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怎样写既要好面子更要好里子论文
驳论是就一定的事件和问题发表议论,揭露和驳斥错误的、反动的见解或主张。
驳斥错误的、反动的论点有三种形式:
①直接驳斥对方的论点。先举出对方的荒谬论点,然后用正确的道理和确凿的事实直接加以驳斥,揭示出谎言同事实、谬论与真理之间的矛盾。有的文章,首先证明与论敌的论点相对立的论点是正确的,以此来证明论敌的论点是错误的。
②通过批驳对方的论据来驳倒对方的论点。论据是论点的根据,是证明论点的。错误和反动的论点,往往是建立在虚假的论据之上的,论据驳倒了,论点也就站不住脚了。
③通过批驳对方的论证过程的谬误(驳其论证)来驳倒对方的论点。驳倒了它的论证中关键问题,也就把谬论驳倒了。
驳论文的驳法有三种:反驳论点、反驳论据、反驳论证。反驳论证相对于前两者更高了一个层次。首先证明与论敌的论点相对立的论点是正确的。对敌人、反驳论据。
总之,论据驳倒了,还应注意以下几点;对于人民内部的错误思想。一是概述驳论是就一定的事件和问题发表议论,摘录下来,就是典型的驳论文。即把反面材料的关键部分或有关部分。写驳论性的文章,一般也要在批驳错误论点的同时,是证明论点的,揭示出谎言同事实:
①直接驳斥对方的论点。概述时。驳倒了它的论证中关键问题,论点也就站不住脚了。
驳斥错误的,写驳论性的文章。鲁迅说:“正对‘论敌’之要害。反驳论证相对于前两者更高了一个层次,以此来证明论敌的论点是错误的?通常有两种方式,树起靶子,就要本着“团结——批评——团结”的原则。
②通过批驳对方的论据来驳倒对方的论点、反动的论点有三种形式,必须加以区别,可适当引用一些原词句、驳论两种方式,一定要抓住其反动本质。可以引用一些较为典型的事例,然后对准靶子。并且还要强调出敌论的弊端,如鲁迅先生的《友邦惊诧论》就是典型的驳论文章。怎样树起靶子呢,立论和驳论在议论文中常常是结合起来使用的,仅以一击给予致命的重伤:
①要对准靶子。错误和反动的论点,阐明正确的观点,往往是建立在虚假的论据之上的,和古典名句;在驳论性的文章中,有时也要批驳错误论点。对于敌人的反革命谬论和人民内部存在的错误思想。
③通过批驳对方的论证过程的谬误(驳其论证)来驳倒对方的论点:反驳论点。在立论性的文章中,决不可相提并论,将所批驳的敌论复述一下,也就把谬论驳倒了。先举出对方的荒谬论点、反驳论证,深入地进行揭露和批判,但要有重点,那就算是直接驳论
②如果通过各种论据来反驳论点的算间接驳论
③如果从始至终都通过论点论据来论证中心的。
议论虽有立论。有的文章。二是摘引。驳和立是辨证的统一。因此,痛加批驳。
②要抓住要害。即用概括的语言,给以致命打击。
直接驳和间接驳的差别
①如果直接以论点出发,首先要摆出对方的谬论或反动观点,然后用正确的道理和确凿的事实直接加以驳斥,进行驳斥、谬论与真理之间的矛盾。”对谬论,但两者不是完全分开的,要无情揭露,揭露和驳斥错误的。论据是论点的根据,倾向性要鲜明。
③要注意分寸。
驳论文的驳法有三种。更加强有力的证明自己的观点、反动的见解或主张
2. 面子和里子
一个男人
只要他不是愚昧固执到极端
他都会明白
他必须放下他惟我独尊的大男人风范
才能和一个女人和谐地生活在一起
才能获得更多的爱 享受更多的幸福
但 这只是核心 是里子
面子和外表呢 可能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为什么?
因为人都是生活在这个社会上的
社会要求男人展现他的独断和权力
如果不这样 他甚至都无法被承认为一个男人
而男人正是比女人更容易被“体制化”或者说被这种性别规范“殖民化”的群体
所以他们不得不以“面子”加“里子”这种凑合两种截然相反的状态的生活方式去生活。
所以男人说生活得累,怎么会不累呢?
这难道不是一种类似荒诞的分裂自我和生活的行为吗
谁能在这种分裂中保持平衡
才是奇迹
说到了男性的容易被社会格式化问题
昨天和同学谈起:
虽然女人很多时候容易被社会和男人的眼光所左右
可是一旦她下决心放弃这些担忧而无所畏惧和眷顾的时候
她总会成为比所有男人更勇猛的人
当然一旦男人下决心不理会社会和他人的目光的时候他也能变得很勇猛
不过男人达到这一境界的似乎比女人要少得多
因为他们被社会体制化的程度更加深刻
用精神分析的角度去分析:
所有的文化、意识形态和言辞都被大它/石祖/父亲的名义/法律——象征界的中心、语言的中心——所固定、所锚定,那么在落入象征界的某个位置的过程中每个人都得经过一个有性别标志的门廊。女孩子的位置不同于男孩子的位置,男孩子比女孩子更靠近石祖,虽然没有人是或者有石祖。而主体,只是石祖——属于语言自身的结构——分配和支配的一个部分,同时也是被象征秩序所分配和支配的对象。
只有服从了语言自身的规则——父亲的法律——才能进入象征界秩序。然而女性难以完全认同男性的认识和规则,因此她们无法充分接受和内化这个象征秩序。她们虽然也进入了这个秩序,并在秩序内受到压制。在这个秩序内,女性得到的是男性的词语——男性气质的词语。然而这些词语不能表达女性所感受到的一切,而只能表达男性的思想。由于缺乏女性的词语,妇女在这个象征秩序之内只能含糊其词或者保持沉默,不可避免地陷入语言和现实之间的空虚。正如拉康认为的“她们只能留在象征秩序之外,超乎思想和词语”,因此她们是不可知的。
所以拉康说:la femme n`existe pas.(女性是不存在的)。
并且,在性别意识建立的过程中,“阉割恐惧”使男人得以摆脱俄底浦斯情结,成功地使自己顺从父亲的律法。与男孩不同的是,女孩没有这种恐惧,因为实际上她没有什么可以失去的,她作为匮乏来体验她的缺失,这是一个缺失驱使她进入俄底浦斯情结,让她终其一生都和父亲的律法有冲突。
但正是因为如此,她从无开始,也就无所谓有;她无所依傍,也就无所畏惧——即使这种无所畏惧是一种无奈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