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怎样写一篇动画片观后笔记
在写这一篇东西之前,我一遍遍告诉自己:思维不可太过火,想象的空间要有止境。
因为最怕看到这样的影评:叙事不从电影出发,说着说着说到自己的地盘里来了。事后问人家导演是否有这样的意思,人家说:“我就是喜欢这样拍;没这样的想法……”自作多情。
怕的就是自作多情。但话说回来,作家也好,导演也罢,大概都逃不了被人误读的悲剧。
或者毋宁说好作品才存在着被广泛误读的可能性,从这个角度上说,《千と千寻の神隠し》之所以吸引我的原因也许就在于此。当你反复的观看一部影片,惊喜的发现每次看他都有些新的收获,对观众当然是幸事,对导演也未尝不是一种成功。
想到这里,我只好沾沾自喜,放开手脚,心到嘴到,毫不犹豫,就当是帮着宫崎骏找他电影的主题呢,那些出乎他本人意料的,就算我一个普通影迷送他的礼物吧。我要在这里妄自菲薄的预言:千と千寻の神隠し应该是宫崎骏最后的一部作品。
(事实似乎也是如此,至少猫の恩返し已不是他担当导演)这部作品似乎没有明确的主题:从千的父母、到河神、到无脸男、坊……;从主人公,到配角,似乎每个人物身上都有着某种隐喻,都藏着宫崎骏看这个世界的方式,对这个社会的评判。首映式时宫崎骏对记者说:“我的作品长久以来一直都远离社会话题,但这次,轮到我对现实发言了。”
然而恐怕谁也没有想到,2个小时的电影中,宫崎骏的发言是这样的具有覆盖性,甚至让人有“不可说,不可说,一说既是错”的某种敬畏。而我想,这种敬畏,正是我一直难以启笔的原因所在。
我们的世界=油屋?每个故事都有发生的地点。千と千寻の神隠し的地点是“油屋”。
与宫崎骏其他作品相比,“油屋”最大的特点是它的封闭性。我要是在这里硬说它代表了宫崎骏对日本的认识,相信一定有人跳出来说我太矫情。
所以我只好说:这是个三面环海,独立于一片蓝色碧波上的,仿佛一个岛屿似的存在。与外界相通的,是一座桥,想去更远的地方,则只有一趟火车。
故事舞台的封闭性规范了也限制了叙事。它使我产生一种局限感,一如有时对我周围环境产生的感觉一样。
每天我要面对反复单调的生活和似曾相识的人,而“油屋”中的人们又何尝不是如此?油屋的世界自有自己的规则,说起来却也和我们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曰:不劳动者不得食。简单到有些冷酷。
“油屋”这个小社会里,人们晚上辛苦劳作,换来白天安心的睡眠和殷实的三餐。简单,踏实。
没看到谁为权力或别的什么争斗的你死我活;汤婆婆为人贪婪,然而也赏罚分明,有了好处大份归她,出了无脸男的大乱子,也没见她退下阵来。油屋里的人们虽说都有些小小的贪欲,可终究单纯可爱。
没坏人。与生活中一样,平凡如你我,又哪个是完人?我们生活的世界若是变成“油屋”(全当我是痴人说梦)实在也坏不到哪儿去。
如今领着世界人民所谓领袖们,不知哪个赶的上汤婆婆一般的率真可爱。汤婆婆,你,我除了贪婪和爱子如命,汤婆婆实在是个赏罚分明也勇于承担责任的人。
河神和无脸男事件中她的表现可以证明这一点。她的“教子方式”当然愚蠢,可天下的父母难免没有在生活中照着做的。
她只知道外面有“病菌”,固执的认为宝宝只要每天睡在大房子里就是安全……她总在代替宝宝思考,因为较之人生的长度,她当然占了绝对的优势,所以她就有权决定宝宝什么要做,什么不做。但其实她不知道的事还有很多:比如宝宝其实会走路,比如宝宝其实远行回来不光是受伤和疲惫……汤婆婆掌管油屋的经验没有在育子上帮上她一点儿忙,作为“职业女性”,这恐怕是她最大的悲哀。
算了,我们还是别嘲笑汤婆婆了,因为有一天我们会一样为人父母,一样对自己的孩子说:别跟邻居小强去学坏——那口气就像别人家孩子身上都有“病菌”,然后把他踏踏实实的楼在自己的怀里。作汤婆婆状。
