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雪在古代怎么称呼
雪在古代的称呼有银粟、寒英、寒酥、凝雨和琼芳等,具体介绍如下:
1、银粟:比喻雪花,出自宋代诗人杨万里的《雪冻未解散策郡圃》中的“独往独来银粟地,一行一步玉沙声。”意思是满天遍地都是雪,肆意走过,银粟音不断。
2、寒英:指雪花,出自宋朝范仲淹的诗《依韵和提刑太博嘉雪》中的“昨宵天意骤回复,繁阴一布飘寒英。”意思是今日回想起来,昨天凛冽的寒风中夹杂着雪花,而且仿佛带着几分英气。
3、寒酥:喻指雪花。出自明朝徐渭的诗《梨花》诗之三中的“朝来试看青枝上,几朵寒酥未肯消。”意思是天寒静谧,天空中飘着零零星星的雪花,触及便消失不见了。
4、凝雨:指雪。南朝梁沉约 的《雪赞》中有写到“独有凝雨姿,贞晼而无殉。”意思是雪花像是雨水在天空中的凝结,凄美而且飘零。
5、琼芳:比喻雪花。 唐朝李贺的《十二月乐辞·十一月》诗中有写道“宫城团回凛严光,白天碎碎堕琼芳。”意思是花开花落都将归于尘埃,雪花却不然,天空坠落的雪花层层叠加最终可再得到琼芳。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银粟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寒英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凝雨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琼芳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寒酥
2. 描写雪的古代诗
雨雪瀌瀌,见晛曰消。
《诗经·小雅·角弓》
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
汉·乐府古辞《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
晋·陶渊明《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
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晋·谢道蕴《咏雪联句》
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
南朝宋·谢灵运《岁暮》
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
唐·王维《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
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
唐·宋之问《苑中遇雪应制》
水声冰下咽,沙路雪中平。
唐·刘长卿《酬张夏雪夜赴州访别途中苦寒作》
一条藤径绿,万点雪峰晴。
唐·李白《冬日归旧山》
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
唐·李白《嘲王历阳不肯饮酒》
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
唐·李白《北风行》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唐·杜甫《对雪》
斜阳疏竹上,残雪乱山中。
唐·韩翃《褚主簿宅会毕庶子钱员外郎使君》(一作张继诗)
当春天地争奢华,洛阳园苑尤纷拏。谁将平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
唐·韩愈《李花二首》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唐·柳宗元《江雪》
严冬不肃杀,何以见阳春。
唐·吕温《孟冬蒲津关河亭作》
才见岭头云似盖,已惊岩下雪如尘。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萝万朵云。
唐·元稹《南秦雪》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唐·白居易《夜雪
百泉冻皆咽,我吟寒更切。半夜倚乔松,不觉满衣雪。
唐·刘驾《苦寒吟》
溪深难受雪,山冻不流云
清·洪升《雪望》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惧忘。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文天祥《除夜》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唐·杜甫《绝句》
男儿事长征,少小幽燕客。
赌胜马蹄下,由来轻七尺。
杀人莫敢前,须如猬毛磔。
黄云陇底白雪飞,未得报恩不能归。
辽东小妇年十五,惯弹琵琶解歌舞。
今为羌笛出塞声,使我三军泪如雨!
唐·李颀《古意》
蔡女昔造胡笳声,一弹一十有八拍。
胡人落泪沾边草,汉使断肠对归客。
古戍苍苍烽火寒,大荒沈沈飞雪白。
唐·李颀《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
虏塞兵气连云屯,战场白骨缠草根。
剑河风急雪片阔,沙口石冻马蹄脱。
唐·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黪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孔明庙前有老柏,柯如青铜根如石。
双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
君臣已与时际会,树木犹为人爱惜。
云来气接巫峡长,月出寒通雪山白。
唐·杜甫《古柏行》
3. 古代有不少写雪的诗篇 有那些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 岑 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摹,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终南望余雪>; 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春雪】 刘方平
飞雪带春风,徘徊乱绕空。
君看似花处,偏在洛城东。
<;江雪>;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古人题景诗云:
“雪中望罗浮,玉峰峨峨起,
不知山下村,人住梅花里。”
菩萨蛮(李清照)
归鸿声断残云碧,背窗雪落炉烟直。
烛底凤钗明,钗头人胜轻。
角声催晓漏,曙色回牛斗。
春意看花难,西风留旧寒。
沈佩
帘外雪初飘,翠幌香凝火未消。
独坐夜寒人欲倦,迢迢,梦断更残倍寂寥。
绝句(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雪梅》(二首) 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梅俗了人。
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李颀
蔡女昔造胡笳声,一弹一十有八拍。
胡人落泪沾边草,汉使断肠对归客。
古戍苍苍烽火寒,大荒沈沈飞雪白。
先拂商弦后角羽,四郊秋叶惊[扌戚][扌戚]
董夫子,通神明,深山窃听来妖精。
言迟更速皆应手,将往复旋如有情。
空山百鸟散还合,万里浮云阴且晴。
嘶酸雏雁失群夜,断绝胡儿恋母声.
