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孝德故事怎样写
1、啮指痛心
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
称。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
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
跪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曾参于是接见客
人,以礼相待。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
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2、怀橘遗亲
陆绩,三国时期吴国吴县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科学家。六岁时,随父亲
陆康到九江谒见袁术,袁术拿出橘子招待,陆绩往怀里藏了两个橘子。临行时,橘
子滚落地上,袁术嘲笑道:“陆郎来我家作客,走的时候还要怀藏主人的橘子吗?”
陆绩回答说:“母亲喜欢吃橘子,我想拿回去送给母亲尝尝。”袁术见他小小年纪
就懂得孝顺母亲,十分惊奇。陆绩成年后,博学多识,通晓天文、历算,曾作《浑
天图》,注《易经》,撰写《太玄经注》。
2. 孝德故事作文
孝,乃中华之美德,我们是炎黄子孙,应当注重孝德。
夜晚,星光璀璨,繁星点点,明月高悬,我在这皎洁的月光下,打开了电脑,在网上查阅24孝的故事。突然,我看到了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有一个远近闻名的大孝子,他叫闵子骞,童年的时候就没了生母,他的继母疼爱自己亲生的两个儿子,视闵子骞为眼中钉。
有了好吃的,只给自己亲生的两个儿子吃,闵子骞吃不着,有时甚至连饭也吃不饱,还常受继母虐待。然而,闵子骞却从没有向父亲提过这些事。
冬天,继母的两个亲生儿子穿上了厚厚的棉絮衣,而闵子骞穿的棉衣看上去也是厚厚的,里面却是芦花。有一次,他的父亲坐着他们兄弟三人拉的车子外出办事。
那天,寒风瑟瑟,冰冻三尺,闵子骞的棉衣不能御寒,冻得浑身发抖,面色灰白,嘴唇都变成青紫色。而他的两个弟弟因为拉车赶路,面色红润,脸上直冒热汗。
闵子骞父亲看见他瑟瑟发抖,两个弟弟却满头大汗,就断定一定是闵子骞偷懒,不肯卖力拉车。于是,一怒之下就用鞭子狠狠地抽打他。
鞭子抽破了棉衣,芦花飞了出来。他的父亲拾起来一看,才恍然大悟。
原来儿子在受冻啊!“回家!哪儿也不去了!”父亲命令儿子调转车头往回走。一进门,父亲不顾后妻的磕头求饶,执意要将她休掉。
闵子骞一见,“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哀求父亲说:“母亲在家,就我一个人受寒,母亲要是走了,我们兄弟三人都要受冻,望父亲大人三思啊!父亲见儿子的话说得婉转而近情理,便无奈地打消了休妻的念头。继母见子骞以德报怨,既往不咎,很受感动,从此对三个儿子一样对待。
子骞长大后,孝名闻于天下。读了这个故事,我真的被闵子骞的孝心所感动,跟他比起来,我真的感到自愧不如。
闵子骞真是大孝子,宽宏大量,蛇蝎心肠的后母对他恨之入骨,视他为眼中钉,终于,父亲要赶她走,这么好的一个机会,居>;孝乃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一定要重视孝道,把这个美德发扬光大,传到世界各地,让大家都来学习闵子骞,做一个孝顺的人。
3. 孝德故事作文
孝,乃中华之美德,我们是炎黄子孙,应当注重孝德。夜晚,星光璀璨,繁星点点,明月高悬,我在这皎洁的月光下,打开了电脑,在网上查阅24孝的故事。突然,我看到了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有一个远近闻名的大孝子,他叫闵子骞,童年的时候就没了生母,他的继母疼爱自己亲生的两个儿子,视闵子骞为眼中钉。有了好吃的,只给自己亲生的两个儿子吃,闵子骞吃不着,有时甚至连饭也吃不饱,还常受继母虐待。然而,闵子骞却从没有向父亲提过这些事。
冬天,继母的两个亲生儿子穿上了厚厚的棉絮衣,而闵子骞穿的棉衣看上去也是厚厚的,里面却是芦花。
有一次,他的父亲坐着他们兄弟三人拉的车子外出办事。那天,寒风瑟瑟,冰冻三尺,闵子骞的棉衣不能御寒,冻得浑身发抖,面色灰白,嘴唇都变成青紫色。而他的两个弟弟因为拉车赶路,面色红润,脸上直冒热汗。闵子骞父亲看见他瑟瑟发抖,两个弟弟却满头大汗,就断定一定是闵子骞偷懒,不肯卖力拉车。于是,一怒之下就用鞭子狠狠地抽打他。鞭子抽破了棉衣,芦花飞了出来。他的父亲拾起来一看,才恍然大悟。原来儿子在受冻啊!
