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钢笔字的捺怎么写
捺画粗细分明,常与撇画相对立,犹如字的两翼。要求写得舒展、大方、有力。捺画有斜捺、平捺。
1.斜捺
顺锋落笔,起笔较轻,向右下呈45。行笔,渐加力至捺脚重按笔,转锋出笔,即写成“一波三折”状。
2.平捺
平捺是汉字笔画中难度较大的一种笔画,其形态平中带斜,写法是起笔较轻,回锋向右行笔,渐用力 ,并写出波折,至捺脚处稍顿,然后向右逐渐减力出锋。波折要自然,不能生硬或夸张。
扩展资料:
笔画通常是指组成汉字且不间断的各种形状的点和线,如横(一)、竖(丨)、撇(丿)、点(丶)、折(乛)等,它是构成汉字字形的最小连笔单位。
笔画有时也指笔画数,如字书前有汉字笔画索引。 表示这两种意思时“笔画”亦可作“笔划”,但目下规范作“笔画”。此外,笔画还指用笔绘制的图画,此义项一般用在古籍中,现时人们不常用或不用。
传统的汉字基本笔画有八种,即“点(丶)、横(一)、竖(丨)、撇(丿)、捺(乀)、折(乛)、弯( )、钩(亅)”,又称“永字八法”。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笔画
2. 钢笔字中的捺怎样才能练好
掌握好的练字方法,学起来很快的。
1.练字应从哪种字体练起呢? 学习书法的途径,传统观念认为应从唐楷入手,逆时而上,在写好楷书的基础上进一步练习南行、北碑、汉隶、秦篆。另一种观念认为从青少年手部肌肉发育尚不成熟的特点出发,可以从变化较少的秦篆入手,顺时而下,由行草而后楷书。
这两种观念自有其道理。但我认为我们学习的硬笔书法与上文所述的毛笔书法有着本质的不同,所以我们不能因循其练习方法,更不能受惑于先学毛笔后学硬笔的传统观念。
我们现在广泛使用的是硬笔,写不好毛笔字照样可以写好硬笔字,没有必要走弯路。 练习硬笔字应从哪种字体练起呢?我认为:从青少年的手部肌肉发育特点及硬笔书法笔画粗细均匀,变化较少的特点出发,应从不求运笔快慢和轻重变化的字体练起。
最好是印刷体中的黑体字,这种字体的美感主要表现在其结构上,我们可以通过对黑体字的揣摩分析,掌握字的结构。在此基础上,我们才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和爱好,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字体刻苦练习。
2.练字都应该练什么? 首先要练眼,即认真读帖。宋代的书法家黄庭坚说:“古代人学习写字不都是依靠临摹,他们常常把古人的书法作品张挂在墙壁上,专心致志的观看它,看准了才下笔。”
唐朝的欧阳询发现了晋代索靖写的碑,爱不忍离,索性坐下读碑三天。读的帖越多,眼力就会越高,就知道了如何写才好,好在哪里。
有一个成语叫“眼高手低”,我认为:眼高是手高的前提。发现不了美,不知什么是美,就更谈不上创造美了。
有不少同学以为书写潦草是所谓的行书,导致他们以丑为美的原因是他们“眼低手也低”。 其次要练脑或说练心。
在细心观察的基础上还要把写得好的范字牢牢地记在心里,把其字形深深地刻在大脑里,无论何时,一旦提到这个字,马上就能想出这个字在字帖上的形状。做到胸有成帖,脑有成字。
第三要练手。练眼和练脑是为了搞清字该怎样写。
心中能想出字的最好效果,手中不一定能写出这种最好效果,因为脑不一定能指挥得了手,手不一定能指挥得了笔。练手就是要达到心手一致,手笔一致的境界,所以练手也是至关重要的。
练手主要是练指力、练腕力、练手感。写字的时间长了会感到手指发痛,手腕发酸,手不听使唤,多锻炼这一现象就会消失。
