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公文写作格式
公文一般由文头、正文、文尾三部分组成。
1,国家行政机关正式公文的文头一般由文件名称、发文字号、签发人、紧急程度、秘密等级等组成。占文件首页的三分之一到五分之二,用横隔线与正文分开。
①文件名称由发文机关全称或规范简称加上“文件”二字组成(函只署发文机关名称),置于首页的上端,用庄重、醒目的字体套红印刷。两个以上机关联合行文,牵头主办机关排列在前,也可只用主办机关的名称。
党委和政府联合行文,党委排列在前。 ②发文字号由发文机关代字、标于括号内的年份、顺序号组成,位于文件名称之下、横隔线之上正中位置(函的发文字号标注在标题的右上方)。
两个以上机关联合行文,只标明主办机关的发文字号。 ③上报的文件,应当在发文字号的同一行右端标明签发人姓名。
④秘密等级、紧急程度,应视文件内容需要从上至下依次标注在文件名称的左上角。秘密等级分为“秘密”、“机密”、“绝密”三种;紧急程度分为“急件”、“特急件”。
机密、绝密文件应标注份号。 ⑤政府令的文头由套红印刷的“政府令”和编号组成。
政府令的编号为“第???号”。 2,公文的正文部分一般包括标题、主送机关、正文、附件、发文机关等。
①标题。 公文标题应当准确、简要地概括公文的主要内容,一般由发文机关名称、内容提要和文种三部分组成。
公文标题的作用:一是揭示内容,点明主题,使人一目了然;二是给公文定名,标题就是该公文的名称,便于收文机关登记管理,便于查找询问。公文标题位于横隔线之下居中位置。
公文标题中除法规、规章名称加书名号外,一般不加标点符号,不能以引用文件字号代替内容提要。 ②主送机关。
指收受、办理文件的单位。俗称“抬头”。
除“公告”、“布告”、“通告”以外,正式公文一般都应标明主送机关。主送机关名称位置一般在标题之下,正文之上左端顶格位置书写。
“决定”、“命令(令)”、“会议纪要”等文种,主送机关可置于文尾主题词之下,发送栏内抄送机关的上方,标为“主送:???”或“分送:???”。向上级机关的请示,只写一个主送机关,如需同时送其它机关,用抄送形式。
③正文。 即公文的具体内容,是公文的核心部分。
需要使用序数符号标明层次时,一般排列顺 序是:第一层用“一”,第二层用“(一)”,第三层用:1。,第四层用“(1)”。
行政规章视需要按章、节、条、款、项标明层次。正文的位置在主送机关以下。
较长的公文一般由开头、主体、结尾三部分组成。正文的写法从内容上讲,要把事情交待清楚,什么事、什么问题,准确无误。
观点要鲜明。需要受文单位做什么,解决什么问题,准确明白。
从形式上讲,条理层次清楚,文字简练确切,标点符号准确无误,篇幅力求短。 ④发文机关。
是指正文之后、附件之下所署发文机关名称。发文机关的位置在正文之后偏右下方。
如果正文占满了公文纸的全页,不得不在下一页落款时,可将落款放在空白页,同时,必须在落款前的空白处用括号加以注明:“此页无正文”。发文机关应写机关全称或规范化的简称。
(也可用单位的印章代替) ⑤成文时间。 是以领导人签发日期为准。
经会议批准的文件,以会议通过的日期为准,电报以 发出日期为准,几个机关联合发文的,按最后一个领导人签发的日期为准。成文日期使用公元 纪年,用汉字书写。
成文日期的位置一般在发文机关的下面。成文日期是文件生效和查阅的重要依据,要求准确、完备、具体,不能忽视。
⑥印章。 印章是发文机关表示对公文负责并标志公文生效的凭证。
公文除会议纪要外,都应加盖印章。联合上报的非规章性文件,由主办单位加盖印章。
联合下发的公文,联合发文机关都应加盖在成文日期处,上边沿不压正文,下边沿骑年盖月。会议通过的“决定”,日期可注于标题之下,印章可盖在正文末尾发文机关处。
⑦附件。 公文如有附件,附件名称注在正文之后,文件落款之前,如有两个以上附件应注明附件的顺序。
附件与主件订在一起发送,如不能订在一起,应在附件首页左上角注明主件的发文字号和附件的顺序号。 ⑧抄送机关。
