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靳字的笔顺怎么写
“靳”字的笔顺:横、竖、竖、横、竖、横折、横、横、竖、撇、撇、横、竖。
靳的读音:jìn
释义:
1.吝惜,不肯给予:~秘(吝惜而不外传)
2.戏辱,奚落。
3.古代套在辕马胸前的皮革,因用作夹辕两马的代称。
4.姓。
组词:
靳术,马靳,靳巧,靳薄,靳侮,靳秘,靳直,靳色,靳指,靳令,凌靳,靳贵,靳惜,靳啬,诟靳,使靳。
参考资料
便民查询网:/e99db3__bihuachaxun/
2. "靳"字毛笔字行书怎么写
良怀行书靳 读音【 jìn】 【解释】〈名词〉(形声。
从革,斤声。从“革”,表示与皮革有关。
本义:套在辕马**的皮革,也用作辕马的代称)同本义靳,当膺也。——《说文》吾从子,如骖之靳。
——《左传·定公九年》。注:“车中马也。
言如骖马之首,当服马之靳,相随从也。”又如:靳令(靳固,确定。
指严格执行法令);靳道(同“劲道”。指面筋吃起来有韧性。
喻性格柔中有刚)游环 。在马服背上的皮环,骖马的外辔穿过它,以便起到控制骖马奔离车辕的作用弸辕谓之靳。
——《广雅》姓〈动词〉吝惜悔不小靳,可至千万。——《后汉书·崔石传》又如:靳惜(靳啬。
吝啬,小气);靳色(吝惜的脸色);靳固(吝惜固执);靳令(严格执行法令);靳道(韧性);靳而不与讥笑宋公靳之。——《左传·庄公十一年》。
杜预注:“戏而相愧曰靳。”参考资料百度汉语:hanyu.baidu.com。
3. 邵字小篆怎么写
小篆是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前221年),推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的政策,由宰相李斯负责,在秦国原来使用的大篆籀文的基础上,进行简化,取消其他的六国文字,创制了统一文字的汉字书写形式。
小篆的特点:
一是长方形,以方楷一字半为度,一字为正体,半字为垂脚,大致比例为3:2左右。
二是笔画横平竖直,圆劲均匀,粗细基本一致。所有横画和竖画等距平行,所有笔画以圆为主,圆起圆收,方中寓圆,圆中有方,使转圆活,富有奇趣。
三是平衡对称,空间分割均衡与对称是篆书的独特魅力。对称不仅存在于左右对称,上下对称,而且还存在于字的局部对称,圆弧形笔画左**斜度的对称。
四是上紧下松,小篆的大部分字主体部分在上大半部,下小半部是伸缩的垂脚。当然也有下无脚的字,主体笔画在下部,上部的笔画则可以耸起。
4. 小篆处字怎么写
小篆处字:
一、处的读音:chǔ、chù
二、汉字释义:
[ chǔ ]
1、居住。
2、存在,置身。
3、跟别人一起生活,交往。
4、决定,决断。
5、对犯错误或有罪的人给予相当的惩戒。
6、止,隐退。
[ chù ]
1、地方。
2、点,部分。
3、机关,或机关、团体、单位里的部门。
三、汉字结构:左下包围结构
四、部首:夂
五、相关词组:
徙处、处理、困处、托处、蛰处
扩展资料:
一、汉字笔画:
撇、横撇、横钩、捺、竖、点
二、词语释义:
1、徙处
迁居。
2、处理
用特定方法加工。
3、困处
困难处境。
4、托处
安身。
5、蛰处
隐居。
5. 小篆的书字怎么写
小篆“书”的写法是
小篆简介
小篆是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前221年),推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的政策,由丞相李斯负责,在秦国原来使用的大篆籀文的基础上,进行简化,取消其他的六国文字,创制了统一文字的汉字书写形式。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 各国的汉字出现了简繁不一、一字多形的情况。秦始皇灭六国后,下令以秦国的“小篆”作标准,统一全国文字。篆体,又称为“篆书”,是小篆、大篆的合称,因为习惯上把籀文称为大篆,故后人常把“篆文”专指小篆。
代表书家
秦代:李斯;唐代:李阳冰;宋代:徐铉、释梦英;元代:赵孟頫、吾丘衍;明代:吴叡、李东阳、赵宧光;清代:王澍、邓石如、吴让之、赵之谦、徐三庚、杨沂孙、吴大澄、吴昌硕。
代表作品
《峄山刻石》,是秦始皇二十八年东巡峰山时刻立的第一块石刻。《泰山刻石》,是在此年秦始皇东巡泰山时刻立。
《琅琊刻石》(山东胶南)、《芝罘刻石》,是秦始皇二十九年于芝罘山(山东烟台市西北)刻立。
《碣石颂》,是始皇三十二年(前215年)东巡至碣石(今河北昌黎县西北)所立。
《会稽刻石》,是始皇三十六年(前210年)第五次巡行登会稽山(今浙江绍兴东南)所刻。这些刻石都是标准的小篆书体,相传为丞相李斯所写。
6. 余恭益三字篆体三字怎么写
余恭益
小篆字体
余恭益
金文大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