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采访计划怎么写
原发布者:结芷
采访计划一、采访主题:1、大学生上课迟到的事情屡屡发生,采访他们迟到的原因和日常生活习惯,以及对迟到现象的看法。(暂定仅限于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2、采访授课老师对学生迟到的看法,以及对迟到现象所持的态度。3、采访学校有关负责人对迟到现象的看法,持何种态度,将采取何种措施。4、采访学校舍监大学生的基本作息时间。5、采访有关专家对大学生迟到的看法以及对此种现象的分析。二、采访目的:1、希望通过调查可以给当代大学生提一些建议和意见,并帮助他们克服一些问题,端正学习态度,同时也让老师能够了解学生们的迟到原因,加以对学生加提供有益的帮助。三、采访步骤与时间地点:1、采访在校本科大学生(主要针对迟到的学生)(一)、时间:11月5号到11月25号,早晨的7点30到8点30,下午的2点到3点,期间多次进行补充采访,以便获得更丰富的材料;地点:以教学楼2栋、3栋、4栋、A栋、B栋、宿舍楼下为主,学校其他得点为辅。(二)、用一周中的课余时间到各个宿舍楼随意抽查10至20个寝室,对他们采用访谈和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调查,并记录下访谈的结果,再对调查问卷进行分析、综合、整理,从而得出若干的原因。关于上课迟到问题设计的调查问卷:同学您好!我们正在对大学生上课迟到的问题进行调查,您对迟到有什么看法呢?我们希望你能帮我们完成这份调查问卷,并且我们也会对您的问卷进行分析,以便得出大学生迟到的原因,谢谢您的参与!1,你一般晚上几点钟睡觉?如果睡
2. 怎么写采访计划
在写采访类文章之前,需要做好以下4点: 1、确定采访目的 没有采访目的的文章,就像在报流水帐。
使读者找不到一丝主线,感觉很空。 故,在采访之前,首先要确定你本次采访的目的。
你想让读者知道些什么?为什么要做这样的采访?你的采访能给大家带来些什么启示?…… 2、确定采访人选 在确定好采访目的后,第二步便是寻找被采访人。要找的被采访人必须与采访目的息息相关,无关的人不要夹杂其中。
3、了解被采访人 确定完采访人选后,你要了解他们,知道他们的经历等等。在不了解他人的情况下,对其进行采访,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更会影响到你提问的质量。
4、认真设计问题 在写采访类文章中,问题是必不可少的,问题的好与坏,直接左右文章的质量。设计的问题要能体现采访目的,承上启下,相辅相成。
采访完毕后,需要做到以下2点: 1、整理采访稿,仔细阅读几遍,充分理解 作为一名九城日报记者,我们的采访手段不同于现实,一般通过QQ、BBS、MSN、e-mail进行。我们有优势,那就是对方是以文字的形式接受采访,这样便于了我们整理采访稿。
在整理采访稿的同时,记得不要遗漏掉重要资料,修正错别字,多读几遍,对采访稿要有充分的感知,觉得不够的地方,尽快弥补。 2、组稿,完成采访 好的采访稿,并不是你问我答的形式,要有导语、串词、结尾。
因此,在整理好问题与回答后,还有进行组稿,根据对采访稿的理解及采访目的,合理的添加导语、串词及结尾,这样不仅使整篇采访结构饱满,更有助于读者的理解。
3. 如何写采访计划
用较多的时间寻找线索、收集资料,并拟订一个完善的采访提纲 一般的新闻报道也很重视采访的前期工作,记者应该善于研究分析资料,并以此为据写出采访提纲。
但这种资料分析是有限的,采访提纲也是粗略的。因为一般新闻采访最主要的目的是得到一个相对独立的事实。
所以,只要记者精于提问,往往就会有收获。然而,单个的、相对独立事实的深度对于深度报道是不够的。
在Why(原因)和How(怎么样)上的探究,使背景资料的收集和研究成为深度报道采访前期工作中新闻工作者耗费大量精力的地方。 首先,通过对社会现实状态和发展变化的研究分析,找准受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
