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三校名师的特训班怎么样
挺好的,我是之前上的大学生暑期班,上完还有一段时间才司考,我怕自己在家复习没头绪,功亏一篑,报了特训班,这个班是讲题为主,就是三校出一些题,通过这些题把重要知识点再巩固一遍,都说会有原题,2011年特B特刊里有两三道,你不要为了那一两道题而报,是要看到你能通过做题来巩固。
我有两个同学,上完暑期班就回家了,一个370多,一个390多,我365,要看自身情况,我就很庆幸我报特训了,因为我是特没自信的人,自己复习会慌,再加上最后会有很多形形色色的消息,很扰乱心情。如果你是像我同学那样,自己学的好,自信,就不用报了。
2. 那个网文 手速特训班是什么啊,怎么参加
快速写作及存稿特 训班(手 速班)报名公告
网文大学精英学院开设快速写作及存稿特训课程(4个大课时,大课可能拆分小节),如下:
1、快速列大纲 1课时
2、快速丰满剧情 1课时
3、快速设计剧情支线 1课时
4、写写写!1课时
快速写作及存稿特训课程旨在为“慢手”作者提供相关技巧点拨和集中突破手速的训练环境,通过全部课程可获得结业证书,通过等级考试可获得商写手速评级证书(电子证书)。
本特训班每期培训为期1个月
报名要求,在17K开书。报名方式是邮箱报名。自己去官网看看
3. 要怎么写总有一刻属于你
可以写记叙文啊!什么总会有一次成功是属于你的之类的,往这方面想,题材就是努力过后得到的收获这一类的。下面是一篇满分作文,仅供欣赏。
《总有一刻属于你 》
在一家饭店看到这样一副对联;为名忙,为利忙,忙中偷闲,且喝一杯茶去;劳心苦,劳力苦,苦中作乐,再斟两壶酒来。看到这副对联,我心中长期淤积的郁闷瞬间烟消云散。真的,我们常常感慨自己活得很苦,过得很累,因为我们的眼睛总是紧紧盯着上面,我们常常以物质的丰足、名利的高低来衡量幸福,可是有了名利我们并不一定能够真正幸福快乐,我们仍然要不断地忙碌、奔波、劳动。而真正能让我们感到幸福的是当下的那份实实在在的拥有,比如忙中偷闲的一杯茶,苦中作乐的两壶酒。
一位朋友风趣地给我讲过这样一件小事。他每天与没完没了的呆板枯燥的公文材料打交道,每天被官话、套话、空话、废话包围。上班的时候,他的每根弦都绷得紧紧的,没有一天不感到疲惫。有一次他写材料写久了,头皮发麻、四肢僵硬。他上厕所时无意中顺便带了一张报纸。在短短的几分钟时间,他从一张报纸上浏览了一些轻松的幽默漫画、给人启迪的心灵小品、短小精悍的故事。他从中发现了工作的乐趣,上厕所的短短时间竟给了他前所未有的乐趣、闲适和收获。
从那天起他的心态大不一样。后来,他经常利用上厕所的时间看一些自修的书和自己感兴趣的书报。现在他一直保持着这种习惯,他说,这些时刻属于自己,是谁也无法剥夺的时刻,尽管很短,但却意味深长。
有一天中午,我在菜市场门口看见一个蹬三轮车的老人,他把车停在路边的一片树阴下,斜躺在破旧的三轮车靠背上抽烟。抽着抽着,他竟然睡着了。他睡得很安详,脸上的倦容依稀可见,手里的卷烟燃烧完了他浑然不知,他用被烟熏得发黄的手指夹着燃烧完了的烟把,烟灰悄然落在他洗得发白的衣襟上。我驻足细细观望这位老人,他闭着眼睛露出笑容,他的笑容很真实、很满足。闹市的吆喝、车辆行人的喧嚣似乎离他很远很远,烈日的毒辣,盛夏的高温仿佛与他无关。他在现实主义的生活中仍然做着浪漫主义的梦。这一幕让我看得很感慨。
我想不论是朋友上厕所的时刻,还是三轮车夫在闹市小睡的时间,这些都是属于他们心灵的时刻。朋友选择了让心灵闲适的“多”,多学习、多轻松,放弃了让名利增加的“少”,少争名,少夺利;车夫选择了让身体轻松的“多”,多休息、多享受,淡化了让收入上涨的“少”,少奔波、少悲观。但是,正是这种源自真实心灵的换算,满足了他们从从容容的追求,平平淡淡的幸福。
总有一个角落属于我们,用来安放疲惫忙碌的心灵。总有一些时刻属于我们,用来换算触手可及的幸福。可是这些全被我们向上的眼光忽略了,被我们功利的头脑放弃了。
4. 《孩子为什么胆小、缺乏自信
文:郑委 陈DP “孩子胆小,缺乏自信”是很多家长面临的“孩子问题”,也是中国家长面临的普遍问题之一,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孩子胆小和缺乏自信呢?今天我收到广西七天特训的家长陈DP的邮件,让我没有想到的是,她的这封邮件完全可以成为解释“孩子胆小和缺乏自信”的论文,陈DP也是工科出身,整篇文章很有逻辑,我想家长们看陈DP的文章可能更加有感受,因为她是“个案”,从她的“个案”当中,你可以找到你自己: 七天前,我带着对孩子的担心、对丈夫的不满还有满怀的焦虑和疑虑走进了暑期家长特训班,希望能从郑委老师这里寻找到一个解决问题的方向、一套系统可操作的方法,最好这套系统要像“葵花宝典”似的,不仅能解决现在的问题,还要能解决将来有可能遇到的问题,这样我才会不彷徨,内心才能获得平静。
