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补钙吃什么钙粉好
钙和VD可以同时吃,我给我的宝宝吃钙粉的时候都是选择上午吃。
然后时不时的到外面晒太阳,因为这样能更好的吸收钙质,太阳的光合作用加上VD转换更能促进宝宝对钙质的吸收。因为钙是不易被人体消化吸收的。
你可以再补钙的同时补充点鱼肝油,1岁多可以选择胶囊的。还有补钙不是要吃两次一次上午,一次晚上宝宝临睡前。
至于你说的钙粉哪个牌子好,说实在各个宝宝对钙质的吸收也是不同的,就像奶粉有些说好有些就不理想。不过我给自己宝宝选择的是乳钙。
还有宝宝补充钙粉到一定时间比如3个月后要适当的换一种牌子的钙粉,因为不同牌子的钙粉他的含量等也是不同的,一个牌子的钙粉补充到一定时间后对宝宝吸收也会减缓的。
2. 谁给写点补钙广告
走出补钙七大误区 误区之一:广告宣传铺天盖地,宣扬全民缺钙,人们补钙跟着广告走。
一些企业唯利是图,利用我国人均钙摄入量平均值较低的实际状况,宣扬全民缺钙,提出全民缺钙、全民需集中补钙的口号,一时间闹得沸沸扬扬,在此氛围下,很多人争着补钙,补钙保健品遂大行其道。 而实际上,我国国民钙摄入量的实际状况是:一方面,就总体而言,我国居民钙的摄入量确实偏低。
我国营养学会公布的每日钙摄入推荐量为800毫克,青少年及孕妇钙摄入推荐量为1200~1500毫克,但目前我国居民每日摄钙量为400毫克左右,摄钙水平相对较低。 另一方面,我国居民摄钙量地区间的差异很大,并非人人缺钙,牧业区人群以及豆制品摄入量较高地区人群的钙摄入充足,蛋奶摄入较多的城市人群及沿海食用鱼类较多的人群钙摄入也较充足,而内地部分地区尤其是北方农村以米面菜为日常主食的人群钙摄入量偏低。
误区之二:在商场、药店通过仪器的简单测试就能确定是否缺钙。 在一些大城市的商场、药店中,部分补钙产品生产厂家在免费为消费者测钙,只要挽起袖子,把胳膊往被称为“单光子骨密度测试仪”的仪器上一放,就会在计算机里显示出被测试人骨骼的样子,然后测试人员就会告诉您的身体是“轻度、中度或重度缺钙”,看上去既方便又简单,很多被测试过的人都发觉自己被判定为“重度缺钙”,引起恐慌,继而在测试人员的推荐下购买某种钙保健品。
误区之三:必须通过吃钙保健品才能迅速补钙。透过各种各样的广告宣传,传达给对补钙问题感兴趣的人们这样一种信息或暗示:在似乎全民缺钙、人人需要补钙的形势下,通过食补已不足以补充人体需要的钙质,更不要说对业已缺钙体质的钙补充,因此必须得集中补钙,通过专门服用补钙产口,才能迅速、完全地补充人体中的钙质,从而摆脱身体缺钙造成的不利局面。
误区之四:补钙产品卖得越贵,含钙量越高,吸收率就越高,效果也越好。据调查,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各类补钙品,以含纯钙质每克计,零售价格从几角钱至二十余元不等。
巨额的利润和竞争也带来了生产厂家之间的广告大战,各自宣称自己产品的优点。 有的补钙品宣称“沉积好、吸收快”,使一般人以为服用了该种钙产品,钙质就会像水泥一样一层层“粘”到骨头上。
还有的补钙品称“颗粒小”,甚至推出了“原子钙”、“纳米钙”,让人们觉得钙越细小越容易吸收。 误区之五:老年人单纯补钙就能防治骨质疏松症。
人到老年对钙的吸收能力会下降,又由于食欲减退、活动减少等原因,容易产生钙摄入不足,加上骨骼中的钙质流失,使老年人容易患上骨质疏松症。一些补钙品厂家看中了其中的商机,大做老年人单纯补钙就能迅速治愈骨质疏松症的广告,借以推销自己的补钙产品。
这其中最典型的广告宣传画面是:问:“腰酸、背痛、腿抽筋,这是怎么啦?”答;“缺钙了呗!…… 误区之六:强调儿童也必须通过服用钙保健品补钙。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也是每个家庭的希望所在,儿童的营养与健康更是受到千家万户的密切关注。
为了让孩子茁壮成长,家长都刻意关注孩子的补钙问题,除了加强膳食中的高钙食品补充外,很多家庭受广告宣传影响,担心食补的钙摄入量仍不够,便刻意给孩子服用补钙产品,强调儿童必须通过服用钙保健品补钙。 误区之七:补钙首选含维生素D的产品。
根据医学原理,维生素D能促进钙质在肠体的吸收和减低结肠的碱性,缺少维生素D是影响钙吸收的主要因素,因此许多消费者认为,补钙只能选择与维生素D相结合的产品,从而忽视了人体皮下脂肪内含有的活性物质在阳光作用下也能转换成维生素D,过量摄入维生素D反而会抑制体内自身维生素D的生成,甚至造成体内积蓄中毒。 钙保健品的泛滥,广告宣传的虚假浮夸,已严重地误导了消费者,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并威胁着消费者的安全。
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强对钙保健品的监管,查处虚假夸大宣传,打击制售假劣商品行为,普及补钙知识,以切实维护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如何才能科学补钙 钙是人们内含量最多的元素,约有1200克,也是最容易缺乏的元素之一。
其中99%形成骨骼,1%存在于血液软组织里。人体是否缺钙与两方面原因有关。
一是峰值骨量,即在35岁左右时,人体骨量达到人生中最高骨量时的钙含量,主要由遗传因素、补钙因素和锻炼因素决定;二是钙流失情况,由钙的补充、流失量及生活习惯所决定,如嗜烟酒、咖啡、茶、可乐、盐摄入量过高,少吃肉或吃太多肉都可导致钙的流失。 针对国人补钙的实际情况,中国消费者协会警示消费者要科学补钙,方能永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