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黄字篆书怎么写
黄字篆书如图: 拼 音 huáng 、部 首 黄、笔 画 11、五 行 土、繁 体 黄、五 笔 AMWU 笔顺:横、竖、竖、横、竖、横折、横、竖、横、撇、点、 释义: 1.像丝瓜花或向日葵花的颜色。
2.指黄金:~货。~白之物。
3.指蛋黄:双~蛋。 4.象征腐化堕落,特指色情:扫~。
查禁~书。 5.(Huáng)指黄河:治~。
引~工程。 6.(Huáng)指黄帝,我国古代传说中的帝王:炎~。
7.姓。 8.事情失败或计划不能实现:买卖~了。
扩展资料 字形演变 字源解说 “寅”、“黄”在甲骨文中同源,后分化。黄,甲骨文是指事字,在“矢”的字形(箭竿)上加一圈指事符号,表示箭竿穿透其中,即用来练习射箭的箭靶的靶心。
古人用赤碣色的泥浆,在箭靶上涂抹出一圈赤碣色的靶心,使之醒目,便于瞄准。 有的甲骨文 在表示靶心的圆圈指事符号内加一横,写成“日”,强调其为射箭者的准心所指。
有的甲骨文为了与“寅”字相区别再加“口”(靶圈)。造字本义:名词,古代箭靶上用赤碣色泥浆涂抹的醒目靶心。
文言版《说文解字》:黄,地之色也。从田,从炗,炗亦声。
炗,古文光。凡黄之属皆从黄。
古文黄。 白话版《说文解字》:黄,中原土地的颜色。
字形采用“田、炗”会义,“炗”也是声旁。“炗”,这是古文写法的“光”字。
所有与黄相关的字,都采用“黄”作边旁。 ,这是古文写法的“黄”字。
词组解释: 一、金黄 [ jīn huáng ] 释义:黄而微红略像金子的颜色。 出自:冯至 《新的故乡》:“金黄的阳光,把屋顶树枝染遍。”
二、土黄 [ tǔ huáng ] 释义:黄土的颜色 出自: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一:“ 萧队长连忙抬起头,看见一片烟云似的远山的附近,有一长列土黄色的房子,夹杂着绿得发黑的树木,这就是他们要去工作的屯落。” 三、黄昏 [ huáng hūn ] 释义:日已落而天色尚未黑的时候。
出自:冰心 《寄小读者》七:“每日黄昏的游泛,舟轻如羽。” 四、黄烟 [ huáng yān ] 释义:旱烟;烟丝。
出自: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二部十二:“ 刘大娘松一口气,拿出烟笸箩和旱烟袋,一面把黄烟捏碎,往烟锅里装。” 五、枯黄 [ kū huáng ] 释义:干枯发黄。
出自:巴金 《新生·五月十九日》:“草地上有几处已经现了秃顶,枯黄的草倒下来。”。
2. 念的篆体怎么写
1)【念】字篆书的几种写法
【念】字方正小篆体的写法
向左转|向右转
【念】字汉鼎繁印篆的写法
向左转|向右转
【念】字金文大篆体的写法
向左转|向右转
【念】字迷你繁方篆的写法
向左转|向右转
【念】字经典繁角篆的写法
向左转|向右转
【念】字中国龙金石篆的写法
向左转|向右转
2)篆书特点
3. 小篆的黄字怎么写
小篆的黄字写法如下:黄的基本解释:黄[ huáng ] 1、像金子或向日葵花的颜色 :黄色。
2、特指中国黄河 :黄灾。3、指“黄帝”(即“轩辕氏”,传说中原始社会部落联盟首领) :黄老(黄帝和老子)。
4、事情失败或计划不能实现 :事情黄了。5、姓。
字形演变:扩展资料:文言版《说文解字》:黄,地之色也。从田,从炗,炗亦声。
炗,古文光。凡黄之属皆从黄。
白话版《说文解字》:黄,中原土地的颜色。字形采用“田、炗”会义,“炗”也是声旁。
“炗”,这是古文写法的“光”字。所有与黄相关的字,都采用“黄”作边旁。
