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告别词
1我的朋友们,我们要暂时分别了; “珍重珍重 ”的话,我也不再说了。在这欲去未去的夜色里,努力铸造几颗小晨星;虽然没有多大光明,但也能使那早行的人高兴。
2动身的时刻到了,让我们走吧!不必惋惜,也无需告别,纵使歌声渐渐地沉寂下去,我们的心也会永远地跳荡不息。
3如果我能,我愿将心底的一切都揉进今日的分别。但是我不能啊!那么,就让我们以沉默分手吧!要知道,这是一座火山的沉默,它胜过一切话别!
4相逢又告别,归帆又离岸,既是往日欢乐的终结,又是未来幸福的开端。面对着岁月摆下的筵席,我们相互微笑殷勤地劝酒,仿佛所有没说的爱恋与不舍,都收藏在语句的背后。因为我们都已明白,此去再也没有比手中这一杯更醇更美的酒了。
5终于你要走了,说是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去读一本关于很远很远的书。我并不惊讶,因为你本该如此。
6你的身影是帆,我的目光是河流,多少次想挽留你,终于不能够。我知道人世间难得的是友情,但更宝贵的却是自由。
7你终于要走了,但你把花的形象留了下来,你把花的芬芳留了下来,你把我们共同浇灌的希望也留了下来。今后只要我想起你,我的岁月就会永远地鲜艳,永远地芳菲。
8我们不得不分离,轻声地说声再见,心里保存着感激,感谢你曾给我那一份深厚的情谊。
9一声汽笛,跌落在旷野;无限的惆怅与孤独,在别离的那一刻,一齐涌上心头。
10我们匆匆告别,走向各自的远方,没有言语,更没有眼泪,只有永恒的思念和祝福,在彼此的心中发出深沉的共鸣。
11别离,是有点难舍,但不怅然;是有点遗憾,但不悲观。因为我们有相逢的希望在安慰。
12认识你是我的欢乐,离开你是我的痛苦。对于即将的离别,支持着我的是对于重逢的期盼。
2. 作文 告别开头和结尾
告别 午后的阳光总是那样和煦,那样温暖,即使在这一冬日,他也依然将光明洒向大地。
走着走着,望了望路边的行人,似乎每个人都面无表情,好像心中都有什么不顺心的事一样。阳光照不进人们的心房,却也奈何不了人们的内心世界。
我的心里也仿佛被什么揪了一下,不自然地想到了不久将要面对的事情了。 告别,不知从哪冒出了这个词,然而此刻,我却越来越担心它的到来,而又不得不面对。
几个月后,我就要带着来时的步子离开这里-我的初中校园了。校园内的一切,此时又倍感珍惜,我环顾校园内的一切,不许自己的目光停止注视着校园哪怕一瞬间。
萋萋芳草,片片竹叶,此时我亦都要领略,因为,我舍不得离开这里,离开这里的一草一木,这里的每一位老师,每一位同学。三年啊,曾经有那么多个日日夜夜值得我去感受,去珍惜,而为何只有今天,我才能懂得珍惜呢? 记得几天前同桌对我说:“为什么时间过得这么快?转眼又到了一个星期,而这个星期,又要很快过去了!”我回答到:“不,时间不会放快它的脚步的,只是你我现在都能明白,在学校的日子是一天天少了。”
“舍不得啊”他说。我点点头,说:“谁都一样的,似乎我们这三年一点也没有成熟,不愿独立起来……我们都还恋家。”
我和他都叹了口气,竟不约而同地轻声哼起《送别》了。轻声的哼唱中,我亦倍感依恋。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伴零落。” “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这三年来,我们变了很多。可犹有一种感情却难以改变-对校园的不舍。
此时,我不禁想到几个月后,当我真的要离开这里时,我又会怎样?还能坚强地,面带微笑地告别校园内的每一寸土地吗?人真是一种奇怪的生物,明明不愿再想,却又偏偏留在脑海里,仿佛刻上去一般,挥之不去 几个月的时间,长也好,短也罢,都要好好把握了,不要到了我们真的要挥手告别这里时才后悔莫及,也不要等我们老去后,回忆到现在,才满含浊泪重复着早已过去的《送别》。
3. 给退休老师的告别词
当我挥手告别讲台的时候,
蓦然回首青春已流走。
当年进校园风华正茂,
春去秋来霜花落满头。
啊 情悠悠,爱悠悠,
春风化雨润心头;
啊 两袖清风无他求,
笑看桃李芬芳满神州。
当我挥手告别讲台的时候,
青青紫藤拉着我的手。
轻轻说一声“你多珍重”
心香一瓣在那花丛留。
啊 思悠悠,念悠悠,
我盼时光能倒流;
啊 假如人生有来世, 下辈子我还做需子牛。
4. 告别
告别狭隘之心 一个脚跟踩扁了紫罗兰,而它却把香味留在那脚跟上,这就是宽容。
——安德鲁•马修斯 自古以来,狭隘向来是小人们的专有名词,它一直为人们所不耻。 庞涓是狭隘的,他不愿孙膑胜于他,施加毒手,最后兵败身亡;周瑜是狭隘的,他不肯诸葛亮胜于他,百般暗算,最后被诸葛亮三气吐血而死;慈禧下棋,别人吃他一马,她杀对方一家,死后为人们所辱骂……这都是有了狭隘之心的结果,告别狭隘之心,以宽容的胸襟包容他人,则取信于他人,也成就了自己。
