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7年公务员联考申论真题解析《平衡》究竟怎么写
直接给你来一篇参考文章吧!
1,平衡
--莫让忙碌遮慧眼 且把平和植心间
【花木君】
“一个改革的政策如一场春风,吹绿了大江南北;一个开放的决断如一场春雨,滋润了华夏中原”。然而,历经三十九年的高速发展,今日的中国已然面临水域开阔而暗流涌动,大河奔腾而泥沙俱下的发展现状--竞争白热化,每日快节奏奔波劳碌,我们俨然置身“一个把健康卖给时间和压力的时代”。故步自封只会浪费机会,贪大求全同样无益于健康发展,为此,我们需要平衡发展的节奏与身心健康,去审视我们的现状,为又好又快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政策引领是平衡发展节奏与民众身心健康的风向标。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多发,竞争压力加大,工作节奏加速,国民心理疾患所引发的社会问题开始凸显,解决民众心态失衡迫在眉睫。为此,需要强化行政引导,充分考虑政策的科学性、连续性和社会影响,减少因政策的不连续性等因素导致民众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减少对个体造成刺激和重大挑战。同时,重视城市边缘人群和农村贫困人群的生活状态,通过户籍制度改革、财政政策扶持、收入差距调整等手段调节在资源占有、机会获取、成果享用等方面出现事实上的不公平,通过舆论引导、社会关爱提高民众的积极情感,平衡区域、城乡发展,进而缓解社会冲突,减少人际间的矛盾与仇视,促进家庭和谐、社会稳定。
文化引导是平衡发展节奏与民众身心健康的驱动力。当前,传统的价值观、就业模式、保障体系等正发生急剧变化,人们对未来缺乏安全预期,对未知充满恐惧,对变化心理准备不足,对多元化心理认同不够,出现了信任和诚信危机,盲目跟风的现象突出。为此,我们需要善于发现,敢于面对,勇于承认,充分发挥政府、主流媒体的“专家指导系统”的角色,找寻民族文化的根基,挖掘并弘扬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深入提炼民族文化“独立思考”的特质,增强文化自信,进而提高民众的智慧、创造力和自主选择能力,引导民众沉下心来,找到改善现状与进一步发展之间的平衡点,避免盲目跟风、“预先失败”的窘况。
氛围营造是平衡发展节奏与民众身心健康的润滑剂。当前,社会发展节奏如大河奔腾,紧张、压抑的环境让人身心俱疲,进而带来一系列社会心态问题。为此,需要完善并落实《国民旅游休闲纲要》,切实保障劳动者假日福利的实现,通过宏观引导与调控找到发展与适度休养之间的平衡点,营造宽松公正的社会氛围,为民众创造发展自我的条件与空间,让民众真正感受到公平与正义,过“有尊严的生活”。同时,借助公益活动、电视宣讲等方式,宣传平衡规模与质量、快节奏与身心需求的重要性,营造积极但宽松、包容的社会氛围,促进社会的长远健康发展。
莫让忙碌遮慧眼,且把平和植心间。平衡发展节奏与民众身心健康是体验幸福的钥匙,是缓解社会心态失衡的必要选择,是强化人与人之间的信任,营造健康、积极、自信的社会发展态势的必然举措,需要坚持不懈、久久为功。
2. 申论平衡大家都是怎样写的,我感觉我写跑题
考生在申论复习中最担心的就是文章是否跑题。
文章是否跑题基本决定了申论成绩的高低。因此,想要取得不错的申论成绩,首先要保证文章需须不跑题、不偏题。
决定文章是否跑题的要素就是文章的写作主题,在文章作答之前需须要准确找到文章主题,这是取得高分的基础,关于主题的寻找要掌握以下技巧:一、严格贴合题目要求,确定文章写作主题。在申论作文题中,如果题目要求:“请围绕A为主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那么文章需须紧扣A来写作;如果题目要求“请根据给定材料N中提到的A(A通常为一句话),并结合你对给定资料的思考和对这句话的领悟,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那么文章的主题通常是A这句话背后反映的本质,因此在写作之前应该思考A的本质,并紧紧抓住本质来写文章。