川为静其波,鸟亦罢其鸣。
乌孙部落家乡远,逻娑沙尘哀怨生。
幽音变调忽飘洒,长风吹林雨堕瓦。
迸泉飒飒飞木末,野鹿呦呦走堂下。
长安城连东掖垣,凤凰池对青琐门。
高才脱略名与利,日夕望君抱琴至。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作者:岑参
君不见,
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军师西门伫献捷。
《阁夜》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野望》 杜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元稹
才见岭头云似盖,已惊岩下雪如尘;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罗万朵云。
高骈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欧阳修
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4. 古代名人写的关于雪的诗5句
《雪望》 作者:洪升 寒色孤村暮,悲风四野闻。 溪深难受雪,山冻不流云。 鸥鹭飞难辨,沙汀望莫分。 野桥梅几树,并是白纷纷。
《雪》 作者:罗隐 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 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 《江雪》 作者: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夜雪》 作者: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咏雪》 作者: 骆宾王 龙云玉叶上,鹤雪瑞花新。 影乱铜乌吹,光销玉马津。 含辉明素篆,隐迹表祥轮。 幽兰不可俪,徒自绕阳春。
《咏雪》 作者: 吴均 微风摇庭树,细雪下帘隙。 萦空如雾转,凝阶似花积。 不见杨柳春,徒见桂枝白。 零泪无人道,相思空何益。
《咏雪》 作者: 傅察 都城十日雪,庭户皓已盈。 呼儿试轻扫,留伴小窗明。 《雪后与朋会饮》 作者: 万宽 骧言会酒既邕容,布濩清徽只近踪。 浓黛江天松馀雪,轻赪霞影日沉峰。
《咏雪》 作者: 飞花 岁晚江南杨柳花,余杭门外蕊争发。 千山犹绿怜霜叶,一夜忽白染碧葭。 到晓翩翩出绣户,随烟直上透窗纱。 绕帘渺渺落霓裳,呵手惊飞暖翠华。 忽忆离人隔溟海,独颦远黛恨天涯。 三生苦短何时见,桃叶渡头看鹜霞。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作者: 岑 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终南望余雪》 作者: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春雪》 作者:刘方平 飞雪带春风,徘徊乱绕空。 君看似花处,偏在洛城东。
还有**的《沁园春 雪》
如满意,请采纳,哈哈!!
5. 关于雪的古代故事
囊萤映雪
晋代孙康由于没钱买灯油,晚上不能看书,只能早早睡觉。他觉得让时间这样白白跑掉,非常可惜。
一天半夜,他从睡梦中醒来,把头侧向窗户时,发现窗缝里透进一丝光亮。原来,那是大雪映出来的,可以利用它来看书。于是他倦意顿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书籍,来到屋外。宽阔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里要亮多了。孙康不顾寒冷,立即看起书来,手脚冻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时搓搓手指。此后,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过这个好机会,孜孜不倦地读书。这种苦学的精神,促使他的学识突飞猛进,成为饱学之士。后来,他当了一个大官。
晋代时,车胤从小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困,父亲无法为他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了维持温饱,没有多余的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为此,他只能利用白天时间背诵诗文。 夏天的一个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忽然见许多萤火虫在低空中飞舞。一闪一闪的光点,在黑暗中显得有些耀眼。他想,如果把许多萤火虫集中在一起,不就成为一盏灯了吗?于是,他去找了一只白绢口袋,随即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来。虽然不怎么明亮,但可勉强用来看书了。从此,只要有萤火虫,他就去抓一把来当作灯用。由于他勤学苦练,后来终于做了职位很高的官。
