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绘画课的感想怎么写
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化,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艺术事业的繁荣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更加关注孩子的艺术发展,美术教育自然而然的成为了教育教学的重点。新《课标》指出: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的紧密联系,强调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这一论述充分说明基础美术教育不是专业美术教育,而是一种生活美术教育。因此,我们要充分结合美术教材的特点,引导学生主动接触生活、充分感受生活、大胆创造生活,让他们在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从而构建生活化的美术教育体系。
一、观察生活――发现美。
“生活中到处存在着美,关键是给儿童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每个人的观察角度不同,所以发现的美也就不同。现实生活对儿童画画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儿童的绘画能力并不是单靠老师通过讲授技法就可以教出来的,为他们创造一定良好的成长环境,激发他们热爱生活、表现生活的绘画兴趣,才是我们应该去做的事。因为美是人类生活中永恒的主题,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美的艺术几乎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美即生活。理解生活,才能理解美、创造美。只有植根于生活世界,并为生活世界服务的教学才是具有强烈生命力的教学。
1.采撷生活,提高审美认识
美术课程改革强调将美术学习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应从学生角度出发,去发现和挖掘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在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生活实际中找到合适的切入点,使学生产生共鸣,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在讲《会变的线条》一课时,我让学生从自然和生活中寻找美丽多变的线条,学生很容易就找到了多种线条:黑板边的直线、窗外护栏上的螺旋线、老师头发上的波浪线、花盆边上的弧线、花叶子上的锯齿线……,这样的引导不仅使学生很快进入新课,同时又使他们在不经意间复习了以前学过的线条。接着我又进一步引导他们发现,原来在我们的身边藏着这么多美丽的线条,而且它们多种多样、变化多端,美化着我们的生活。创作中我又启发学生想象微风中的柳条、大风时散乱的头发、沙漠中一层层的沙子……学生轻松地画出自己熟悉而又富有美感的线条,他们的作品便充满了韵律。这样既结合了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
2. 绘画方面的收获
最直接的收获就是你会画画了。
公认的收获就是提高审美,对透视学的理解,提高对光线色彩的敏感度。有心理学家研究表面,绘画创造可以预防精神疾病(如抑郁症)。
我认为每个人在学习绘画的过程中,所获得的东西都不会完全相同。比如我从绘画中了解到“done is better than perfect”,你一定不会理解,因为这些都与每个人独特的经历相关。
我每次好高骛远,到了交稿时候,完成不了。每每启用plan B草草了事。
所以现在要问我画画最新的收获就是“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3. 美术写生感悟怎么写,求答案
美术写生感想 写生教学的基本要求,就是既要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又要掌握相关的素描和色彩理论知 识,并将这些规律加以熟练运用。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画面,使画面既丰富又整体,进而 不断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 写生是我对这门课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不再单纯地认为只是学校开设的一门填充学时的无关 紧要的课程了,提高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有些平凡的事物尽管平凡,但它的美要用我们的 眼睛去发现,用我们的观察能力去研究美,用我们的表现力去表现美,去对自然风景和环境 进行美的提炼,不再漫无目的的去做一件事,就像老师说的那样,即使是不画也不能为了完 成任务而匆忙的乱画,因为那根本就不能算是作品,只是为了作业而做的。
4. 画画要注意什么有什么心得
画画就像人生
要把握整体 要随时调整
最根本的 还是用心
细心 耐心 静心
不着急 也不强迫自己做当前能力达不到的尝试
细节都蕴藏在一颗丰富敏感的心里
生活 画画 练琴 与人相处
都是和心息息相通
一颗清明澄澈的心
看到的是实相
感觉的是自由
以一颗自由 敏锐的心去画画
运笔自然轻松 洒脱
一直相信 心是超越理性 感性这些词汇的
从小学画的人,如果一开始就进行素描的枯燥训练,往往会把最开始的兴趣点磨掉.又因为没有考试的压力,老师可能也不太重视,这样会养成一些画画上的坏毛病.再加上小的时候是自我形成的关键时期.理解能力有差,这样在长大上了高中以后,会下意识的犯错. 有的人意识到了。
也许学画的同学都有这样的体会. 当你画一个物体,一开始形找错了,老师会让你把整个都擦掉.从新画.我们往往都是很不情愿把一个小时的成果擦干净.而后到的同学虽然起步比你晚.由于看到了你失误的地方.按照老师的正确方法进行.。
经过艰苦的努力会改过来.而有的人,认为,这个老师不了解我,我那么早就开始学习画画了,是我的优点他还没有看到呢.于是忽视了老师对他的批评.高中开始学习绘画的同学,往往是带着考学的压力.
