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写的十字怎么写
大写的“十”是“拾”
拾
拼音:shí shè
拾
读音:[shí]
释义:
1.捡,从地上拿起:~草。~粪。~零(捡取某方面的零碎材料,常用于文章标题)。~取。俯~皆是。~人牙慧。
2.收,敛,整理:收~。~掇。
3.“十”的大写。
4.旧称射箭人穿在左臂上的皮制护袖。
读音: [shè]
释义:古同“涉”,历,经由:~级而上。
组词:
1.拾掇shíduo
〖tidyup〗∶整理;收拾
造句:把屋子拾掇一下吧
〖fix〗∶修理
造句:这机器有点毛病,你给拾掇一下好吗?
〖punish〗〖口〗∶惩治
造句:谁敢进行破坏,就把谁拾掇了
〖pickup〗∶采集;拾取
2.拾荒shíhuāng
〖gleanandcollectscraps(toekeoutanexistence)〗拾取柴草、麦穗、废品等
靠拾荒度日
3.拾级shè jí
〖mountupaflightofsteps〗逐级登阶
拾级而上
2. 十字繁体字怎么写
十字没有繁体字。
一、繁体字的定义。
繁体字,亦称繁体中文,1935年的《第一批简体字表》称之为正体字,欧美各国称之为传统中文(Traditional Chinese),一般是指汉字简化运动被简化字所代替的汉字,有时也指汉字简化运动之前的整个汉字楷书、隶书书写系统。繁体中文至今已有三千年以上的历史,直到1956年前一直是各地华人中通用的中文标准字。
近代成规模的汉字简化运动,最早在太平天国,简化字主要来源于历朝历代的古字、俗体字、异体字、行书与草书的楷书化。1935年中华民国国民政府教育部颁布《第一批简体字表》,但因考试院院长戴季陶反对而搁置。1956年1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布《关于公布〈汉字简化方案〉的决议》,中国大陆开始全面推行简化字,20世纪70年代曾经有过一批二简字,后被废除。
目前仍然使用繁体字的地区有中国的台湾地区、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汉字文化圈诸国,新加坡以及马来西亚等海外华人社区多为繁简体并存,中国内地在文物古迹、姓氏异体字、书法篆刻、手书题词、特殊需要等情况下保留或使用繁体字。
2001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实施,明确规定中国推行规范汉字,同时也明确保留或使用繁体字的范围。2013年6月5日中国**公布《通用规范汉字表》,含附表《规范字与繁体字、异体字对照表》,一般应用领域的汉字使用以规范字表为准。
二、繁体字的简化
汉字简化的方法有六种。一是更换偏旁,二是删除局部,三是同音替代,四是全部改造,五是简化类推,六是草书楷化。《简化字总表》的最终版本是1986年修订版,共收2,274个简化字及14个简化偏旁:第一表收不可用作简化偏旁的简化字350个,第二表收可作简化偏旁用的简化字132个及讠[訁]、饣[飠]、纟[糹]、钅[釒]等14个简化偏旁,第三表收类推简化字1,753个,《附录》收习惯被看作简化字的规范汉字39个,其《说明》里有提到表外字“凡用第二表的简化字或简化偏旁作为偏旁的,一般应该同样简化”。
1986年对原《简化字总表》中的个别字,作了调整:“叠”、“覆”、“像”不再作“迭”、“复”、“象”的繁体字处理。因此,在第一表中删去了“迭〔叠〕”、“象〔像〕”,“复”字字头下删去繁体字〔覆〕。“瞭”字读“liǎo”(瞭解)时,仍简作“了”,读“liào”(瞭望)时作“瞭”,不简作“了”。一部分简化字,有特殊情形,《简化字总表》加了适当的注解。例如“干”是“乾”(gān)的简化字,但是“乾坤”的“乾”(qián)并不简化;又如长吁短叹的吁仍旧读xū;这种多音字的情形,在汉字里本来常有,如果不注出来,就容易引起误会。又如以余代馀,以复代覆,虽然群众已经习惯了,而在某些情况下却不适宜,需要区别。又如么和幺有什么不同("么"原本是“幺”的俗体,后成为“麽”的简化字),简体"马"字究竟几笔,等等。
《简化字总表》的简化主要有三种:
一种是对俗体笔画的“省简”,比如“观”、“备”、“关”、“质”、“总”、“驴”、“铁”、“钟”、“继”、“觉”、“鸡”、“鸾”、“铸”、“鸥”、“顾”、“坝”、“钻”等简化字是从“覌”、“俻”、“関”、“貭”、“縂”、“馿”、“鉄”、“鈡”、“継”、“覚”、“鳮”、“鵉”、“鋳”、“鴎”、“頋”、“垻”、“钻”等俗字演变而来。
