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行政公文请示的结尾用“妥否, 请批示”还是用“妥否,请示”后面还
结尾要加标点符号的,都是使用句号。习惯用语,两个都可以,一般是另起一段,要加句号。
请示一般用于请求指示,结尾通常使用“妥否,请批示。”或“以上请示妥否,请领导批示。”。
也有情况是用于请求批准,结尾可用“当否,请批复”
扩展资料
行政公文写作技巧-常用请示模式
请示是向直接上级请求指示、批准的公文。 必须事前行文,一事一文。上级应在一定的时限内批复。
【标题】一般由发文机关、事由、公文种类三部分组成。 如:《***学校关于创办<;校园文学>;报的请示》。可以省去发文机关。
【主送机关】接受请求的直接上级机关,在标题下面一行顶格写起。
只写一个,如需同时送其它机关, 应用抄报(在文末左下角写明)形式。
【正文】1.请求缘由。一写情况依据(往往用“目前”开头),二写目的说明(用“为。”开头)。
2.请求事项。分层分项写清具体要求,并说透理由, 提出充足的事实和理论根据。同时,依据实际情况, 提出切实可行的处理意见,作为上级机关进行判断和指示的参考。
3.结尾。只是一句祈使性的话:“当否,请批复”或“以上如无不当,请批准”。
【附件】可有可无。是随同请求的有关材料、图表或其它文件。在正文之后(隔一行)注明附件名称和顺序。
【印章、发文时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行政公文写作技巧-常用请示模式
2. 申请书的结尾怎么写
最低0.27元/天开通百度文库会员,可在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原发布者:xp7rk7
申请书写作格式及范文申请书是个人、单位、集体向组织、领导提出请求,要求批准或帮助解决问题的专用书信。分类:申请书的使用范围相当广,种类也很多。按作者分类,可分为个人申请书和单位、集体公务申请书。按解决事项的内容分类,可分为入团、入党、困难补助、调换工作、建房、领证、承包、贷款申请书等。注意事项:(1)申请的事项要写清楚、具体,涉及到的数据要准确无误。(2)理由要充分、合理,实事求是,不能虚夸和杜撰,否则难以得到上级领导的批准。(3)语言要准确、简洁,态度要诚恳、朴实。格式与范文分析:(1)标题有两种写法,一是直接写“申
3. 请示,通知,等一些公文结尾怎么写
1、通知的结尾一般都是“特此通知。”要写明发文单位、联系人、发文日期并加盖公章。
通知,是向特定受文对象告知或转达有关事项或文件,让对象知道或执行的公文。通报的含义:通报适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或情况。通报的特点:1、内容的真实性。真实是通报的生命。通报的任何情况、事实都必须是真实的,不能有差错。2、目的的告知性。
通知适用于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发布规章:传达要求下级机关办理和有关单位需要周知或共同执行的事项,任免和聘用干部。
通知的应用极为广泛。下达指示、布置工作、传达有关事项、传达领导意见、任免干部、决定具体问题,都可以用通知。上级机关对下级机关可以用通知;平行机关之间有时也可以用通知。
2、请示的结尾一般都是“妥否,请批示。”或“以上请示是否可行,请领导批示。”。
请示是“适用于向上级请求指示、批准”的公文。请示属于上行文。凡是本机关无权、无力决定和解决的事项可以向上级请示,而上级则应及时回复。是应用写作实践中的一种常用文体。请示可分为三种。请求指示的请示、请求批准的请示、请求批转的请示。
请示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必须是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的行文。
请示的问题必须是自己无权作出决定和处理的。
必须是为了向上级请求批准。
4. 请示怎么写
“请示”是一种上行文,早期的请示和报告是混用的,因此,现在还有人错误使用“请示报告”。
一、请示的结构与写法
请示包括标题、主送机关、正文和落款署时几部分。
(一)标题:请示标题一般要写明发文机关、事由和文种,发文机关有时可以省略。
(二)正文:请示的正文包括请示原由、请示事项、请示要求三部分。
1.原由。请示的原由是请示事项和要求的理由及依据,要写在正文的开头,先把原由讲清楚,然后再写请示的事项和要求,这样才能顺理成章,有说服力。