5. 教幼儿园小朋友画画的心得怎么写
美术活动是幼儿园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发幼儿智力的有效手段,它的根本任务应该是对个体进行审美、创造美的教育。也就是说,既要帮助幼儿能够较敏锐地感知、识别、欣赏艺术美,还要培养幼儿掌握一定的描绘和表现美的能力。美术教育界有关专家指出,儿童绘画若不重视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就等于剥夺了他们必须具备的某种重要的素质。可见,儿童学习绘画不仅仅是艺术技能的培养,更重要的是创造力的激发。
在以往的色块画教学中,较注重对幼儿绘画技能方面的培养,而在创造、想象力方面考虑得不够,针对存在的不足,我在绘画《小鸟的家》的活动中,打破“教师示范幼儿模仿”的模式,让幼儿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和创造性,以谈话形式引出课题,围绕“小鸟的家”这一话题,启发讨论“小鸟没有了家怎么办?”“怎么为小鸟建一个家?”“小鸟回到家后会干什么?”等等话题来展开幼儿想象的翅膀,从而激发幼儿关心、爱护小鸟的情感。帮助幼儿对已有经验的建构,兴趣是幼儿学习创造的动力,只有当幼儿的兴趣有效地调动起来后,他们才有创造的欲望。在引导幼儿画出不同动态的小鸟中,我运用活动的小鸟,让幼儿讨论:“小鸟飞累了会在什么地方休息?”“飞的时候小鸟的翅膀上什么样的?”帮助幼儿掌握不同动态小鸟的画法,然后我没有把抽象的帖色技能直接地告诉幼儿,而是说:“我们给大树和小鸟穿上漂亮的衣服。”从而提高幼儿装饰、涂色的技能。
这次教学活动,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我们的教学不能停留在幼儿已经掌握的知识技能上,必须鼓励幼儿的创造性表现,将技能技巧的传授与创造想象有机结合,充分给幼儿一个创造的空间,这是非常符合当前幼儿改革的趋向,而在形式上要力求新颖,才能较好地达到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6. 作文选取你印象最深的绘画,把作品内容和你欣赏后的感想咋写
我的绘画之路
中营小学 六年二班 徐紫莹 指导教师:付文琦
从小到大,我最大的爱好就是绘画。曾经还在幼儿园获得美术大赛一等奖呢!
妈妈看我这么喜欢画画,觉得我很有天赋。于是,在校外给我报了一个美术班。一次美术课上老师让我们画一画身边的小动物,我自信满满,画的是些小狗小猫之类的,自我感觉画的非常满意。老师把我们的作品收上去之后,用目光审视着一张张作品。我在下面想:老师如果看到我的作品一定会露出满意的笑容吧?这时,我发现老师凝视着一幅画停了下来,脸上露出了微笑,而此时的我也自鸣得意起来。老师看过所有作品之后宣布:“本次第一名是……陈婷婷同学!”
当时我就像一只幸福的小鸟飞行途中撞上了一个不明飞行物。下课后,我来到她的身边再次仔细看看她的画,眼前映入的是一片绿草地,两只小白兔正在玩耍,画面显得栩栩如生。再看看我的作品,唉!自叹不如啊!我真是太幼稚了。
此后,我便对画画失去了自信。但是,我在学校里拜了一位“师傅”,她是我的同学小林。她教我画漫画人物的眼睛,再配上我自己的笔墨,虽然不能和《蒙娜丽莎》相提并论,但眼神却可以看透漫画人物的内心,有的可爱;又得狠毒;有的悲伤。以后,我就是小林的徒弟,每天上学她都会教我一点。慢慢地,日久天长,我积累的东西也不少,画技增长了许多。
有一次,我正在写作业,妈妈告诉我写完作业后可以看电视,可我却说:“不行,我想画几张画。”妈妈见我十分反常,问怎么回事,我就把我“拜师学艺”的事情告诉了妈妈,妈妈听了露出了笑容。
此后的日子里,我就像着了魔一样痴痴地爱上绘画,每天都在练习,如果画得不好便重画。这样跌到了许多次,可我一次又一次地站起来。
无论学习什么艺术,不要半途而废,要持之以恒;无论在什么时候,绘画都能陪伴我;无论怎样,我不会再放弃画画。虽然学会一门艺术的路很长很远很坎坷,但我会用我坚强的毅力踏平这条坎坷艰辛的艺术之路!