程门立雪
杨时,字中立,是剑南将乐人。小的时候就异常聪颖,善写文章。年纪稍大一点后,专心研究经史书籍。宋熙宁九年进士及第,当时,河南人程颢和弟弟程颐在熙宁、元丰年间讲授孔子和孟子的学术精要(即理学),河南洛阳这些地方的学者都去拜他们为师,杨时被调去做官他都没有去,在颍昌以拜师礼节拜程颢为师,师生相处得很好。杨时回家的时候,程颢目送他说:“吾的学说将向南方传播了。”又过了四年程颢去世了,杨时听说以后,在卧室设了程颢的灵位哭祭,又用书信讣告同学的人。程颢死以后,又到洛阳拜见程颐,这时杨时大概四十岁了。一天拜见程颐,程颐正闭着眼睛坐着,杨时与同学游酢(音zuò)就侍立在门外没有离开,程颐已经睡醒的时候,那时门外的雪已经一尺多深了。德行和威望一日比一日高,四方之人事不远千里与之相交游,其号为龟山先生。
6. 关于雪的古代故事
1、谢女咏雪 有一次,东晋名士谢安召集谢家子弟谈诗论文。
忽然天降大雪,谢安想借此考考他们,于是问道:“白雪纷纷何所似?” 侄子谢朗答:“撒盐空中差可拟。”侄女谢道韫却不以为然:“未若柳絮因风起。”
这时的谢道韫年岁尚小,以柳絮来形容飞雪,实在是形神兼得,谢安大为赞赏。 因为这个故事,谢道韫也成为中国古代才女的代表人之一,而才女的称法也因之多了一个“咏絮之才”。
2、雪夜访戴 王羲之的五儿子王徽之(字子猷),一次从酣睡中醒来。当他打开窗户,看到一地洁白。
于是,诗性大发,吟起了左思的《招隐诗》来。 吟着吟着,他想起了自己的好友戴逵。
而这时的戴逵却远在曹娥江上游的剡县。于是他立马动身,连夜乘小舟前往。
经过一夜,他也来到了戴逵家门前。然而,他却突然折返。
后来,有人问他这又是为何?他答:“我本来就是乘着兴致前往,既然兴致已尽,自然返回,为何非得要见戴逵?” 率性而为、洒脱不羁,魏晋风度由此可见一斑。 3、孙康映雪 晋代,有个叫孙康的书生,幼时家贫,无钱买灯油,不能夜读,只有早早睡觉。
他觉得这样白白浪费掉时间,非常可惜。一天夜里,他从睡梦中醒来,把头侧向窗户时,发现窗缝里透进几丝光亮。
原来,那是大雪映照出来的,孙康心中一动:映着雪光,可否读书呢?他回屋拿书,在雪地中一试,果真可行。于是他立即穿好衣服,便在雪地上看起书来。
手脚冻僵了,就起身跑跑。 此后,每逢有雪的晚上,他都如此。
正是这种苦学的态度,使他的学识突飞猛进,终成一位饱学之士。他也成为天下学子的楷模。
4、袁安困雪 汉代的某年冬天,洛阳遭遇罕见的大雪,雪灾导致很多人外出行乞。 洛阳令在视察灾情时,来到袁安家门口,只见积雪如故,以为人已被冻死,急忙命人除雪进屋查看。
却见袁安直挺挺地躺在床上。 洛阳令很是惊奇,问道:“你为何不出来乞食?”袁安答:“天下大雪,人人皆饿,我怎么可以再去打扰别人?”洛阳令为之感动。
后来,洛阳令上表举荐他为孝廉。袁安从此踏上了仕途,终成一代名臣。
后人把这种宁可困寒而死也不愿乞求他人的有气节的文人称作“袁安困雪”或“袁安高卧”、“袁安节。” 5、苏武啮雪 汉武帝时,苏武出使匈奴,因汉朝降将鍭侯王的反叛,单于大怒,扣押了苏武等人。
为了让他投降,单于断绝他的饮食,并将他幽禁在大窖里。幸而天降雨雪,孙武就用雪就着毡毛吃下,坚持了数日。
匈奴人见他活下来,便以为是神的旨意,于是改为将他发配到北海(今贝加尔湖)边牧羊。 也正是在这种意念和决心的支撑下,苏武在匈奴呆了19年而不失民族气节,为世人所景仰。
7. 古代雪大的场景句子
唐·李白《北风行》: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唐·白居易《夜雪》: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唐祖咏《终南望余雪》: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唐 高骈的《对雪》: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如今好上高楼望,盖尽人间恶路歧.
张孜《雪 诗》:长安大雪天, 鸟雀难相觅. 其中豪贵家, 捣椒泥四壁. 到处爇红炉, 周回下罗幂. 暖手调金丝, 蘸甲斟琼液. 醉唱玉尘飞, 困融香汁滴. 岂知饥寒人, 手脚生皴劈
宋·张元《雪》: 五丁仗剑决云霓,直取天河下帝畿.战罢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
陆游.《夜大雪歌》:朔风吹雪飞万里,三更蔌蔌呜窗纸.初疑天女下散花,复恐麻姑行掷米.
罗贯中在《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仰面观太虚,疑是玉龙斗.纷纷鳞甲飞,顷刻遍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