第二种是“省变”,大多是从草书中演变而来,比如讠[訁]、饣[飠]、纟[糹]、钅[釒]还有见、页、贝、车、东、马、鱼、呙、当、韦、书、长、门、鸟、乌、专、尽、为、寿、会等字及其类推简化字。“糸”字是个部首,作左偏旁时港台通行字体改为“幺”下加三点变作“糹”,大陆简体为“纟”。糸部汉字的本意均与丝线、纺织、布匹有关,例如“丝”、“线”、“经”、“绑”、“纹”、“纷”、“绞”、“系”、“紧”、“絮”、“累”、“繁”、“紊”、“紫”等等。在草书中就有写作今天的“纟”旁这种形式,所以现在带“糹”字旁的字就都用简体“纟”来表示了。注:言、食、糸、金一般只作左旁时简化,讠、饣、纟、钅一般只能用于左偏旁(“辩”、“罚”、“辫”、“丝”、“衔”等字亦简化,但“信”、“誓”、“燮”、“飧”、“餐”、“系”、“絮”、“紫”、“淦”、“鎜”、“鏖”、“鑫”等字不简化)。
第三种是用同音字或近音字取代,比如“稻榖”的「榖」和「山谷」的「谷」,本来是两个字,而为了省略笔画,就统一用笔画少的“谷”替代了。
3. 大小写字母24个怎么写
24个英语字母的大小如下: 大写: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小写: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注意: 1、大写字母的顶端不要碰到第一线,底端必须在第三线上。
2、a、c、e、m、n、o、r、s、u、v、w、x、z这13个小写字母占中间格,顶端必须在第二线上,底端必须在第三线上。 3、小写字母b、d、h、k、l占一二格,顶端必须顶住第一线,底端必须抵在第三线。
4、小写字母g、q、y占二三格,顶端要紧贴第二线,底端要紧贴第四线。 扩展资料 英文字母渊源于拉丁字母,拉丁字母渊源于希腊字母,而希腊字母则是由腓尼基字母演变而来的。
大约公元前13世纪,腓尼基人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批字母文字,共22个字母(无元音)。这是腓尼基人对人类文化的伟大贡献。
腓尼基字母是世界字母文字的开端。 在西方,它派生出古希腊字母,后者又发展为拉丁字母和斯拉夫字母。
而希腊字母和拉丁字母是所有西方国家字母的基础。在东方,它派生出阿拉美亚字母,由此又演化出印度、阿拉伯、希伯莱、波斯等民族字母。
中国的维吾尔、蒙古、满文字母也是由此演化而来。 据考证,腓尼基字母主要是依据古埃及的图画文字制定的。
1、“A”是表示“牛头”的图画; 2、“B”是表示“家”或“院子”的图画; 3、“C”和“G”是表示“曲尺”的图画; 4、“D”是表示“门扇”的图画; 5、“E”是表示一个“举起双手叫喊的人”的图画; 6、“F”、“V”、“Y”是表示“棍棒”或“支棒”的图画; 7、“H”是表示“一节麻丝卷”的图画; 8、“I”是表示“展开的手”的图画; 9、“K”是表示“手掌”的图画; 10、“M”是表示“水”的图画; 11、“N”是表示“蛇”的图画; 12、“O”是表示“眼睛”的图画; 13、“P”是表示“嘴巴”的图画; 14、“Q”是表示“绳圈”的图画; 15、“R”是表示“人头”的图画; 16、“S”和“X”是表示“丘陵地”或“鱼”的图画; 17、“T”是表示“竖十字型”的图画; 18、“Z”是表示“撬”或“箭”的图画。 示意图如下: 1/2: 2/2: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英文字母。
4. 路的拼音大写怎么写
路
lù 字从足从各,各亦声本义:十字道口、在十字道口行走。 南北向的命名为“路”,形式为条状的供人、货物等通行的平面。
1、路,往来通行的地方:道路。公路。水路。陆路。路途。路程。路人(行路的人,喻不相干的人)。狭路相逢。
2、思想或行动的方向、途径:思路。生路。出路。路子。路数(sh?)。
方面,地区:外路货。各路人马。
3、种类:一路货色。
4、大,正:“厥声载路”。路门(宫室最内的正门)。路车(古代帝王及诸侯贵族所乘的车)。路舆(古代君主所乘的车)。路寝(古代君主处理政事的宫室)。
5、指车:筚路。乘路。
6、指姓氏。
大写: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