欲望“无脸”怎么面对自己的孩子?对于将来的事我们还是笃信“车到山前必有路”为妙,不然岂不是人人都要成了哲学家。来谈谈眼前的事,欲望,你看这个话题怎么样?看电影的时候我跟坐我旁边的一个女生说,我很喜欢无脸男这个角色,尤其喜欢他(?)没有言语的啊~啊~声。
觉得怪可爱的。遂得到两字评语我至今难忘:变态。
寂寞,孤单,柔弱,又狰狞到让人不知所措。无脸男的神秘气息一直悄悄的吸引着我。
其实无脸男的说法实在是有些误导的,日文原文为カオナシ,直译过来即没有脸的意思。当然没有限定是“人”,而为什么叫“男”则更令人非夷所思。
与其这样具体,我宁愿大而泛之的把它理解成我们每个人心中那个叫欲望的东西。カオナシ其实不光会变出黄金,他还帮小千拿了“药汤”的牌子,并变出更多的牌子要送给小千。
一如它会变出更多的黄金一样。看来カオナシ可以满足每个人的要求。
一如欲望。欲望本身并无好坏善恶,只是不同的人对欲望的态度不同罢了。
小千最让我佩服的地方是面对欲望她会说出那句:“そんなにいらない”面对カオナシ最后的威胁,她能清醒的表明,“私のほしいものはあなたには絶対出せない”。或许,10岁时的我也会说出这样的话;然而现在,21岁的我面对诱惑并没有变得更清。
2. 百家讲坛观后笔记~
12月17日
百家讲坛读书笔记之苏轼(一)
年少的苏轼,有着很好的家庭教育,父亲苏洵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写得一手好文章,对苏轼很严格。苏轼之名的由来,便是父亲对儿子的一片苦心期待。“轼”乃古代马车的一根横梁,没甚作用,唯一的作用就是当马车比较摇晃时,车上的人可以用手抓住这个“轼”以维持身体平衡。苏洵希望儿子不要太过于锋芒毕露,而是一点一点地展现自己的才华。母亲程氏,虽一届妇道人家,言传身教,对儿子却也是影响深远。有一次母亲给儿子讲《后汉书.范滂传》。范滂是后汉一个清官,铁面无私,因而得罪权贵,被判死刑,在赴刑场时,他对母亲说对不起母亲,母亲却反而安慰儿子,你是为国家而死,我为你而骄傲。苏轼问母亲,我长大后也要做范滂这样的人,你同意吗?他母亲程氏回答得聪明,也有深意。既然你能做范滂,为什么我不能做范滂的母亲?给苏轼一个很好的人生观教育,人性教育,思想道德教育。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他母亲很懂得做思想政治工作,是当政委的料。
苏轼22岁时,参加科举考试。在礼部考试中,大放异彩。这当中有段故事。话说当时的主考官是大文豪欧阳修,发现里面有篇文章写得极为精彩,有心评为第一名,但转念一想,写得这么好,应该是我的学生曾巩,故将其评为第二,以示公平。其实这篇文章是苏轼所写的。他写了篇第一名的文章,所以他得了第二名,这也成了一段佳话。有段更精彩的,当时的文章题目是论述古代皇帝的奖惩都是宽大为怀的。而苏轼在其文章中引用了一段典故,说尧帝手有个司法官,曾三次想判一个人死刑,都被尧帝制止了。想那欧阳修也是博学之人啊,却竟然不知道此典故,于是回家把一屋子的书翻了个底朝天,还是找不着这个典故,于是他问苏轼典故出处,苏轼说,《三国志.孔融传》里有。于是欧阳修又去翻《三国志.孔融传》,一夜没睡,还是找不着,再去询问苏轼,苏轼说,你还真的去找啊。其实这个典故是我瞎编的。我想尧帝这么宽大为怀,他一定会这样做的。《三国志.孔融传》里有个故事,曹操打败袁绍后,把袁绍的爱妃赏给了曹丕,孔融对此大为不满,于是找到曹操,说了个典故——话说周武王伐纣王时,把妲妃赐给了自己的弟弟,曹操笑问典故出于何处,孔融见其正好中计,说这个典故是自己瞎编的,他想今人尚且能做此等无耻之事,古人也必定是如此。
在如今,你竟敢在高考中瞎编伪证,那是治学态度不严谨,不单是不能录取,而必定要打出学堂,不发毕业证书。而欧阳修也胜在胸襟广阔,大赞苏轼活学活用。
所以总结起来,苏轼的年少成名,得益于三个方面,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当代泰斗的扶持与鼓励,自己灵活的读书方法。
如果把分数加给我我可以考虑在给你写两篇!!