经常帮老师在黑板上抄题的学生和办黑板报的学生写字往往又快又好,他们的指力和腕力就是如此练出来的。还要注意练手感,让大脑能指挥手,感觉到笔变成了手的一部分,变成了手的延伸,手能轻松的指挥笔,想快则快,想慢则慢,想轻则轻,想重则重,想写出什么样的效果就能写出什么样的效果。
第四要练结构,因为练字的关键是掌握字的结构。字的结构是指字的笔画的长短比例及笔画间的穿插避让关系。
谢晓东在歌曲《中国人》中唱道:“最爱写的字啊是先生教的方块字,方方正正做人要象他……”“方方正正”概括了汉字的结构特点。掌握了汉字的结构,写出了方方正正,结构美观的黑体字,将其笔画稍加变化就能写出宋体、魏体、楷体、仿宋体、庞体、司马体、隶书等各种字体的汉字。
如果掌握不住汉字的结构,无论如何对字的笔画进行修饰,进行美化,都是难看的赘物,越变越难看。所以掌握字的结构,写好黑体字是练好一切字体的关键和基础。
第五要练笔画。不少同学练过书法,他们从楷书练起,许多运笔的规则都忘了,只记住了顿笔。
结果写出来的字拖拉累赘,状如鬼画符。我提倡大家从黑体字练起,抓住字形,取消顿笔。
下面我给大家介绍几种常用笔画的写法和大多数同学在书写这些笔画时容易出现的毛病: ①点,由左上方向右下方运笔,有一个运笔过程。注意“点”也是有长度的,不能厾成圆点。
②横,由左至右平等运笔。关键是“横要平”,不能一头高一头低,或顿笔顿成波浪形。
根据方块字的字形需要控制长短,不要太短或太长。 ③竖,从上往下垂直运笔。
关键是“竖要直”,不能左右歪斜,更不能写成竖钩。根据方块字的字形需要控制长短,不要太短或太长。
④撇,从右上方往左下方运笔,不要写成点撇或横撇。 ⑤折,写折笔时,折角宜方不宜圆。
不要在转角处大肆顿笔,写成脱肩的两个钝角,要写成一个直角。 这样写出来的字,如用圆珠笔写,就是类似火柴棍的幼圆体美术字;如用钢笔书写,就是标准的黑体字。
虽然笔画单调,但只要结构准确,照样美观好看。就像蹲马步是练武术的基本功一样,横平竖直是写汉字的基本功。
许多人写不好字的原因就是横不平竖不直、结构不准确。如果结构不对,笔画的变化再丰富也写不出好字来。
3.练字的一般步骤 在练习黑体字,掌握字的结构,练好基本功的基础上,可以选定自己喜欢的字体进行练习。选定字体的过程叫选帖,在选帖的基础上,还要经过读帖、描摹、临帖、背帖、创作五步。
第一步读帖。帖上汉字的读音我们都知道,无需再读。
读什么?读字形,读结构,读笔画,分析揣摩字的笔画特点及笔画间的相互关系。例如:我们读黑体字的“中”,要读出“中”的一竖穿过了“口”的正中间,“口”字稍扁,横的长度是竖的长度的二倍,中间的长竖被“口”字的下横分成长度相。
3. 怎么写钢笔字
一、写字的字体已经成形,能不能改,怎样改法? 答:能改,而且用不多久。
很多同志认为:写字已经成形,年龄已经渐大了,不能改了……,这种看法不对。要知道,写好字并不是什么难事,也不是高不可攀,而是极其好学,只要你方法对头,改正旧的写字习惯。
具体地说,在你练写的时候,必须端正写字的姿势和执笔方法,这是首要条件。 现在列举先人练字二例,现结合本身体会,谈谈这个问题。
大家知道,中国书圣王羲之,他先从卫铄学书,之后又多见先代名家钟繇等名著,遂改变初学。正是他,继往开来,把古朴的书体变成娇美流畅的今体,对楷、行、草书均有创造性的贡献,这就是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历史功绩。
再说颜真卿,他初学褚遂良,后从张旭得法。他参用了篆书笔意,写出了端庄雄伟的楷书。
是他开创了二王以外的新风格。 我本身先从钟绍京的楷书摹法,后又从欧阳询、黄自元的楷书得法,在行书上追学黄若舟的笔法,自感距离尚远,自己仍须努力。
但不论你写的字成形多少年,都是可以改的。 有的同志提出:写钢笔字摹仿毛笔字帖行吗?实践证明,可以,其效果一样。