即指除主送机关以外需要了解该公文内容的有关机关。在实际工作中,需注意几个方面:抄送机关不能滥抄滥送,也不能漏抄漏送;请示公文不要同时抄送下级或同级机关;向下级机关的重要行文要抄报直接上级机关;向下转发上级机关的文件,不要再抄报上级机关。
3,文尾部分包括主题词、发送栏、印发机关与印发日期、共印份数等项。 ①主题词:标于文尾部分发送栏之上。
上报的文件从受文机关制发的主题词表中选词标注,其 它文件可从本机关制定的主题词表中选词标注。标注主题词不少于2个不超过7个。
标注主题词应准确,规范。 ②发送栏:位于主题词之下、印发机关与印发日期栏之上。
抄送范围如涉及各方面机关,一般 按党委、人大、政协、纪委、法院、检察院、军队、政府部门的顺序排列。发送机关的名称用全称或规范化简称。
正文中已标明主送机关的,发送栏只标明抄送机关。 ③印发机关与印发日期栏位于发送栏之下,左端标注公文印发机关名称,右端标注印发日期。
2. 公文写作格式
公文一般由文头、正文、文尾三部分组成。
1,国家行政机关正式公文的文头一般由文件名称、发文字号、签发人、紧急程度、秘密等级等组成。占文件首页的三分之一到五分之二,用横隔线与正文分开。
①文件名称由发文机关全称或规范简称加上“文件”二字组成(函只署发文机关名称),置于首页的上端,用庄重、醒目的字体套红印刷。两个以上机关联合行文,牵头主办机关排列在前,也可只用主办机关的名称。
党委和政府联合行文,党委排列在前。 ②发文字号由发文机关代字、标于括号内的年份、顺序号组成,位于文件名称之下、横隔线之上正中位置(函的发文字号标注在标题的右上方)。
两个以上机关联合行文,只标明主办机关的发文字号。 ③上报的文件,应当在发文字号的同一行右端标明签发人姓名。
④秘密等级、紧急程度,应视文件内容需要从上至下依次标注在文件名称的左上角。秘密等级分为“秘密”、“机密”、“绝密”三种;紧急程度分为“急件”、“特急件”。
机密、绝密文件应标注份号。 ⑤政府令的文头由套红印刷的“政府令”和编号组成。
政府令的编号为“第???号”。 2,公文的正文部分一般包括标题、主送机关、正文、附件、发文机关等。
①标题。 公文标题应当准确、简要地概括公文的主要内容,一般由发文机关名称、内容提要和文种三部分组成。
公文标题的作用:一是揭示内容,点明主题,使人一目了然;二是给公文定名,标题就是该公文的名称,便于收文机关登记管理,便于查找询问。公文标题位于横隔线之下居中位置。
公文标题中除法规、规章名称加书名号外,一般不加标点符号,不能以引用文件字号代替内容提要。 ②主送机关。
指收受、办理文件的单位。俗称“抬头”。
除“公告”、“布告”、“通告”以外,正式公文一般都应标明主送机关。主送机关名称位置一般在标题之下,正文之上左端顶格位置书写。
“决定”、“命令(令)”、“会议纪要”等文种,主送机关可置于文尾主题词之下,发送栏内抄送机关的上方,标为“主送:???”或“分送:???”。向上级机关的请示,只写一个主送机关,如需同时送其它机关,用抄送形式。
③正文。 即公文的具体内容,是公文的核心部分。
需要使用序数符号标明层次时,一般排列顺 序是:第一层用“一”,第二层用“(一)”,第三层用:1。,第四层用“(1)”。
行政规章视需要按章、节、条、款、项标明层次。正文的位置在主送机关以下。
较长的公文一般由开头、主体、结尾三部分组成。正文的写法从内容上讲,要把事情交待清楚,什么事、什么问题,准确无误。
观点要鲜明。需要受文单位做什么,解决什么问题,准确明白。
从形式上讲,条理层次清楚,文字简练确切,标点符号准确无误,篇幅力求短。 ④发文机关。
是指正文之后、附件之下所署发文机关名称。发文机关的位置在正文之后偏右下方。
如果正文占满了公文纸的全页,不得不在下一页落款时,可将落款放在空白页,同时,必须在落款前的空白处用括号加以注明:“此页无正文”。发文机关应写机关全称或规范化的简称。
(也可用单位的印章代替) ⑤成文时间。 是以领导人签发日期为准。
