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甲骨文中的"日"字怎么由来的
把太阳刻画成一个圆圈,后来中间加上一点。
“日”字的演变
这是一个象形字,本意是“太阳”引申为“白天”,就是从天亮到天黑的一段时间;又引申为时间单位的“一天”,就是一昼夜。
日[ rì ]
部首 : 日
笔画数 : 4
笔画 : 竖、横折、横、横
释义:
1. 离地球最近的恒星(亦称“太阳”):日月星辰。
2. 白天,与“夜”相对:日班。
3. 天,一昼夜:多日不见。今日。日程。
4. 某一天:纪念日。
5. 计算工作的时间单位,通常以八小时或六小时为一个工作日。
6. 时候:春日。往日。
7. 每天,一天一天地:日记。日益。
8. 特指“日本国”。
9. 词组
1. 日程[rì chéng] ∶根据日期安排的顺序。
造句:旅游日程已经规划好了。
2. 日复一日[ rì fù yī rì] :一天又一天地。
造句:她日复一日地望着地平线等候船只归来。
3. 日后[ rì hòu] :以后;将。
造句:这东西日后可能用得着 。
4. 日暮[rì mù] :太阳快落山的时。
造句:日暮时分,炊烟袅袅升起。
5. 日期[ rì qī] 约定的日子和时间 。
造句:邮戳上的日期模糊不清。
2. 甲骨文中的“日”字是怎么来的
把太阳刻画成一个圆圈,后来中间加上一点。
“日”字的演变这是一个象形字,本意是“太阳”引申为“白天”,就是从天亮到天黑的一段时间;又引申为时间单位的“一天”,就是一昼夜。日[ rì ] 部首 : 日 笔画数 : 4 笔画 : 竖、横折、横、横释义:离地球最近的恒星(亦称“太阳”):日月星辰。
白天,与“夜”相对:日班。 天,一昼夜:多日不见。
今日。日程。
某一天:纪念日。 计算工作的时间单位,通常以八小时或六小时为一个工作日。
时候:春日。往日。
每天,一天一天地:日记。日益。
特指“日本国”。 词组日程[rì chéng] ∶根据日期安排的顺序。
造句:旅游日程已经规划好了。日复一日[ rì fù yī rì] :一天又一天地。
造句:她日复一日地望着地平线等候船只归来。日后[ rì hòu] :以后;将。
造句:这东西日后可能用得着 。日暮[rì mù] :太阳快落山的时。
造句:日暮时分,炊烟袅袅升起。日期[ rì qī] 约定的日子和时间 。
造句:邮戳上的日期模糊不清。
3. 甲骨文的日、月、马、语、言、季怎么写
1. 【日、月、马、语、言、季】 转换的甲骨文结果如下:
2. 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代文字,是汉字的早期形式,有时候也被认为是汉字的书体之一,也是现存中国王朝时期最古老的一种成熟文字,最早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属于上古汉语(old chinese),而非上古或者原始的其他语系的语言。
3. 甲骨文,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殷墟文字或“龟甲兽骨文”。甲骨文记录和反映了商朝的政治和经济情况,主要指中国商朝后期(前14~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吉凶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内容一般是占卜所问之事或者是所得结果。殷商灭亡周朝兴起之后,甲骨文还使用了一段时期,是研究商周时期社会历史的重要资料。甲骨文其形体结构已有独立体趋向合体,而且出现了大量的形声字。它上承原始刻绘符号,下启青铜铭文,是汉字发展的关键形态,被称为“最早的汉字”。现代汉字即由甲骨文演变而来。在总共10余万片有字甲骨中,含有4千多不同的文字图形,其中已经识别的约有2800多字。
4. 甲骨文,已具有对称、稳定的格局。有人认为,中国的书法是由甲骨文开始,因为甲骨文已备书法的三个要素,即用笔、结字、章法。
5. 甲骨文发现于中国河南省安阳市殷墟,但甲骨文并非商代特有,早在商朝之前就已经存在。考古研究发现殷商甲骨文极有可能源自8500年前河南裴李岗文化遗址的贾湖契刻符号。
6. 从字体的数量和结构方式来看,甲骨文已经是发展到了有较严密系统的文字了。汉字的“六书”原则,在甲骨文中都有所体现。但是原始图画文字的痕迹还是比较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