学习这几天,我像掉进了思想的海洋,累并快乐着,每天都在蜕变,每天都有新的发现和领悟,每天都把原有的自己否定,形成新的自我。就像螃蟹一样,每脱下一层思想的旧壳,内心就强大了一圈。
现在,我觉得我平静了,内心的烦躁和焦虑一扫而空,心情很平和,对未来也充满了信心。(郑委老师:螃蟹的比喻很好,螃蟹的壳是很坚硬的,旧的观念的改变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特训班结束了,要求写一篇毕业感言,但是我的头脑中到处充斥着爆炸性的内容,思想很乱,心里想说的话太多,完全整理不出个头绪来。
后来这三天,我把自己的所学所悟再次疏理了一遍,思路终于慢慢清晰起来。现在我越来越觉得郑老师的理论太神奇了,简直就是一门幸福学科。
学科的基础融合了东西方文化的思想精髓,就是爱和平等,在此基础上有基本定律、有原理、有推理的法则、有可套用的公式、还有可判断的标准等等。我发现,现在遇到的所有家庭问题,都能从中找到解决的方向和方法。
所以,我坦然了。(郑委老师:我是学物理学的,物理学讲究“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们把社会学通过物理学和数学的形式展现出来,最初我也没有想到这样的研究和处理问题的方式会有这么神奇的效果,会改变这么多人。
陈DP有这样的感觉不足为奇,这就是我们研究的基本方法——“用物理学和数学解构社会学”,我们的每个知识点都不是独立存在的,他们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因此和我们学习的家长要学“脉络”而不是只关注“知识点”。) 一路学习下来,我现在感触最深的一个“原理”就是:会爱才是真爱,真爱需要学习,让人感受到的爱才是真爱。
我发现我所有的家庭问题,原来还是来自于自己的不会爱,没有让家人感受到真正的爱。 拿我的孩子来说,我总觉得他有些方面胆小,缺乏自信,表现在不敢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凡事总是思虑再三,对新鲜的事物不敢主动尝试。
比如,和小朋友在一起玩的时候,不敢拿主意,喜欢跟着别人屁股后面跑。我很担心他以后成为一个没有主见的人,容易学坏。
我还觉得他害怕困难,没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韧劲,平时碰到困难一点的事就容易放弃。例如,有时候他想买一样玩具,我一般会让他去和爸爸商量,还小的时候,我会让他自己想办法去说服爸爸,往往是无功而返。
大了以后,只要爸爸才露出一丁点不愿意的意思,他就会开始大发脾气,马上放弃了和爸爸谈判的想法,甚至在我去劝说的时候,也是捂着耳朵不愿听。过去,我会认为孩子胆小的胆小怕事是由于感统失调的原因造成的;怕困难,是因为给他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太少;有时的情绪化,是因为做爸爸的不通融。
所以,我给孩子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感统训练、报有竞争激烈的体育兴趣班,没办法安抚他的情绪时,多数就会先向他让步。这么久过来,我觉得没有什么改善。
这次学习以后,我意识到孩子问题的原因在哪里了。(郑委老师:家长总是在说“我认为”,家长既不是专家,也没有经验,如果你的“认为”是错的,那就是“自以为是”,导致所有行为都是错的,因此家长教育孩子的时候,少一些“我认为”,实在想不明白,问问专业人士也比自己“瞎认为”好的多。)
是我的不信任和总包办,使孩子的自信心不足(郑委老师:分析的非常对!)。在生活上对孩子的照顾过细,使孩子失去了很多尝试、体验的机会,这是行动的包办;遇事情没有给孩子充分的信任,给他思考和真正自主决定的机会,只是想着用各种方法说服孩子按自己想的去做,这是精神包办。
为了验证这个“规律”,我在学习期间特意试验了一下:一天中午,孩子和他的朋友们在我房间里玩,我想写作业,很想请他们出去。按以前的做法,我会严肃地直接下命令,把孩子们统统轰出去,只留下我儿子在房间硬逼着他睡午觉。
这次,我委婉地恳求孩子们:“阿姨下午还要交作业,现在时间不够了,怎么办呢?”所有的孩子都不出声了,过了一会,其中一个调皮的孩子继续玩闹起来,其他的孩子又开始玩了。我看见儿子稍稍犹豫了一下,又接着玩起来。
我再次请求儿子:“儿子,帮帮我吧,你看怎么办?”这次,儿子大声地对小伙伴说:“走走,我们出去玩,我妈要写作业了,别打扰她。”还有小伙伴不愿意,儿子毫不留情,把他们一个个推了出去,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