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怎么写影视剧评说作文
这是一部神魔小说
《西游记》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绚丽多彩的神魔世界,人们无不在作者丰富而大胆的艺术想象面前惊叹不已。然而,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是一定社会生活的反映,作为神魔小说杰出代表的《西游记》亦不例外。 正如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指出,《西游记》“讽刺揶揄则取当时世态,加以铺张描写”。又说:“作者禀性,‘复善谐剧’,故虽述变幻恍忽之事,亦每杂解颐之言,使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的确如此。通过《西游记》中虚幻的神魔世界,我们处处可以看到现实社会的投影。而作者对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的态度也颇可玩味,在《西游记》中,简直找不出一个称职的皇帝;至于昏聩无能的玉皇大帝、宠信妖怪的车迟国国王、要将小儿心肝当药引子的比丘国国王,则不是昏君就是暴君。玉皇大帝手下十万天兵天将,竟然抵不过孙猴子一条金箍棒,而让真正的贤才去当不入流的马夫,其统治之昏暗,虚弱,不言而喻。如来佛祖所创佛教,僧人自然不能以钱财所迷,可是佛祖竟然默许手下人收取贿赂,而《西游记》一路上妖魔鬼怪,多与神佛有瓜葛,如青牛精是太上老君坐骑,金银角大王是太上老君的童子,狮驼岭三魔王均与文殊,普贤菩萨甚至如来佛祖有关系,这反映封建社会官官相护的黑暗情景。
《西游记》中的许多形象,例如孙悟空、猪八戒等对于中国人来说几乎家喻户晓。《西游记》系统地反映了中国释、道、儒三教合流的思想体系,将道教的天上、地狱和海洋的神仙体系与佛教的西天揉合到一起,并在同时执行“世上没有不忠不孝的神仙”的儒教思想。《西游记》提出“皇帝轮流作,明年到我家”的大胆言论。同时这本书中神仙体系的描绘正是作者当时生活的明朝政治社会的缩影。
2. 怎样写影视剧评说
<家有儿女>这是一部充满家庭欢乐的片子,让拥有幸福家庭的人们分享快乐,而那些并不美满的家庭多了分美好的期盼.在闲谈中,大家也爱聊起<家有儿女>,譬如"那个老三小胖猪,肥乖肥乖那个是宋丹丹的哇儿多嘛","老二长得多象夏雨呀","小雪演过孝庄秘史的呢"。
..大概因为他带给人们的快乐不少,人们总是乐滋滋地回味着. 在这部戏中,三个小孩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但宋丹丹和"大熊"爸爸(因为他憨憨的,又有熊熊的身材)的表演简直不能忽略哦!他们的表演才让我们有更多家的感觉,亲切自然. 有人说<家有儿女>是从第三部才有了通过剧本给大家教育子女的种种建议的构思,我倒认为从第一部起就有了这种作用.从家中从不体罚孩子,爸爸的对孩子的说服教育,儿女是自由发展的空间但父母也给他们建立正确的是非观念.这些都体现着嘛~ 真正的家庭生活当然有更多的烦琐,就象现实中的妈妈不可能象宋丹丹一样上班做饭弄清洁却不显丝毫疲惫.因为片子是从生活提取的部分.而一部家庭喜剧更是将那些生活中快乐美好的东西留给观众.《功夫》:简单的故事,不凡的力量【一个票房炸弹,高潮太快,故事太简,意犹未尽。】《少林足球》的成功成了我看《功夫》的理由。
