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监的甲骨文怎么写
监字演变
甲骨文
=
(皿,水盆)+
(见, 睁大眼睛看),表示盛水为镜,自我审视。造字本义:从水盆中照看自己的面影。远古时代盛水为镜。
2. 监字怎么由来的
在古代中国文字的构成中,据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监”字来源于“监”,其释义为“监,视也,监,临下也”。从其中我们也至少可以看出“监”是一种望下看的动作,那看什么呢?从“监”字的甲骨文字形上来看,它描绘的是一个跪着或者立着的人,在水盆旁边,睁大了眼睛在低头看自己的容貌;郭沫若先生在《三门峡出土铜器二三事》中也提到,古人以水为监,即以盆盛水而照容,此种以水盆自我审视称为监,以铜为之则为鉴。监字即象一人立于水盆旁俯视之形,鉴字则象一人于铜镜边看自己。
3. 甲骨文的字怎么写
甲骨文因镌刻于龟甲与兽骨上而得名
商代已有精良笔墨,书体因经契刻,风格瘦劲锋利,具有刀锋的趣味。受到文风盛衰之影响,其大至可分为五期,底下分别介绍。
殷王武丁占卜用的龟腹甲
一、雄伟期:
自盘庚至武丁,约一百年,受到武丁之盛世影响,书法风格宏放雄伟,为甲骨书法之极致。大体而言,起笔多圆,收笔多尖,且曲直相错,富有变化,不论肥瘦,皆极雄劲。
二、谨饬期:
自祖庚至祖甲,约四十年。两人皆可算是守成的贤君,这一时期的书法仅饬,大抵承袭前期之风,恪守成规,新创极少,但已不如前期雄劲豪放之气。
三、颓靡期:
自廪辛至康丁,约十四年。此期可说是殷代文风凋敝之秋,虽然还有不少工整的书体,但篇段的错落参差,已不那么守规律,而有些幼稚、错乱,再加上错字数见不鲜。
四、劲峭期:
自武乙至文武丁,约十七年。文武丁锐意复古,力图恢复武丁时代之雄伟,书法风格转为劲峭有力,呈现中兴之气象。在较纤细的的笔画中,带有十分刚劲的风格。
五、严整期:
自帝乙至帝辛,约八十九年。书法风格趋于严谨,与第二期略近;篇幅加长,谨严过之,无颓废之病,亦乏雄劲之姿。
甲骨上细瘦的笔迹,也受到刀刻的影响。占卜时常用“是”或“否”刻于龟甲中央纵线两侧,自此中线向左右书写,故两旁对称和谐,具有行款对称之美。且契刻后,大小字分别填上墨朱,或正反面分填朱墨,更深具艺术之意味,堪称书史奇迹。
4. 所有字的甲骨文怎么写
你对文字没有一个发展的认识。
甲骨文是一种极其形象的表意文字,能表示出意思就行了,所以一个字可以有几种写法,但却没有表现全部文字的可能,比如说电脑,那时的古人哪能想象得出这东西呀?这种情况一直到秦始皇时才结束——实行“统一度量衡,车同轨,书同文”。汉晋尤其是唐宋以后,由于经济、文化的大幅度发展,又造出了许多新文字,专指性极强,一个字就指一件事物。这在实际生活中显得多此一举,所以建国后国家实行文字改革,淘汰掉很多使用概率极低的文字。目前由于网络的产生,信息交流成指数增长,低频使用的文字就越来越限制了这方面活动的深入进行,所以目前国家新推出的名字用字指导方案就是基于汉字可以以堆砌的方法造词、使用频率低的文字的存在阻碍信息的交流等原因。汉字是表意文字,其结构中的构成元素——笔画、部首等限制了文字改革的进程,看来今后也会出现像外国,用一些固定的字组成新词的趋势。
有些字,《康熙字典》里有,唐宋时期的就不一定有;隶书、小篆中有,金文甲骨文中却不会有。你要写出所有汉字的甲骨文,有些像“关公战秦琼”——颠倒历史了。
5. 甲骨文的调字怎么写
大篆甲骨文暂不可知.hiphotos.baidu.com/zhidao/wh%3D450%2C600/sign=13f70259072442a7ae5bf5a1e473817d/ca1349540923dd54dbe89fb2d909b3de9d824854.jpg" target="_blank" title="点击查看大图" class="ikqb_img_alink">;小篆:
天使在明夜里
2016-10-27
0
0
分享
6. “监”的本义是什么
“监”是“鉴”的初文,在甲骨文里, “监”像是一个跪着的人在水盆旁边,低头看着自己的容貌。
在金文中字形 发生了一些变化,人的眼睛和身体分 离成为两部分,器皿中加了一点水。 《说文解字》中解释“监”是归入卧部。
后来,“监”从用盆盛水的本义慢慢引 申出许多的派生词。它除了可以表示盛水的盆,也可 以泛指视和看。
可以观察和审视一些 事物,也可以观察一些政治历史事物。 后来进一步引申出了监视的意思,以及一些监督机构等。
“监”字的引申义 越来越多,为了避免混淆,“监”根据质 地来区别那些盛水的容器,一开始 “监”是指陶制的,所以就被加上义符, 后来就逐渐写作了“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