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怎样写民族志
「民族志」的英文为Ethnography,其中ethno意指「一个民族」,「一群人」或「一个文化群体」(陈向明,民91,页33);而graphy是绘图,画像的意思,所以,Ethnography的意涵便是「人类画像」,并且是一种同一族群当中人们「方向或生活」的画像(Wolcott,1997,页328).
Ethnography 原为社会人类学者以参与观察的方法,对特定文化及社会搜集制作资料,纪录,评价,并以社会或人类学的理论,来解释此类观察结果的一种研究方法(刘仲冬,民85,页173).在质化研究中,民族志研究成为社会研究的一种普遍的途径,它被许多学科或应用领域所采用,如社会与文化人类学,社会学,人类地理学,组织研究,教育研究与文化研究等(Hammersley &Atkinson,1995,页129).其源自於对量化研究方法长期支配大多数社会科学的立场及应用社会研究领域的幻灭.而民族志研究普遍上又被称为「人种志研究」或「俗民志研究」.
民族志写作:
确定报道人—〉访谈报道人—〉民族志记录—〉描述性问题(领域分析)—〉结构性总问题(分类分析)—〉对照性问题(成分分析)—〉文化主题分析—〉民族志写作
2. 怎么以民族志的方法写壮族三月三的民俗文化现象
三月三是壮族人民的重要节日,民族志则是人类学的主要研究方法之一。
其实你可以在知网上以检索关键词的形式检索民族志、壮族、三月三查看相关文章。要注意的是:1.民族志方法源自于文化人类学,也称田野调查法或者是人种学方法。
2.研究者通常采取参与观察的方式,深入到某一特定团体的生活中,持续一段时间,从而询问或观察所发生的事件,以内部的观点对其意义进行说明。3.如果从研究的历时性来考察,它是一个循环的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选择分析对象;第二,提出民族志问题;第三,通过参与性观察,个案访谈等形式搜集民族志资料;第四,进行民族志分析;第五,得出民族志结论。
在此之后,经过反思,进入新一轮的第二项到第五项的研究。4.民族志研究方法有三个原则:第一,从广义来说,民族志研究关注所有的文化形式,包括日常生活、宗教和艺术;第二由于研究者本身就是最基本的研究工具,因此必须进行长期的参与观察;第三,必须采用多重资料收集法,必须核实观察中发现的资料。
5.民族志有如下特点:(1)研究者个人作为研究工具。(2)研究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即研究本身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
(3)强调对意义的解释性理解,而不是寻找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4)采用归纳法而非演绎法。
(5)研究环境是事件和人类活动的自然情境,而非研究者为中心或者被制作出来的人工环境。(6)重视研究者对自己的反思,以及研究者与参与者(被研究者)之间的关系。
(7)主要以文字而不是数字的形式发表研究结果。(8)民族志方法重视意义的理解而非预测,研究者对研究过程和参与者(被研究者)的“控制”也就相应减少,甚至不存在。
(9)研究者很少依赖某个单一的研究方法,而是将各种方法的结合。祝你学习进步。
3. 民族志的书写方式
民族志内容主要为相关人的访问内容、档案记录的检视、与衡量与访问内容的可信度,从此内容,可找出特定团体与组织之间的关联,并为关心大众以及专业的同行撰写整个故事的来龙去脉。而民族志学家则记录人们的日常生活。研究的焦点放在人类思想和行为中较可预测的型态上。为了真实纪录,1930年代后,民族志的产生通常需要相当冗长时间的实际体验。
4. 怎么以民族志的方法写壮族三月三的民俗文化现象
三月三是壮族人民的重要节日,民族志则是人类学的主要研究方法之一。其实你可以在知网上以检索关键词的形式检索民族志、壮族、三月三查看相关文章。要注意的是:
1.民族志方法源自于文化人类学,也称田野调查法或者是人种学方法。
2.研究者通常采取参与观察的方式,深入到某一特定团体的生活中,持续一段时间,从而询问或观察所发生的事件,以内部的观点对其意义进行说明。
3.如果从研究的历时性来考察,它是一个循环的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选择分析对象;第二,提出民族志问题;第三,通过参与性观察,个案访谈等形式搜集民族志资料;第四,进行民族志分析;第五,得出民族志结论。在此之后,经过反思,进入新一轮的第二项到第五项的研究。