不出乎所料,当年《功夫》掀起了一股热潮,中国功夫又被西洋人关注。《功》由哥伦比亚公司投资,耗子1.5亿元,2/3的资金都被星爷不惜重本地花在电脑特技上,他会用钱啊!《功》采用了4个《少》的原班演员,还发掘新人黄圣依,更史无前例地请出懂真功夫的梁小龙、元秋、元华、赵志凌、释行宇,冯克安演出,可谓集中国武术之大成。
《功》故事主题依然万变不离其宗——小人物力争上游。虽然没有什么新鲜感,但用奇妙、奇异、奇幻的功夫做包装,以及星爷的搞笑细胞,使《功》魅力四射。
《功》在视觉特技上采用普遍的CG特技,效果比《少》更逼真,细腻。因为本片的前任武指是洪金宝,后任武指是袁和平,所以影片里有两种截然不同但各具神韵的功夫。
前者是硬桥硬马实打实,拳拳有力,很带劲,让观众找回以前香港功夫片的感觉。后者则是天马行空,创意不断,用功夫和其他支配的力量合成耳目一新的动作套路,非常讲究视觉的处理。
片中主要的打斗有4场,最长的是琴魔对付城寨三大高手和包租夫妇那场,也是最精彩的一场。这里导演用新鲜的攻击方式——琴音化作武器,攻击对手,非常有张力,也吸引观众的眼球。
我最欣赏的除了《功》的视效,还有它的配乐和音效。斧头帮一出场,都会有一段紧凑的曲子,十分适合营造氛围。
而那个帮主跳舞时的曲子也轻快动听,最得意的是导演尝试用以前粤语长片经常的振奋人心的音乐作为影片主旋律,边打边享受这段激进的音乐,真可谓一举两得。然而,最厉害的是包租婆的狮吼功,一吼,影院里的观众不得不捂住耳朵。
那声长吼搞得满城风雨,天翻地覆,很有张力。诸如玻璃爆破,城墙倒塌,旋风,琴音,琴风等所有配乐都经过美国人的“调教”制造,效果明显。
完美的视听享受,观众不得不屈服,无论故事如何发展,那令人戏份的画面和地震般的音响也令人们过目不忘。周星驰在《功》里再度删减以往的无厘头风格,片中的搞笑成分比《少》更少,是极少。
观众看星爷就是看他的无厘头,如今星爷玩正经,还有什么值得看的呢?还有什么撑着他?尽管是正经了,但星爷不得不加点搞笑桥段:勒索理发师,向城寨的人单挑,飞刀暗算包租婆,追逐战……可惜最抢镜的不是星爷了,星爷把大量的镜头放在包租夫妇上,不过也更令人捧腹大笑。《功》也像励志片,也有《少》里表达主人公的理想的实现,《少》是正路喜剧,而《功》则是黑色幽默,但这样的幽默很有层次感。
因此,观众在观看《功》的过程中也有大笑的时候。《功夫2》一直没有明朗的消息要开拍,不知多少年后,星爷会再次给我们带来无限的惊喜。
3. 如何写好电影电视剧影评
写影视评论,应该把握好这样几点:捕捉住感受点。
一部电影或电视剧涉及的方面很广,需要品评的着笔点很多。这就需要对电影或电视剧反复回味思考,用心灵再度感受,把握住影视剧中最能动人的地方,并使之在自己的笔下得到理性的升华。
如观看了《泰坦尼克号》,不能只简单地叙述这场爱情故事,而要从主人公生与死的考验中感悟到人性的光芒。 具体来说:(一)立意要新,开掘要深。
写影视评论要有新意,要有独到的见解,抓往要点,自感而发。要做到有新意,一是要抓住影视剧的内容,结合社会现买;二是要准确把握住影片的精神实质,挖掘影视剧本身所包含的深刻内涵。
例如对张艺谋电影的分析要紧扣住时代背景,但也不必要都从思想意义角度分析,如巩俐在张艺谋电影中的形象塑造,张艺谋电影中的男性形象等,都是可以开掘的领域。 (二)要实事实是地分析评价。
鲁迅先生说过:评论作品"必须坏处说坏,好处说好",还要"知入论世"。他说"倘若论文,最好的是顾及全篇,非目顾及作者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况,这有较为确凿。
"对影视剧作实事来是的评价,要求我们用全面的观点,不是顾其一点,而是观照全片。顾及编导的意图、表演的全部以及当时的社会环境、历史背景等等,作恰如其分的分析与评价。