3. 观察生活笔记怎么写
观察生活笔记是指把生活中看到的事物记录下来,不论是山川地貌、奇异景观,还是动物、植物、趣闻场面等等。学生写观察日记时,要注意技巧,掌握方法。观察日记怎么写?下面是关于学生写观察日记的技巧和方法,供学习和参考。
一、观察要抓住特点、突出重点。观察景物必须看清楚、看仔细,把特殊地方写具体,才会印象深刻。重点是在特点的基础上要有所侧重,有了特点和重点,景物就在脑海里了。如《宁静的月夜》就抓住了月夜宁静的特点:“……月亮姑娘悄悄地露出了她那圆圆的笑脸,俯视着辽阔的大地。村庄、山川、田野,好象一座玉雕,庄严而美丽。”而且这篇日记重点写了月下的小河:“晚风吹来,波光粼粼,就象无数小鱼在水面追逐、跳跃。河边的沙滩上,有许多人在那里乘凉,显得十分轻松、和谐。”这篇日记因为抓住了月夜宁静的特点,突出了重点,所以读了之后印象深刻。
二、观察要有顺序,写出来才层次清楚。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里,或先中间再两边。如《泡桐树》从闻到花香写到泡桐花:“……我拾起一朵,看到了紫色的泡桐花多像一个小喇叭呀!喇叭分成五瓣,里面有几根像极细的粉丝那样的细丝条。他们顶着两粒像白米饭粒那样的花蕊,这花的形状就是从外到里写的。泡桐树写得也有顺序:先写花香,再写花形,然后写树叶,最后写树干。所以这篇日记给人以清晰的感觉。
三、观察要有点有面,边看边想。不论什么景观和事物,首先要对整体、全貌有详细的了解,然后才能抓住其中一点或几点进行观察。这样写出来才形象、具体,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特别要注意借景抒情,山川景观、动物植物本身没有什么情,然而我们人,却因经历不同,认识、爱好有别,所以看事物也自然有了感情色彩。所以写日记要把观察时的真情实感写出来,这样的观察日记才新颖有趣。如观察日记《国庆节观焰火》一文,“突然,三颗红色的信号弹从江那边蹦了出来,紧接着蛇山和龟山同时升起了五彩缤纷的焰火有红的,有绿的,有黄的,还有紫色的……有的像菊花,有的像瓜藤,这些焰火在空中噼噼啪啪的响着,真是热闹。这些焰火散布在天上,好像眨着眼睛的星星,映照在江面,长江仿佛成了一条斑斓的彩带……”喜爱欢快之情充分地在字里行间流露出来了。
写观察日记,重在观察二字上,只有通过认真、仔细的观察,再掌握一定的技巧,就能写出很好的观察日记来。下面提供十篇观察日记范文,供学习、参考。
4. 看影片写笔记怎么写
这个固定格式我到是没有,不过以我个人写了也算不少的影片笔记来说的话,我一般是这样的:1、片名(中文和英文) 2、影片的发行公司、上映日期、导演、编剧(如有获得奥斯卡我会注明) 3、写影片的大体内容(在你今后看的片子越来越多时,你翻起来会方便你回忆) 4、写写观后的感受,是影片的阵容特效豪华,还是它的故事内容触碰了你心灵深处,总之想到什么就写什么,不必在呼语言结构性,对于烂片最好也能说出烂在哪里,然后“大骂特骂”都可以写(注意语言文明,毕竟说不好以后别人会拿去“欣赏”) 5、这点可写可不写,影片中哪个片段,哪句话是的所喜爱的。
以上就是我的影片笔记格式咯!看起来复杂,其实写起来很少,而且对于觉得很好的片子,你会情不自禁的写上个2,3页都是正常的,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5. 读书笔记怎么写
读书笔记指读书时为了把自己的读书心得记录下来或为了把文中的精彩部分整理而做的笔记。
在读书时,写读书笔记是训练阅读的好方法。 记忆,对于积累知识是重要的,但是不能迷信记忆。
列宁具有惊人的记忆力,他却勤动笔,写下了大量的读书笔记。俗话说:“最淡的墨水,也胜过最强的记忆。”
所以,俄国文学家托尔斯泰要求自己:身边永远带着铅笔和笔记本,读书和谈话的时候碰到一切美妙的地方和话语都把它记下来。 写读书笔记,对于深入理解、牢固掌握所学到的知识,对于积哗常糕端蕹得革全宫户累学习资料,以备不时之需,很有必要。
做读书笔记,方法是多样的,不同的方法作用不同。 读书的时候做的笔记 读课外书,怎样才能不忘呢?学到的东西怎么才能不丢呢?正如你说的,写读书笔记是个好办法。