经会议批准的文件,以会议通过的日期为准,电报以 发出日期为准,几个机关联合发文的,按最后一个领导人签发的日期为准。成文日期使用公元 纪年,用汉字书写。
成文日期的位置一般在发文机关的下面。成文日期是文件生效和查阅的重要依据,要求准确、完备、具体,不能忽视。
⑥印章。 印章是发文机关表示对公文负责并标志公文生效的凭证。
公文除会议纪要外,都应加盖印章。联合上报的非规章性文件,由主办单位加盖印章。
联合下发的公文,联合发文机关都应加盖在成文日期处,上边沿不压正文,下边沿骑年盖月。会议通过的“决定”,日期可注于标题之下,印章可盖在正文末尾发文机关处。
⑦附件。 公文如有附件,附件名称注在正文之后,文件落款之前,如有两个以上附件应注明附件的顺序。
附件与主件订在一起发送,如不能订在一起,应在附件首页左上角注明主件的发文字号和附件的顺序号。 ⑧抄送机关。
即指除主送机关以外需要了解该公文内容的有关机关。在实际工作中,需注意几个方面:抄送机关不能滥抄滥送,也不能漏抄漏送;请示公文不要同时抄送下级或同级机关;向下级机关的重要行文要抄报直接上级机关;向下转发上级机关的文件,不要再抄报上级机关。
3,文尾部分包括主题词、发送栏、印发机关与印发日期、共印份数等项。 ①主题词:标于文尾部分发送栏之上。
上报的文件从受文机关制发的主题词表中选词标注,其 它文件可从本机关制定的主题词表中选词标注。标注主题词不少于2个不超过7个。
标注主题词应准确,规范。 ②发送栏:位于主题词之下、印发机关与印发日期栏之上。
抄送范围如涉及各方面机关,一般 按党委、人大、政协、纪委、法院、检察院、军队、政府部门的顺序排列。发送机关的名称用全称或规范化简称。
正文中已标明主送机关的,发送栏只标明抄送机关。 ③印发机关与印发日期栏位于发送栏之下,左端标注公文印发机关名称,右端标注印发日期。
3. 公文的正确格式
原发布者:初吻给了田家炳
红头文件格式标准备注:份号、密级和期限和紧急程度可删去,发文字号距离红色分隔线4mm。标题(2号小标宋体,如电脑中没有此字体,可下载“方正小标宋简体”)发文对象:(标题下空一行顶格,3号仿宋)X X X X X X X X X X(正文3号仿宋体字)一、X X X(黑体)X X X X X X X X X X(正文3号仿宋体字)(一)X X X(楷体)X X X X X X X X X X(正文3号仿宋体字)1.X X X仿宋X X X X X X X X X X(正文3号仿宋体字)(1)X X X仿宋X X X X X X X X X X X(正文3号仿宋体字)附件:1.X X X(正文下一行右空两字)2.X X X单位名称(附件下两行居成文日期中,如标题中有单位名称,最后落款不用再署单位名称,只署成文日期。)成文日期(右空四字,用阿拉伯数字,如2016年10月23日)1.标题:用2号小标宋体字,分一行或多行居中排布;回行时,要做到词意完整,排列对称,长短适宜,间距恰当,标题排列应当使用梯形或菱形。2.正文:用3号仿宋体字,每个自然段左空二字,回行顶格。文中结构层次序数依次可以用“一、”“(一)”“1.”“(1)”标注;第一层用黑体字、第二层用楷体字、第三层和第四层用仿宋体字标注,所有字体不必加粗。每级标题单独成行时,句末不加标点。正文每面排22行,每行28个字。3.附件:如有附件,在正文下空一行左空二字编排“附件”二字,后标全角冒号和附件名称。如有多个附件,
4. 常用公文格式及例文
常见的公文格式有函、请示、报告、通知、规定的公文格式等,下面是十三种公文写作格式:(一)命令(令)1、命令(令)的用途:(1)依照有关法律公布行政法规和规章;(2)宣布施行重大强制性行政措施;(3)嘉惩有关单位及人员。
2、命令(令)的种类:(1)发布令(2)行政令(3)嘉奖令4、命令(令)的写作:(1)发布令:标题:发令机关名称或发令机关领导人职务名称+文种,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令》。令号:位于标题下面,令号不按年度编排,而是从发令机关领导人任职开始编流水号,至任满为止,下任另行编写。
