瑜不服气,会有此招,特让赵子龙在江边接应他,这才脱离险境……虽然赤壁之战,孙刘联盟取得了共同的胜利,致使曹军大败,粉碎了曹操想一举吞并江南一统河山的野心,却令诸葛亮一气周瑜得逞,使周瑜被气得伤及肺腑,并为他以后竟被活活气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难怪周瑜在临终遗言里竟会埋怨起上天说:“既生亮,何生瑜啊!”这是他个人命运的悲剧,更是诸葛亮为其主刘备某三国鼎立时不惜对手付出巨大代价的悲剧。
诸葛亮再次向世人展示了他过人的智慧之处。……刘备死后,刘禅即位,这个昏君的所做所为令我们感到诸葛亮生不逢时的遗憾。
刘备临终之际分明劝解诸葛亮说“如果刘禅能辅佐你就辅佐他,如果不能的话,你自己禅任……”可是,忠心耿耿的诸葛亮再次在关键的历史时期证明了自己的坚贞和忠心,他依然象辅佐刘备那样辅佐刘禅。继续为西蜀扩大疆域,征伐北魏……。
英雄暮年,几经疆场,可怜他伐贼无功,命运总喜欢捉弄人,尽管诸葛亮聪明机智,博学多才,然而在他的有生之年,他终究是没能完成王者遗愿,终于,第四次北伐时他积劳成疾,再加上军情严重……那夜,这位时代的英雄,历史的伟人,命丧五丈原。即便如此,他在临终之前依然能运用秒计合理使用人才,有步骤地退兵,在完全保全了西蜀的全部兵力之后,还途中设伏吓走司马懿。
真是“死孔明吓走了活仲达”!可悲啊,可叹!诸葛孔明虽已逝去,但留在我们心中的,却是一个永远不变的智慧形象,忠肝义胆的慧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