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平凡的世界》读书笔记怎么写
读完《平凡的世界》,心中涌起一股热辣辣的感觉,有时竟禁不住热泪盈眶。我没有资格对它评述,只有被它感动。
纵观全书,我觉得可以用四个词来概括,苦难和奋斗,平凡和伟大,而贯穿其中的是亲情、友情、爱情。讲述了一个平凡人的奋斗历程,一个平凡家庭的奋斗历程。一个农民的生命同伟人的生命具有同样的价值,普通人的劳动同伟人的业绩一样伟大,我能够认识到平凡的人的平凡的生活是最伟大的,能够让我在努力奋斗的同时提醒自己保持一颗平凡的心。
全书字里行间流淌的全是浓浓的爱意,对土地,对父老乡亲的亲情、友情、爱情。特别是孙少平,也是我最佩服的角色。一个出身卑微,家境极端恶劣的农村少年,一个忍辱奋进,不卑不亢的学子,又或者说,农村的孩子,因自卑而上进,以上进求尊严。少平平凡的一生,分化于农田、城市工地,还有煤烟四起的地下坑道中。田晓霞的出现,给了少平的生活更加丰富的内容。关于她的章节,我都会一遍又一遍的通读因为有她出现的时候,总会让人觉得生活充满了阳光,有了她,少平就算生活再苦也还是幸福的。田晓霞是少平的一个梦,她的牺牲,让人认识到这就是生活……总之,世间所有的真情都在这里得到了体现。我想起冰心曾说:“爱在左,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路长径点缀得花香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却不是凄凉。”这爱情,这友情,再加上一份亲情,便一定可以使你的生命之树翠绿茂盛。
因为有爱,有了温情,有了力量,世界变得如此美丽!生活在平凡的世界中的人们应该感到生活是美好的!
2. 《平凡的世界》写什么
二十世纪70年代出生的人,很少有人不知道《平凡的世界》这套书。其实《平凡的世界》的作者路遥在此之前就很有名了,他的中篇小
说《人生》被拍成了电影。毕业留念的时候很可能会送给好朋友一套《平凡的世界》,那是一件很有意义的礼物。
今年是路遥逝世十五周年,以陈忠实为首的六十位陕西作家拿出了他们对路遥的悼念文章,汇集成一本书,一来为了纪念,二来可以让人怀旧。我认为这本书的出版是很矫情的,编者的出发点是好的,让大家再一次想起路遥,但是时已变迁,十五年光阴过去,一切都变了味道。路遥英年早逝,让人唏嘘不已,那些纪念着他的、已经步入老年的作家们还活着,许多人活得还不错。那又如何?他们虽活得更久,但是他们的作品并没有出现新的突破。从这点看,和去世的路遥没什么区别,我的意思不是说写不出东西的作家该死,是从创作的能力丧失的角度来说的。写不出来没有关系,但是冒出来误导读者,或者来压制别人就不应该了,在纪念路遥的这本书中,陈忠实的首篇辞藻华丽,废话一堆,高高在上。在这里很想替死去的路遥说句肺腑之言:我的书获得茅盾奖的时候你还在到处跑着投稿子吧。好在贾平凹在后面说出一些有价值的东西,他认为路遥不是累死的,晚上不睡觉是许多作家的生活习惯。说到穷那时候大家都穷,路遥能抽上高档烟,喝上咖啡,能带着女儿在城市里吃西餐,他就是病死的,所以他认为,路遥并不是特别不幸,这让我们了解到了作家的另一面,我反而认为这维护了路遥的尊严。
3. 平凡的世界作文
在平凡的日子里,往往发生一些不平凡且超出凡人所能想象的事。
一个人失败的时候,站在我们面前的有两条路:一条是失败后不知所措,失去信心不敢去面对,这样的结果是彻底的失败;另一条路是失败后,勇于面对,总结原因,从失败中站起来,才可能成功。我们这样的年龄,最容易经历这样的选择。
它们就像一条十字路口,一不小心就,完完全全失败了。在同学眼里,我是一个不会哭泣的“男生”;在老师眼里,我是一个活泼聪明的学生,在父母眼里,我是一个贪玩心地善良的孩子;在我自己眼里,我是一个技不如人乐于助人的人。