下面给你介绍几种常见的写读书笔记的方法。 最简单的一种做读书笔记的方法是“摘抄法”。
所谓摘抄就是读一本书、一篇文章,把其中的一些好的句子和段落摘下来,抄在本子上或卡片上。 摘抄的内容要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定。
可以抄录领袖导师的教导,思想家、文学家、科学家的至理名言,人民群众、英雄人物的豪言壮语和格言谚语等。例如: 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编辑本段]读书笔记的种类 读书笔记种类很多,一般分为四大类: (1)摘要式:即将书中或文章中一些重要观点、精彩警辟语句,有用数据和材料摘抄下来,目的是积累各种资料,为科研、教学、学习和工作作好准备。可按原书或原文系统摘录;也可摘录重要论点和段落;还可摘录重要数字。
(2)评注式: 评注式笔记不单摘录,还要写出自己对这些要点的看法和评价。常用方法有书头批注。
即在书中重要地方用笔打上符号或在空白处加批注、折页作记号;也可用提纲方法把书和文章论点或主要论据扼要记叙下来;还可用摘要式综合全文要点、记下主要内容;读完全书或全文对得失加以评论也是一种方法。 (3)心得式: 即读后感。
是读书或读文章后写出的自己的认识、感想、体会和启发。常用方法有:札记,也叫札记,是摘记要点与心得结合的产物;心得,也叫读后感。
将读书体会、感想、收获写出来;综合观点、见解,提出自己看法并记录下来,也是很好的读书方法。 (4)记载式: 1)笔记本。
成册笔记本可用来抄原文、写提纲、记心得、写综述。长处是便于保存,缺点是不便分类,但可按类单独成册。
2)活页本。 可用来记各种各样笔记。
便于分类,节约纸张和日后查阅。 3)卡片。
好处便于分类,可按目排列,便于灵活调动又节省纸张,但篇幅小,内容不宜长。 4)剪报。
把报纸和有用资料剪下来,长文章可贴在笔记本或活页本上,短小材料可贴在卡片上。剪报材料可加评注,也可分类张贴,要注明出处,以便使用。
5)全文复印。 重要读书材料,为保持完整性,可全文复印编目分类留用。
=================================================== 一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是应当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的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二 刚从远处看到的那个笔直的山峰,就站在峡口上,山如斧削,隽秀婀娜。(案):用“隽秀”形容“笔直的”、“如斧削”的“山”尚可,而用“婀娜”来形容就不妥了。
“婀娜”是形容姿态柔软而美好,“如斧削”一样笔直的山峰怎么能给人以柔软的感觉呢?可以把“婀娜”改为“挺拔”。 ——《语文短评·顾此失彼》 三 我只想在痛惜之余,说出几点希望 首先当然是希望大家(不限于知识分子,而是一切党员、团员,一切觉悟的青年和觉悟的劳动者)都应该向他们学习,特别是那些至今对知识分子还有某种不信任感、不敢推心置腹的人们,以及那些一味争名夺利,甚至对社会主义祖国至今还三心二意,羡慕资本主义“天堂”的人们,多读读他们的事迹。
…… 其次,我想说,希望一切先进分子所在机构中的党组织、每个党员以至每个正直的公民能够更多地更好地关心这些先进的人们。…… 四《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是一个让人深思的题目。
听了以后,不免会产生很多遐想。这是一位盲人吗?她叫什么名字?给她三天光明,她会去做什么呢?这一连串的问题会浮于脑海。
我无法回答你们,因为我还没有看完这本书。 但是,在书中我看过的每一篇文章,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有感 小时候的海伦(就是作者)是一个聪明又活泼的女孩,6个月就可以说一些简单的话语,刚满周岁就会走路了。总之,她比一般的孩子要乖的多,也好学的多。