能否准确、敏锐、富有远见地选择报道题材直接关系到深度报道的成功与否。这就要求记者对现实生活要有敏锐的嗅觉,对社会动态有明智的把握。
《中国青年报》的“冰点”是以深度报道见长的专栏,那些看似冷点的新闻事件,却正是一段时间内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的“冰山一角”,新闻记者通过艰苦的调查研究在凌乱琐碎的线索中找到适宜的报道题材。 其次,作好背景资料的收集和分析。
新闻事件的背景大致包括:补充性的历史资料、展示事物间相互关系的资料、提供人物必要经历的资料、数据性的事实等,收集并分析这些背景材料对深度报道采访的前期准备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对报道的全过程也有深远的推动作用,包括帮助记者获得采访机会、迅速进入采访角色和取得采访对象的信任。中央电视台记者水均益为了能独家采访基辛格博士,就在准备了大量相关背景材料的基础上,分析了基辛格博士的性格特点,然后直接打电话同基辛格的办公室联系采访事宜,还当面向办公室工作人员阐述了基辛格接受采访的种种好处,最终使基辛格接受了独家访问。
最后,拟订一个全面的、深入的、思路清晰的采访提纲。采访提纲是记者逻辑思维和思考问题层次的体现,一个好的采访提纲,能够帮助记者坚定信心,临阵不乱、掌握采访的主动权,使采访得到完善的结果。
杜骏飞在《深度报道原理》一书中提到,美国内华达新闻学教授拉鲁·吉尔兰德曾在拟定采访提纲方面推出了设计问题的辅助公式,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他提醒记者在设 计提问时应该涉及到下列一些具体的问题: 目标———你们(或组织)要实现的目标是什么? 障碍———你们遇到过什么难题吗?目前的阻力是什么? 解决———你们是怎样对付这些难题的?是否有解决矛盾的计划? 开始———这一设想是什么时候开始的?是根据谁的意见提出的? 当然,采访提纲的拟订还和记者本人的采访习惯、交流方式有很大的关系,但确保问题的独特、准确、连贯、创意、引人入胜是更为重要的因素。
归根结底,一次采访无非是一场生动活泼而富于思想的交谈,具体的提问技巧包括: 1、抓住核心问题,开门见山,切中要害。这种方法是一开始就提出硬性的、紧扣主题的问题,然后扩展为比较笼统的问题。
它适用于采访那些善于言辞、敏于思考、感觉自信的对象。开门见山会让对方觉得你坦率有效率,切中要害可以使对方觉得你懂行,值得交谈。
2、由浅入深,追问问题,发掘未知的细节。深度报道的提问有许多尖锐的问题,有时难免让记者碰壁,采访对象要么 拘谨不安,支支吾吾,谈不到要害,要么有心拒绝,闪烁其辞,加以敷衍。
这就要求记者具备追问的毅力和技巧。可以先用一些宽泛的话题缓解气氛,逐渐引入正题;或旁敲侧击,追本溯源,引出未知的细节。
3、诱导性的提问,引出生动活泼、论点鲜明的谈话。在诱导性提问中,采访对象得有较好的敏感性,并肯于争辩,而记者则需要掌握好谈话的时机,运用语气、声调或措辞来引诱对方作肯定性回答。
诱导性提问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取决于记者和采访对象之间建立融洽关系的程度。因为诱导性提问容易使谈话达到互不相让的地步,但只要融洽关系得以保持,便可能引出意想不到的真话。
4、适度的沉默。沉默也是深度报道采访提问中的一个重要的技巧,因为深度报道的提问多是要点性、针对性、独家类的提问,需要给采访对象留出思考和阐述问题的时间。
聪明的记者一般不会打断采访对象的话,这样可能得到直接询问得不到的情况。故意地不露声色,有时同样有效。
美国著名的电视节目主持人迈克·华莱士说:“我发现,在电视采访中最有趣的做法就是问一个漂亮的问题,等对方回答完毕你再沉默三、四秒钟,仿佛你还在期待着他更多的回答。你知道会怎样吗?对方会感到有点窘促而向你谈出更多的东西。”