“回家!哪儿也不去了!”父亲命令儿子调转车头往回走。一进门,父亲不顾后妻的磕头求饶,执意要将她休掉。
闵子骞一见,“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哀求父亲说:“母亲在家,就我一个人受寒,母亲要是走了,我们兄弟三人都要受冻,望父亲大人三思啊!父亲见儿子的话说得婉转而近情理,便无奈地打消了休妻的念头。继母见子骞以德报怨,既往不咎,很受感动,从此对三个儿子一样对待。子骞长大后,孝名闻于天下。
读了这个故事,我真的被闵子骞的孝心所感动,跟他比起来,我真的感到自愧不如。闵子骞真是大孝子,宽宏大量,蛇蝎心肠的后母对他恨之入骨,视他为眼中钉,终于,父亲要赶她走,这么好的一个机会,居>;孝乃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一定要重视孝道,把这个美德发扬光大,传到世界各地,让大家都来学习闵子骞,做一个孝顺的人!
4. 孝德故事 作文
孝德故事读了《中华百孝故事》,我被故事里的主人公深深地感动了,最令我感动的是《**洒泪葬父》的故事。
这个故事讲述的是**总理一直都很孝敬自己的父亲,在父亲逝世的时候,他像一个刚懂事的孩子一样,涕泪纵横,痛不欲生。 妻子**到门口来迎接丈夫。
当**见到妻子的胳膊上带着一圈黑纱时,两眼直瞪瞪的看着妻子,**愧疚地说:“三天前,咱家老头子突然中风,医生尽力抢救无效。他走了,考虑到你的病态承受不了这噩耗的打击,**和我商量,决定狠着心……”**没等妻子把话讲完,泪水就像断线的珠子滚滚落下…… 想想身边的父母晚辈们,有的为了工作竟然常年累月不去探望一下父母亲;有的好长时间都懒得打个电话问个好;有的只顾自己吃喝享乐而不去照看一下年迈的父母……记得孔子在《孝经》中说:“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人之行,莫大于孝”;“教民亲爱,莫善于孝”;“夫孝,德之本也”。
孔子认为,为人子女孝顺父母,是天经地义的法则,是人们应该身体力行的。这些父母晚辈连最基本的“孝”都做不到,更不要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了,跟**相比真实天壤之别。
我被总理深深地感动了。虽然我是学生,可能做不了什么,但我决心用学习成绩来报答父母,让他们少操一份心。
这也是一种孝心的表现。
5. 写一篇我的孝德故事600字,,快点
一个关于孝的故事
2010-02-08 17:15:11| 分类: 默认分类|字号 订阅
留碗母亲洗
作者:单国友(有改动)
上大学的时候,有一次从杭州实习归来,我们在带队的教授家撮了一顿.愉快的晚餐结束后,桌上杯盘狼藉,几个同学抢着要洗碗,教授却满面笑容地阻止道:“不急,有人洗。”教授将碗筷放进水池中,先冲去油污,然后,轻轻走到他八十高龄的老母身边说:“妈,洗碗喽……”声音中有撒娇,还有些许求助。
同学们一下就愣住了。教授一边搀扶着老母亲走进厨房,一边絮絮叨叨:“妈,儿子不会洗碗,还是您洗吧。”老太太一改餐桌上的委靡,精神焕发走到水池边,慢腾腾地洗起碗来:“洗涤剂不能放多了,洗好了还要冲,洗涤剂有毒的……”她像教小孩子一样,不时还责备几句:“还教学生呢,连碗都洗不好。”
“教授怎么这样,自己三下两下洗了算了,老太太那么大岁数了还让她洗碗,老太太劳神自己还挨说。”“看教授不像是不孝顺的人啊。”我们在客厅里七嘴八舌地议论教授。
半小时后老太太终于把碗洗完了。教授高兴地对老太太说:“还是妈洗的干净,辛苦了,快歇歇!”他拿了块毛巾给母亲擦手,挽母亲回房后,又到厨房收拾去了。