不能强导演、演员、片中人物所难,求全责备。同样,我们在写影视评论时,也不能人云亦云,如评电影《花季,雨季》时,在一片叫好声中,有同学冷静地认为编导将银幕中的学生形象给拔高了,就很有思考。
(三)要重视影视剧的艺术分析。电影电视是通过艺术手段来表现主题、塑造人物、抒发感情的,所以影视评论要重视对影视剧艺术的高下进行分析。
这种分析应具体详细,由表及里,言之有物;评价则应观点鲜明,实事求是。在艺术评析中,字里行间渗透出电影意识,尽可能恰当地运用电影艺术名词术语,还需要有对影视艺术的深刻感受与理性把握。
这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理论书籍和多欣赏优秀影片电视剧来解决。每年的电影电视剧大奖评选,世界各国的影展等都给我们提供了这样的机会,虽不能亲临其境,但通过多种媒体一样能了解动态,捕捉到世界电影发展的最新信息。
(四)影视评论写作可以有长有短,可着眼于一部影视的一个镜头,也可以着眼于一种影视现象。练习写影评,可从评论一个人物形象、一个情节、一个场面入手,可对演员演技、拍摄技巧、导演意图、影视风格、色彩、语言、音乐等进行单一的评析。
随着写影评水平的提高,就可对某一人物形象,如剧中的学生、教师、军人等银幕形象发表看法,也可以从纵向谈某一阶段影视的回顾或某一体裁影视的回顾,分析其得失;或从横向谈某一风格的电影或电视剧,如贺岁片、娱乐片等,或横纵向结合,谈一个导演的风格,如谢晋模式、张艺谋现象、赵宝刚的青春剧等。初涉影评写作不宜贪大求全,而应从一点一滴写起,思考挖掘,连缀成篇。
(五)开始练习写作影视评论时还应该注意:语言要朴实,要个性化。写影视评论一定要讲真话,讲自己的话,不要抄袭别人的评论。
唯独自己的感受和朴实的语言,才会使自己的评论富有个性和新意,也才会给读者带来清新的感受。 (六)叙议要结合,突出评论。
影视剧是最直观可感的,影视评论离不开叙事。但切忌过多地叙述故事,要突出分析写评价。
当然,所评所析不得脱离影片孤立地进行。 (七)设计好影视评论的标题至关重要。
一般来说,它由正副标题构成。正题——揭示文章的中心,必须简明扼要,而又耐人寻味,能够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也能给读者带来审美愉悦,它是贯穿全文的主线;副题——点明评论对象,交待片名或评论角度,它是正题必要的补充。
二者相得益彰,能使文章增色不少。如:《历史和时代的搏击者——评银幕上的**员形象》,《悲剧在红色中渗透——评电影》。
(八)我们在写影视评论的过程中,要不断总结学习他人的写作经验,丰富自己的写作实践,在日积月累的基础上,通过影视评论的写作,不断促进我们知识结何的完善,提高我们的颀赏水平和审美能力。
4. 如何写好电视评论
电视评论与影评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我个人觉得对于拍摄这方面,对于取景角度这方面可以挖掘一下,因为角度直接影响拍摄效果嘛。
再一个就是演员的演技,可以选取某些特定的细节进行分析。
另外就是这部电视剧的深层思想内涵,艺术来源于生活,其实电视剧也好,电影也好,很多都会反映现实生活的一些问题。于是你在平时生活中仔细观察,写的时候就会有话说。
个人觉得影视剧的音乐也是很重要的,有些音乐依托于影视作品而存在,却可以超越催生他的作品而永垂不朽(额,这个词用的。。。)。好的音乐可以为电视剧加分不少~
弱弱的说一句,我不是专业人士,以上观点你可以小小的参考一下。。。。。.