在不同类型的人眼里看同一个人看法是不同的。看事物也是一样的道理,有一句诗也说明了这个道理:“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我们都生活在平凡的世界,心中都被一把无形的锁锁着 ,要想打开,就必须用“智慧”这把钥匙打开。可我们又常常在迷茫中迷失方向,看不透其中的道理,无法得到钥匙,这是因为,“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有一句诗也说明了这个道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原身在此山中。”
当我们内心这把无形的锁打开时,我们回头望望,才会明白原来这件事是多么平凡,当我们一直以为成功离我们很遥远时,其实成功就在我们身边。
4. 平凡的世界是谁写的
作者:路遥 《平凡的世界》是一部现实主义小说,也是小说化的家族史。
作家高度浓缩了中国西北农村的历史变迁过程,作品达到了思想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统一,特别是主人公面对困境艰苦奋斗的精神,对今天的大学生朋友仍有启迪。 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
全书共三部。作者在近十年问广阔背景上,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刻划了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
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 不平凡的世界 ——读路遥先生的《平凡的世界》 作品凭什么来打动别人的心灵?最主要的是作家对生活,对艺术,对读者要抱真诚的态度,否则,任何花言巧语和艺术翻新都是枉费心机。
——路遥 路遥先生在茅盾文学奖颁奖典礼上发言时说:“我们的责任不是为自己或少数人写作,而是应该全心全意全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需要。我国各民族劳动人民创造了辉煌的历史壮丽的生活,也用她的乳汁育了作家艺术家。
人民是我们的母亲,生活是艺术的源泉。人民生活的大树万古常青,我们栖息于它的枝头就会情不自禁地为此而歌唱。
只有不丧失普通劳动者的感觉,我们才有可牟把握社会历史进程的主流,才有可能创造出真正有价值的艺术品。”这些是路遥先生说过的话,他做到了。
一直以来,他的作品都是深深的打动人心,并且赢得了各个阶层,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的读者的称赞与敬佩。在贫困中成长起来的路遥,他最终表现出的知识面,思考能力和创作成就,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当《人生》获奖并被改编成电影取得成功后,路遥没有沉醉在鲜花和掌声之中,而是深深地思考了一些问题,他暗下决心,一定要超越这一高度,赶四十岁时完成一部全景式地反映中国近四十年间城乡社会生活的巨大变迁的作品。为此,他避开喧嚣的人群,开始搜集准备素材。
当路遥开始《平凡的世界》的写作时,他面对当时的文化背景以“独立”的心境和“挑战”的姿态面对他的现实主义写作手法。1985年可以说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各种新潮小说及西方当代文化思潮进入了中国,而现实主义是否“过时”,是否还能为读者接受成为路遥面对的实际问题,但是他却以超越的清醒的现代意识书写了这段十年的历史。
《平凡的世界》共三部六卷,厚重、宏阔,为中国当代挣脱极左的束缚开始改革开放的转型期留下了史诗般的艺术画卷。共写了近百个人物,从揽工汉到省委书记,这些人物形象鲜活地表现了那一时期的人们的思想变化。
小说“人物运动的河流”中以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表现了一代青年农民奋斗的艰难经历,而人物活动的宏大背景则是改革开放初期整个社会的各种政策和人们的心态。 旧式价值标准的取向(第一部) 在孙家两代人中,衡量事物的尺度,怎样做人的标准,如何处理周围的关系,都出现了不同的取向。
