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李商隐的《无题》怎么写
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乾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无题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薰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无题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无题
凤尾香萝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缝
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
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
斑骓只系垂杨岸,何处西南待好风
无题
重帷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
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较桂叶香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无题
万里风波一叶舟,忆归初罢更夷犹
碧江地没元相引,黄鹤沙边亦少留
益德冤魂终报主,阿童高义钲横秋
人生岂得长无谓,怀古思乡共白头
无题
何处哀筝随急管,樱花涌巷垂杨岸
东家老女嫁不售,白日当天三月半
溧阳公主年十四,清明暖后同墙看
归来展转到五更,梁间燕子闻长叹
无题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于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无题
幽人不倦赏,秋暑贵招邀.竹碧转怅望,池清尤寂寥.
露花终□湿,风蝶强娇娆.此地如携手,兼君不自聊
2. 怎么学唱韩语歌
1.充分利用碎片时间无论是等车,坐车,散步的时候,不干点什么总会特别无聊。
但玩手机的话可能会发生一些意外,比起看韩剧综艺,听韩文歌来得更加合适。2.多听几遍熟悉发音对于一个小时左右的韩剧韩综,边看边记不熟的单词或句子,会影响整个观影体验,下载下来再次学习的几率也不是很大。
但听歌不一样,耳朵怀孕的歌是绝对不可能只听一两遍的。听前记住歌词,当然这需要有些许韩语基础,至少你得掌握韩语四十音。
熟悉旋律反复听几遍后,就基本能掌握韩语发音规则、音变情况和词汇用法了。3.歌词简单适合记忆就算不刻意地学习歌词,在听得多了后,副歌部分是肯定能记住的哒,对这部分的单词和语法自然而然就熟悉了。
相信大家的手机里都有不少的韩文歌,平时可能一直有在听,但韩语却没有很明显的提高。建议大家找一些简单的韩文歌,比如乐童音乐家的《가나다같이》,歌词主要由韩语四十音和简单韩语单词组成;还有produce101的《Always》歌词也不难。
4.勇敢地跟着唱出来就算五音不全,就算口语并不标准,就算单词发音很难,有练才会有提高。就算不能完全记下歌词,对着唱也能有一定的效果。
韩语初学者可以跟唱一些抒情歌,比如脸红思春期的歌,防弹少年团的《春日》;有基础的可以跟唱rap,或者节奏较快的歌,刀群舞的韩文歌。记住,一定要大胆勇敢地跟唱出来,不要听听就算了。
5.留心歌词活学活用现在手机上的音乐软件大多都能载入歌词,有些直接能显示中韩双语歌词。如果遇到没有歌词的情况,可以在韩国门户网Naver或melon上进行搜索,以便签或备忘录的形式保存下来,听歌的时候对应着看。
就学习效果来说:中韩对应>韩文歌词>中文歌词。以一颗审视的心来对待中韩对应歌词是很重要的,不要盲目相信他人的翻译,不懂就查。
有时候歌词中的主语存在后置造成意思的混淆,就更需要你纵观全歌来理解,由此可以加强对语法的理解。一些好的歌词总是能打动人心,用它来表达自己的心情也不错。
3. 《无题》翻译全文