正文:说明公布的法规名称,通过或批准的机关或会议,通过或批准的时间及施行时间。落款:签署发令机关领导人的职务名称和姓名,然后注明发令日期。
(2)行政令:标题:发文机关名称+主要事由+文种,如《**关于在我国统一实行法定计量单位的命令》。正文:①说明发布命令的缘由,做到理由充足,使人信服;②写出命令的具体内容,包括强制性行政措施及执行机关等,要求条目清晰,层次分明,便于执行。
(3)嘉惩令:标题:发文机关名称+主要事由+文种,如:《**省人民政府关于授予**同志“见义勇为先进分子”称号的嘉奖令》;或仅注明文种,即只有“嘉奖令”三个字。正文:包括嘉奖缘由、嘉奖事项、发出号召三个方面内容组成。
5、写作命令(令)的注意事项(1)内容要符合有关法律和政策。(2)态度要鲜明。
(3)文字要简炼,结构要严谨,中心要突出,语言要肯定。(4)发文机关要合乎要求。
(二)决定:1、决定的用途:决定适用于对重要事项或者重大行动做出安排,奖惩有关单位及人员,变更或者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事项。决定是一种重要的指挥性和约束性公文。
2、决定的写法:(1)标题:作出决定的机关或通过决定的会议名称+决定的事由+文种,如:《**市关于平衡财政收支、严格财政管理的决定》。(2)题注:会议通过的决定,要加上题注,说明这个决定是什么时间,在什么会议上通过的。
(3)正文:按其具体用途和内容不同分为两类:①对重要事项作出安排的决定。主要有表彰决定、惩处决定、机构设置决定、人事安排决定、授权决定及发布法规性事项的决定等。
其正文包括两部分,一是说明作出“决定”的根据和执行名称;一是分条写明决定事项。②对重大行动作出安排的决定。
这是一种事先对某项重要工作的开展进行布置的决定,指挥性极强。正文通常包含两层意思,即通过或制发决定缘由和决定的事项。
(4)结尾:重申要求,明确工作步骤或申明要求发出号召。3、写作决定的注意事项:(1)要作好调查研究。
(2)要做到观点鲜明。(三)公告1、公告的用途公告适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的事项或者法定事项。
2、公告的写作:(1)标题:①发文机关+文种,如:《中国人民银行公告》。②发文机关+事由+文种,如:《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进一步改革外汇管理体制的公告》。
(2)正文:大都只限于宣布具体事项。也有的公告正文相对复杂一些,即包括缘由或根据、事项和结语三项内容。
其常用“特此公告”作结或省去结语。(三)公告1、公告的用途公告适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的事项或者法定事项。
2、公告的写作:(1)标题:①发文机关+文种,如:《中国人民银行公告》。②发文机关+事由+文种,如:《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进一步改革外汇管理体制的公告》。
(2)正文:大都只限于宣布具体事项。也有的公告正文相对复杂一些,即包括缘由或根据、事项和结语三项内容。
其常用“特此公告”作结或省去结语。(五)通知1、通知的用途通知适用于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
传达要求下级机关办理和需要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任免人员。2、通知的写法:(1)格式:用公文的一般格式。
(2)标题:发文机关+事由+文种,如:《**省关于进一步做好城市蔬菜产销工作的通知》。事由+文种,如:《关于召开省属高校档案工作会议的通知》。