教授收拾完回来,看见同学们看他的眼神知道同学们想说什么。教授依然笑容满面,说:“你们的学问还没有做到家。爱老人有不同的方式。做母亲的总想为孩子们做些什么,即使他们年纪再大,但在母亲眼里,孩子永远是孩子,永远需要她们的帮助。老人没有人需要她(他),她(他)怎么能快乐起来呢?让她洗碗她就会感受到儿子需要她,还需要也的帮助,这样她一整天都会过得充实。孝敬父母,除了帮助他们,还要给他们一个机会,让他们爱你。”
同学们听得鸦雀无声,碗由谁来洗,原来也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
6. 我的孝德故事作文
我的孝德故事
风雨中,是谁为你撑起大伞?是妈妈。
深夜里,是谁帮你盖好被子?是妈妈。
病床上,是谁陪你打针输液?是妈妈。
悲伤时,是谁倾听你的哭诉?是妈妈。
所以,我们要孝顺妈妈,为妈妈做一些有意义的事。
今天是星期日,我早早地起床了,蹑手蹑脚地来到了妈妈的房间,看见妈妈还没睡醒,于是我迅速地从阳台上拿出拖把,先从客厅开始打扫。“一、二、一、二、加油。。”我一边拖着,一边喊着口令,才把客厅的三分之一打扫干净,看着布满灰尘的地,刚刚那一股激情也消失到九霄云外去了,汗珠从头上流下来。“烦死了,这么长时间才拖了这么小块地方,真讨厌!”正当我要作罢时,我又想到了妈妈,她每天都要打扫这个房间,但从来没有抱怨过。想到这儿,力气又有了。我拿起拖把,一声不吭的打扫起来。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我终于将所有的房间都打扫干净了。可我还是顾不上休息,又开始为妈妈做早饭了。妈妈最爱吃汤圆,所以我马上拿来面粉,然后,把和好的面团搓成长条状。接着,我把面团用手掐成一小块一小块的。取一块放在左手手心里,再用右手的大拇指压个洞。接着,把它捏成一个“小碗”,再舀入适量的汤圆馅儿。最后,把“小碗”的口捏在一起,再搓几下,几个汤圆就做好了。我把汤圆放进烧沸的锅里煮,不一会儿,汤圆就做好了。就在这时,妈妈也睡醒了,等妈妈洗漱完毕,我把我的“作品”端上桌,请妈妈品尝,“这是你做的?”妈妈吃了两个后,一脸惊愕地看着我。“当然是我做的啰,怎么样?”“真好吃!”妈妈开心的说。
7. 优秀的孝德故事作文
妈妈给我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小女孩在一位有钱人家当佣人。中秋节时,主人给了小女孩一块月饼,小女孩把它收起来留给妈妈。等她放假回家时,月饼却长霉了。这让我明白了小女孩从一块月饼上对她母亲深深的爱。
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什么是孝,我后来解开了这个谜。孝,可以从字面上分析,它是子在下面,上面是老的一半,就好像孩子背着老人。这就是孝。
如果一个人没有孝心,那么即使这个人长大成了人才,人们也不会喜欢他。为什么呢?因为他不懂什么是孝,什么是感恩, 他拥有一颗冷酷的心。
现在的孩子大多都不懂孝。父母吩咐他们帮忙,他们都置之不理,父母只有在暗中叹气。做饭、洗衣服这些家务活本来不是父母的专利,可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呢?那是因为他们爱我们!孝,就是爱的回报。现在的孩子为什么不孝呢?因为他们太娇气了。
孝心是比任何财富都可贵的东西,我下定决心孝敬父母,为他们做力所能及的事。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会发现父母的斑斑白发和欣慰的笑容。
8. 孝德作文应该怎么写
孝德,是中国上下五千年的传统道德,意思是:孝顺的一种道德。
旧的三字经里面有句话说得好:香九龄,能温席。这一小段说的意思是:有一个小孩9岁,家那边又穷又冷,小孩就在席子上睡暖和了,然后再给他的爸爸妈妈睡。
多么孝顺父母的孩子!他才9岁,而且重点是他没有受过什么良好的教育,我们自己想想,他为何如此孝顺?