写好钢笔字和毛笔字,不论年龄大小,不论你写字是否成形,只要勤字当头,下定决心,认识到对工作对前途有着相关的重要性,经过一番努力,是能写好的。 起步虽晚犹可追,古往今来,有许多三十而立后学成才的名师。
宋朝的梁颢,八十二岁才考上进士,他咏道:“也知少年登科好,争夺龙头属老成。”明朝李贽,弃官就学,立志著书的时候已是五十四岁了,他的名著《焚书》,《藏书》先后在六十四岁和七十三岁时完成的。
成就的取得,不在于年龄大小,关键在于志向和恒心。二、写字应当从何学起? 答:先要选好你所理想的字帖,又要考虑是否近似你所写的字形,选好了,先看上几遍,分析其中字形要点和结构的规律。
这叫“意在字先”,然后用透明白纸先描摹,后临摹,熟记每个字中的关键部位。具体步骤分述如下: 写字的姿势和执笔 (1)坐要正,肩要平,背要直,身子和头部不能歪,更不要低;两眼距桌面约一尺,前胸距桌沿约三寸。
(2)执笔要正,笔尖应直向前,切忌内斜,(只要掌心放平些,笔尖就自然向前);食指指尖距笔尖约一寸。拿笔不正或笔尖向内斜,就写不好捺,写不好横,写不好钩,很难顺手,甚至每写一笔,就得挪动一下右手。
同时,写出的线条一无骨气,二无韵律,字形也就谈不到舒展大方。 (3)笔杆的斜度,写大字拿笔往上些,笔杆斜度要稍大,写小字往下些,笔杆斜度稍小。
一般的斜度应倾斜在食指关节处,超过这个部位,写出的笔画,不是拘泥,就是呆板。笔杆斜度不适当,笔速要受到局限的,并且不可能写出飘然、神韵的字形来,因此不应倾斜“虎口”处。
(4)握笔要轻松,运笔才自如;握笔太紧,写出的字,不能开阔大方。据在中学讲课所见,一个有五十人的班级里,就有四十五人拿笔不正或笔尖向内斜,大学里也是这样,正是这个缘故,这些同学写出的字,钩不象钩,捺不象捺,笔画全是平拖堆砌。
前已说过,写字好坏,在姿势和执笔上有绝对关系。如同木工锯木一样,如果姿势和拿锯不正,即便“线条”画得再直,你也要锯歪的。
这和写好字的道理是一样的。三、学书法的步骤应当怎样安排? 答:先从楷书基本笔画学起,即点、横、竖、撇、捺、提、钩、折八种。
一个字好比一台机器,基本笔画练好,等于把“零件”加工好;练好偏旁部首,就好比开始“组装”;练整个字形,就等于进入“总装”。就是说,先学“分解”,后学“连贯”。
所以说,楷书是基础,而基本笔画则是基础的基础。 在练写基本笔画时,要分类去练。
如练写“丶”时,要把丶、丿、丶、丨等分别练好,然后后再写“连贯”,进行组合。 一般的规律:练楷书先练基本笔画;再练笔画顺序;三练偏旁部首;四练字形结构;五练分行布局。
汉字的“点”画写时要加重,如石坠地。什么样的部位需要什么样的点,要做到“意在笔先”。
如“宀”上头的点按钟绍京、欧阳询的写法,用短小竖势书写是比较有力的。四、为什么说学字必先练楷书? 答:大家知道,幼儿开始走路时,必先学站立,站稳了才能学迈步,步子熟了,才能快步走,然后跑起来。
这和练字的三部曲一样,先练楷;再练行;三练草。历代书家一致主张,只有练好楷书,基础牢了,再写行、草就容易了。
只有练好楷书,写出的字,才能笔不浮滑,体不支离。五、先学楷书需要多久呢? 答:只要你选好字帖,每天坚持写两页,持之以恒,两个月就可以收效。
至于练写的方法,仍是先描摹,后临摹,然后对照找差距。对难写的字,要分别记下来,专门突破。
当你练有成效的时候,你就自然产生了兴趣:越写越爱写,越看越高兴!这就是你成功的开始。六、写行书已经习惯,再练楷书能成吗? 答:没问题,而且还快呢。
因为你对字形的结构已有一定的印象,在书写上也有一定的基础,手指和腕部更有一定的素养,只要方法改变一下,纠正你原来拿笔和运笔姿势,按着楷书的基本体系,坚持练下去,那么,在半年的时间就可收效。七、要想写好每个字,其重点应当掌握哪些。
4. 钢笔字中竖画如何写直
不同的竖有不同的写法。
垂露竖的写法:下笔稍重,行笔垂直向下较轻,收笔稍重。直长而正,中间稍细,末端垂露