无题(其一) 唐 李商隐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2。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3。 隔座送钩春酒暖4,分曹射覆蜡灯红5。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6。 1.无题:作者对所写的内容有所隐讳,不愿或不便标题。
2.画楼:有彩画装饰的楼。桂堂:用香木构筑的厅堂。
3.灵犀:古人把犀牛角中心有一条白纹贯通的叫作"通天犀",看作是神灵奇异之物。 4.送钩:《汉武故事》:"钩弋夫人少时手拳,帝披其手,得一玉钩,手得展。
故因为藏钩之戏。"后人效之,成为酒宴席上一种酒令,藏钩于手中,令人猜,不中饮酒。
5.分曹:分组。射覆:猜测藏在器皿下的东西,猜不中者饮酒。
6.兰台:即秘书省。《旧唐书·职官志》:"秘书省,龙朔初改为兰台"。
转蓬:一种草,蓬生如圆球状,秋后干枯,被风吹离根部,随风飘走。 以"无题"为诗题,是李商隐的创造。
此诗向来解释纷歧,或曰言情,或云托意君臣之难遇。即以言情而论,亦难知其属情者为何人。
刘、余《集解》云:"此二首显为赋体,而非比兴寓言之作。……所述殆为作者亲身经历之事情。
而非托事寓怀,借美人以喻君子之寓言。……此二章之实写宴饮场面,具体交代'我'之仕履行迹……首章系追忆昨夜所参预之一次贵家后堂宴会。
星晨好风,渲染良夜气氛;画楼西畔桂堂东,盛宴良会之所。身无一联,谓彼此身虽不能相亲相接,效彩凤之双飞,心则固如灵犀一线,相通相应。
腹联送钩射覆,酒暖灯红,正写盛宴热闹情景,而觥筹交错之间,双方目成心会之情可想。……末联则谓晨鼓催人,不得久留其间,走马应官,赴职兰台之际,不禁有身如转蓬之叹也。
'听鼓应官'与下首'一夜'相应,盖昨夜之宴,竟彻夜达晓矣。……二诗作于义山任职秘省期间,则开成四年春、会昌二年春、六年春似均有可能,颇难定编。
冯系开成四年初入秘省时,张系会昌二年重官秘省时,均无确据。视首章末联以'走马兰台'为转蓬不定之生活,似带身世沉沦孤孑之感,与《偶成转韵七十二句赠四同舍》'我时憔悴在书阁,卧枕芸香春夜阑。
明年赴辟下昭桂东郊痛哭辞兄弟'等句情调仿佛,或作于会昌六年春。然终乏确证。
姑依张笺暂系会昌二年春。 附此诗之第二首: 闻道阊门萼绿华,昔年相望抵天涯。
岂知一夜秦楼客,偷看吴王苑内花。 此二诗虽不能确系于某年,但必是商隐在长安秘书省时所作。
商隐已娶王氏,而诗中恋情非为王氏而发,则必为婚外恋情无疑。从诗中描写的生活内容看来,其所爱幕者,当为贵家女子,但只能暗通情意。
三、四句是名句,也是这首诗的重心。 无题(其二) 唐 李商隐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注释 1、半笼:半映。
指烛光隐约,不能全照床上被褥。 2、金翡翠:指饰以金翠的被子。
《长恨歌》:“悲翠衾寒谁与共。” 3、麝:本动物名,即香獐,其体内的分泌物可作香料。
这里即指香气。 4、度:透过。
5、绣芙蓉:指绣花的帐子。 6、刘郎:相传东汉时刘晨、阮肇一同入山采药,遇二女子,邀至家,留半年乃还 乡。
后也以此典喻“艳遇”。 7、蓬山:蓬莱山,指仙境。
此《无题》四首之作年难考。有人猜测大约作于开成三年(838)婚于王氏之前,所思恋者当为大家闺秀。
第一首写天涯游子相思情怀。首句写梦幻之虚无飘渺。
次句言梦醒之际的孤独。三句写梦中因远别而悲啼,四句写急于写信,不待墨浓。
五六句言孤灯独宿的情景。独自一人面对绣着金色翡翠鸟和芙蓉花的帷帐锦被,思念意中之人。
《楚辞·招魂》:"翡翠珠被。"鲍照《拟行路难》:"七彩芙蓉之羽帐。
"七句用汉武帝求仙故事以喻所求之难得。汉武帝信神仙方士之说,东出海访蓬莱仙山,终未得。
八句写自己与所思之阻隔难通,远甚于武帝之于蓬山。此诗以倒叙起,先写梦醒、次述梦中,复写梦后,虚虚实实,如真如幻,层层揭示理想与现实、虚幻的完美与真切的残缺之间巨大的反差。
可与白居易《花非花》诗参读。 第二首调换了抒情主人公,写幽闺女子的殷殷恋情。
前四句写她居住之处,可知是富贵人家的女子。飒飒东风,款款荷塘,轻雷细雨,皆起兴之笔,渲染幽闺情调,哀艳氛围。
《楚辞·九歌》:"风飒飒兮木萧萧。"司马相如《长门赋》:"雷殷殷而响起兮,声象君之车音。