那我们再听听一个故事,是关于一个外国的年轻男子的故事。
从前有一个男孩,他们的家很穷,他们家是住在美国的最西边。
在那个小男孩16岁时,他去了美国的最东边工作,小男孩只要一有时间就回家看看。
转眼间,16岁的小男孩已经34岁了。
一天美国东南部地震了,他一边逃一边拨通了家里的电话,“爸,妈,我爱你们!”
但结果还是被压死了,从此渺无音讯。
就连外国人都是那么爱自己的父母,作为世界文明古都的中国人,在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以孝德为先而文明于世的中国人,又是如何体现出自己国家的这一份文化的精粹呢?
从每一个人开始上幼儿园时,就教中国古语:“百善以孝为先。”
可是有多少人做到了?身为一个中国人,连外国人都不如,你,还有脸吗?
所以从现在起,你们挽回你们的过失还好,好好孝顺还活着的长辈,珍惜现在的时间,和长辈多聊聊,挽回过失起码可以让我们认识到我们的错误。因此,请你们珍惜自己现在和长辈们所读过的每分每秒,用心去陪伴他们度过人生中最后的时光,颐养天年,共享天伦之乐,要求的不是每天的嘘寒问暖,要求的不是每天都跟着形影不离,有时,一句真心的叮嘱,一个细致入微的动作,更能体现出我们对他们的在乎。
将孝德精神普遍弘扬,从我们做起。
9. 作文《我的孝德故事》
一 忙完了一个学期,刚开始停下来还有点不太适应。
在平时工作时,每天都和学生相处在一起,虽然他们也会调皮,也会惹我生气,但离开他们太久,心里还是惦念着他们还在想着他们在来期来时是不是会更听话了,是不是比以前有进步了等等。 回家已经有好几天了,在这几天里,我也在想这个寒假我将如何度过了,是向往年那样呆在家里看电视,或是到同学家里串串门子还是做点其他的。
但一想起这些,就想起了刚放假时校长给我们布置的寒假作业,可能在别人看来很奇怪吧,校长怎么还会布置寒假作业,老师怎么还会像学生那样有寒假作业了,其实校长是让我们在寒假里多看书,多学习,为来期做好准备。其实这样也挺好的,让我们以后的工作制定目标,为了将明年的工作做得更好。
现在每天在家里看看书,练练字,也感觉自己的寒假生活挺充实的。 二 同学聚会 自从放假以后,天天都是下着绵绵细细雨,今天终于放晴了,看着这样的好天气心里特别高兴,同时还有就是今天是我们高中同学相聚的日子。
早上,吃完早餐我早早地就从家里出发了,朝着目的地我们的母校走去。一路上,思绪万千,想象着同学们的变化以及见面以后会出现什么样的情景呢等等。
时间不知不觉过去了,终于来到了我们的母校。一走进校园,以前的景象历历在目,顿时心底涌上了一种亲切感,同时也发现我们的母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首先是教学楼披上了新装,粉刷一新,还有就是食堂的改变,图书馆的建成等等,这些都是我们离开后才出现的。走在校园的林荫道上,仔细回想以前的读书生活,还真的别有一番滋味。
这时只见小道上稀稀疏走着几个补课的学生,他们行色匆匆,现在时间对他们来说太宝贵了。沿着林荫小道,我来到了我们聚会的地点——以前读书的教室,这时已经有好几个同学到了,我加快脚步,大声地喊着她们的名字,这时自然有一番问候了,而且每个人脸上的惊喜之情都表露无疑。
接下来在大家的笑声中同学们陆陆续续地都来了,在一片问候声后我们朝着下一个目的地走去——老师的家。我们的班主任依然如当年一样,说话特别幽默,风趣。
在接下去的时间就是大家聚餐,娱乐…… 这一天在一片欢笑声中结束了,同学聚会真好! 三 练字 自从读书以来,我印象最深的事就是几乎我的每个语文老师都要求我们把字写好,要求我们练字。那时虽然听老师说,但并未坚持下来,只是偶尔练一练,现在看着自己的字还真的有点后悔当初浪费了太多的时间,没有把字练好。