(3)正文:1)批示性通知批示性通知含“颁发”型通知、“转发”型通知和“批转”型通知三种。a)“颁发”型通知#p#分页标题#e#“颁发”型通知又称“发布”或“印发”型通知,是指用来颁发行政法规和规章或印发有关文件的通知。
其正文部分,一般首先说明制订所发布的规章的目的、根据,然后写明发布事项,最后是提出执行要求。b)“转发”型通知是指用来转发上级机关、同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的通知。
其正文有两种写法,一种正文包括两部分:开头部分先写明转发文件的名称,表明态度,提出原则要求。最后以“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请结合具体情况,参照执行”、“请研究执行”等惯用语句提出执行要求。
一种正文只写转发决定和执行要求,十分简洁。c)“批转”型通知是指转发下级机关发来的公文的通知,其写法与“转发”型通知基本相同。
正文一般先写明转发文件的名称,表明态度,宣布转发,阐明意义,提出要求。2)指示性通知是指上级机关宣布要求下级机关办理或执行的事项,但限于发文机关的权限,或因其内容不命(令)或指示的。
这类通知又称规定性通知或。
5. 公文写作怎么写
原发布者:2006033308
公文的写作格式及范文参考模板公文格式(函、请示、报告、通知、规定的公文格式)之一函的写作格式函适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相互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向有关主管部门请求批准等。公函包括标题、主送机关、正文、发文机关、日期、函告的事项、结语等。①标题一般由发文机关、事由、文种或者事由、文种组成。一般发函为《关于**(事由)的函》;复函为《关于**(答复事项)的复函》。②正文一般包括三层:简要介绍背景情况;商洽、询问、答复的事项和问题;希望和要求,如:"务希研究承复",敬请大力支持为盼"等。函的写作范例四川省电力工业局关于在宝珠寺水电站库区进行开发有关意见的函广元市人民政府:宝珠寺水电站于1996年10月开始蓄水,1996年年底首台机组投产发电,水库已基本形成。据了解,目前库区有关部门正积极筹划在宝珠寺水电站库区发展旅游业和养殖业。为保障水库和大坝的安全运行,现将我局有关意见函告如下。一、宝珠寺水电站是由国家开发银行贷款,四川省电力工业局负责还贷建设的重点水电工程。四川省电力工业局既是宝珠寺水电站工程的业主,又是工程主管部门。按照国家有关基本建设"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四川省电力工业局拥有宝珠寺水电站工程(包括水库)的管理权和开发权,宝珠寺水电厂直接受四川省电力工业局领导,是宝珠寺水电站工程管理和开发的直接主体。尽管如此,为支持库区移民发展生产,根据《四川省大型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办法》
6. 急
2.主体部分主体部分又称行文部分,这一部分是指红色反线(不含)以下至主题词(不含)之间各要素的统称。
主体部分由公文标题、主送机关、公文正文、附件、成文时间、公文生效标识、附注等要素组成。(1)标题公文标题一般由发文机关名称、事由、文种三部分构成。
它位于公文首页红色反线下空2行,用2号小标宋体字,可分一行或多行居中排布;回行时,要做到词意完整,排列对称,间距恰当。公文标题除法规、规章名称等可加书名号外,一般不用标点符号。
在撰写公文标题时,发文机关名称要写全称或规范化简称,如果文件首页有发文机关标识,其标题可省略发文机关名称。事由是标题的主题部分,应准确、简炼地概括公文的主要内容。
文种是公文的种类名称,用以概括揭示公文的性质与制发的目的。公文的标题通常有四种形式:一是发文机关名称、事由、文种三个要素全部具备的公文标题。