7. 初中美术鉴赏心得怎么写
“美术鉴赏”心得 美术鉴赏是运用感知、记忆、经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分析、判断而获得审美享受和美术知识的过程。
通过不断的美术鉴赏活动,可以提高人的审美趣味、陶冶高尚情操,通过美术鉴赏,提高学生的艺术品味,吸收前人优秀技法,在中国传统美术教育中是一种重要的方法。 在选修课上,通过欣赏一些著名作品,对美术有了初步的认识。
收获还是不小的。虽然不是这个专业,可这若能成为我的一个爱好,那再好不过了。
美术鉴赏绝对可以说是一门学问。 美术鉴赏这门学问改变了人们的观看方式。
美术鉴赏是运用自己的视觉感知、过去已经有的生活经验和文化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活动。 欣赏一般局限于感知、想象、情感体验等感性认识方面。
而鉴赏是运用视觉感知以及其他器官的综合作用、生活经验和文化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即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的一种比较深刻的认识。
在美术鉴赏的基础上就能够产生一定的“美术批评”,自己根据一定的标准,对美术作品或美术现象所做出的理论分析和价值判断。 要在文化情境中来认识和理解美术,“情境”,即指影响各个时期美术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背景。
美术作品中所反映的各种思想、观念,都与艺术家所受到特定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背景的影响有关。 1.感悟鉴赏: 感悟式鉴赏所要求的主要是从观看者自身的经验出发,充满想象力和激情地去欣赏美术作品。
在欣赏过程中,可以任由思维驰骋而不受限制。这种鉴赏方式比较适合于写意性和表现性的艺术作品,因为这类作品所追求的不是客观地记录形象,而是通过主观化的形象处理来表达艺术家的情感。
2.社会学鉴赏: 应该意识到美术这种文化现象不是存在于真空环境之中,而是有着特定社会阶层和社会生活的烙印。要理解不同创作目的以及社会背景对艺术家的影响。
这些因素不是单靠表面的观察就能完全了解的,所以社会学式鉴赏的核心在于探究、追问,了解作品的主题,发现作品的独特之处,并要了解一定的文化背景,积累一定的知识才能有很好的把握。 3.比较式鉴赏 比较式鉴赏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把握每件作品的特色。
俗话说,有比较才有鉴别。但在比较式鉴赏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分析。
美术作品的好坏是可以通过比较来确定的;但在很多情况下,作品之间并不存在谁好谁坏的问题,仅仅是表现方式和风格上的不同而已。比较的内容主要是形式方面的,但根据这些形式方面的差异也可以引导我们去寻找原因,这就需要涉及一些社会的因素了。
至于具体对比哪些内容,还需要依靠感觉的指引,所以比较的方法其实是几种鉴赏方式的综合运用。 在了解之后,我对浪漫主义美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浪漫主义美术,是指艺术家按照主管理想的样子去变现生活,而且突出个人的激情和自由精神变现的美术流派,它作为一种流派出现于19世纪初,但具有浪漫主义倾向的美术却早已出现。浪漫主义的代表人物是籍里柯,他的作品《梅杜萨之筏》,以悲剧的力量,沉抑的色调,以及光影的强烈对比,震惊巴黎艺术界。
浪漫主义作为一种流派在美术史上是短暂的,但他的创作思想是深远的。 浪漫主义美术的基本特征是:第一,题材多取自于中世纪的传说或文学名著(莎士比亚、但丁、歌德、拜伦的作品),也有来自于现实生活。
第二,浪漫主义所要表现的对象是“自由的具体的心灵生活”(黑格尔语),艺术家重视个人激情和想象的表现。第三,作品造型往往采用变形夸张的手法,突出强烈的动势表现和紧张气氛的渲染,画家尤其强调色彩的无拘无束的表现。
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美术,虽然是两种不同流派,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却彼此有联系,它们的共同创作基础是生活,两者的区分是对客观现实与主管理想各有所侧重。衣服优秀的浪漫主义作品总是和现实结合在一起,同样一幅优秀的现实主义作品也不可能毫无激情和理想。
欧洲浪漫主义运动始于十八世纪末社会发生剧变之时,它反对古典主义的秩序、唯理性主义和对个性的压制,是一个风格多样的运动,但中心的主题是共同的:即对大自然和自由的热爱;对已逝的历史或异国情调的迷恋;对生活中惊心动魄、暗晦神秘的事物的偏好;对人本身难以理解的心灵上的困惑和焦虑的关注。 法国的浪漫主义艺术兴起于19世纪20至30年代。
席里柯的《梅杜莎之筏》,吹响了浪漫主义的号角,他将人类复杂的情感在生命交替的刹那间表现得那样充分和富于悲剧力量,画中所蕴含的不可阻挡的激情的爆发,是以往的绘画中不曾有过的。 德国的浪漫主义在绘画中的成就主要体现在风景画上,代表画家是弗里德里希。
他作品中的景物常常是苍茫的群山、荒凉的海岸、修道院的废墟,在日出、日落或月光下显得神秘而深邃。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许多欧美画家开始了他们的"东方之旅",这些具有浓郁东方情调的作品,成了当时欧洲画家脱离古典主义规范的重要体现,在美术史上构成了一种颇耐人寻味的。
8. 对美术有什么认识与感想
美术~其乐无穷o(∩_∩)o。
美术是个及其广意的概念通常指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等在空间开展的、表态的、诉之于人们视觉的一种艺术。十七世纪欧洲开始使用这一名称时,泛指具有美学意义的绘画、雕刻、文学、音乐等。
我国“五四”前后开始普遍应用这一名词时,也具有相当于整个艺术的涵义。例如鲁迅在一九一三年解释“美术”一词时写道:“美术为词……译自英之爱忒。
爱忒云者,原出希腊,其谊为艺。随后不久,我国另以“艺术”,一词翻译“爱忒”,“美术”一词便成为专指绘画等视觉艺术的名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