正好今年放寒假时学校校长给我们布置寒假作业,我想就利用寒假时间来练一练字吧。 但是坚持三天后,每天练两页,到了第四天,心就有点痒了,想想还是算了吧,反正一下子字也不会写好的,但另一个声音又在耳边想起,要坚持,不要轻言放弃呀。
最后经过矛盾的争扎,我还是坚持了下来。尤其是当我碰到不顺心的事情时,我就拿出纸和笔,安静的练起字来,结果什么烦心事都没了。
现在练字已经成为我生活的一种习惯,如里哪天不练倒觉得好像还有一件事情没完成。经过自己的努力,现在我的字有了一定的进步,今后我还将继续坚持下去。
四 春天来了 “一年之际在于春”“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立春了,意味着春天来了。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百花齐放,百鸟争鸣。
春天来了,春雨淅淅沥沥的下个不停,这时的它们也来感受春天的气息,凑热闹来了。它们给地里的小麦,蔬菜补足水份,让它们快快成长。
俗语说“春雨贵如油”说得正是这些。你仔细看,地里的小麦,蔬菜长得多好呀,春风吹过,翻起了绿色的波浪。
春天来了,你再看河堤上的柳条也吐出了新芽,这时是春姑娘用她的巧手给大地换上了新装,给人焕然一新的感觉。 春天来了,其实最高兴的还是辛勤的人们,他们又要开始忙碌了,经过一个冬天的休整,他们一个个干劲十足。
远远瞧去,只见田间三五一群的人们在高声的谈笑着。 春天来了真好! 五 除夕 一年结束了,在除夕夜是团圆夜,家家户户都张灯结彩的,庆祝一年平安结束,新的一年好的开始。
在除夕这天,家家都忙着贴春联,我们家也不例外,而且每年家里的对联还是由我来贴的。其实这贴对联的学问也蛮大的,你去年时只要一看这对联你就会知道这一家人在新的一年里的希望和打算,也会知道在过去一年里这家人家里发生了什么喜事,你看这对联神不神呀。
在这一天最高兴的还是小朋友们,他们早早地就叫着让大人接年了,因为接完年之后就可以放烟花了。放烟花时,几个小孩子在旁边叫着,跳着,那高兴劲就甭提了,就连大人也都被他们感染了跟着叫起来。
放完烟花一家人围在桌前吃团圆饭,最有趣的就是吃饺子了,而且这吃饺子还能吃到钱,谁吃到钱了那谁在新的一年里的运气将是最好的,所以大家都争着吃,看谁也抢到那个有钱的饺子,但是不管吃到的也好,没吃到的也好,这种抢着吃饺子的气氛是最难忘的…… 除夕夜是最难忘的一夜! 六 今天让我的小侄女做寒假作业,她爽快的答应了,结果她从书包里拿出了一大堆书和本子,我就问她你的寒假作业有这么多吗?她却说:“有呀,我们要做寒假作业书,要写完整本书的生字而且是每个一行,还。
10. 帮我找下孝德的故事或者作文
爸爸工作很忙,忙中出错,居然接了一家杂志的任务,要编写18万字。
妈妈工作也忙,经常听她说,我老了,你看我的皮肤又黑、又没光泽。工作忙碌,压力繁重,人是会显得暗淡无光的。
不过,这几天,我和妈妈的心情不错。倒不是我们中了什么大奖。
这些天来的好心情是你给的。看到你主动地弹琴,看到你主动地收取衣服,看到你心平气和地与我们交流,沟通,去掉了以往的火气,柔和了,温暖了。
你的改变与付出,妈妈看到了,笑容多了,郁闷的天空亮起一轮金秋的太阳。妈妈私下对我说,要是女儿天天如此,我再苦再累也开心。
女儿,我想告诉你,让妈妈开心,这就是孝顺,真正的孝顺。 “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这是孔子在《论语》里说的话。
意思是:“当今所谓的孝子,只是能够供养父母而已;就是狗马,都能得到饲养。若对父母不尊敬,尊重,那供养父母和饲养狗马有什么区别呢?”言外之意,只给父母吃饱,这并不是对父母的孝顺,就像你把狗和马喂饱了,这并不是孝顺狗和马呀。
怎样才是对父母孝顺呢?另一个圣人曾子在《春秋》里说:“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 ”意思是说:“孝个层次,‘大孝’是尊重父母,‘中孝’是不使自己的言行给父母带来耻辱,‘小孝’是能养活父母。”