假如说孙玉厚身上旧式农民的素质还相当浓重,立身做人的标准基本上不脱离长期渗入心里深层的清白、善良、忠厚、老实。那么他兄弟孙玉亭身上就更多流露出,农民那种无知和狭隘的头脑,一旦和不正常的政治气候纠结在一起会形成令人啼笑皆非的失衡心理状态,正常的人性也被扭曲了。
至于孙家的第二代两兄弟,尽管从父亲那里接受了不可避免的影响,这些影响也确实对他们的人生追求起到了一定的引导作用,但时代的转折,生活的变化,使他们对走的道路有了沉思,对未来的途程有了困惑。 对于新的价值标准的选择(第二部) 农村生产体制的改革,把孙少安拥上了可以施展本领的舞台。
然而面对纷至沓来的矛盾,他的内心里又充满着起伏不已的冲撞,这种冲撞打破了他艰苦创业的稳定心态和持重而行的品格,使他在时代转变中走上了重新选择的新路。孙少平在变革的时代中经受着诸种社会冲突对自己内心世界的反复冲突,而且通过每一次冲击迫使他进行着不断的思考。
这思考中溶入他对社会,对人生的观察和体验,也渗透着他对自身价值的估价,能从中感受到一种人格的力量。一种在复杂时世中不随波逐流、不寄人篱下、不甘平庸的生活追求和人生追求。
从中流露出深沉、深厚的人性美和人情美。 对自身价值的追求(第三部) 老实善良的少安,终于不再局限于背向蓝天面对黄土的以农为本的生活,开砖窑、包砖厂,谋求新的致富之道;热情洋溢的少平终于背乡离井,以矿山为归宿。
都是人生旅途上,开始迈出了新的一步,他们不是生活中的强者,他们身上不可能没有旧的传统,但他们能够冲破旧有的樊篱,选择应走的道路,求得自身价值的确立。这既是对历史性变化的追踪,也是当代青年选择人生道路的情绪体验。
《平凡的世界》的书稿还未全部完成,中央广播电台就已经开始进行联播。在路遥先生完成此书之后,还应《女友》杂志写了一篇创作随笔《早晨从中午开始》。
其中诉说了他创作的种种艰辛,当时完稿之后,他的身,他在1991年完成此稿,就在1992年就英年早逝了,这是多么遗憾啊! 题材上说,路遥属于农村题材小说作家。从语言风格来说,他的作品。
5. 《平凡的世界》是谁写的
只有上,中.下三部.
一部感人至深的好书 .强烈建议你看看并收藏这本书~
路遥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于1991年完成,1992年他由于积劳成疾,英年早逝。《平凡的世界》曾获得第三届矛盾文学奖。
平凡的世界》小处着眼,从作者刻画出一个个普通人物平凡的人生旅程,衬托日新月异的时代变迁,反映人们的思想,给人以亲近,给人以启迪。
在众多的人物形象中,我认为孙少平这个人物是全篇文字的主线,通过他的成长和成熟的经历,展现给大家面前的是那个时代整整一代人对生活的憧憬与无奈。贫穷曾让许多有理想的人们意志消亡,可在逆境中人们的自卑与懦弱我们没有理由去嘲笑它,相反我们要用另外一种眼光去学会欣赏。那种战胜自我,重塑信心的渴望中所表现出自卑里的坚强让我敬畏,因为那也是一种精神。战胜困难,摆脱束缚,让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如何的体会生活中间的亲情、友情、爱情,学会生活,懂得珍惜,对于我们这一代人,也是一种警醒。
可以看出作者对于知识的渴望,知识是一个人提升自己的途径。
田润叶和田小霞综合起来才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女性。
后半部写的急促了些,可能合作者的身体状况有关。
很感人,平凡的人有平凡的经历和烦恼。不惊心动魄,我们只需直视我们的生活。
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生活的气息扑面而来。很有感触,人性的善让人感动,书中更有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6. 平凡的世界人物描写片段摘录一定要是书上的
