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氧化反应的表示
氧化还原反应的表示法
反映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情况有两种表示法:单线桥和双线桥。
(1) 单线桥(也叫单箭号)
意义: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总数(或:表示不同元素原子或离子间电子得失情况)。它体现了“谁给谁”。
表示法:箭号一定在等式左边,箭头上只标明电子转移总数。如:
该表示法的特点是:箭头指向的物质为氧化剂。对于自身氧化还原反应,则箭头指向的元素起氧化作用
(2) 双线桥(也叫双箭号)
意义:表示同一元素原子或离子间电子得失情况(或:表示电子得与失及氧化、还原过程)。它体现了“谁变谁”。
表示法:箭号一定横跨等式两边,且不少于两根箭号。在箭号上要标上“得到”或“失去”,也可以用“+”或“”来表示,然后写出具体的电子数目。
对于分子内的氧化还原反应,特别是歧化反应,使用单线桥不方便,用双线桥好。双线桥易画,但麻烦;单线桥简单,能看出氧化剂。双线桥可用在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上。在考试评分中,回答表示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或总数时,使用任一种表示法都算正确。
其实,单线桥和双线桥并不以线桥的多少来划分,有两根或三根线桥的不一定是单线桥,但双线桥却不可能只有一根线桥。因此,要判断是哪种线桥,关键是看线桥是在等式的左边,还是横跨了等式的两边。如:
双线桥 单线桥
双线桥
单线桥
两种表示法也有多种形式,如硫铁矿燃烧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双线桥是分析法,可理解为是微观的;单线桥是综合法,可理解为宏观的。
要注意,以下容易标错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如铝与NaOH溶液反应,把NaOH当成氧化剂,且标示如下是错的:
因为该化学方程式是总反应方程式,反应过程是铝先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铝和氢气,然后氢氧化铝和碱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水,前者是置换反应,水是氧化剂;后者是复分解反应,NaOH作为碱与酸反应,并不是氧化剂。正确的应是如下表示法:
又如浓硫酸与硫化氢反应,如下表示是错的:
因为氧化还原反应是逐步氧化和逐步还原的,即 2价的S首先变成0价的S,再氧化才升高到+4价的S,直到氧化为+6价的S;同理,+6价的S首先被还原,变成+4价的S,再还原降到0价的S,直至还原到2价的S。故应如下表示才正确:
再如HCl和KClO3反应,如下表示也是错的:
因为氧化还原反应有条规律是:只有同一种元素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时,该元素的化合价变化是“只相撞,不相交”。故下列表示法才是正确的。
学生在书写这两种表示法时常出现以下的问题:
① 没有箭头,或两边都打上箭头。这是因为没有弄清楚箭头指向表示了电子转移的方向,或从元素的什么价态变成了什么价态。
② 在单线桥上标“得到”或“失去”或用“+”、“”表示,或在双线桥上又不写出“得到”或“失去”或用“+”、“”表示。这反映了学生没有理解两种线桥的含义。
③ 在双线桥中,箭头和箭尾指向了不同的元素。这也是没有理解双线桥的含义。
④ 涉及多个元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得电子和失电子的情况没分开在上下标出,不容易看出得电子总数和失电子总数的情况,给自己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以下化学方程式可作配平练习:
2Na2O2+2CO2=2Na2CO3+O2
3Fe(NO3)2+9HNO3=3Fe(NO3)3+NO+2H2O
2MnNO32+5PbO2+6HNO3=2HMnO4+5PbNO32+2H2O
2Ag3AsO4+11Zn+11H2SO4=6Ag+11ZnSO4+2AsH3+3H2O
8KMnO4+11NaOH+PH3=4K2MnO4+4NaMnO4+Na3PO4
K2Cr2O7+6Fe3O4+31H2SO4=Cr2SO43+9FeSO43
2. 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过程怎么分析写出
写半反应,采用离子bai-电子法配平.我就用你的例子,一步步去分析du
1.找出氧化剂/还原剂以及其还原产物/氧化产物,写出其存在形zhi式.
看还原反应,CrO42-→Cr(OH)3
2.根据dao原子守恒,根据不同的酸碱性,在左边加上H+,OH-或H2O来配平H,O原子.
H2CrO4+2H2O→Cr(OH)3+3OH-
3.根据电荷守恒,在左边加上或减去若干个电子.
H2CrO4+2H2O+3e-=Cr(OH)3+3OH-,这就是最专终的方程
看氧化反应,H2O2→O2
碱性条件下多H,那麽属加OH-,H2O2+2OH-→O2+2H2O.再配平电子,H2O2+2OH--2e-=O2+2H2O
3. 如何书写氧化还原反应
四步法”书写陌生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一、陌生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1.“四步法”书写陌生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第一步:根据元素化合价的升降判断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
第二步:按“氧化剂+还原剂=还原产物+氧化产物”写出方程式,根据得失电子守恒配平上述四种物质。注意:不属于“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的物质这一步暂不写在方程式中。
第三步:根据电荷守恒或反应物的酸碱性,在方程式左边或右边补充H+、OH-或H2O等。第四步:根据质量守恒配平反应方程式。
氧化-还原反应 (oxidation-reduction reaction, 也作redox reaction)是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氧化数有变化的一类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电子的得失或共用电子对的偏移。
氧化还原反应是化学反应中的三大基本反应之一(另外两个为(路易斯)酸碱反应与自由基反应)。自然界中的燃烧,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电池,金属冶炼,火箭发射等等都与氧化还原反应息息相关。
研究氧化还原反应,对人类的进步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氧化还原反应前后,元素的氧化数发生变化。
62616964757a686964616fe59b9ee7ad9431333365663536根据氧化数的升高或降低,可以将氧化还原反应拆分成两个半反应:氧化数升高的半反应,称为氧化反应; 氧化数降低的反应,称为还原反应。 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是相互依存的,不能独立存在,它们共同组成氧化还原反应。
反应中,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称为还原剂,生成氧化产物;发生还原反应的物质,称为氧化剂,生成还原产物。氧化产物具有氧化性,但弱于氧化剂;还原产物具有还原性,但弱于还原剂。
用通式表示即为: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发生条件,从热力学角度来说,是反应的自由能小于零;从电化学角度来说,是对应原电池的电动势大于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