悬针竖的写法:同垂露,只是收笔时由重到轻,出锋收笔,笔画出。体态垂直,中部饱满,尾部出尖。
短竖:写法同垂露竖,只是笔画较短,短竖要写得短粗有力。粗细均匀,直而不斜,短小精干
扩展资料
汉字笔形之一,自上往下。上下的或前后的方向,与“横”相对:竖着写。
旧称未成年的童仆,小臣,引申为卑贱的:童竖。竖子(a.童仆;b.鄙贱的称呼,如“竖子不足与谋”。亦称“竖小子”)。
字从臤(qiān),从立。“ 臤”意为“掌控臣属”。“立”指“立君”。“臤”与“立”联合起来表示“王者为属国立君”。
本义:王者掌控属国之君的废立。
引申义:
1、王者为属国立嫡、立储。
2、属国嫡子。属国储君。
3、小臣、宦官。
4、童仆。
5、童子。
6、对人的蔑称。
转义:
1、物件的树立,直立。
2、纵,与“横”相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竖
5. 如何写好钢笔字
怎样写好钢笔字
1.要有端正的握笔姿势和坐的姿势;
2.要练习好最基本的笔画,如:点、横、竖、撇、捺、横折钩、竖弯钩,反复练习,掌握要领;
3.要掌握好正确的笔顺,做到三看(一看字的间架结构,二看关键笔画在田字格的什么位置起笔收笔,三看字的笔画怎样运笔);
4.先练好楷书,然后行书、草书;
5.撇开例字,一气呵成。
(中国硬笔书法在线对“怎样写好钢笔字”有更详尽的解答。网址发给你)
6. 钢笔字怎么写工整
1、要掌握正确的写字姿势与规范的运笔方法。
这是提高学生写字技能的基本保证,所以从学生一开始练字,我就很注重培养他们良好的写字习惯。但要注意不能急功近利,要循序渐进地加以引导。
2、要立定门户,不要“见异思迁”。所谓立定门户,即给学生选帖,我给他们选择的是简明易学的由司马东、司马彦编写的《中国小学生通用钢笔楷书字帖》。
我认为字帖选得好,入门则快,否则事倍功半,甚至误入歧途。然而一经定帖,就不能朝令暮改、见异思迁,应教导学生“立定门户”,专心致志地“沉”下去临写,求得“入帖”。
如果时颜时柳,时楷时行,时晋时唐,四面出击,结果只能将写字写不得不伦不类,正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犬”。3、要反复临摹,不要“走马观花”。
定帖后,应讲究临帖方法。不少学生初学书法,每天要临写几十个不同的字,一本字帖没几天就临完了,但如此“行云流水、走马观花”般地临写,收获甚微,一旦离开字帖,依然故我。
这是临帖方法不对头所致。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写字是一种习惯培养,书写习惯既是行为动作,又是行为记忆。
临帖的作用则是通过行为动作受范字运笔和结构的制约,来改变原来不良书写习惯,达到掌握某种字体结构和用笔的法则,逐渐养成新的书写习惯的目的。如果每天临写的都是不同的生字,字帖中范字在人的记忆中印象淡薄,一瞬即逝,这种“暂时记忆”如不加以复习、再记忆,就会很快遗忘。
因此,我要求学生必须每天对相同的字进行反复临写,使范字在记忆中由“暂时记忆”转化为“长期记忆”。只有这样,使他们才能获得重视范字的能力。
康有为《广艺舟双楫》说:“学书须专学一碑数十字,如是一年数月,临写千数百过,然后易碑。”足见反复临摹的重要。
4、要学会观察。不要“埋头写字”。
写字从感觉途径上说是一种视觉艺术。古今书法家大多倡导练字先练眼力。
所以在写字指导中,我还非常重视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也即学会读帖。一是写前观察。
我要求学生学会观察字的点画形态和结构布局的特点。学会“看”。