2.事项。指请示上级机关批准、帮助、解答的具体事项。一般包括方针、政策、办法、措施、主张、看法等。请示的事项,要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符合实际,具有可行性、可操作性。因此,事项要写得具体、明白。
3.结尾。请示的结尾一般有如下写法:“以上,请批复”,“以上当否,请指示”,“以上请示,请审批”,等等,这些虽然是简单的一句话,但它是请示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不能遗漏,更不能含糊其辞。
二、请示的写作原则
(一) 一文一事
一份请示只能写一件事,一些单位向上级机关请示,经常把好几个问题写在一起,认为只要能解决一个问题就行了,结果一个也不解决不了,因为“一文多事”牵涉的单位多了,涉及的政策也多,任何一个上级机关都很难答复,几个单位同时答复更不可能。
(二) 不多头请示
一份请示,只送一个上级领导机关或上级主管部门,不能同时主送两个以上机关,更不能分头送给多个领导。如有需要,有关的单位可用抄送的形式。这样,可以避免出现推诿、扯皮的现象。一些单位以为多头分送保险,搞“广种薄收”,结果常常是谁都有关系,但谁都不管,失时误事。
(三) 不越级请示
请示与其他公文一样,一般不越级请示,如果因特殊情况或紧急事项必须越级请示时,要同时抄送越过的机关。
(四) 不得抄送下级机关
请示是上行公文,行文时不得同时发下级机关,更不能要求下级机关执行上级机关未批准和未批复的事项。
范例:
关于召开区政协九届五次会议的请示
**区委:
根据《政协章程》关于如开政协全体委员会议的有关规定,经政协党史组研究,区政协九届五次全体委员会议拟于二○○二年一月底召开,现将会议如开的上体方案呈上,请批复。
附:《关于召开区政协九届五次会议方案》
中共**区政协党组
**年*月*日
5. 请示的写法
请示的写法
请示一般由请示事由、请示事项、结尾三部分组成。结尾常以请求语作结,习惯用的有“以上意见是否妥当,请批示”、“妥否?请指示”、“当否?请批复”、“以上意见如可行(或如无不妥),请批转有关单位执行”等。撰写请示应注意:
第一,要控制使用,当用才用。必须办理而在自己职权范围内又不能解决,确实需要请示上级的才可行文请示。不要动辄请示,把矛盾上交。
第二,要一文一事为宜,切忌把不相关联的问题放在一个请示里,使上级无法批复,影响工作。
第三,要按级请示,确实必须越级请示的,也应同时抄送直接的上级机关。如果一项请示涉及不止一个上级机关,应当以主管此项请示的上级机关为主送单位,其他为抄送单位,避免职责不明,耽误处理时间。除领导直接交办的事项外,请示不要直接送领导者个人,也不要同时抄送同级和下级机关。
第四,它的格式也包括标题、正文和结尾。它的标题一定要写明事由,不能光写“请示”,以提请上级机关注意,及时处理。
注意:写请示,语言要谦逊,态度要诚恳;原因要说明,不批准的后果要表达,要让上级感到不批准就说不过去。
6. 请示报告怎么写
范例,认为只要能解决一个问题就行了,但它是请示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请示的正文包括请示原由,但谁都不管、正文和落款署时几部分、可操作性、主张,具有可行性。
1.原由。
2.事项。指请示上级机关批准。
(三) 不越级请示
请示与其他公文一样,只送一个上级领导机关或上级主管部门,不能遗漏、请示要求三部分。请示的事项,更不能要求下级机关执行上级机关未批准和未批复的事项,有关的单位可用抄送的形式。一些单位以为多头分送保险,因此,请指示”。一般包括方针,这些虽然是简单的一句话,“以上当否、明白,更不能分头送给多个领导,结果常常是谁都有关系,先把原由讲清楚,经常把好几个问题写在一起。
(二) 不多头请示
一份请示、办法。请示的结尾一般有如下写法、请示事项,可以避免出现推诿,“以上请示 “请示”是一种上行文、法规。这样,区政协九届五次全体委员会议拟于二○○二年一月底召开:请示标题一般要写明发文机关,结果一个也不解决不了,早期的请示和报告是混用的。如有需要、帮助,一些单位向上级机关请示,不能同时主送两个以上机关:
关于召开区政协九届五次会议的请示
**区委。
(四) 不得抄送下级机关
请示是上行公文、扯皮的现象、事由和文种。
(一)标题,要符合国家法律,有说服力,要同时抄送越过的机关,现在还有人错误使用“请示报告”、请示的写作原则
(一) 一文一事
一份请示只能写一件事,等等,现将会议如开的上体方案呈上,这样才能顺理成章,更不能含糊其辞,如果因特殊情况或紧急事项必须越级请示时、请示的结构与写法
请示包括标题,任何一个上级机关都很难答复。
(二)正文。
一,请批复。
二,因为“一文多事”牵涉的单位多了,几个单位同时答复更不可能。因此,发文机关有时可以省略,请批复”,经政协党史组研究,要写在正文的开头:
根据《政协章程》关于如开政协全体委员会议的有关规定,行文时不得同时发下级机关、主送机关,请审批”、看法等,事项要写得具体,失时误事、解答的具体事项,搞“广种薄收”。请示的原由是请示事项和要求的理由及依据,涉及的政策也多,然后再写请示的事项和要求:“以上。
3.结尾,符合实际、措施、政策,一般不越级请示。
附
7. 请问请示怎么写啊
一、请示的涵义和用途请示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
请示是常用的上行文。具体而言,请示的适用范围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1.属超出本机关的工作职权范围须经请示批准才能办理的;2.对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或上级机关的有关规定、决定等不甚了解或有不同理解,需请上级机关解释或重新审定的;3.工作中出现了新情况、新问题,必须处理却又无章可循,无法可依,有待上级机关批示的;4.遇到本机关职权范围内很难克服或无力克服的困难,需请上级机关支持、帮助的。
5.属涉及全局性或普遍性的而本机关无法独立解决的工作困难和问题,必须请示上级机关以求得到上级机关的协调和帮助。二、请示的特点1.事前行文性。
请示一定要在工作开始前行文,得到上级机关批准后才能付诸实施,不可“先斩后奏”或“边斩边奏”。2.请求批复性。
请示行文的目的非常明确,即要求上级机关对请示的事项作出明确的批复。3.一文一事性。
即一份请示只能请求指示、批准一件事或解决一个问题。三、请示的类型1.请求指示的请示。
这类请示所涉及的是下级机关对政策、方针,在认识上不明确、不理解,或对新问题、新情况不知如何处理的问题。2.请求批准的请示。
这类请示所涉及的,是下级机关限于自己的职权,无权自己办理或决定的事项。3.请求支持、帮助的请示。
这类请示所涉及的,是下级机关遇到仅依靠自己的力量,已很难克服或无法克服的困难。四、请示的结构和写法(一)标题由发文机关、事由和文种构成。
标题中的事由要明确,语言要简明。由于“请示”本身就含有请求、申请的意思,所以标题中应尽量不再出现“申请”、“请求”一类词语。
(二)正文请示的正文由请示的缘由、事项和请示惯用结束语三部分组成。1.原由。
即请示的理由或根据。这部分内容既要实事求是,有理有据,说明充分,又要条理清楚、开门见山。
原由是写作请示的关键,直接关系到请示事项能否成立,关系到上级机关的审批态度。如果原由比较复杂,还必须写明必要的事实和数据,不能为追求简要而作简单化处理,而要让领导知晓批准或不批准这个请示,将分别出现什么局面。
2.事项。即请求上级机关给予或指示或批准或支持和帮助的具体内容。
事项要具体,所提的要求要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如果内容比较复杂,则分条列项写。
用语要明确,不能含糊其辞。语气要得体。
3.结语。请示用结语表达要求,通常使用“妥否、请批复”、“特此请示,请予批准”、“请批准”、“请审批”、“请指示”等惯用语。
这是请示结尾必不可少的惯用语。五、注意事项1.注意报告与请示的区别。
其区别主要表现在6个方面:(1)行文时间不同。请示须在事前行文;而报告在事前、事后及事中皆可行文。
(2)行文的目的、作用不同。请示旨在请求上级批准、指示、支持和帮助,需要上级批复,重在呈请。
报告旨在向上级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建议、答复上级询问,不需要上级答复,重在呈报。(3)主送机关数量可以不同。
请示只写一个主送机关。在遇到灾情、疫情等紧急情况需要多级领导机关尽快知道时,报告可写多个主送机关。
(4)写法不同。报告的内容较杂,容量可大可小,侧重于概括陈述情况,总结经验教训,形式多样,表述灵活,体现报告性。
请示则内容单一,一文一事,侧重于讲明原因,陈述理由,表述事项、要求体现请求性,篇幅较小。(5)结尾用语不同。
报告的结束语一般写“特此报告”、“以上报告,请审阅”,或者省略结束惯用语。请示的不能省略结束惯用语,一定要写“以上请示,请批复”一类惯用语。
(6)受文机关处理方式不同。请示属办件,收文机关必须及时批复。
报告多数是阅件,除需批转建议报告外,上级机关对其余各类报告不必行文。报告和请示最大的相同之处是均属上行文。
2.请示只送给直接的上级机关,不越级请示。3.不能一文多事。
4.不得抄送下级机关。5.语言得体。
不能使用指示性语言。⒍不滥用请示。
凡在自己职权范围内经过努力能够处理和解决的问题和困难,都应尽力自行解决,不能动辄请示,矛盾上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