善于观察与倾听,捕捉采访问答中所不能显现的事实。艾丰提醒所有的记者“在采访时别忘了带上眼睛和耳朵”。
我们强调观察和倾听是因为深度报道采访需要记者全身心地投入,许多鲜为人知的原因和珍贵的新闻事实,都是记者调动所有感官包括心灵去感知到的。 (1)选择正确的视角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
这个视角可能是指宏观的,把握事物相互关联的全局视角;也可能是指记者个人情感、思想的视角;还可能是指在现场观察时的微观视角。总之,正确的视角加上细致的观察,会让记者获得准确的、直接的、富有特征的资料。
(2)做一个有心的。
4. 关于大学生就业情况采访计划怎么写
采访目的1、了解优秀大学毕业生成才的过程(生活、学习和工作);2、了解优秀大学毕业生的择业方向和就业态度;3、让优秀大学毕业生对学弟学妹们的起榜样示范作用。
采访要求1、采访前要对采访对象有一个总体的把握,包括喜好、性格、成就等方面;2、采访内容的拟定,包括提问的准备和采访重心的把握要到位;3、采访时语言要得当,提问简明扼要,如有不清楚的地方要及时提问,要避免主观编造;4、采访时记者要善于引导,善于倾听;5、采访后可询问并请采访对象提供可利用的资料或者是照片等;6成稿后要请采访对象过目并可作适当的修改,检查是否属实。采访步骤1、采访具有典型意义的优秀大学毕业生代表;2、采访该优秀大学毕业生身边的人员的评价,如老师、同学、家人等人员;3、采访主管学生就业处的老师询问毕业大学生的就业情况。
采访方法1、重点采访优秀大学毕业生代表;2、随机采访优秀大学毕业生周围的人们;3、现场提问式采访和电话采访相结合。采访角度或选题围绕优秀大学毕业生在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为重点,并且展望未来,以时间顺序这个纵向来,时而也可有关于这个选题的横向联系来话题。
采访时间待定(电话联系采访对象并约好时间)采访地点校园里面(具体地点有采访对象定)采访对象1、优秀大学毕业生的代表;2、优秀大学毕业生代表的同学、老师及家人;3、毕业大学生主管就业处的老师们。采访问题〈一〉采访优秀毕业大学生的提问内容(注:以后用*号代替采访的优秀大学毕业生代表的人名)1、还记得刚入校的情景吗?当时的心态是怎么样的?2、都知道入学的第一训即军训,对军训你有什么记忆深刻的人和事吗?3、当学习进入正轨之后,你是怎么来安排你的学习的呢?4、对于初入学的新生们常常会参加各种各样的社团活动,你有参加过什么社团吗?(如有)你是怎么来平衡学习和工作的呢?(如没)为什么不参加?5、要做到学习、工作和生活各方面的协调是很累人的,你是怎么来解压,消除疲劳和烦劳的呢?6、在空闲时,你是怎么来利用时间的呢?(个人爱好)7、觉得自己与别的同学相比较,你最大的优势在哪儿?8、你们是学校的榜样,是优秀的大学生,可是优秀与否的标准却不是很明确,你是怎么去区分“优秀”和“不优秀”这两者之间的区别的?9你对自己怎么看?为自己大学四年的表现打分,如果满分是100分,你会打多少分?10、大学生毕业之后一般有三种去向,即升学、就业和从政。
对于这些,你倾向的是什么呢?为什么?11、你对自身未来的就业前景报以怎样的心态呢?12、你是怎么看待相貌、身高等外在条件与就业的关系的?13马上要离开了,你对学弟学妹们有什么建议呢?〈二〉采访大学优秀毕业生代表的朋友、老师和家人们的提问(现场采访与电话采访相结合)1、对于*,你们觉得他(她)是怎样的一个人?2、在学习方面,你们觉得他(她)的表现如何?3、在平时的生活中,你们觉得他(她)和学习工作时有什么不一样的吗?4、对于他(她),有什么事情让你们印象深刻的吗?〈三〉采访大学毕业生就业处老师们的提问1、请问老师,今年大学生的就业情况怎么样呢?具体的数据是多少呢?2、请问老师,今年大学生的就业情况与往年相比有什么肯定的地方吗?(最好用数据说话)3、您觉得现在大学里比较普遍的就业观是什么?怎样树立一个正确的就业观?4、怎样提高毕业生们的就业自信心?5、老师可不可以提醒一下去招聘会的同学们有哪些细节是需要注意的呢?采访前要携带的器材和各方面的准备摄像机、录音器材、采访笔、采访记录本、记者证、身份证等准备并检查相关背景1、了解大学毕业生这个群体2大学生毕业后的方向性问题3、大学毕业生有关就业的方面的法律法规4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比例和数据统计等。