例如学写“地”字。要让学生观察到“地”字中的土字旁和“土”字在写法上是不同的(一个是“提”,一个是“横”);“食”字的最后一笔是“长点”而不是“横”……等等。
这种“看”就是写前的准备,写前观察越仔细,范字在头脑中的印象就越深刻,书写起来自然就准确,规范了。另外,我把需要重点练习的基本笔画给学生归纳为七类(共23个),这样方便记忆,对于其他的笔画则不面面俱到,而是要求学生通过这七类基本笔画的变通来掌握。
这七类基本笔画是:点、横、竖、撇、捺、提、钩。其中点有四个:右点、左点、相向点、长点;横有三个:长横、短横、斜横;竖有三个:垂露、悬针、短竖;撇有四个:平撇、斜撇、竖撇、短撇;捺有两个:平捺、斜捺;提有两个:平提、斜提;钩有五个:竖钩、弯钩、斜钩、卧钩、竖弯钩。
这样共计23个基本笔画。在练习之前,我要求学生学会仔细观察,找出它们的规律和特征,使他们了解到其他的笔画及偏旁部首都可以通过这些基本笔画变化而来的,这样掌握起来就简单多了,而且方便记忆,更能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二是写中观察。书写中我指导学生力求把范字点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看清楚,在书写时做到眼到手到,不要写一笔,看一笔。
在写字练习中,指导学生仔细观察,有助于他们逐步养成严谨的学风,敏锐的眼力。 三是写后观察。
即要求学生把自己写的字与范字进行比较,找出不足之处,当即进行修改。学生在这样的比较中,就能不断提高观察力、审美力和书写能力。
总之,我在指导学生练字中,不让学生光“埋头”写字,更注重指导学生“抬头”读帖。这样,眼“读”越熟,心记越牢,手写起来才会越顺畅。
5、要知难而进,不要“浅尝辄止”。学生初临名碑法帖会觉得很新鲜,兴趣大,尽头足,进步亦快。
但随着临帖的深入,往往会出现“虽经努力,但进步缓慢”“非但没有进步,反而越临越不像,甚至退步了”的感觉。这种暂时停顿的现象,心理学上称之为“高原期”。
遇到这种情况,我会引导学生具体分析原因,帮助学生及时改进旧的临帖方式方法,做到“察之尚精,拟之贵似”,并以前人勤学苦练的精神激励学生,使他们坚定信心,迈过“高原”,争取更大的提高,而不能知难而退,浅尝辄止,半途而废。明代书法论家项穆在《书法雅言》中说得好:“学书者,不可视之为易,不可视之为难;易则忽而怠心生,难则畏而止心起矣。”
此话对后学者不无教益。6、要持之以恒,不要“一曝十寒”。
书法不是一两天就能练就的,古往今来众多书法家无一不是通过勤学苦练获得成功的。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墨;钟繇入山练字十年,石木皆黑;智永登楼练字四十年,退笔成冢……前人如是苦学书法,而在今天,大多数小学生练字却常犯“冷热病”:高兴时写一阵,不高兴就数日搁笔;有时间就练一下,忙时就放到一边。
“一曝十寒,忽冷忽热”“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在临摹阶段很不可取。当然练字多少要看时间和兴趣而定,但坚持每天临帖,哪怕是十分钟、二十分钟,持之以恒,做到。
7. 怎么写好钢笔字
主楼您好:
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
1、树立良好的心态。书写虽非大事,但拥有何种心态是非常关键的。带着烦躁甚至恼怒的情绪书写,肯定写不出工整的字。因此,书写时心境应平和,静下心来写字才行。
2、做好书写的心理卫生工作。首先,执笔姿势要规范。执笔时如何的握法,也有一番讲究。要合理的调配好拇指、食指、中指等,五根指头用力要均匀,握笔的部位要恰当,太高写字无力,太低手易疲劳。可简记以下口诀:食拇夹,中指抵、无尾靠;拳心空、腕应松。
