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双关句大全
双 关利用词的多义及同音 (或音近) 条件,有意使语句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就是双关.双关可使语言表达得含蓄、幽默,而且能加深语意,给人以深刻印象.例子(1):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竹枝词》刘禹锡(「晴」表面上是说晴雨的「晴」,暗中却又是在说情感的「情」,一语相关.)例子(2):四面又明明是寒冬,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风筝》鲁迅(「寒威」和「冷气」指的是天气,也指保守的社会.)双关 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和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这种修辞手法叫做双关.双关可使语言表达得含蓄、幽默,而且能加深寓意,给人以深刻印象.双关又分为两种:1、意义双关【例】《红楼梦》中“将那三春看破,桃红柳绿待如何?把这韶华打灭,觅那清淡天和”.“三春”表面指暮春,内含元春、迎春、探春三人的境遇。
2. 双关句大全
1、姓陶不见桃结果,姓李不见李花开,姓罗不见锣鼓响,三个蠢材哪里来?(《刘三姐》)
2、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蝶恋花·答李淑一》)
3、山顶滚石头——石打石(实打实)。
4、拉着胡子上船——牵须过渡(谦虚过度)。
5、嫩蛤蟆跳井一一扑通(不懂)。
6、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情)。
7、夜正长,路也正长,我不如忘却,不说的好罢。
扩展资料
双关的作用
双关的修辞,使得词语表面是一种意义,里面又是一种意义,并且往往里面的意义才是主要的。这样一来,使用双关手法,就可以产生一种谐隐的效果。
谐,即诙谐幽默,强调的是幽默感;隐,即内涵深隐,强调的是神秘感。谐隐,就是在幽默之中寄托嘲讽或劝谏或自省或言志之意。
双关对或谐或隐或谐隐均有,如上面提到的“未出土时便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是自省言志。如“因荷而得藕,有杏不须梅。”是幽默应答。再如“二猿断木深山中,小猴子也敢对锯;一马陷足污泥内,老畜生怎能出蹄。”则是诙谐嘲讽。“店老声高,坑人无算;锋长刃薄,惟利是图。”(写王麻子剪刀店)则是寓褒于贬。
可见,双关对引人琢磨,含蓄、幽默,易给人留下深刻印象,适用范围非常广泛。
3. 用双关的修辞手法写几句话 怎么写啊
"双关语"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和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修辞方式。双关可使语言表达得含蓄、幽默,而且能加深语意,给人以深刻印象。
谐音双关: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情)。
语意双关:夜正长,路也正长,我不如忘却,不说的好罢
“双关语”溯源
朱国良
双关语”就是话中有话,弦外有声,暗藏机锋,隐晦曲折,需要仔细嚼一嚼,其味是在细嚼慢咽之中体会的。
有一出川剧叫《秋江》的,里面的老艄公问前来搭船的女尼贵姓,妙常故意说“姓陈”,艄公忙令住口,因为舟行江中,最怕就是这个字——沉。《我的前半生》一书中,爱新觉罗·溥仪三岁登基,大哭大喊,其父摄政王说:“别哭,别哭,快完了,快完了!”这引得文武百官心中嘀咕,认为乃不祥之兆,怎么能说“快完了”呢?
双关语,古已有之。六朝的乐府民歌有“衔碑(谐悲)不得语”,“夜夜得连(谐怜)子”,“昼夜长悬丝(谐思)”,“藕(谐偶)异心无异”等句。宋朝有民谣曰:“打破筒(谐童贯姓),泼了菜(谐蔡京姓),便是人间好世界。”《红楼梦》中的“护官符”有“假”与贾谐,“雪”与薛谐,也是妙趣横生。四十年代山西有谚曰“打破盐(谐阎锡山姓)钵子,捣烂酱(谐**姓)罐子,百姓才有好日子”,这一双关语,暗寓民心所向。
双关语最能发挥国人的幽默和风趣。法国大文豪雨果也说:“双关语是飞舞着的灵魂的产物。”
4. 怎么写出一语双关的句子
字面上有明白的含义,并且,由于谐音、典故、语气……等多种要素,使得语句又隐含着另外一种含义,就叫作一语双关,即:一句话有两重关联.运用双关语是交谈中的重要手腕:既不明说,又能使相关的人心照不宣.
1、谐音双关: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情).
打破盐(谐阎锡山姓)钵子,捣烂酱(谐**姓)罐子,百姓才有好日子.
打破筒(谐童贯姓),泼了菜(谐蔡京姓),便是人间好世界.
2、语意双关:
夜正长,路也正长,我不如忘却,不说的好罢.
