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向上级部门汇报工作用哪种正式文件上报,是上报文吗
报告,是一种上行文,由下级机关发往上级机关。报告的作用是:下级向上级机关反映问题、提出建议,汇报工作,答复上级机关询问的问题。报告的主要特点是:汇报性、陈述性。其种类按范围可分为:综合报告、专题报告;按内容可分为:情况报告、工作报告、报送报告、意见报告、建议报告、答复报告、检查报告等。
报告的结构,一般由标题、受文单位、正文、落款几部分组成。
标题。包括发文机关名称、事由、文种三部分。
受文单位。是报告的主送单位。如果报告涉及的问题不需要上级机关给以解释或答复,可写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受文单位,若需上级机关给以解释或答复,受文单位只能写一个,以免发生误解,延误工作。
正文。一般由前言、主体、结尾三部分构成。正文的前言,先简要交待写报告的原由或目的等,然后以“现将主要情况报告如下”过渡到主体部分。正文的主体是报告的具体内容。不同种类的报告,主体部分的写法也不同。情况报告,重点要把问题或事情的原委、性质写清楚,还要提出看法,有的还可提出初步处理意见,以供上级参考;工作报告,要把工作的情况、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有什么经验和教训以至今后工作的意见写清楚,以便上级掌握情况,指导工作;报送报告的主体部分较简单,写清所报送的文件、物品的名称、数量和附件即可;意见报告,主要把对今后工作的意见分条列项陈述清楚,对以前工作情况可不作叙述;建议报告,要针对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向上级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和措施,以供上级制定政策时参考;答复报告,一定要针对上级机关询问的问题给以明确具体的答复,不要节外生枝;检查报告,应着重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以便人们从中吸取教训,从而避免类似事情的发生。正文的结尾,通常用“以上报告,请审核”、“请审阅”、“请查收”、“以上报告如无不妥,请批转有关单位执行”等作结。不同种类的报告,结语不同,使用时要注意恰当、明确。
落款。包括发文单位名称、发文时间、公章。
写报告要以陈述为主,一般不作理论上的阐述,更不要说废话套话;重点要突出,尤其是综合报告,在写作时要分清主次,做到点面结合,突出主干;专题报告,要突出一个“专”字,自始至终要围绕一项工作、一件事情、一个问题,不要旁生枝节。
2. 用的java,通信协议中上下行报文是什么意思
你可以了解一下http协议
报文就是一组客户端和服务端都认可的信息数据。可以是xml形式,json格式。等等
比如有一个android客户端向服务端发送登陆报文
<user>
<username>baidu</username>
<password>123456</password>
</user>
这段由客户端到服务端的xml,就可以视为一个上行报文
服务端收到报文后会返回登陆成功或者失败的信息
比如:200(成功)
404 (失败)
甚至返回更详细的失败信息等等这个由服务端到客户端的返回信息同样可以是多样性,可视为下行报文
3. CAN的报文格式都有什么样的
在总线中传送的报文,每帧由7部分组成。CAN协议支持两种报文格式,其唯一的不同是标识符(ID)长度不同,标准格式为11位,扩展格式为29位。 在标准格式中,报文的起始位称为帧起始(SOF),然后是由11位标识符和远程发送请求位 (RTR)组成的仲裁场。RTR位标明是数据帧还是请求帧,在请求帧中没有数据字节。 控制场包括标识符扩展位(IDE),指出是标准格式还是扩展格式。它还包括一个保留位 (ro),为将来扩展使用。它的最后四个字节用来指明数据场中数据的长度(DLC)。数据场范围为0~8个字节,其后有一个检测数据错误的循环冗余检查(CRC)。 应答场(ACK)包括应答位和应答分隔符。发送站发送的这两位均为隐性电平(逻辑1),这时正确接收报文的接收站发送主控电平(逻辑0)覆盖它。用这种方法,发送站可以保证网络中至少有一个站能正确接收到报文。 报文的尾部由帧结束标出。在相邻的两条报文间有一很短的间隔位,如果这时没有站进行总线存取,总线将处于空闲状态。
CAN数据帧的组成
远程帧 远程帧由6个场组成:帧起始、仲裁场、控制场、CRC场、应答场和帧结束。远程帧不存在数据场。 远程帧的RTR位必须是隐位。 DLC的数据值是独立的,它可以是0~8中的任何数值,为对应数据帧的数据长度。 出错帧 出错帧由两个不同场组成,第一个场由来自各站的错误标志叠加得到,第二个场是出错界定符 错误标志具有两种形式: 活动错误标志(Active error flag),由6个连续的显位组成 认可错误标志(Passive error flag),由6个连续的隐位组成 出错界定符包括8个隐位 超载帧 超载帧包括两个位场:超载标志和超载界定符 发送超载帧的超载条件: 要求延迟下一个数据帧或远程帧 在间歇场检测到显位 超载标志由6个显位组成 超载界定符由8个隐位组成
数据错误检测
不同于其它总线,CAN协议不能使用应答信息。事实上,它可以将发生的任何错误用信号发出。CAN协议可使用五种检查错误的方法,其中前三种为基于报文内容检查。 3.4.1 循环冗余检查(CRC) 在一帧报文中加入冗余检查位可保证报文正确。接收站通过CRC可判断报文是否有错。 3.4.2 帧检查 这种方法通过位场检查帧的格式和大小来确定报文的正确性,用于检查格式上的错误。 3.4.3.应答错误 如前所述,被接收到的帧由接收站通过明确的应答来确认。如果发送站未收到应答,那么表明接收站发现帧中有错误,也就是说,ACK场已损坏或网络中的报文无站接收。CAN协议也可通过位检查的方法探测错误。 3.4.4 总线检测 有时,CAN中的一个节点可监测自己发出的信号。因此,发送报文的站可以观测总线电平并探测发送位和接收位的差异。 3.4.5 位填充 一帧报文中的每一位都由不归零码表示,可保证位编码的最大效率。然而,如果在一帧报文中有太多相同电平的位,就有可能失去同步。为保证同步,同步沿用位填充产生。在五个生。在五个连续相等位后,发送站自动插入一个与之互补的补码位;接收时,这个填充位被自动丢掉。例如,五个连续的低电平位后,CAN自动插入一个高电平位。CAN通过这种编码规则检查错误,如果在一帧报文中有6个相同位,CAN就知道发生了错误。 如果至少有一个站通过以上方法探测到 一个或多个错误,它将发送出错标志终止当前的发送。这可以阻止其它站接收错误的报文,并保证网络上报文的一致性。当大量发送数据被终止后,发送站会自动地重新发送数据。作为规则,在探测到错误后23个位周期内重新开始发送。在特殊场合,系统的恢复时间为31个位周期。 但这种方法存在一个问题,即一个发生错误的站将导致所有数据被终止,其中也包括正确的数据。因此,如果不采取自监测措施,总线系统应采用模块化设计。为此,CAN协议提供一种将偶然错误从永久错误和局部站失败中区别出来的办法。这种方法可以通过对出错站统计评估来确定一个站本身的错误并进入一种不会对其它站产生不良影响的运行方法来实现,即站可以通过关闭自己来阻止正常数据因被错误地当成不正确的数据而被终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