相关词汇解释:1、苍黄[cāng huáng] 黄而发青;灰暗的黄色:病人面色苍黄。2、麻黄[má huáng] 多年生草本植物。
老枝木质化,呈小灌木状,多分支,茎节明显,叶退化成片状。全草入药,可提取麻黄素,有发汗、止喘等作用。
3、蜡黄[là huáng] 状态词。形容颜色黄得像蜡:蜡黄色的琥珀。
4、黄菜[huáng cài] 用打散了的鸡蛋摊成的菜叫摊黄菜,熘成的菜叫熘黄菜。5、黄鳝[huáng shàn] 鱼类。
体长达50余厘米,黄褐色,有暗色斑点,无鳞。栖息于池塘、小河等处,常潜伏在泥洞或石缝中。
是中国常见的淡水食用鱼。
4. 乾的篆体字怎么写
乾的篆体字(如图)
一、释义
[ qián ]
1、八卦之一,代表天:~坤(“坤”,代表地)。
2、旧时称男性的:~造。~宅。
[ gān ]见“干”
1、古代指盾牌:~戈。
2、姓。
3、冒犯:~犯。
4、牵连;涉及:~连。~涉。相~。
5、追求(职位、俸禄等):~禄。
6、水边:江~。河~。
7、天干:~支。
8、没有水分或水分很少(跟“湿”相对):~燥。~柴。油漆未~。衣服晾~了。
9、不用水的:~洗。~馏法。
10、加工制成的干的食品:饼~。葡萄~儿。豆腐~儿。把萝卜晒成~儿。
11、空虚;空无所有:外强中~。钱都花~了。
12、只具形式的:~笑。~号(háo)。
13、属性词。指拜认的(亲属关系):~妈。~儿子。
14、徒然;白:~着急。~瞪眼。~打雷,不下雨。
15、形容说话太直太粗(不委婉):你说话别那么~。
16、当面说气话或抱怨的话使人难堪:我又~了他一顿。
17、慢待;置之不理:主人走了,把咱们~起来了。
二、说文解字
文言版《说文解字》: 乾,上出也。从乙,乙,物之达也;倝声。
白话版《说文解字》: 乾,阳气向上升腾。字形采用“乙”作边旁;乙,表示无所不往;采用“倝”作声旁
三、造字本义
动词,烈日如火,水汽蒸发,空气燥热而缺少水分。
扩展资料
字形演变(如图)
组词:乾坤、乾隆、乾荒、乾灵、乾岗、乾昧、乾颡、乾僵、乾谢、乾瘪
一、乾豆[qián dòu]
放在祭器中供祭祀用的干肉。
二、乾尸[qián shī]
即木乃伊,保持外形的干瘪尸体。
三、乾洗[qián xǐ]
不用水而用其他溶剂去掉衣服上污垢的一种方法。
四、乾亲[gān qīn]
谓没有血缘或婚姻关系而结认的亲戚关系。
五、乾血浆[gān xuè jiāng]
液体血浆在低温和真空的条件下,经过干燥而制成的淡黄色粉末。供输血用,优点是便于携带,容易保存。
5. “文”用篆体字怎么写
你好,文字的篆体字写法如图,希望你能喜欢!
6. 篆的篆体怎么写
小篆
大篆
7. 用小篆体写杨,李,黄
小篆体写杨,李,黄,如下:
小篆字体介绍
小篆是在秦统一中国后,推行“书同文,车同轨”的政策之下,由宰相李斯负责,在秦国原来使用的大篆籀文的基础上,进行简化,并取消其他六国的各种异体字,而创制的统一汉字书写形式。
中国文字发展到小篆阶段,逐渐开始定型(轮廓、笔划、结构定型),象形意味消弱,使文字更加符号化,减少了书写和认读方面的混淆和困难,这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运用行政手段大规模地规范文字的产物。秦王朝使用经过整理的小篆统一全国文字,不但基本上消灭了各地文字异行的现象,也使古文字体异众多的情况有了很大的改变,在中国文字发展史上有著重要的角色。
小篆一直在中国流行到西汉末年,才逐渐被隶书所取代。但由于其字体优美,始终被书法家所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