5. 艺考中如何写好电视剧评论
看片分析,是近年艺术类招生运用得十分普遍的一种考试形式。
它先让考生观看一部电视片的录相或光盘,然后按要求写文章。这充分体现了电视的专业特色,有利于发现具有初步电视意识的好苗子。
同时,它又避免了命题作文的偶然性,有利于考出真实水平。也因为这样,它最能拉开考生之间的差距。
与“面试”的印象分不同,笔试的成绩更加具体、客观、过硬,所以在专业考试中,它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每个考生都必须认真准备。 那么,怎样写好看片分析呢?根据以往的经验,提出几条建议。
一、不要写成观后感 写好看片分析文章,关键在于能否准确把握文章的体裁。考生最常犯的毛病,就是审题不当,完全不符合考试要求,体裁不合,把它写成心得体会、观后感了。
这样,哪怕文章再有文采,哪怕你“自我感觉良好”,得分也不会高。所以有必要弄清观后感于看片分析有何不同。
济南世博艺术学校 首先是文章的体裁不同。观后感、心得体会一类文章基本属于抒情文范畴,抒情色彩浓;二看片分析则是文艺评论,属于议论文范畴,理论色彩浓。
前者重在感,而后者重在议。前者常有喜怒哀乐的句子,如“看了这部作品后我很感动”、“我很气愤”、“我心潮澎湃”之类;而后者态度比较冷峻,一般用各种议论手段,夹叙夹议,分析阐述,而不追求情感和“文采”。
其次是作者的身份不同。写观后感时,作者的身份是普通观众;而写看片分析时,作者的身份却变成了“评论员”和“业内人士”,至少应是个“准电视人”即将来可能进入电视行业的后备队。
既然来报考,就应该有一定的准备,有潜在的素质,就应该培养自己的专业素质和职业意识。他们在看电视时,就不能把自己混同于一个普通观众,而必须多一个心眼,多一番思考:假如我是专家、评委,我该如何评价它?假如我是同行、同事,我该向他学习什么?假如让我来拍摄,我该怎么做?总之,你必须寻找电视内行人的感觉,逐步培养专业眼光,逐步完成角色的嬗变:观众——准电视人——电视人——专家。
再次是针对的目标不同。观后感针对的是“这件事”,即作品的内容;二看片分析针对的则是“这部片子”,即作品本身。
前者回答的问题是:你知道这件事后有什么感想?这件事给你什么启示?而后者回答的问题是,这部作品该怎么理解?哪些地方比较成功?如《难圆绿色梦》,这部片子讲述一位植树造林模范的事,他辛勤种树几十年,数却被人砍光了。如果写观后感,应针对这件事,当然表示痛心、谴责。
而写看片分析时,则针对这部作品,分析它获奖的原因,成功的经验,应表示出赞叹、欣赏。这二者的基调是明显不同的。
最后是文章的侧重点不同。观后感重在作品的思想内容,重在教育意义;而看片分析则重在作品的创作经验,包括艺术形式。
前者要求紧扣主题,联系实际抒发感受;而后者要求紧扣创作特色,分析其表达效果,分析它的形式是如何为内容服务的。 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简而言之,所谓看片分析,就是要你以“内行”的眼光,讲出作品的“门道”来。 二、要有以论文的框架 明确看片分析是议论文这一定位后,接下来就是谋篇布局的问题了。
常见的毛病有以下几种。 1、全文只有一段。
有些根本没有段落概念,不会分段,往往想到哪里写到哪里,天马行空,东拉西扯,思维跳跃,胡子眉毛一把抓,这当然不行。 2、“串讲式”,或曰“赏析式”。
它往往从电视片第一个镜头讲起,然后第二个、第三个……一边叙述内容,一边作些评点,还美其名曰“夹叙夹议”。这好比语文老师串讲课文,念一段,讲一段。
这种写法缺乏宏观的锻炼,没有形成小论点,没有上升为理论,没有总结,也不符合要求。它还带来另一个后果,就是叙述太多,议论太少,往往头重脚轻,开头十分啰嗦,结尾又草草收场。
3、“杂文式”。这经常发生在擅长写作的同学身上。
他们不满足议论文的一般套路,斥之为“条条框框”、“八股文”,很想展示自己的文采,于是把它写成文艺性论文,即杂文。当然不排斥少数尖子可以写出优秀的杂文来,但在考试时一般不要用。
正确的写法,应该按照议论文的一般框架,既有论点、论证、结论三大部分。 开头是提出问题,即论点部分。
它应该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对分析的对象(即这部作品)做个简单的介绍:叫什么名字(标题),作者是谁(那个台拍的),属什么体裁(栏目),讲了什么内容,表达什么主题等。