5. 只请新闻工作者进来:采访计划怎样写
采访计划方案
一、采访主题及采访主题选择意义、可行性
本次采访主题为中国贫富分化问题及解决方案。
目前中国改革正经入深水区,社会问题伴随发展已经成为今天的不能挥去之痛。其中贫富分化问题便是焦点之一,最近推行的个税调高,点中了这一话题,一时议论纷纷。就其新闻价值和可能造成的社会影响不言而喻。
为避免相关政策的限制,特进行网路采访,以采访相关专家,官员的形式,形成一篇关于个税改革方案的前前后后的综合的有深度的报道。
二、采访实施手段和方式
(1)利用互联网年资源收集中国的个税方案历史
(2)通过发送电子邮件的形式,对相关人员进行采访
(3)通过查询各著名论坛(以中国的几家门户网站论坛为标准),获得网友们关于个税方案的意见和观点
(4)有可能的话在网上设置调查表(鉴于网民的成分并不是纳税的主体,所以只是作为参考意见)
三、采访实施时间:11月1日
四、关于采访失败的补救说明;
因当事人的不配合而造成的采访受挫,或因网民的随意发表不负责的观点使采访无法实施的话,本人将采用归纳法,即综合多家媒体的报道,以作补救。
6. 关于大学生就业情况采访计划怎么写
采访目的1、了解优秀大学毕业生成才的过程(生活、学习和工作);2、了解优秀大学毕业生的择业方向和就业态度;3、让优秀大学毕业生对学弟学妹们的起榜样示范作用。
采访要求1、采访前要对采访对象有一个总体的把握,包括喜好、性格、成就等方面;2、采访内容的拟定,包括提问的准备和采访重心的把握要到位;3、采访时语言要得当,提问简明扼要,如有不清楚的地方要及时提问,要避免主观编造;4、采访时记者要善于引导,善于倾听;5、采访后可询问并请采访对象提供可利用的资料或者是照片等;6成稿后要请采访对象过目并可作适当的修改,检查是否属实。采访步骤1、采访具有典型意义的优秀大学毕业生代表;2、采访该优秀大学毕业生身边的人员的评价,如老师、同学、家人等人员;3、采访主管学生就业处的老师询问毕业大学生的就业情况。
采访方法1、重点采访优秀大学毕业生代表;2、随机采访优秀大学毕业生周围的人们;3、现场提问式采访和电话采访相结合。采访角度或选题围绕优秀大学毕业生在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为重点,并且展望未来,以时间顺序这个纵向来,时而也可有关于这个选题的横向联系来话题。
采访时间待定(电话联系采访对象并约好时间)采访地点校园里面(具体地点有采访对象定)采访对象1、优秀大学毕业生的代表;2、优秀大学毕业生代表的同学、老师及家人;3、毕业大学生主管就业处的老师们。采访问题〈一〉采访优秀毕业大学生的提问内容(注:以后用*号代替采访的优秀大学毕业生代表的人名)1、还记得刚入校的情景吗?当时的心态是怎么样的?2、都知道入学的第一训即军训,对军训你有什么记忆深刻的人和事吗?3、当学习进入正轨之后,你是怎么来安排你的学习的呢?4、对于初入学的新生们常常会参加各种各样的社团活动,你有参加过什么社团吗?(如有)你是怎么来平衡学习和工作的呢?(如没)为什么不参加?5、要做到学习、工作和生活各方面的协调是很累人的,你是怎么来解压,消除疲劳和烦劳的呢?6、在空闲时,你是怎么来利用时间的呢?(个人爱好)7、觉得自己与别的同学相比较,你最大的优势在哪儿?8、你们是学校的榜样,是优秀的大学生,可是优秀与否的标准却不是很明确,你是怎么去区分“优秀”和“不优秀”这两者之间的区别的?9你对自己怎么看?为自己大学四年的表现打分,如果满分是100分,你会打多少分?10、大学生毕业之后一般有三种去向,即升学、就业和从政。
