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学术论文中的“重点与难点”怎么写
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其中部分组成(例如附录)可有可无。论文各组成的排序为: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英文题名、英文摘要、英文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和致谢。
下面按论文的结构顺序依次叙述。
题目
(一)论文——题目科学论文都有题目,不能“无题”。论文题目一般20字左右。题目大小应与内容符合,尽量不设副题,不用第1报、第2报之类。论文题目都用直叙口气,不用惊叹号或问号,也不能将科学论文题目写成广告语或新闻报道用语。
署名
(二)论文——署名科学论文应该署真名和真实的工作单位。主要体现责任、成果归属并便于后人追踪研究。严格意义上的论文作者是指对选题、论证、查阅文献、方案设计、建立方法、实验操作、整理资料、归纳总结、撰写成文等全过程负责的人,应该是能解答论文的有关问题者。往往把参加工作的人全部列上,那就应该以贡献大小依次排列。论文署名应征得本人同意。学术指导人根据实际情况既可以列为论文作者,也可以一般致谢。行政领导人一般不署名。
引言
(三)论文——引言是论文引人入胜之言,很重要,要写好。一段好的论文引言常能使读者明白你这份工作的发展历程和在这一研究方向中的位置。要写出论文立题依据、基础、背景、研究目的。要复习必要的文献、写明问题的发展。文字要简练。
材料方法
(四)论文——材料和方法按规定如实写出实验对象、器材、动物和试剂及其规格,写出实验方法、指标、判断标准等,写出实验设计、分组、统计方法等。这些按杂志对论文投稿规定办即可。
实验结果
(五)论文——实验结果应高度归纳,精心分析,合乎逻辑地铺述。应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但不能因不符合自己的意图而主观取舍,更不能弄虚作假。只有在技术不熟练或仪器不稳定时期所得的数据、在技术故障或操作错误时所得的数据、不符合实验条件时所得的数据才能废弃不用。而且必须在发现问题当时就在原始记录上注明原因,不能在总结处理时因不合常态而任意剔除。废弃这类数据时应将在同样条件下、同一时期的实验数据一并废弃,不能只废弃不合己意者。
实验结果的整理应紧扣主题,删繁就简,有些数据不一定适合于这一篇论文,可留作它用,不要硬行拼凑到一篇论文中。论文行文应尽量采用专业术语。能用表的不要用图,可以不用图表的最好不要用图表,以免多占篇幅,增加排版困难。文、表、图互不重复。实验中的偶然现象和意外变故等特殊情况应作必要的交代,不要随意丢弃。
讨论
(六)论文——讨论是论文中比较重要,也是比较难写的一部分。应统观全局,抓住主要的有争议问题,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进行论说。要对实验结果作出分析、推理,而不要重复叙述实验结果。应着重对国内外相关文献中的结果与观点作出讨论,表明自己的观点,尤其不应回避相对立的观点。论文的讨论中可以提出假设,提出本题的发展设想,但分寸应该恰当,不能写成“科幻”或“畅想”。
结论
(七)论文——结语或结论论文的结语应写出明确可靠的结果,写出确凿的结论。论文的文字应简洁,可逐条写出。不要用“小结”之类含糊其辞的词。
参考文献
(八)论文——参考义献这是论文中很重要、也是存在问题较多的一部分。列出论文参考文献的目的是让读者了解论文研究命题的来龙去脉,便于查找,同时也是尊重前人劳动,对自己的工作有准确的定位。因此这里既有技术问题,也有科学道德问题。
一篇论文中几乎自始至终都有需要引用参考文献之处。如论文引言中应引上对本题最重要、最直接有关的文献;在方法中应引上所采用或借鉴的方法;在结果中有时要引上与文献对比的资料;在讨论中更应引上与论文有关的各种支持的或有矛盾的结果或观点等。
2. 怎么写 主要施工技术措 施及重、难点施 工方案
施工方案是针对某项目施工内容的施工方法及过程要求的论述,具体需包括:1、工程概况,2、施工现场条件,具体工作内容,3、施工工艺流程及施工工艺,即具体施工做法及过程,4、进度控制,5、材料要求及控制,6、施工机械及人员安排,7、安全、文明施工及绿色施工要求,8、技术质量控制措施等。
技术措施是:针对具体的施工方案或施工工艺环节中的一些重点和难点,做出必要的施工过程的安排,对具体做法提出一些具体的做法要求,采取什么方法避免易造成的质量、安全隐患,采取什么方法可以保证施工质量和提高施工作业的可靠性等
3. 工程技术方案怎么写
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的主要章节内容要求如下:
第一章 工程概况
第一节 工程概况
第二节 编制范围(施工阶段、施工部位等情况)
第三节 编制依据(合同、规范、政策等情况)
第二章 施工总体部署(对于专项方案则介绍主要方案思路、主要规格参数)
第三章 施工方案
第四章 施工进度计划
第五章 主要资源配置
主要机械、管理人员职责分工、劳动力、材料准备等
第六章 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第七章 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环境保护及其他施工保证措施
第八章 特殊季节施工保证措施及应急预案
附计算书
附图表
4. 解决发动机过热技术难点有哪写方法
汽车在行驶过程中,若水温表指针超过正常温度区,到达过热区,证明发动机已过热。这时发动机声音不正常,并且功率明显下降,应采取下列措施:
(l)停下汽车,使发动机以怠速运转。
(2)打开发动机盖,使发动机能有较好的通风条件。若发现V带断开,散热器软管等漏水或是贮液罐内冷却液液面过低,应立即使发动机停止运转。待发动机冷却以后,更换已断的V带,并向散热器和贮液罐内添加冷却液(注意不要降低冷却液的浓度)。如果在发动机热态下打开散热器盖,高压蒸汽喷出来,会烫伤人的脸部或手臂。
(3)检查风扇电动机。风扇电动机不转或水温传感器失灵,应立即修理或更换。
(4)夏季环境温度高,发动机容易发生过热现象。要特别注意检查冷却系统是否漏水,散热器液面是否正常,散热器的散热片是否被外物堵塞,V带张力是否合适。
(5)冷却系统功能虽正常,但当汽车爬长坡或在交通拥挤的地区长时间以极低的速度行驶时,水温表指针也可能超过正常范围。这是由于发动机使用的是恒压式散热器盖,即使冷却液温度稍稍超过100℃也不会发生沸腾现象。出现这种情况时要停下汽车,让发动机逐步冷却下来。要注意,禁止在发动机和散热器过热时打开散热器盖。特别是在发动机点火开关接通时,由于散热器上温度调节器的作用,风扇叶片将随时启动旋转,绝不能让脸部、手部、头发或衣服靠近风扇叶片。若身体接触到发动机上高温部件,会使皮肤烫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