二是对这部作品做个总的评价,即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如“这部片子拍得很成功”等等。 中间是主体,是提出问题,既论证部分。
它要求具体分析这部片子的成功之处,有哪些创作经验。建议至少讲三个方面的邮电(或特点),而且每个方面分别写一小段,每个方面应该提炼出一句评语(即小论点)。
小论点应该精辟、整齐、醒目,最好归纳的句式比较整齐。为了突出小论点,应该把它们放在各小段的开头,或改成粗题字排版,或省为小标题。
还可在前面加上“第一、第二、第三”,或“首先、其次、再次”,或用排比句。这之后,在围绕这个小论点作分析,“摆事实、讲道理”。
应该结合片子的内容,举出具体例。
6. 电视影评怎么写
楼主您好,以下是方法。
一、影评的含义:它是艺术评论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根据某种思想原则和审二、影评的分类:简单地说,影评就是一种专业化的议论文,而不是记叙文。
一般说来,常见的影视评论有六种:一是简介式评论,二是广告式评论,三是技术式评论,四是史学式评论,五是理论式评论,六是观感式评论。需要注意的是,写哪一种影评,应取决于写作的目的和特定的读者。
第一种和第二种,现在常在报纸上可以见到。比如《生活日报》每天都有一个版面,用来介绍当天的电视剧内容。只要在此基础上加一点议论文字,就成了简介式评论。而在“娱乐版”上,常见到“花絮”之类(不是名星花絮,而是作品花絮),则属于第二种评论,即广告式评论。这种影评的读者主要是关心影视娱乐的人,这种影评的目的是为他们的读者提供有关影视娱乐的信息。
第三种评论主要是专业性的,比如用光、布景、道具、化妆、音响、设备等方面。这种影评主要发表在技术性的专业杂志上,主要是写给技术人员读的。
第四种是学者型的评论,它们或者对作品进行艺术史的定位,或者从创作中总结出几条经验,上升为理论,使它具有更普遍的认识意义或指导意义。这种影评主要是写给创作者读的。
三、影评的特征
(一)与政治评论相比:突出审美判断
1、影视艺术反映生活有自己特殊的艺术规律,影视批评也应该遵照影视艺术美的规律和美的特征进行评论,它首先必须给人以美感,让观众在美的享受中潜移默化的得到陶冶。
2、影视评论不等同于从政治观6、评是辩驳
(二)思维方式:逻辑思维,美的思维
影评是对电影现象本质和规律的概括,是科学的抽象,因此思维方文学批评最好变成批评文学,有风格和华彩。——黄药眠
四、影评的要求
(一)先有所感悟,后发而为文
(二)新颖的角度,独特的构思
1、文章要有立意和角度。角度就是给所表现的事物选择一个最理想的着眼点和突破点。
凡》
2、立意要新颖。
3、角度要小,立意要单一集中。
(三)结构严谨,起落有致
影评常见结构:
1、倒论式结构把文章的结论放在前面,然后从各个方面开始论述这个结论,又称演绎法。
2、事件发展式结构情节的开头就是文章的开头,结尾就是文章的结尾,基本上是按照电影发展顺序
7. 影视剧评说怎么写 今天就要
家有儿女 是一部充满家庭欢乐的片子,让拥有幸福家庭的人们分享快乐,而那些并不美满的家庭多了分美好的期盼.在闲谈中,大家也爱聊起,譬如"那个老三小胖猪,肥乖肥乖那个是宋丹丹的哇儿多嘛","老二长得多象夏雨呀","小雪演过孝庄秘史的呢"。..大概因为他带给人们的快乐不少,人们总是乐滋滋地回味着.
在这部戏中,三个小孩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但宋丹丹和"大熊"爸爸(因为他憨憨的,又有熊熊的身材)的表演简直不能忽略哦!他们的表演才让我们有更多家的感觉,亲切自然.
有人说是从第三部才有了通过剧本给大家教育子女的种种建议的构思,我倒认为从第一部起就有了这种作用.从家中从不体罚孩子,爸爸的对孩子的说服教育,儿女是自由发展的空间但父母也给他们建立正确的是非观念.这些都体现着嘛~
真正的家庭生活当然有更多的烦琐,就象现实中的妈妈不可能象宋丹丹一样上班做饭弄清洁却不显丝毫疲惫.因为片子是从生活提取的部分.而一部家庭喜剧更是将那些生活中快乐美好的东西留给观众.
《功夫》:简单的故事,不凡的力量
【一个票房炸弹,高潮太快,故事太简,意犹未尽。】
《少林足球》的成功成了我看《功夫》的理由。不出乎所料,当年《功夫》掀起了一股热潮,中国功夫又被西洋人关注。《功》由哥伦比亚公司投资,耗子1.5亿元,2/3的资金都被星爷不惜重本地花在电脑特技上,他会用钱啊!
