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印字的繁体是怎么写
印字的繁体是:印
【汉字】:印
【拼音】:yìn
【注音】:ㄧㄣˋ
【部首】:卩
【部外笔画】:3
【总笔画】:5
【笔顺】:35152
【解释】:
1. 图章,戳记:~章。~玺。~记。~把子(亦喻政权)。
2. 痕迹:手~。指~。~子(a.痕迹;b.高利贷的一种,全称“~~钱”)。
3. 用油墨、染料之类把文字或图画留在纸、布、器皿等材料上:~刷。排~。~制。~发(fā)。
4. 彼此符合:~证。心心相~。
5. 外界事物反映在脑中所留下的形象:~象。
6. 姓。
2. 印字古文怎么写
基本字义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
5.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
7. 往,到:“吾欲~南海”。
详细字义
〈动〉
1. (会意。象艹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2. 同本义 [grow]
之,出也。象艹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说文》
如语焉而未之然。——《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
3. 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go to;leave]
之,适也。——《广雅》
自伯之东。——《诗·卫风·伯兮》
之沛公军。——《史记·项羽本纪》
之虚所卖之。(“虚”同“墟”)——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佯狂不知所之者。——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吾欲之南海,何如?—— 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4. 又如:之如(前往);之往(去;到);之官(上任;前往任所);之国(前往封地);之适(前往)
1. 指示人或事物,相当于“这个”“那个” [this;that]
宣王说之。(之:指南郭处士来吹竽。)——《韩非子·内储说上》
虎因喜,计之曰。(之:这,指上文所说驴生了气只能踢的情况。)——唐· 柳宗元《三戒》
当分明记之。(之:指共读情景。)——清· 袁枚《祭妹文》
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之:代词,指天下事。)——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2. 又如:较之中学时代;因之,他将自己的整个心血都放了进去
3. 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相当于他、她、它、他们 [he;her;it;they;them]
郑商人弦高将市于 周,遇之。——《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4. 又
蹇叔哭之。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之”是指示代词,指代“巫医乐师百工”。)——唐· 韩愈《师说》
5. 又如:取而代之;战而胜之;为之感叹;使之顺利发展;与之见面
6. 指示代词,相当于“其”、“他的”、“其他的” [its;his;other]
纣王令推上法场,斩之老母。——《武王伐纣平话》
〈助〉
1. 的 [of]
2. 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领属关系或一般的修饰关系
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 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开火者,军中发枪之号也。
3. 又如:钟鼓之声;一家之长;原因之一;夫子之文章
4. 用于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吾见师之出。——《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5. 用于实词与介词之间
口之于味,有同耆也。——《孟子》
〈形〉
1. 具有字母S的形状的,“之”字形 [zigzag]。如:之江(江流曲折如“之”字者);之字路(曲折如“之”字形的路)
······································
说行天下 是非常不错的小说网站大全,你值得拥有。
3. 脚印的印字怎么写
印
拼 音: yìn
部 首: 卩
结 构:左右结构
笔 顺:撇、竖提、横、横折钩、竖
组 词:印象、印痕、烙印、印鉴、印花、印记、印油、印染、刊印
释 义:
1.图章,戳记:~章。~玺。~记。~把子(亦喻政权)。
2.痕迹:手~。指~。~子(a.痕迹;b.高利贷的一种,全称“~~钱”)。
3.用油墨、染料之类把文字或图画留在纸、布、器皿等材料上:~刷。排~。~制。~发(fā)。
4.彼此符合:~证。心心相~。
5.外界事物反映在脑中所留下的形象:~象。
6.姓。
4. 印字用篆体怎么写
一、印字篆体写法如下: 二、释义: 1、图章,戳记:~章。
~玺。~记。
~把子(亦喻政权)。 2、痕迹:手~。
指~。~子(a.痕迹;b.高利贷的一种,全称“~~钱”)。
3、用油墨、染料之类把文字或图画留在纸、布、器皿等材料上:~刷。排~。
~制。~发(fā)。
4、彼此符合:~证。心心相~。
5、外界事物反映在脑中所留下的形象:~象。 6、姓。
三、相关组词: 印象、脚印、印痕、烙印、血印、承印、印油 印本、胶印、重印、排印、复印、印次、印染 扩展资料: 一、字形演变: 造字本义:动词,古代官府强制性在发配边疆的罪犯额头上烙戳发配记号。 文言版《说文解字》:印,执政所持信也。
从爪从卪。凡印之属皆从印。
白话版《说文解字》:印,执政者所持的信物即公章。字形采用“爪、卪”会义。
所有与印相关的字,都采用“印”作边旁。 二、词组释义: 1、印染[yìn rǎn] 为纺织品印花和染色:~技术。
2、印行[yìn xíng] 印刷并发行:~单行本。那本词典已~上百万册。
3、印谱[yìn pǔ] 汇集古印或名家所刻印章,印出底样,复制而成的书。 4、印绶[yìn shòu] 古代官吏的印和系(jì)印的丝带。
5、印纽[yìn niǔ] 古代印章上端雕刻成龟、虎、狮等形象的部分,有孔,可以穿带子。也作印钮。
5. 脚印的印字怎么写
印 拼 音: yìn 部 首: 卩 结 构:左右结构 笔 顺:撇、竖提、横、横折钩、竖 组 词:印象、印痕、烙印、印鉴、印花、印记、印油、印染、刊印 释 义: 1.图章,戳记:~章。
~玺。~记。
~把子(亦喻政权)。 2.痕迹:手~。
指~。~子(a.痕迹;b.高利贷的一种,全称“~~钱”)。
3.用油墨、染料之类把文字或图画留在纸、布、器皿等材料上:~刷。排~。
~制。~发(fā)。
4.彼此符合:~证。心心相~。
5.外界事物反映在脑中所留下的形象:~象。 6.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