他是一位平凡的人,五官少有精致的地方,唯独他那眼睛,像月亮一样似钩,犀利的目光洞察着一切,世界都逃不过他的眼,那像光一样散射出得波线,就是唯美的痕迹,再看他那长长的脸,像个长长的葫芦,有些滑稽有不可小觑.是的,有时候你可以伏在月光照耀的丛林.窥视他那最凌厉的目光,那是一种可是扼杀社会上所有污秽的利剑,就像托尔斯泰及其敏锐的洞察力,他看遍了这事实人非,这甲胄一般外表刚硬的睫毛,覆盖在眼睛上面,是如天一般澄澈的湛色,看这眼睛,就像看到月亮洒下的冷光,让人感到一丝寒意.他很平凡,也有一些不起眼,平日里都不太注意他,今天我却觉得他很闪.他的五官几乎没有一处精致的地方,头发乱糟糟的,再看他那长长的脸,像个长长的葫芦,有些滑稽有不可小觑.但是他长着一双像月亮一样的眼睛,嘴向上扬着,仿佛冬天里的一缕阳光,温暖又亲切.那一刻我仿佛置身于春天的田野里,油菜花正在争先开放,蜜蜂蝴蝶正忙着采蜜,好舒服的感觉.。
7. 怎么写一篇读《平凡的世界》有感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
《平凡的世界》里有一群不平凡的人,是这群不平凡的人组成了这平凡的世界,读完这本书后你现在的很多想法都会改变。
在这本书中,带给我影响最大就是孙少平。他的家很贫穷。他穿的是破旧的衣服,吃的是丙菜。但并没有抱怨这个世界带给他这么多的不公,他只是怀着自己的理想,努力奋斗。他有铮铮铁骨,有强大的精神力量,有巨大的勇气。
我佩服他,佩服他可以蜷缩在破旧的被褥里,就着昏暗的光亮读书,心中却
依旧为可以读书感到崇高和兴奋。
我欣赏他,欣赏他可以这边脱掉肮脏的工作服,那边就可以和田晓霞谈论文学,和顾养民探讨人生。
我敬佩他,敬佩他可以放下读书人的架子,为了生计去做最底层的工作。
他像不倒翁,像弹簧,不管你怎么推他,怎么压迫他,都不能真正的打败他。他是一个真正伟大的人!
他经得起磨难,受得住苦。而我呢?我生活在幸福的年代里,吃着鱼肉海鲜,穿着名牌衣服,而我每天依旧抱怨,抱怨他人,抱怨生活。比起孙少平,我实在是太幸福了,我应该感到知足。
《平凡的世界》让我知道了平凡中也有伟大。同时也告诉了我,我很幸福,我应该学会知足常乐。
《平凡的世界》能够让我在今后的日子里,不管遇到什么事,都能够保持一颗平凡的心。
8. 【平凡的世界作文】
生活中处处是平凡。
平凡的事,平凡的人。但平凡中却处处充满着深深的感动。
老油灯一踏上这片昔日的乐土,我的眼泪便止不住往下流。南京大屠杀之前,这里是一个平凡的小村庄。
村里所有男人都在战场上奋勇杀敌,只留下年幼的孩子和白发苍苍的老人。一位老母亲,在昏暗的灯光下,为远征的儿子缝补鞋帽。
清冽的月光洒在院子里,到处一片寂静。老母亲不无担忧的缝了一针又一针,一线有一线。
她忧心忡忡地望着窗外,想着儿子回家时的场面。悲剧就发生在第二天中午。
日军冲进这个宁静的小村庄。所有人无一幸免。
他们被集中到村中心。老母亲手握还在发亮的煤油灯,冷不丁地,使劲全身力气像一个鬼子砸去,正中太阳穴,鬼子应声倒下。
一旁的鬼子怒火中烧,开枪击毙了老母亲,还放一把大火烧了整个村落。如今,这里只是一片废墟,剩下的只有残缺不堪的那盏煤油灯,还有母亲平凡的爱。
破厂房门没有上锁。轻轻一推,便“吱呀”一声自己打开了。
这里原是一处纺织厂。当时,这厂被评为十佳优秀生产工厂,县里的人们都以在这儿工作为荣。
一场火灾,更是见证了大家平凡的力量——团结。那个宁静的深夜,厂房里机器还在“轰隆”作响。
上夜班的工人正在加紧赶工,突然,一台机器燃起了熊熊大火。“不好,着火了!”厂长最先反应过来,他立即组织大家撤离。
他先让女人们走,男人垫底。当大家全部逃出后,却没有各自回家,而是急忙到河边取水救火。
两个多小时后,大火终于被扑灭,虽然机器全部损坏,厂子也就此倒闭,但这个厂房却得以保存下来。老油灯和破厂房,都是平凡力量的见证者。
它们静静地躺在大地妈妈的怀里,他们穿越时光,带我们找到平凡的真谛——平凡是世界的代名词。这个世界就是有平凡构成的。
许多平凡,成了这个世界最美的闪光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