《功》采用了4个《少》的原班演员,还发掘新人黄圣依,更史无前例地请出懂真功夫的梁小龙、元秋、元华、赵志凌、释行宇,冯克安演出,可谓集中国武术之大成。《功》故事主题依然万变不离其宗——小人物力争上游。虽然没有什么新鲜感,但用奇妙、奇异、奇幻的功夫做包装,以及星爷的搞笑细胞,使《功》魅力四射。
《功》在视觉特技上采用普遍的CG特技,效果比《少》更逼真,细腻。因为本片的前任武指是洪金宝,后任武指是袁和平,所以影片里有两种截然不同但各具神韵的功夫。前者是硬桥硬马实打实,拳拳有力,很带劲,让观众找回以前香港功夫片的感觉。后者则是天马行空,创意不断,用功夫和其他支配的力量合成耳目一新的动作套路,非常讲究视觉的处理。片中主要的打斗有4场,最长的是琴魔对付城寨三大高手和包租夫妇那场,也是最精彩的一场。这里导演用新鲜的攻击方式——琴音化作武器,攻击对手,非常有张力,也吸引观众的眼球。
我最欣赏的除了《功》的视效,还有它的配乐和音效。斧头帮一出场,都会有一段紧凑的曲子,十分适合营造氛围。而那个帮主跳舞时的曲子也轻快动听,最得意的是导演尝试用以前粤语长片经常的振奋人心的音乐作为影片主旋律,边打边享受这段激进的音乐,真可谓一举两得。然而,最厉害的是包租婆的狮吼功,一吼,影院里的观众不得不捂住耳朵。那声长吼搞得满城风雨,天翻地覆,很有张力。诸如玻璃爆破,城墙倒塌,旋风,琴音,琴风等所有配乐都经过美国人的“调教”制造,效果明显。
完美的视听享受,观众不得不屈服,无论故事如何发展,那令人戏份的画面和地震般的音响也令人们过目不忘。周星驰在《功》里再度删减以往的无厘头风格,片中的搞笑成分比《少》更少,是极少。观众看星爷就是看他的无厘头,如今星爷玩正经,还有什么值得看的呢?还有什么撑着他?尽管是正经了,但星爷不得不加点搞笑桥段:勒索理发师,向城寨的人单挑,飞刀暗算包租婆,追逐战……可惜最抢镜的不是星爷了,星爷把大量的镜头放在包租夫妇上,不过也更令人捧腹大笑。《功》也像励志片,也有《少》里表达主人公的理想的实现,《少》是正路喜剧,而《功》则是黑色幽默,但这样的幽默很有层次感。因此,观众在观看《功》的过程中也有大笑的时候。
《功夫2》一直没有明朗的消息要开拍,不知多少年后,星爷会再次给我们带来无限的惊喜。
8. 影视评论怎么写
电影,作为一种大众艺术,以其生动的直观性和逼近生活的真实感而易有广泛颀赏性。
一部优秀的影片能使人得到美的享受和精神上的陶冶。许多同学在观看影片后常会有感而发,尝试写作影评,这对于提高我们的影视鉴赏能力,端正我们的审美观念有相当大的帮助。
那么,如何写好影评? 写好影视评论的前提是细心观赏。影视评论不同于书评,书可以反复地看,而影片却一闪即逝,因此,在看电影时不能漫不经心,而要全神贯注,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对画面、音乐、对白、音响、表演等方面都要体察精微,并及时捕捉闪光的东西。
这样在写的时候才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一) “评什么” 在影片中可评的角度很多。
就一部影片而言,可以评主题、评人物、评细节、评场面、评艺术特点、评电影语言的运用等;就多部影片来说,可综合评论一系列影片,阐明某一时期电影艺术创作的倾向和特点;可综合某一类影片(如惊险片、探索片等)进行评论;可综合同一类问题(如古装片的雷同化等)进行评论;另外,还可以进行电影专评,如平添编剧、评导演、评演员、评摄影、评美工、评音乐等。 面对这些可评的内容,初学写影评的中学生具体应如何处理呢?最好的办法是“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敌人”,抓住影片中给自己留下印象最为深刻、最能激发自己写作欲望的问题来写,这样便于对问题作深入细致的评论,忌面面俱到。
