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楷体字怎么写
要想写好楷体字必须掌握好笔法和字法。
执笔——苏东坡说:“把笔无定法,要使虚而宽。”五指执笔法:即以拇指和食指的指肚捏住笔杆(适当高度),保证笔杆不脱落;中指在食指下面搭在笔的外侧,既加强食指捏笔的力量,又发挥把笔往里钩的作用;无名指的甲肉之际抵在笔杆内侧,起着把笔往外推的作用;小指附在无名指的指肚下部,辅助无名指把笔往外推。握笔时要如古人所说:“令掌虚如握卵”,这样便于运笔。学书要经常练习握笔、钩回、推出和旋转笔杆(加上腕的作用)练习画直线和弧线。执笔的高低和是否悬腕、悬肘,由所书字的大小来决定,小字低执,枕腕;大字高执,悬腕;再大则需悬肘。
书法是线条造型艺术。所谓笔法主要的就是怎样创造理想线条(点画)的用笔方法。
提按——笔按下去写,笔划就粗,提起来就细。就像人走路的两只脚,一只落下,一只提起,不停地交替一样,笔在写字的过程中也在不停地提按。惟其如此,才能产生出粗细绝不相同的线条来。
每写一个笔画,都有入笔、行笔、收笔三个过程。入笔有“露锋”法,顺笔而入,使笔画开端呈尖形或方形;有“藏锋法”,逆锋入笔,横画欲右先左,竖画欲下先上,使笔锋藏在笔画中,笔画开端基本呈圆形。行笔要学会“中锋用笔”,使锋尖常在点划中间运行。为使笔画有力度,还要学会涩势用笔,行中留,留中行,避免浮华。收笔有“露锋”(把笔逐渐提出纸面,画呈尖形,如悬针竖、撇、捺、钩),有“藏锋”(将笔尖收回画中,如垂露竖,笔画尾端呈圆形)。
结字——又叫结体或间架结构。启功先生曾指出,写毛笔字一要把握间架结构,二要练好笔画特点。间架结构比点画特点重要。间架好的字,笔画特点不突出,也还顺眼;反过来就不行了。因此,认真研究并把握好字的结体规律十分重要。所谓“初学分布,但求平正”。
学写字应先从楷书或隶书入手。掌握各种笔法后再学其它书体就有了基础。临帖是练好字的必需手段。不临帖,全凭自己想法随意写,是上不了路子的。学写毛笔字一定要有恒心与毅力,要持之以恒,戒骄戒躁,不能一曝十寒。常说:“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
2. 高字的繁体字怎么写
原发布者:百度—百家号
'高'字的繁体字怎么写? “高”字没有繁体字,只有三个异体字(下图是人们常用的“高”的异体字)。 “繁体字”这个词只在一个字存在简化字时使用,如某汉字无对应的简化字,则属于传承字范畴。所以,“高”与上图所示的异体字(比较“高”的其它异体字,人们经常用这种写法)都属于传承字(国家语委1964和1986年公布的《简化字总表》无此字)。 传承字chuánchéngzì 传承字广义上是指历史上流传下来(主要是隶变之后的楷书字体)沿用至今的汉字,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对于香港、澳门和台湾而言,“传承字”即为正在使用的传统汉字;狭义上是指未被《简化字总表》简化的汉字,中国大陆目前主要使用的规范汉字主要包括简化字和未经简化的传承字(但使用新字形),《简化字总表》实收2274个简化字及讠[訁]、饣[飠]、纟[糹]、钅[釒]等14个简化偏旁,精简了汉字系统的字数(有不少字“简化”时被合并,比如稻谷的谷和山谷的谷,本来是两个字)和许多字的笔画。例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千年以来字体皆未改变,全是传承字(不考虑冷僻异体字)。严格来讲,“繁体字”这个词只在一个字存在简化字时使用,如某汉字无对应的简化字,则属于传承字范畴。但在某些时候,港澳台通行字体会被笼统的称为“繁体字”或“繁体中文”;大陆规范汉字(包括简化字和未被简化的传承字)会被笼统的称为“简体字”或“简体中文”。 繁体字输入工具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