其次,遵循正确的坐姿。什么样的坐姿写出来的字大不一样。下面的坐姿都是不对的:趴着写、翘起“二郎腿”写、斜着身写、摇头晃脑写等等。只有身子坐正,双手自然平放书桌……才能写出好字。以下口诀有助把握姿势的正确:头正肩平臂开,身直臀稳脚平放
最后,用笔过程要讲究。注意两个450。笔杆的倾斜与笔杆在纸面上的投影;运笔力度以不透过两张纸为宜;运笔速度要把握好,不能太慢。
3、临摹字帖要筛选。字帖是书法家们多年书写的宝贵财富,更是我们写好字的捷径,他象一个不说话的老师,时时陪伴你。要花时间、精力去临摹、读帖、及创作。并不是任何一种字帖都适合你。学校提供多种不同的字帖大家选择,要好好的对待。
4、持之以恒,掌握技巧。教育部文件明确提出“提笔就是练字时”的规范化要求,掌握汉字的书写已成为一种共识。而“写出一手好字”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完成的,因此,我们要有花长的时间,有时是一辈子才能取得的准备。但你若注意细节,依据以上几点要求,你将很快提高自己的书写水平。希望同学好好努力,争取人人练就一手好字。
以上几点建议,希望对同学的书写有帮助。 如果还有问题可加QQ:852924703 有问必答 希望采纳
8. 写钢笔字的口诀
写钢笔字的口诀:上下结构找主笔,左右结构作对比,独体结构如上下,包围结构有诀窍。
1、找主笔:左边见撇当左舒,右见捺钩宜展放,上下相同上略小,下部放宽要写胖,横若copy写长撇必短,横若短时撇写长。
2、做对比:左右有竖右边长,隹字在时单人长,左竖百右横竖要低,右竖左横横写高,如右上平下竖者,左高右低要错位。
3、包围结构:左半包时要偏右,右半包时则偏左,上三包围要靠上,左三包围下横长,下三包围包一半,全包围时写中间。
扩展资料:
写好钢度笔字的注意事项:
把字写得端正,这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要求。要把竖画写直,就是要多练,没有什么捷径可走。一个字中间的竖画一定要写直,因为这个笔画影响着字知的端正。
匀,就是要把笔画写匀。笔画写匀,字才美观。如果横画多的字,要注意把横画写匀,如:言、其、重、事等;如果竖画多的字,要注意把竖画写匀,如:山、而、侧、顾等;如果撇画多的字,则要注意把撇画写匀,如:须、彩、勿、多等。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钢笔字
人民网-写好钢笔字也有“速成”之道?
9. 如何写好钢笔字,行书体
怎样写横 汉字是由笔画组成的,在汉字中横是用的最多的笔画。
故它的重要性就可想而知了。但横的种类很多有平横、凹横、左尖横、右尖横等,在这样繁多的笔画中从何入手,先写那个后写那个,以笔者之见不要管它那么多,中国有句俗话叫做:“万变不离其宗。”
就是这个道理。横有两种基本写法,一是次笔(图一),二是主笔(图二),在这两种写法中起笔、行笔是一样的,只是长短不同,收笔不同。
在收笔处,前一个是驻笔,就是在结尾处停一下笔,停的目的就是为下一个笔画做准备,同时也就产生了节奏。毛笔在此还有个作用是墨没有走到,通过驻笔使墨走到。
在收笔处,后一个是顿笔,在此前有一个提笔,这个提笔就是为顿笔做准备的,提是往上顿是往下,一上一下、一提一按完成了顿笔。毛笔写大字提按还明显些,写小楷和钢笔字时,提笔只是靠感觉而已。
下边就具体地谈谈横的写法。 横的起笔:从左上角往右下角顿笔,这就是前边说的“落笔如空中坠石”。
顿笔少驻。(也就是少停一下)注意:在这我强调的是,顿笔不能行笔。
也就是说笔从左上往右下自然落下,型如桃点。 横的行笔:在顿笔的基础上笔往右平稳的运动。
注意:不能提笔,不能写斜。如能达到平如桌子面者更好。