"金蟾啮锁:鼻钮如金蟾形的香炉。此喻难以开启。
玉虎:辘轳。丝:汲水的井绳。
何焯评云:"三句言外之不能入,四句言内之不能出。防闲亦可谓密矣。
"贾氏句:用贾充女和韩寿的故事。《世说新语·惑溺》?quot;韩寿美姿容,贾充辟以为掾。
每聚会,贾女于青琐中看,见寿,悦之。恒怀存想,发于吟咏。
后婢往寿家,具述如此,并言女光丽。寿闻之心动,遂请婢潜修音问,及期往宿。
寿矫捷绝人,逾墙而入,家中莫知。自是,充觉女盛自拂拭,说畅有异于常。
后会诸吏,闻寿有奇香之气,是外国所贡,一箸人则历月不歇。充计武帝唯赐己及。
4. 李商隐的无题怎么写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注释: 1.无题:唐代以来,有的诗人不愿意标出能够表示主题的题目时,常用“ 无题”作诗的标题。
2.丝方尽:丝,与“思”是谐音字,“丝方尽”意思是除非死了,思念才 会结束。 3.泪始干:泪,指燃烧时的蜡烛油,这里取双关义,指相思的眼泪。
4.晓镜:早晨梳妆照镜子;云鬓:女子多而美的头发,这里比喻青春年华。 5.蓬山:蓬莱山,传说中海上仙山,比喻被怀念者住的地方。
6.青鸟:神话中为西王母传递音讯的信使。 赏析:这是诗人以“无题”为题目的许多诗歌中最有名的一首寄情诗。
整首 诗的内容围绕着第一句,尤其是“别亦难”三字展开。“东风”句点了时节,但 更是对人的相思情状的比喻。
因情的缠绵悱恻,人就像春末凋谢的春花那样没了 生气。三、四句是相互忠贞不渝、海誓山盟的写照。
五、六句则分别描述两人因 不能相见而惆怅、怨虑,倍感清冷以至衰颜的情状。唯一可以盼望的是七、八两 句中的设想:但愿青鸟频频传递相思情。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注释: 1.无题:唐代以来,有的诗人不愿意标出能够表示主题的题目时,常用“ 无题”作诗的标题。 2.丝方尽:丝,与“思”是谐音字,“丝方尽”意思是除非死了,思念才 会结束。
3.泪始干:泪,指燃烧时的蜡烛油,这里取双关义,指相思的眼泪。 4.晓镜:早晨梳妆照镜子;云鬓:女子多而美的头发,这里比喻青春年华。
5.蓬山:蓬莱山,传说中海上仙山,比喻被怀念者住的地方。 6.青鸟:神话中为西王母传递音讯的信使。
赏析:这是诗人以“无题”为题目的许多诗歌中最有名的一首寄情诗。整首 诗的内容围绕着第一句,尤其是“别亦难”三字展开。
“东风”句点了时节,但 更是对人的相思情状的比喻。因情的缠绵悱恻,人就像春末凋谢的春花那样没了 生气。
三、四句是相互忠贞不渝、海誓山盟的写照。五、六句则分别描述两人因 不能相见而惆怅、怨虑,倍感清冷以至衰颜的情状。
唯一可以盼望的是七、八两 句中的设想:但愿青鸟频频传递相思情。
5. 《无题》怎么翻译
无题二首 作者:【李商隐】 年代:【唐】 体裁:【七律】 类别:【未知】 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缝。
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 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
斑骓只系垂杨岸,何处西南待好风。 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
神女生涯元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注释】: 莫愁:泛指少女。
典出梁萧衍《河中之水歌》:“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 【简析】: 第一首似写一位女性在怀思所爱。
写深夜难眠还在缝制罗帐,回忆起当时偶遇的情景。及写渴望和惆怅的心情,期待着有机缘能再相遇。
也可以从男性的角度作拟女方的解释。第二首,写少女醒后细品梦中的情景,必然若失,徒自伤感,并表示为了爱情甘愿受折磨,决心追求幸福。
李商隐的七律无题,艺术上最成熟,最能代表其无题诗的独特艺术风貌。这两首七律无题,内容都是抒写青年女子爱情失意的幽怨,相思无望的苦闷,又都采取女主人公深夜追思往事的方式,因此,女主人公的心理独白就构成了诗的主体。