有一次楚庄王邀众大臣共饮,请嫔妃助兴,风把烛火吹灭时,一武将醉酒失态拉了妃子的衣襟,但楚庄王以一颗宽广的心宽容了他,巧妙解围。这位武将由是感激在下一次战役中奋勇杀敌。
这便是宽容的价值 刘秀大败王郎,攻入邯郸,检点前朝公文时发现大量讨好王郎,辱骂甚至谋划刺杀刘秀的公文。但刘秀不听众臣劝阻,全部付之一炬,他说:“如果追查,必会引起人们的慌乱,甚至成为我们的死敌。
如果宽容他们,则能化敌为友,壮大自己的队伍。”是刘秀的宽容才使他终成帝业,统一全国。
从古至今,没有一个心胸狭隘者能成就大事。宽容是每个人应遵循的守则。
林肯对政敌素以宽容著称,这引起了一位议员的不满。他说:“你不该试图和那些人交朋友,应该消灭他们。”
林肯笑着回答:“当我们把他们变成自己朋友时,不正是消灭了自己的敌人吗?”这正是对宽容的最好诠释。 如果天空不宽容,容忍不了风雨雷电的一时肆虐,何来它的辽阔之美;如果大海不宽容,容忍不了惊涛骇浪的一时猖獗,何来它的深邃之美;如果森林不宽容,容忍不了弱肉强食的一时规律,何来它的原始之美;如果宇宙不宽容,容忍不了星座裂变的一时更替,何来它的神秘之美;如果时间不宽容,容忍不了各色人等的一时虚掷,何来它的延续之美……是宽容成就了它们。
泰山不辞杯土,方能成其高;江河不择细流,方能成其大。是宽容缔造了它们。
只有告别狭隘之心,方能进入一个神清气爽的境界。 让我们告别狭隘之心,用宽容之心包容一切,学做那多留人清香的紫罗兰。
简评: 该作文写得富有历史文化的厚度,而且豪气冲天。文章以安德鲁•马修斯的名言开篇,既鲜明地提出了观点——要宽容,不能狭隘,又奠定了非凡的基调。
全篇主要采用正反对比论证、举例论证的方法,以胜于雄辩的确凿史料,有力地论证了本文的观点。 运用铺陈排比的手法是本文写作上的一大特色,体现了作者思维的广度。
譬如,作者或用概括的方式一连列举庞涓、周瑜、慈禧三人的事实从反面论证狭隘的危害性;或用具体叙述的方式连续列举楚庄王、刘秀、林肯的事例从正面有力地证明宽容的益处;或运用“如果……何来……”整齐的句式,以排山倒海的力度,强调了文章的论点。 在考场上有限的时间内,这位考生能洋洋洒洒地谈古说今,且语言流畅,用词精炼,这充分体现了考生本人丰厚的文化底蕴。
如果作者能具体议论一下“如何告别狭隘”,那么文章就更有思维的深度了。 评论者:常州市实验初级中学 朱苏兰 告别——一种胆魄 鱼儿告别池塘,你认为她会没命?不,她在追求属于自己的江河;鸟儿告别竹笼,你认为她会饿死?不,她在追求属于自己的山林;石子告别高山,你认为他会孤独?不,他在追求属于自己的天地…… 自然界中的万物都在尝试告别,因为他们有自己的追求。
我不得不说:告别是一种胆魄。 诸葛孔明深居隆中,以躬耕为乐,吟唱为趣,似乎无意于征战,但他常自比管仲、乐毅,可见他早有出将入相之志,因此即使刘备不上演三顾茅庐,诸葛亮也终会登门自荐。
因为他告别隆中安逸的生活而投身艰苦卓越的政治斗争,不失为一种胆魄。 陶渊明本为朝廷官员,但他厌弃官场黑暗,追名逐利,因此他弃官隐居,放弃了功名利禄,荣华富贵,因为他有自己的追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但他告别权贵,摒弃世俗,投身秀美山水的情怀,绝对是一种胆魄。 鲁迅本来一直投身医学,希望用治病来救中国,但他后来发现在中国人身上的不止是病痛,更是心灵与思想的病魔,因此他弃医从文,拿起笔杆这把利剑为中国人剔除心灵的伤痛,“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气节也从笔尖中向外四射,因为他有自己的追求——振新中华。
他告别医学,走上了文学这条无止境之路,无疑是一种胆魄。 如今,我坐在中考的考场上,应该说是战场上,只是一个追求——尽力一战。
我告别一切杂念,置身于这战场上,似乎看见了胜利的希望之光,这难道不是一种胆魄吗? 鱼儿告别池塘,可能面对干涸;鸟儿告别竹笼,可能面对死亡;石子告别高山,可能面对寂寥,但他们有自己的信念,因此他们选择了告别,闪耀着豪迈的胆魄之光,开始寻求最适合自己的地方的征程…… 简评: 作者看问题别具匠心,他从告别本身发现了理趣——告别是一种胆魄。文章采用演绎推理的方法,先摆出自然界中的种种告别现象,然后归纳出结论;接着又列举人类社会中的各类告别故事,顺水推舟地得出结论:告别是一种胆魄。
作者从人们熟悉的自然现象着手,把深奥的道理讲得通俗易懂;全文思路清晰,论理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