对于这些,你倾向的是什么呢?为什么?11、你对自身未来的就业前景报以怎样的心态呢?12、你是怎么看待相貌、身高等外在条件与就业的关系的?13马上要离开了,你对学弟学妹们有什么建议呢?〈二〉采访大学优秀毕业生代表的朋友、老师和家人们的提问(现场采访与电话采访相结合)1、对于*,你们觉得他(她)是怎样的一个人?2、在学习方面,你们觉得他(她)的表现如何?3、在平时的生活中,你们觉得他(她)和学习工作时有什么不一样的吗?4、对于他(她),有什么事情让你们印象深刻的吗?〈三〉采访大学毕业生就业处老师们的提问1、请问老师,今年大学生的就业情况怎么样呢?具体的数据是多少呢?2、请问老师,今年大学生的就业情况与往年相比有什么肯定的地方吗?(最好用数据说话)3、您觉得现在大学里比较普遍的就业观是什么?怎样树立一个正确的就业观?4、怎样提高毕业生们的就业自信心?5、老师可不可以提醒一下去招聘会的同学们有哪些细节是需要注意的呢?采访前要携带的器材和各方面的准备摄像机、录音器材、采访笔、采访记录本、记者证、身份证等准备并检查相关背景1、了解大学毕业生这个群体2大学生毕业后的方向性问题3、大学毕业生有关就业的方面的法律法规4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比例和数据统计等。
7. 如何制定采访计划
例1: 采访计划方案 一、采访主题及采访主题选择意义、可行性 本次采访主题为中国贫富分化问题及解决方案。
目前中国改革正经入深水区,社会问题伴随发展已经成为今天的不能挥去之痛。其中贫富分化问题便是焦点之一,最近推行的个税调高,点中了这一话题,一时议论纷纷。
就其新闻价值和可能造成的社会影响不言而喻。 为避免相关政策的限制,特进行网路采访,以采访相关专家,官员的形式,形成一篇关于个税改革方案的前前后后的综合的有深度的报道。
二、采访实施手段和方式 (1)利用互联网年资源收集中国的个税方案历史 (2)通过发送电子邮件的形式,对相关人员进行采访 (3)通过查询各著名论坛(以中国的几家门户网站论坛为标准),获得网友们关于个税方案的意见和观点 (4)有可能的话在网上设置调查表(鉴于网民的成分并不是纳税的主体,所以只是作为参考意见) 三、采访实施时间:11月1日 四、关于采访失败的补救说明; 因当事人的不配合而造成的采访受挫,或因网民的随意发表不负责的观点使采访无法实施的话,本人将采用归纳法,即综合多家媒体的报道,以作补救。 例2: 新闻采访计划——校园中的高科技 题目:校园中的高科技 选题的意义:在当今社会,科技高度发达,人民生活水平也达到了一定的高度。
在中国人的观念中,好东西都要给孩子,所以,孩子们的手中出现了不少高科技产品。手机早已经不再希奇。
更多的东西在涌现。要知道,学生对待这些高科技产物的态度,已经这些产物所存在的影响。
采访对象:学生,老师,家长,以及销售这些高科技产品的店家 采访方案: 1首先在学生中调查,通过问卷形式,或者网络上的投票,得知学生手上都有些什么高科技产品,以及他的普及率 2随即抽取一到二名同学,询问是否拥有手机或者MP3,上学是否带着。 如果拥有的,询问这些东西是否对其学习生活有影响,以及携带的原因。
还有这些东西的来源(自己买的或者家长买的或者亲戚送的或者其他) 如果不拥有,请他发表一下面对其他有的同学,想说的话。 3询问老师,如果发现同学带这些高科技产品,会有什么态度。
因为现在学生年龄大,很多情况不可能一收了之,老师又怎么样解决。 4采访家长。
是否愿意为子女买这些高科技产品。原因各是什么。
如果买了,会去关心孩子的用途吗?会引导孩子吗? 5采访店家,询问来买这些产品的孩子的比例有多高 参考资料:/blog/tb.b?diaryID=3392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