然而好景不长,幸福的时光总是结束得太早,在一个充满知更鸟和百灵鸟的悦耳歌声,而且繁花盛开的春天,在一场高烧之后,海伦失去了听力与视力,随之而然的又不能说话了。这三样东西,是人生中必要且不能缺少的。
如果失去了这三样,对一个常人来说,等于失去。
6. 如何写好观后感
看了一部电影(电视)后,同学们都地产生这样或那样的感想和想法,但是要写出来,有些同学却感到为难,不知如何下手,或大篇幅介绍电影(电视)内容,感想却一带而过,或感想写成检讨书、决心书。那么怎样写好观后感呢?
1、首先要认真看电影(电视),深入思考。写观后感 “观”基础。所以学生看电影(电视)时不能只图看热闹,而要认真、仔细地去看电影(电视)的每一个细节 ,理解这部电影(电视)的中心意思。
2、观后感是从电影(电视)的某一个情节引出的感想,所以在写观后感时,要把电影(电视)内容和感想有机结合起来,要以感想为主,对电影(电视)内容只做概括、简略的叙述,并且这些叙述要为“感”而服务,绝不能喧宾夺主,也不必要面面俱到。
3、大家在看电影(电视)时,或热泪盈 眶,为剧中人哭而哭,或为剧中人笑而笑 ……这说明,大家被剧中情节所打动,这时产生的感受就是真情实感。把这些写出来,就是感想。这时的感受可能是零碎的,肤浅的,需要作者作一番整理,再通过丰富的联想分析,把问题往广处,往深处想一想,要写出自己实实在在的感想和体会。
总之,写观后感内容要简洁,感想丰富,要把电影(电视)中的思想化为自己的精神财富,起到感染读者的作用。
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观《长江七号》有感
不久前,我观看了电影《长江7号》。这部电影讲述一个名叫周小狄的单亲孩子,他的爸爸穷困潦倒。但为了让小狄长大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爸爸举债把小狄送进了贵族学校读书。一天,小狄的爸爸在工地发生意外去世了。小狄听到消息后十分伤心,也十分后悔没有听爸爸的话。但这时奇迹发生了,小狄爸爸送给小狄的玩具——“长江七号”发挥了它身上的特异功能,用自己的生命换回了小狄爸爸的生命。
整部影片所描述的故事虽然简单,但发人深思。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小狄爸爸经常对小狄说的一句话:“我们不去偷,不去抢,要努力读书,长大了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它使我想起了以前听过的一个故事。从前有两家人,一家比较富,另一家比较穷。他们各自都生有一个小女孩。富家的小女孩自以为家庭环境好,从小就不爱读书,还看不起穷家的女孩。而穷家的女孩却很争气,读书非常刻苦,学习成绩经常名列前茅。后来那位富家小女孩,由于从小不好好学习,最终一事无成。而那位穷家的小女孩,由于从小就用功学习,终于成就一番大事业,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那天晚上我想了好多好多,久久不能入睡。对比小狄,我们是多么幸福啊,有吃,有穿,还有玩。个个都是家里的“小皇帝”,是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掌上明珠”,他们对我们多疼爱啊。但我们又是怎么做的呢?我们中有好多同学身在福中不知福,没有珍惜现在的美好时光。有的成天看电视,玩游戏,没有认真写作业;有的上课不认真听讲,脑子总在东想西想,老师提问时答非所问;有的搞卫生时经常偷懒,不干活,在家里也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有的只想着自己,一点都不考虑别人,一味任性妄为,甚至在外面干坏事。如果这样的话,长大后还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吗?