横的收笔:横的收笔有两种一是没有顿笔,二是有顿笔。注意:顿笔也是往右下顿笔。
然后回锋,与下个笔画连接。 横的种类:一是主笔横,在一个字中只有一个,特点长而少。
如同首领不能有二。二是次笔横,多而短,如同士兵多而精。
横的手法:毛笔和钢笔都是靠手腕进行运动,从上往下(顿笔)--再从左往右(行笔)--往上运动(提笔)--从上往下(顿笔)--从下往里(回锋)这是主笔的收笔,次笔的收笔是驻笔。 横的练习:在练习时可以单独练习,也可用字练习,可选用 一、二、三进行练习。
横的节奏:由慢到快再到慢的过程。注意:这里的快是稳中求快,切忌随意的快。
怎样写竖 竖和横方向是不同的,一平一直,一宽一窄。竖就像柱子,一根顶梁柱,可见竖的作用有多大。
故竖必须写的结实、有力,否则不能挑起大梁。横竖是平与直,均属于“静”的范畴。
所以要求写“稳”,不要求写“动”。竖的种类很多,它和人一样有高低和胖瘦之分,也就产生了长竖和短竖。
有灵巧和魁梧之别,也就形成了细竖与粗竖。在书写中应灵活掌握,以不变应万变。
比如上尖竖起笔就要轻,顺锋落笔,注意在此就不要顿笔,否则就写不成上尖竖了。下尖竖就与此相反,它在收笔处不能顿笔,不然就写不成下尖竖了。
此外还有腰细竖、腰粗竖等等。但竖的基本写法从形态上分只有两种,一种是垂露竖,它的用途比较广。
(图一)另一种是悬针竖。它的用途就比较窄,只用在中间,如“中”字等。
(图二)从此可以看出竖都是在此基础上进行长短、粗细、轻重之变化。下边就谈谈竖是怎么写的。
竖的起笔:竖的起笔有两种,一是顿笔法、二是顺锋落笔法。不同的笔画有不同的用途,你在今后的临帖中就能发现,这两种起笔方法。
第一种先说顿笔法。笔锋从左上角往又下角顿笔,稍驻,然后方向转变,向下行笔。
形态:笔画头部不能有尖的出现。 第二种顺锋落笔法。
就是笔画从左上角向右下角顺锋落笔,稍驻,然后向下行笔。注意:不能顿笔。
形态:笔画头部呈尖状与顿笔法相反。竖的行笔:在起笔的基础上,笔向下运动,笔毫向两边铺开。
要求要稳,不能有锯齿状。竖的收笔:竖的收笔根据不同的需要,也有不同的写法。
一是垂露竖,二是悬针竖或下尖竖。具体的写法是: 第一种先说垂露竖:在行笔的基础上向右下顿笔,然后向左上提笔回锋。
笔画下边状如露水珠,故称之垂露竖。 第二种是悬针竖或下尖竖:先说悬针竖,在行笔的基础上逐步向上做收笔动作,形成一个尖型,形似刚针故称之“悬针”竖。
注意:不能有虚尖。此笔画多用在一个字或一个部首的中间,如:中、半、十、羊、峰、样、针等字。
下尖竖的写法是在行笔的基础上向左下角收笔。下尖竖的特点是竖较短,只用在左边较短的竖。
竖的练习:可以单独的练习,也可结合字的练习。如:结合横的练习可选用 “王”、“圭”、“十”等字。
(图三) 写竖速度:起笔慢、行笔快、收笔慢。 怎样写撇 前边我们已经讲过横和竖,即平和直,现在我们讲讲撇,讲讲斜。
撇是斜的。斜是美的,斜是动的、斜是一切生命的体现。
这使我想起“风吹哪个杨柳,唰、啦、啦、啦。”
这使我看到“在那遥远的夜空,有一个弯弯的月亮,弯弯的月亮下面有一 个弯弯的小船。”
在这美丽、迷人的景色中,给人们带来的无限遐想。是啊!美是斜的,美是动的,美是有生命的。
书法也是一样,它美就美在那个撇,它从左上往右下运动而形成的极富动感的线条,那不就是杨柳、那不就是小船吗?多么富有诗意啊!古人对撇有另一种评价,形象地称之为“犀角”,可想而知撇之锐利。在艺术上,斜与平是动与静的对比,是活拨与端庄之变化,故浪漫是撇的一大特征,所以在书写时要把握这一特征。
须注意的是,不要得意忘形,要既美丽、潇洒而又不失其风度,这是最美的追求。 一.撇的种类:从大小上分,有长撇、短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