也就是说,养活父母是最小的“孝”,最低层次的“孝”。 女儿,你现在小,没有工作,谈不上养活父母;将来你长大了,有工作了,我们也不需要你来养活我们,我和妈妈有稳定的工作,有良好的社会保险、养老保险。
对你这样一个现代人来说,怎样算是孝顺呢?按曾子的说法:1,“弗辱”,不使自己的言行给父母带来耻辱。也就是说,你在外面的言行是有礼节的,你在外面的行为是不给父母带来麻烦的,不使父母难堪的。
这一点,女儿你做得很不错,很精彩。从幼儿园到小学六年级,没有老师来我们这儿告你的状,无论是学习上的,还是言行品质上的,我们都不要操心,也正因如此,爸爸才能专心思考和写作,这几年才能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每年写一本书。
我相信,以后你也一样。2,“尊亲”,尊重自己的父母。
“要问如何把亲孝,孝亲不止在吃穿;孝亲不教亲生气,爱亲敬亲孝乃全。 ”意思是,如何孝敬父母,孝敬父母不只是给他们吃饱穿暖;孝敬父母更在于叫父母生气,热爱、尊敬父母才是真正的孝。
“孝亲不教亲生气”,这就要说到信的开头,这几天为什么妈妈的心情好,主要原因是你的行为不使她生气,顺着她,尊重她,合着妈妈的心意,她怎么会生气呢?这是第二层次的孝顺。 五年级的时候,你们学过一篇课文,叫《少年王冕》,王冕很孝顺母亲。
你看:(1)当母亲说没钱供王冕读书的时候,王冕说:“娘,我在学堂也闷得慌,不如帮人家放牛,心里倒快活些。”王冕是喜欢读书的,这从后来他将零钱省下来买旧书读,可看出。
他这样说,是为了安母亲的心,不让母亲觉得内疚。让母亲“安心”,这就是“孝”。
(2)当母亲让王冕处处小心,早出晚归,王冕一一答应,并落在行动,“白天在秦家放牛,晚上回家陪伴母亲”。10岁的王冕遵照母亲的话去做,让母亲不为自己担忧,让母亲放心。
让母亲“放心”,这就是“孝”。(3)“遇上秦家煮些腌鱼腊肉,他总舍不得吃,用荷叶包了回家孝敬母亲”。
童童,爸爸小的时候,一个月难得吃得上一次肉,在王冕家,恐怕一年也难得吃上几回肉。秦家给他的腌鱼腊肉,是让他当饭菜吃的,秦家也不是什么大富人家,菜,秦家也不会多给王冕,能够给他鱼肉吃,秦家已经是很不错的了。
王冕将腌鱼腊肉带回家,说明什么?说明王冕的中饭吃的是“白饭”,是硬着省出来的。晚上,母亲吃着这些“腌鱼腊肉”,心里肯定是暖烘烘的。
让母亲“暖心”,这就是“孝”。(4)“春光明媚的时候,王冕就用一辆牛车载着母亲,到村上的湖边走走。
母亲心里十分欢喜”让母亲“开心”,这就是“孝”。 让父母安心、放心、开心、暖心,这既是古人王冕的孝,也是我们当代人应该尽的孝,只有做到这一点,才是一个有孝心的人。
当然,在这一点上,我和妈妈没有做得很完美,没有为你做一个完美的表率,真的很歉意。我期望我们一起努力,一起进步,做一个真正的人,做一个懂得孝顺的人,做一个让父母安心、放心、开心、暖心的人。
一家人在安心、放心、开心与暖心中生活,这是多么美好的人生啊。 再说第三层次、也是最高层次的“孝顺”。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这是孔子说的,意思是,我们的身体是父母给的,要珍惜它,爱护它,健康的身体是做人做事的基本条件,珍惜它、爱护它就是行孝尽孝的开始。让自己健康成长,按正确的原则做人、做事,让自己的名字为后人所景仰,让后世知道自己的父母教导有方,培养出了这么一个优秀儿女,这是最大的行孝尽孝。
少年王冕在放牛之余,刻苦读书、做画,成为一代画家,一代诗人,母亲为有这样一个儿子而光荣,而骄傲,而自豪。这就是最高层次的“孝”。
说到这一点,我就想起妞妞姐家买车的事。那年,妞妞姐一家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