我们都是祖国的未来,祖国的希望寄托在我们的身上。在此,我呼吁广大学生,从现在起我们就要努力学习,培养良好的道德修养,长大后才能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同时我也希望广大家长都能像小狄的爸爸一样重视教育孩子,让孩子将来成为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老师评语:作者在概括电影情节的基础上,围绕“长大了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这句话展开论述。作者列举典型例子进行论证,并呼吁青少年要珍惜幸福生活,努力学习,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长大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7. 观学习笔记后感800字作文
,少之又少,只有零星几个片段。
也难怪小学老师常在作文里对我说要做个生活的有心人,但实在没有特意去看景的心啊。 小学时,玩心重,于是乎,连秋天也被我玩了一把。
那时回家需坐双层的26路公共汽车,公共汽车站旁有一棵很大的凤凰木。凤凰木很高,但低的地方也很低,枝繁叶茂的时候,低处的树枝便向远处伸展,触到了车站的遮雨棚,还不够,就又伸了出去。
这样,26路车停的时候,会往外一点,怕树枝打进来闪到了人,那是很疼。秋天,那一棵盛极一时的凤凰木开始苍老。
不像别的,全都是枯黄的叶子,在一夜之间全部褪尽,剩下光秃秃的树干,只有在漫长冬季过后的春天才萌发新芽;而是,像一个经不住岁月流逝开始苍老的女人,脸上逐渐有了皱纹,斑纹慢慢浮现出来,就连那一头乌发也渐渐褪了色。它的叶子中间,多了几片黄色,显得不搭调。
而有的绿色叶子,则是泛出了黄色,像是被吸干了的海棉,这样参差不齐的一棵凤凰木,在我眼中,那么丑陋。 于是,在26路车来的时候,我与伙伴总是抢先上车,冲到楼上最后排的位置,趁着其他人上车的时间,把它小小的枝条摘下,两个手指按着根部,往下滑,于是叶片便很整齐地落在手心中。
攒集了许多叶片后,双手捧着,伸出窗外,然后放手,叶片便呼啦一下全飞出去了,是天女散花般的欣喜。它们有的飞到了路面,有的落到了底下的车顶,有的被风吹回车内。
这始终是我与伙伴们热衷的游戏。 终于,凤凰木变得只有黄色了,也的确很好看。
那黄色,不是土黄,而像是被浸在水中清亮的明黄。因此,我与伙伴也停止了游戏,决定不再破坏这美景了。
它变得脆弱,风一吹,树枝轻轻摇摆,上面的黄色叶片便落了一地。叶片落下的时候,真是浪漫啊,它们一个劲的打着旋,随着风向飘落,就和电视上看到的一样,真是有意境。
我也总喜欢在那个时刻,往树边一站,看着叶片纷纷掠过自己降落在地上,就像黄色的雪。黄色的雪。
凤凰木老了,但它不会死,它只是静静地等在那里,等在那里。关于秋游的作文2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