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畏浮云遮望眼”运用了关于浮云的典故。
西汉的人曾把浮云遮蔽日月比喻奸邪小人在皇帝面前对贤臣进行挑拨离间,让皇帝受到蒙蔽:“故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也。”唐朝的李白写过两句诗:“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意思说自己离开长安是由于皇帝听信小人的谗言。王安石把这个典故反过来用,他说:我不怕浮云遮住我远望的视线,那就是因为我站得最高。这是多么有气魄的豪迈声音!后来王安石在宋神宗的时候做了宰相,任凭旧党怎么反对,他始终坚持贯彻执行新法。他这种坚决果断的意志,早在这首诗里就流露出来了。这首诗和唐朝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转载请注明出处育才学习网 » 登飞来峰运用了什么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