这样的问法在近几年的国考中多次出现,是典型的综合分析和文章写作题型的结合。在此要求各位考生要多关注此类问法,并多练习,迅速抓住本质来确定主题,做到不跑题不偏题。
二、准确把握材料矛盾,确定文章写作主题。当文章题目要求中不限制主题时,主题通常由材料决定。
考生要通过梳理材料逻辑,确定材料的核心问题,核心问题即文章写作的主题。但是,在梳理材料过程中,考生通常会发现,问题不止一个,此时需要考生结合诸多问题来思考问题与问题之间的联系。
如2009年国考真题,材料反映了2个主要问题,即:粮食问题和加工业问题,通过梳理这两个问题之间的联系发现,有一个交集点-----产业结构问题。如例子所示,考生要抓住材料最核心最本质的问题。
主题决定是否跑题和偏题,从而决定分数的高低。建议考生能够遵循上述步骤:先看题目要求,再结合材料主要矛盾来确定主题。
希望各位考生能在文章写作中抓准主题,为文章写作得高分打下基础。
3. 申论大神们都来说说今年的快与慢是怎么写的
掌握平衡艺术 把握快慢节奏
知识爆炸、信息洪流,科技日新月异、社会急速变迁、经济飞速发展……这是一个变化的时代,更是一个发展的时代,凡事追求更高、更快、更强,却发现教育失衡、经济失稳、精神失调、生活无趣、环境沉闷。其实,越是在变革的时代,越应该学习“平衡”的智慧,学好好快与慢的辩证关系,从而把握节奏、掌握方法、优化路径、协调发展。
快工作的同时,要学会慢生活,追求个人在物质与精神上的平衡,更要追求心态的平衡。诚然,升职加薪、买房买车、上有老下有小的压力逼迫我们不得不努力工作,可是我们忘了,工作最终是为了生活。一个寓言说到:一群人急匆匆地赶路,突然一个人停了下来。旁边的人很奇怪:为什么不走了?停下的人一笑:走得太快,灵魂落在了后面,我要等等它。走的太快就容易忘掉心灵需要抚慰,精神需要丰富,家人需要关爱,生活需要享受。正如“慢生活”倡导者卡尔·霍诺说,“慢生活”不是支持懒惰,放慢速度不是拖延时间,而是让人们在生活中找到平衡、找到乐趣。
除了个人,很多企业也是忙东忙西、盲目跟风,什么热门做什么,什么来钱快投资什么,在经济的洪流中迷失。
快发展已然过时,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的今天,企业应该追求速度与品质的平衡,传统发展方式和现代技术的平衡。当前市场上存在一些急功近利不良风气,过快发展下难免出现一些粗制滥造、仿制山寨、成本低廉的产品,看似走的很快,其实束缚了长远、可持续的发展。现在呼吁的工匠精神,追求的便是精益求精、认真雕琢、臻于完美,这其实就是一种平衡的智慧。
平衡的艺术在教育领域尤为迫切,中国的教育需要在保持自然状态与增加教育内容之间实现平衡。教育不能只追求多、快,不能一味的追求“不输在起跑线” 上,更不能不顾孩子的实际增加教学内容、学习任务和学习负担。教育的新常态就是要摒弃浮躁、功利,回归到教育规律,慢慢地、静静地、悄悄地做,不浮躁、不显摆,一定会有我们想要的结果。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教育必须基于三个原则;中庸、可能和适当。”那个时候我们的孩子不管是分数、才能,还是能力都都很好,他们的灵魂也很丰满。
最后,人类的居住环境需要实现人文历史与自然环境的平衡。“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不管是旅游景点、经典城市还是特色小镇都需要历史的积淀、文化的延续、生态环境的保障,以及服务设施的完善。现在各地出现了千城一面、“高仿”建筑,无非因为照搬外表容易、来钱快。可是要实现像泰山景区、西湖景区一样的品牌、品质、品位的生活和产业却不容易,需要平衡生态、文化、经济的关系,需要平衡快慢的关系。
总之,平衡不是懒惰,不是倒退,不是慢,而是一种更健康的心态,更科学的配置资源,更符合规律的促进成长。平衡就像中国的太极拳,不是不发展,而是更好的发展,更科学的发展,更持续的发展。让我们把握好快与慢的平衡,不急不缓、不浮不躁、循序渐进、稳稳当当地前进吧!