影评写作可以有长有短,可着眼于一部影片的一个镜头,也可以着眼于一种电影现象。对于我们初中生来说,要对一部影片作出全面的评价比较困难,练习写影评,可从评论一个人物形象、一个情节、一个场面入手,可对演员演技。
拍摄技巧、导演意图、影片风格、色彩、语言、音乐等进行单一的评析。随着写影评水平的提高,就可对某一人物形象,如影片中的学生、教师、军人等银幕形象发表看法,也可以从纵向谈某一阶段电影的回顾或某一体裁电影的回顾,分析其得失;或从横向谈某一风格的电影,如西部电影、贺岁片、娱乐片等,或横纵向结合,谈一个导演的风格,如谢晋模式、张艺谋现象等到。
初涉影评写作不宜贪大求全,而应从一点一滴写起,思考挖掘,连缀成篇。 (二) 写影评,应该把握好这样几点: 1、捕捉住感受点。
一部电影涉及的方面很广,需要品评的着笔点很多。这就需要对电影反复回味思考,用心灵再度感受,把握往影片中最能动人的地方,并使之在自己的笔下得到理性的升华。
如观看了《泰坦尼克号》,不能只简单地叙述这场爱情故事,而要从主人公生与死的考验中感悟到人性的光芒。 2、抓住细节,诠释其深刻涵义。
所谓细节,是影片画面中对表现对象的局部或细微的变化进行精要细致的描绘。细节包括人物的举手投足、一颦一笑,道具的运用,色彩的调度,声音的变化等。
典型的细节对展现人物性格、设置悬念、推动情节发展都起着积极作用。如《大转折》中先后三次出现**的背影,每一次出现都预示着国民党军队下一次的失败,通过三次背影的刻划,将**政权日薄西山的局面富于象征性地体现出来。
3、立意要新,开掘要深。写影评要有新意,要有独到的见解,抓往要点,自感而发。
要做到有新意,一是要抓住影片内容,结合台社会现买;二是要准确把握住影片的精神实质,挖掘影片本身所包含的深刻内涵。例如对张艺谋电影的分析要紧扣住时代背景,但也不必要都从思想意义角度分析,如巩俐在张艺谋电影中的形象塑造,张艺谋电影中的男性形象等,都是可以开掘的领域。
4、要实事实是地分析评价。鲁迅先生说过:评论作品"必须坏处说坏,好处说好",还要"知入论世"。
他说 "倘若论文,最好的是顾及全篇,非目顾及作者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况,这有较为确凿。"对影片作实事来是的评价,要求我们用全面的观点,不是顾其一点,而是观照全片。
顾及编导的意图、表演的全部以及当时的社会环境、历史背景等等,作恰如其分的分析与评价。不能强导演、演员、片中人物所难,求全责备。
同的,我们在写影评时,也不能人云亦云,如评《情深深雨蒙蒙》时,有一位同学冷静地指出编导将荧屏中的军阀(如萍、依萍的父亲)形象拔高了——他遇见美丽的女子就抢来作为姨太太,可原因居然是她们像自己的初恋情人。 5、要重视影片的艺术分析。
电影是通过艺术手段来表现主题、塑造人物、抒发感情的,所以影评要重视对影片艺术的高下进行分析。这种分析应具体详细,由表及里,言之有物;评价则应观点鲜明,实事求是。
在艺术评析中,字里行间渗透出电影意识,尽可能恰当地运用电影艺术名词术语,还需要有对电影艺术的深刻感受与理性把握。这可以通过阅读电影理论书籍和多欣赏优秀影片来解决。
开始练习写作影评时还应该注意:语言要朴实,要个性化。写影评一定要讲真话,讲自己的话,不要抄袭别人的评论。
唯独自己的感受和朴实的语言,才会使自己的评论富有个性和新意,也才会给读者带来清新的感受。 叙议要结合,突出评论。
影评离不开叙事。但切忌过多地叙述故事,要突出分析写评价。
当然,所评所析不得脱离影片孤立地进行。 设计好影评的标题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