4.民族志研究方法有三个原则:第一,从广义来说,民族志研究关注所有的文化形式,包括日常生活、宗教和艺术;第二由于研究者本身就是最基本的研究工具,因此必须进行长期的参与观察;第三,必须采用多重资料收集法,必须核实观察中发现的资料。
5.民族志有如下特点:
(1)研究者个人作为研究工具。
(2)研究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即研究本身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
(3)强调对意义的解释性理解,而不是寻找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4)采用归纳法而非演绎法。
(5)研究环境是事件和人类活动的自然情境,而非研究者为中心或者被制作出来的人工环境。
(6)重视研究者对自己的反思,以及研究者与参与者(被研究者)之间的关系。
(7)主要以文字而不是数字的形式发表研究结果。
(8)民族志方法重视意义的理解而非预测,研究者对研究过程和参与者(被研究者)的“控制”也就相应减少,甚至不存在。
(9)研究者很少依赖某个单一的研究方法,而是将各种方法的结合。
祝你学习进步。
5. 什么叫民族志
民族志就是研究民族的历史和文化。
下面提供一段摘自 首页的前言供你参考。 自远古至史前,我们这个星球上出现了几个自成体系的人类文明策源地巴比伦、埃及、罗马和中国。
其中范围之大、人口之多、成就之丰、延绵之久远者,首推中华文明。 我们似乎可以这样简略地解析她的历史成因和基本特点: 其一,中国位于欧亚大陆东部,地域广袤,两大河流横贯东西,中部平原辽阔,原始各部落人民较自然地趋于统一,虽偶有分割,但毕竟以和为主,且在社会、经济、文化上愈合愈广,愈合愈紧,逐渐形成了中华民族的和合特征,及以汉字为代表的、包含历史人文信息最为丰厚的汉语言文化; 其二,在中国大陆的四围,有着对于原始人类难以逾越的天然障碍东南海疆万里,西南高原深壑,西北沙漠戈壁,北临荒原冻土,使得在这里生息繁衍的人民专心耕织,不谋拓殖,更形成安平温顺、消纳异端之秉性; 其三,中国多数地区处于温带,四季分明,林木繁茂,物产丰富,使中国人最早发现并使用石油和煤炭,又早在公元前便发展了对后世影响很大采矿、冶炼术和炼丹术(被视为原始化学)及其他制造业,随之出现了若干重大科技发明; 其四,虽然中国有2万公里的海岸线,也有悠久的航海史和辉煌一时的造船业,但中国人民依然以大陆为本,以海内为家。
这里的人们安守故土,勤奋劳作,宗族亲和,协调团结,谦和包容,进而在多个地域、各个层次上形成了作为整体民族的强大凝聚力。 应该说,以和合为核心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在其源远流长的历史中,充满了辉煌与苦难、成就与挫折。
这一切,不仅深刻地联系着每个华人的心,决定着他们的思想感情,而且影响着众多其他外国民族和异域文化的发展进程(公元7世纪日本的大化革新便是一个典型)。 因此可以说,中华文化既是海内外中国各族人民的精神支柱和文化基础,也是历史、现代和未来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
中华文明蜿蜒奔腾了五千年,当她进入第六个千年之际,人们在回顾,在反思,在警醒。要让她更加繁荣,更加勃发,为这个越来越多元化的世界作出新的贡献,是我们每个华夏民族成员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
6. 民族志的撰写有什么特点
民族志
摘要
民族志是人类学独一无二的研究方法.是建立在田野工作中第一手观察和参与之上的关于习俗的撰写.或者通常说是关于文化的描述,以此来理解和解释社会并提出理论的见解.民族志既是一种研究方法,也是一种文化展示的过程与结果.
民族志发展的三个阶段:
1.最早的业余民族志
如二十四史中的"蛮夷传"
2.专业民族志
民族志专著的写作方式,将自己的描述和分析规定在单一的社会和时空.它的优点在于使人类学研究注意到文化元素所处的社会场合和时空的重要性,以及人类学者能采用被研究者的观念分析他们的文化.
3.经典民族志模式
人类学家到一个田野点上进行调查,把观察到的地方的人民的生活方式记录下来;透过对部落社会的细部刻画,如经济交换关系,家族制度,宗教仪式过程,来说明社会整体和文化全貌.
马林诺夫斯基主张民族志的调查必须包容三大类的素材:
有关制度和风俗的整体概观;对观察到的社会行动的现实情况的记录;民族志的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