二是事由和文种两个要素构成的公文标题。三是发文机关名称和公文文种两个要素构成的公文标题。
四是只标明文种的公文标题。(2)主送机关主送机关是负有公文主要处理责任的受文机关。
主送机关名称应当使用全称或规范化简称、统称。上行文一般只写一个主送机关,如需要同时报送另一上级机关,可用抄送形式。
下行文可以有若干机关。有些公文,如周知性公文可以省略此项。
主送机关的书写位置是:标题下空1行,左侧顶格用3号仿宋字标识,回行时仍顶格;最后一个主送机关名称后标全角冒号。如主送机关名称过多而使公文首页不能显示正文时,应将主送机关名称移至版记中的主题词之下,抄送之上,标识方法同抄送。
(3)正文正文是公文的核心部分,用来表达公文的具体内容,体现发文机关的意图。正文的结构一般由开头、主体和结尾三部分组成。
开头部分用简洁的语言写明发文的依据、目的或原因等。主体部分是正文的核心,主要写明公文的内容或事项,做到重点突出,意见具体、明确,叙述有条理。
结尾部分根据文种和行文关系的不同有不同的写法。这一部分后面将结合具体文例加以介绍。
公文正文的书写位置是:主送机关名称下一行,每自然段左空2字,回行顶格。数字、年份不能回行。
(4)附件附件是公文的附属材料。有的附件是一些文字材料,有的附件是实物如照片、图表等,应当注明所附材料的名称,件数。
附件是为了避免正文过长的内容隔裂而附,对正文起说明、注释、补充、证明和参考作用。有的公文,附件是文件的主体内容,正文仅起批准、发布和按语的作用。
许多法规性文件就是这样。公文如有附件,在正文下一行左空2字用3号仿宋体字标识“附件”,后标全角冒号和名称。
附件如有序号使用阿拉伯数码(如“附件:1.****”);附件名称后不加标点符号。附件应与公文一起装订,并在附件左上角第1行顶格标识“附件”,有序号时标识序号;附件的序号和名称前后标识应一致。
如附件与公文正文不能一起装订,应在附件左上角第1行顶格标识公文的发文字号并在其后标识附件(或带序号)。(5)成文日期公文成文日期一般以机关负责人签发的日期为准;法规、规章类公文以依法批准的时间为准;联合行文,以最后签发机关负责人的签发日期为准。
成文日期要用汉字标注,并将年、月、日标全,“零”写为“O”。(6)公文生效标识公章是公文生效的标志。
单一机关制发的公文在落款处不署发文机关名称,只标识成文时间。成文时间右空4字;加盖印章应上距正文2㎜~4㎜,端正、居中下压成文时间,印章用红色。
当印章下弧无文字时,采用下套方式,即仅以下弧压在成文时间上;当印章下弧有文字时,采用中套方式,即印章中心线压在成文时间上。当联合行文需加盖两个印章时,应将成文时间拉开,左右各空7字;主办机关印章在前;两个印章均压成文时间,印章用红色。
只能采用同种加盖印章方式,以保证印章排列整齐。两印章互不相交或相切,相距不超过3㎜。
当联合行文需加盖3个以上印章时,为防止出现空白印章,应将各发文机关名称(可用简称)排在发文时间和正文之间。主办机关印章在前,每排最多排3个印章,两端不得超出版心;最后一排如余一个或两个印章,均居中排布;印章之间互不相交或相切;在最后一排印章之下右空2字标识成文时间。
(7)附注附注是指需要附加说明的事项。如需解释的名词术语,或者是公文发送范围和阅读、传达对象等。
公文如有附注,用3号仿宋体字,居左空2字加圆括号标识在成文时间下一行。3.版记部分版记部分又称文尾部分,通常由主题词、抄送机关名称、印发机关和印发时间、版记中的反线、版记的位置等要素组成。
(1)主题词主题词是能够反映公文主要内容和类属的、规范化的名词或词组。标引主题词时,顺序是先标类别词,再标类属词。
在标类属词时,先标反映文件内容的词,后标反映文件形式的词。当词表中找不出准确反映文件主题内容的类属词时,可在类别词中选择适当的词标引。
使用的主题词不得超出主题词表的范围。每份文件的主题词,最多不超过5个词组。
上报的文件,应当按照上级机关的要求标注主题词。“主题词”用3号黑体、居左顶格标识,后标全角冒号;词目用3号。
