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繁体庙字怎么写
庙字的繁体字是:庙
繁体字,也称繁体中文,欧美各国称之为传统中文(Traditional Chinese),一般是指汉字简化运动被简化字所代替的汉字,有时也指汉字简化运动之前的整个汉字楷书、隶书书写系统。繁体中文至今已有三千年以上的历史,直到1956年前一直是各地华人中通用的中文的标准字。
近代成规模的汉字简化运动,最早在太平天国,简化字主要来源于历朝历代的古字、俗体字、异体字、行书与草书的楷书化。1935年中华民国国民政府教育部颁布《第一批简体字表》,但因考试院院长戴季陶反对而搁置。1956年1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布《关于公布〈汉字简化方案〉的决议》,中国大陆开始全面推行简化字,20世纪70年代曾经有过一批二简字,后被废除。
目前仍然使用繁体字的地区有中国的台湾地区、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汉字文化圈诸国,新加坡以及马来西亚等海外华人社区多为繁简体并存,中国内地在文物古迹、姓氏异体字、书法篆刻、手书题词、特殊需要等情况下保留或使用繁体字。
2001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实施,明确规定中国推行规范汉字,同时也明确保留或使用繁体字的范围。2013年6月5日中国**公布《通用规范汉字表》,含附表《规范字与繁体字、异体字对照表》,一般应用领域的汉字使用以规范字表为准。
2. 祠字的繁体怎么写
祠
部首: 礻 部首笔划: 4
繁体: 祠 全字笔划: 9
五笔: pynk 区位号码: 7684
祠
(形声。从示,司声。本义:春祭)
同本义 [spring sacrifice]
春祭曰祠,品物少,多文辞也。――《说文》
仲春之月祠不用牺牲,用圭璧及皮币。――《礼记·月令》
供奉鬼神、祖先或先贤的庙堂 [temple]
祠,神祠也。――《汉书·陈胜传》注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史记·陈涉世家》
又如:宗祠(祠堂);祠灶(宗祠;祠堂);祠馆(犹祠堂)
祠禄的省称 [salary]。如:祠禄(官名。宋制,大臣罢职,令管理道教宫观,以示优礼,无职事,但借名食俸,谓之“祠禄”);祠禀(即祠禄)
祠 〈动〉
引申为祭祀 [offer a sacrifice to]
此秦王之所以庙
祠 cí祠堂:宗~。
3. 祠字的繁体怎么写
祠部首: 礻 部首笔划: 4 繁体: 祠 全字笔划: 9 五笔: pynk 区位号码: 7684 祠 <名>(形声。
从示,司声。本义:春祭)同本义 [spring sacrifice]春祭曰祠,品物少,多文辞也。
――《说文》仲春之月祠不用牺牲,用圭璧及皮币。――《礼记·月令》供奉鬼神、祖先或先贤的庙堂 [temple]祠,神祠也。
――《汉书·陈胜传》注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史记·陈涉世家》又如:宗祠(祠堂);祠灶(宗祠;祠堂);祠馆(犹祠堂)祠禄的省称 [salary]。
如:祠禄(官名。宋制,大臣罢职,令管理道教宫观,以示优礼,无职事,但借名食俸,谓之“祠禄”);祠禀(即祠禄)祠 〈动〉引申为祭祀 [offer a sacrifice to]此秦王之所以庙祠 cí祠堂: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