4. 如何写好申论大作文
申论写作对于很多人来说肯定是痛苦的,常常写一篇1000字的文章,要花上半天时间。
有些人只注重表达,名言大量堆砌,却觉得言之无理;有些人盲目追求结构,内容略显空洞。往往忘了,申论花木君的一句话,“花木体”是逻辑+结构 +表达,三者缺一不可。
结构和表达时很容易领会的,逻辑估计是最难的,却是最重要的。申论中的逻辑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标题和中心的统一,这点容易理解。
二、分论点:首先,分论点对中心论点的支撑,分论点是为了论证中心论点的。比如你中心论点说这个事情意义重大,那么你的分论点就要从几个角度去证明确实是意义重大。
其次,分论点与分论点之间的逻辑,要么并列要么层层深入,花木体的135就是这个逻辑。三、分论点的论证-论证对策,就要论证清楚对策是有针对性的、可行的,花木体告诉你就是问题和对策是配套的,从而体现针对性;花木体又告诉你,措施论证要具体展开,讲明白效果,就是体现可行性。
四、分论点的论证-论证意义,就是要论证清楚有这个事情为什么那么重要/必要,也就是我们说的意义。花木体中问题+意义,名言/事例+意义,就是这个套路。
分析类文章对很多人来讲就是一个黑洞,这是你就要把从行测里面学到的论证用过来,思维一定要严密。比如你引用事例,你就要呈现出这个事例对你的分论点的支撑,不然就是因果论证里面的,因果没有建立起联系。
5. 如何轻松搞定申论大作文
考试通研究院解俊蕾老师转眼间,国考要开始了,大家的作文都会学好了嘛。
为了让大家对大作文的写法有更深刻的认识。今天给大家讲解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首先,大家要弄清楚申论作文与高考作文的区别——申论作文注重务实;有依据,不能脱离材料;语言注重规范。一、申论作文分类(按照题干设问分类)1、命题类(1)题干中直接给题目如:(2017国考)参考给定资料,以“以水为师”为题,联系实际,写一篇文章。
(40分)(2)半命题题干中给出一半标题。如:(2013国考)请以“让……大放异彩”为题,写一篇内容充实的文章。
(35分)(3)自拟正副标题给出正标题,自拟副标题。给出副标题,自拟正标题。
如:(2017联考)参考给定资料,以“平衡”为正标题,自拟副标题,自选角度,写一篇议论性文章。(2009联考)认真阅读“参考文献 2”,结合给定资料内容,以“从 2009 年中央一号文件所想到的”为副标题,自选角度,写一篇议论文。
(40 分)2、给定主题或话题类如:(2012国考副省级)“给定材料7”中讲述了农妇刘女士和李老太家人之间发生的一段感人故事,请你以这个故事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3、给定观点类(一句话类)如:(2015国考地市级)“给定资料6”中画线句子写道:“人文是精彩的,科学是呆板的。”
请结合你对这句话的思考,联系历史和现实,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传统无主题类(题干要求较空泛)如:(2013浙江A卷)围绕“给定资料”的主旨,联系实际,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50分)如何立意:①题目永远高于材料;题目第一位,材料第二位。②主题有时体现在给出的题目、话题或句子上。
③如果题目看不出来主题,只能看材料;搞清楚每则材料讲述的主要内容,对材料进行归类梳理、加工提炼,总结出主题。④部分材料中,中央领导人(常委)的讲话、会议或文件精神可能会成为作文主题。
二、确立分论点分论点确定方法1、题目中有层次可以提炼分论点2、如果题目看不出分论点,只能结合题目从给定的资料中提炼。提炼要素,如:意义,原因,危害,对策等。
三、文章结构开头——300字以内;(1、2、3段式)主体——600-700字;(2-4段)结尾——70-100字。(1段)四、标题标题要求:扣题、显旨、醒目、规范。
标题即论点,需严谨、简短、完整,通常建议采用短句表达方式。五、书写方式1.总括式总括式:标题揭示文章的主题或交代论证范围。
【范】树立……观【例】树立以人为本的安全观【范】开创……新局面【例】开创新农村建设新局面2.感想式感想式:标题以点带面,从某问题或事件谈起。【范】从……说开去【例】从怒江水电开发说开去【范】透视……现象【例】透视乡村文化失根现象拔高标题: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提升国民文明素质建设文明大国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以人为本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变中国制造为中国创造——坚持自主创新是产业升级的指导方针六、开头样式1、引言式:以名言警句、谚语俗语、理论文献等开头,然后亮出中心论点。
【思维结构】名言警句/谚语俗语/理论文献 + 分析→论点如:“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如果没有水,奔腾不息的长江将会断流;如果没有水,经济发展将失去支撑;如果没有水,这个美丽的世界将不复存在。
水是如此珍贵,然而现实生活中,浪费水的现象却依然严重。)究其原因,主要是水价过低引起。
因此,加快水价改革,建设节水型社会刻不容缓。2、概述式:开头或概述事例,或概述现象,或援引数据,然后亮出中心论点。
【思维结构】事例/现象/数据 + 分析→论点如:宝塔湾的江淮恢复了往日的平静,荆州城的街头依然是昔日的繁华,长江大学三位营救落水少年英勇献身的英雄,在隆重的送行中走完了人生短暂而璀璨的最后历程。(但是,英雄的壮举引发的社会动荡,不应就此终结。
我们痛惜年轻生命的逝去,我们惊叹 90 后一代青春的光芒,我们反思其中遮蔽着人性的冷漠和公共服务的缺失。)面对见义勇为的大学生群体,我们更当努力去珍惜他们年轻的奉献,呵护他们纯真的善良。
今天就给大家总结这么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