她的身世遭遇和爱情生活中某些具体情事就是通过追思回忆或隐或显地表现出来的。 第一首起联写女主人公深夜缝制罗帐。
凤尾香罗,是一种织有凤纹的薄罗;碧文圆顶,指有青碧花纹的圆顶罗帐。李商隐写诗特别讲求暗示,即使是律诗的起联,也往往不愿意写得过于明显直遂,留下一些内容让读者去玩索体味。
象这一联,就只写主人公在深夜做什么,而不点破这件事意味着什么,甚至连主人公的性别与身份都不作明确交代。我们通过“凤尾香罗”、“碧文圆顶”的字面和“夜深缝”的行动,可以推知主人公大概是一位幽居独处的闺中女子。
罗帐,在古代诗歌中常常被用作男女好合的象征。在寂寥的长夜中默默地缝制罗帐的女主人公,大概正沉浸在对往事的追忆和对会合的深情期待中吧。
接下来是女主人公的一段回忆,内容是她和意中人一次偶然的相遇——“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对方驱车匆匆走过,自己因为羞涩,用团扇遮面,虽相见而未及通一语。
从上下文描写的情况看,这次相遇不象是初次邂逅,而是“断无消息”之前的最后一次照面。否则,不可能有深夜缝制罗帐,期待会合的举动。
正因为是最后一次未通言语的相遇,在长期得不到对方音讯的今天回忆往事,就越发感到失去那次机缘的可惜,而那次相遇的情景也就越加清晰而深刻地留在记忆中。所以这一联不只是描绘了女主人公爱情生活中一个难忘的片断,而且曲折地表达了她在追思往事时那种惋惜、怅惘而又深情地加以回味的复杂心理。
起联与颔联之间,在情节上有很大的跳跃,最后一次照面之前的许多情事(比如她和对方如何结识、相爱等)统统省略了。 颈联写别后的相思寂寥。
和上联通过一个富于戏剧性的片断表现瞬间的情绪不同,这一联却是通过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概括地抒写一个较长时期中的生活和感情,具有更浓郁的抒情气氛和象征暗示色彩。两句是说,自从那次匆匆相遇之后,对方便绝无音讯。
已经有多少次独自伴着逐渐黯淡下去的残灯度过寂寥的不眠之夜,眼下又是石榴花红的季节了。“蜡炬成灰泪始干”,“一寸相思一寸灰”,那黯淡的残灯,不只是渲染了长夜寂寥的气氛,而且它本身就仿佛是女主人公相思无望情绪的外化与象征。
石榴花红的季节,春天已经消逝了。在寂寞的期待中,石榴花红给她带来的也许是流光易逝、青春虚度的怅惘与伤感吧?“金烬暗”、“石榴红”,仿佛是不经意地点染景物,却寓含了丰富的感情内涵。
把象征暗示的表现手法运用得这样自然精妙,不露痕迹,这确实是艺术上炉火纯青境界的标志。 末联仍旧到深情的期待上来。
“斑骓”句暗用乐府《神弦歌·明下童曲》“陆郎乘斑骓……望门不欲归”句意,大概是暗示她日久思念的意中人其实和她相隔并不遥远,也许此刻正系马垂杨岸边呢,只是咫尺天涯,无缘会合罢了。末句化用曹植《七哀》“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诗意,希望能有一阵好风,将自己吹送到对方身边。
李商隐的优秀的爱情诗,多数是写相思的痛苦与会合的难期的,但即使是无望的爱情,也总是贯串着一种执着不移的追求,一种“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式的真挚而深厚的感情。希望在寂寞中燃烧,我们在这首诗中所感受到的也正是这样一种感情。
这是他的优秀爱情诗和那些缺乏深挚感情的艳体诗之间的一个重要区别,也是这些诗尽管在不同程度上带有时代、阶级的烙印,却至今仍然能打动人们的一个重要原因。 比起第一首,第二首更侧重于抒写女主人公的身世遭遇之感,写法也更加概括。
一开头就撇开具体情事,从女主人公所处的环境氛围写起。层帷深垂,幽邃的居室笼罩着一片深夜的静寂。
独处幽室的女主人公自思身世,辗转不眠,倍感静夜的漫长。这里尽管没有一笔正面抒写女主人公的心理状态,但透过这静寂孤清的环境气氛,我们几乎可以触摸到女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感觉到那帷幕深垂的居室中弥漫着一层无名的幽怨。
颔联进而写女主人公对自己爱情遇合的回顾。上句用巫山神女梦遇楚王事,下句用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