7. 公文怎么写
标题的写法:发文机关+(关于)+事由+(的)+文种 2号小标宋体字 可分一行或多行居中排列
多行标题应以美观为原则 可用梯形,但不能拆开词组
主送机关:
正 文:开头 主体 结尾
标点符号:
(1)公文标题中除法规、规章名称外,一般不用标点符号。
(2)转发公文加书名号
(3)书刊名称可以使用书名号
(4)某些表示特定意义的缩略语、专用语可以使用引号
(5)需加注释或补充词语的地方可使用括号
8. 行政公文的格式内容
格式 行政公文的格式要素可划分为眉首、主体、版记三部分。
红色反线以上的各个要素统称眉首;红色反线(不含)以下至主题词(不含)之间的各要素统称为主体;主题词以下的各要素统称为版记。 结构用语 公文结构的用语分为:一是开头用语, 用来表示行文目的、依据、原因,伴随情况等。
如:为(了)、关于、由于、对于、根据、按(遵、依)照、据、查、奉、兹等。二是结尾用语。
如:为要(荷、盼)、是荷、特此通知(报告、函告)等。 三是过渡用语。
如为(对、因、据)此、鉴于、总之、综上所述等。四是经办用语。
如:经、已经、业经、现经、兹经、办理、责成、试行、执行、贯彻执行、研究执行、切实执行等。五是称谓用语。
有第一人称:我、本;第二人称:你、贵;第三人称:该。等等。
版头 由发文机关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加上“文件”二字或者加上带括号注明的文种名称组成,用套红大字居中印在公文首页上部。联合行文,可用主办机关名称,也可并用联署机关名称。
发文字号 由机关代字、年份和发文序号组成如: 渝府字〔2009〕23号 1、份号 标注同一份公文正本份数的号.在秘密以上等级公文中标引。 2、密级 秘密,机密,绝密 3、紧急程度 特急,急件 标题 1. 规范式:三部分,即:发文机关+事由+文种 ――用于重要、庄重的公务 2. 灵活式 A 二部分:一是发文机关+文种 (以上标题下可加时间) 二是事由+文种 三是“转发+始发机关及原通知标题” B 一部分:只有文种 ――常是不大重要的公务,带周知性 ★带发文机关的中,国演,讲网,标题,代,写,公,文!,显示着演讲者对,点画:幺三二,二令五三,五零零六下面如写发文时间,则须用括号,公务须是重大的、庄重的。
文后不写落款及时间。 正文 1.主送机关 (面向机关全体人员或者社会群体的,公务是周知的、重大的,常常不写;注意工作实际中组织关系) 2. 正文 A. 原由:一是依据: # 情况:叙述时间、单位、地点、人物和事件等; 常用“目前…”类时间状语 ;简介人物及事迹 #文件: 常用“根据…”;往往是一句话 # 意义:议论:常用“是…” # 作用 :常用“将使…” 二是目的:常用“为…” 原由部分可省略,或只省略依据、目的之一。
B 事项:(内容多而重要的分条列项即列出层义,或用小标题 或用句子表达) 1.并列式。常见。
一般写的是公务的横向的、静态的情况。各部分相互之间无紧密联系,独立性强,但共同为说明主旨服务。
能够省略某一部分。这种方法的好处是概括面广,条理性强。
并列式内容之间的序码可用数字式,也可用分段式;段中并列的内容可用数字、分号(;),也可用句子并列式。 要求重轻有序:重要的放在前边,依次类推。
2.递进式。一般写的是公务的纵向的动态的过程或者事理。
各部分层层递进,每一部分也不可缺少,前后顺序也不能颠倒。这种方法的好处是逻辑严密,能说明问题。
在一篇公文中,两种方法可以互相交叉,即以一种方法为主,在某一部分即某一层次中用另一种方法。 注意:自此以下常运用序码。
顺序是一、(一)、1、(1)共四层。 不重要内容分项可用分段甚至加分号(;)的形式。
C 结尾:(可以不要)常见有: 一是各文种专用语如:“请予批准”、“特此通知”等。 二是希望、号召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