爱新觉罗·溥仪三岁登基,大哭大喊,其父摄政王说:“别哭,别哭,快完了,快完了!”这引得文武百官心中嘀咕,认为乃不祥之兆,怎么能说“快完了”呢?
5. 双关句子怎么写
首先得有双关词在里面。
双关词包括读音相似、同字多义。
Seven days without water makes one weak (week).
七天不喝水,虚的拉不动腿。
We eat what we can and what we can't we can.
我们能吃的就吃,不能吃的就做成罐头。
Asteismus
岐解双关(asteismus) 即后者在回答前者的话时有意(无意)地曲解原意,造成不同理解,进而形成岐解双关。
A professor tapped on his desk and shouted: “Gentlemen ,order!”
The entire class yelled “Beer!”
一位教授敲着桌子喊道:“先生们,安静!”
全班同学异口同声地喊“啤酒”。
6. 飞白句
现在可知的修辞手法有六十三大类,七十八小类。 比喻[分为:明喻、喑喻、借喻、博喻(复喻)、倒喻(逆喻)、反喻、互喻(回喻)、较喻(强喻)、譬喻、饰喻、引喻]; 白描,比拟(比体),避复,变用,层递,衬垫(衬跌) ,衬托(反衬、陪衬),倒文,倒装,迭音,叠字复叠,顶真(顶针、联珠),对比,对仗(对偶、队仗、排偶),翻新,反复,反问,反语,仿词,仿化,飞白,分承(并提、合叙、合说);复迭错综,复合偏义,共用,合说,呼告,互体,互文,换算,回环,回文,降用,借代,设问,歧谬,排比,拈连,摹绘[分为:摹形,摹声,摹色],列锦,连及,夸张,警策,示现,双关,重言,重叠,指代,用典,引用,移用,须真(联珠),谐音,歇后,象征,镶嵌,析字,委婉[分为:迂回语、谦敬语、避讳语],婉曲,通感(移觉、移就),跳脱,转文。 ----------------------------------------------------------------------------------------------------------- 常用的修辞格有:比喻、比拟、借代、拈连、夸张、双关、映衬、移就、对偶、排比、错综、仿词。 ------------------------------------------------------------------------------------------------- 概念及其作用 借代:不直说事物的名称,而是用与本事物有密切关系的事物来代替本事物。 例如:红领巾参加植树活动。“红领巾”代指“少先队员”。 设问:为了揭示下文,强调某种观点而有意提问 反问 :以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内容,肯定的形式表示的意思是否定的,否定的形式表示的意思是肯定的。反问在于突出地强调所要表达的意思,所说的话具有一种不可辩驳的气势。 比喻:是找出两个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有相似点才能构成比喻,另外比喻就要有本体喻体和喻词;比喻可以使被描写的事物形象鲜明生动,加深人们的印象,用它来说明道理时,能使道理通俗易懂,便于人们理解。 对偶:主要针对句子的结构而言,构成对偶的上下句之间必须字数相同,意思相对或相反,两句才能构成对偶。 反语:就是用褒词表达贬意。如"多么美丽的名称-进取性",这里的"多么美丽的名称"是褒词但表贬意。 顶针:是指把前一句结尾的词语作为后一句起头的词语的修辞方法。例如:竹叶烧了,还有竹枝,竹枝断了,还有竹鞭;竹鞭砍了,还有竹根。 摹状:是指对事物的形状、声音、色彩如实的摹写的一种修辞方法。如:他们轻轻的划着船,船两边的水哗、哗、哗。 迭字:就是一个字重复使用,例如:绿油油的水草。 双关: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语义和语音的条件,有意使语意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这种修辞方法就是双关。双关有四种:1.谐音双关。2.语意双关。3.音、形双关。4.音、形、义双关。 讳饰:遇到忌讳的事物不便直说,而用旁的话来代替它、装饰它的一种修辞方法。 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词语或句子成串地排列的一种修辞方法。 夸张:运用丰富的想像,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有目的的扩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以增强表达效果的一种修辞方法。 反复: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感情,有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或句子的一种修辞方法。 拟人:借助丰富的想像,把事物摹拟成人来写的一种修辞方法。 能够把甲事物借助丰富的想像摹拟成乙事物。 反语:能增加说话或写文章的幽默感与讽刺性,具有特殊的表达效果。 对偶:能够使句子结构整齐匀称,读起来琅琅上口,听起来和谐悦耳,便于记忆和传诵。 夸张:能够增强表达效果,突出事物的形象特征。 设问:能够揭示下文,强调某种观点。 借代:比较含蓄,能使描写对象更形象。 排比:能够使句子结构整齐,语调协调,说理周密,表现充沛,论证雄辩,气势磅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