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甲骨文的发现
【甲骨文的发现】
古代甲骨上的刻划痕迹被确认为是商代文字,是上世纪末、本世纪初的中国考古的第三大发现(敦煌石窟、周口店猿人遗迹)之一。可是它的发现过程,却是十分偶然而又富于戏剧色彩的。
清末光绪25年(公元1899年)秋,在北京清朝廷任国子监祭酒(相当于中央教育机构的最高长官)的王懿荣(1845—1900)得了疟疾,派人到宣武门外菜市口的达仁堂中药店买回一剂中药,王懿荣无意中看到其中的一味叫龙骨的药品上面刻划着一些符号。龙骨是古代脊椎动物的骨骼,在这种几十万年前的骨头上怎会有刻划的符号呢?这不禁引起他的好奇。对古代金石文字素有研究的王懿荣便仔细端详起来,觉得这不是一般的刻痕,很像古代文字,但其形状又非籀(大篆)非篆(小篆)。为了找到更多的龙骨作深入研究,他派人赶到达仁堂,以每片二两银子的高价,把药店所有刻有符号的龙骨全部买下,后来又通过古董商范维卿等人进行搜购,累计共收集了1500多片。安阳出土的甲骨文
他对这批龙骨进行仔细研究分析后认为,它们并非什么“龙”骨,而是几千年前的龟甲和兽骨。他从甲骨上的刻划痕迹逐渐辨识出“雨”、“日”、“月”、“山”、“水”等字,后又找出商代几位国王的名字。由此肯定这是刻划在兽骨上的古代文字,从此这些刻有古代文字的甲骨在社会各界引起了轰动,文人学士和古董商人竞相搜求。
曾有人对王懿荣从中药中发现带字龙骨之说提出质疑,认为王懿荣在他的有关著述中没有这方面的记载,并认为王懿荣吃的龙骨在药店已加工成细粒,看不出刻痕文字来的。而且当时菜市口一带并没有达仁堂药店。对此,后来研究甲骨文的学者周绍良说,当时龙骨在中药店都是成块、成片出售的,直到三十年代他到中药店买龙骨还是这样。至于达仁堂药店当时确实不在菜市口,但菜市口有家著名的西鹤年堂中药店,当时的人很迷信西鹤年堂,买中药都要去西鹤年堂药店,这也有可能是当时传误造成的结果。
在甲骨文还未确认以前,河南省安阳市小屯村的农民在耕作时就不断在农田里挖刨出古代甲骨。据说把甲骨当做药材到中药铺去卖的第一个人是一位叫李成的剃头匠。一次他害上一身脓疮,没钱去求医购药,就把这些甲骨碾成粉敷到脓疮上,想不到流出的脓水被骨粉给吸干了,而且发现骨粉还有止血的功效。从此他就把它们收集起来,说成是龙骨,卖到了中药铺。
经过许多学者专家考证研究,所谓龙骨其实是商代占卜用的工具。人们在占卜之前,先把龟甲和牛肩胛骨锯削整齐,然后在甲骨的背面钻出圆形的深窝和浅槽,占卜时,先把要问的事情向鬼神祷告述说清楚,接着用燃烧着的木枝,对深窝或槽侧烧灼,烧灼到一定程度,在甲骨的相应部位便显示出裂纹来。于是,占卜者根据裂纹的长短、粗细、曲直、隐显,来判断事情的吉凶、成败。占卜后,便用刀子把占卜的内容和结果刻在卜兆的近处,这就是卜辞。刻有卜辞的甲骨被当做档案资料妥善收藏在窖穴中,遂得流传于后世。甲骨文发现的故事,后来被人们称为“一片甲骨惊世界”的奇迹,在中国和世界考古史上写下了带有传奇性的篇章。
2.字的来历(除课文内)
汉字的起源
汉 字 的 起 源 有 种 种 传 说, 中 国 古 书 里 都 说 文 字 是 仓 颉 创 造 的。 说 仓 颉 看 见 一 名 天 神, 相 貌 奇 特, 面 孔 长 得 好 像 是 一 幅 绘 有 文 字 的 画, 仓 颉 便 描 摹 他 的 形 象, 创 造 了 文 字。 有 的 古 书 说, 仓 颉 创 造 出 文 字 后, 由 于 泄 漏 了 天 机, 天 落 下 了 小 米, 鬼 神 夜 夜 啼 哭。 还 有 一
种 传 说, 说 仓 颉 观 察 了 鸟 兽 印 在 泥 土 上 的 脚 迹, 启 发 了 他 发 明 文 字 的 灵 感。 这 种 种 传 说 都 是 靠 不 住 的。 文 字 是 广 大 劳 动 人 民 根 据 实 际 生 活 的 需 要, 经 过 长 期 的 社 会 实 践 才 慢 慢 地 丰 富 和 发 展 起 来 的。
从 1954 年 秋 至 1957 年 夏, 中 国 考 古 工 作 者 多 次 发 掘 了 半 坡 遗 址(今 西 安 市 东 郊 半 坡 村 北), 发 现 了 早 在 6000 年 左 右 半 坡 人 在 长 期 的 生 活 和 生 产 实 践 中, 创 造 了 具 有 文 字 性 质 的 劾 划 符 号 和 绘 画、雕 塑、装 饰 品 等 艺 术 作 品。 半 坡 人 的 刻 划 符 号 多 保 留 在 彩 陶 上, 这 可 以 看 作 是 原 始 的 中 国 文 字。 近 年 来, 中 国 在 山 东 莒 县 陵 阳 河 大 汶 口 文 化 晚 期 的 一 处 遗 址 里 发 现 了 一 批 墓 葬 (距 今 已 有 4500 多 年), 出 土 了 大 量 的 文 物。 在 一 些 陶 尊 上 各 刻 有 一 个 图 象 文 字, 共 发 现 了 10 多 个 单 字。 这 些 文 字 是 按 照 实 物 的 形 状 描 绘 出 来 的, 所 以 称 为 “象 形 字”。 字 体 的 结 构 与 甲 骨 文 上 的 象 形 字 十 分 相 似, 但 比 甲 骨 文 要 早 1000 多 年。 因 此, “象 形 字” 是 中 国 最 早 的 文 字, 它 已 具 有 了 文 字 的 特 征。
汉 字 的 构 成 主 要 有 三 种 方 法:
象 形 法 这 是 形 成 汉 字 的 最 早 方 法, 因 此 创 造 了 最 原 始 的 文 字, 例: “日” 写 成 , “月” 写 成 , 水 写 成 , 牛 写 成 等 等。 这 些 象 形 字 经 过 逐 渐的 演 变, 到 后 来 都 改 变 了 原 字 的 形 体, 变 成 了 后 来 方 正 的 字 体, 有 的 笔 画 减 少 了, 有 的 笔 画 增 添 了, 由 不 规 则 变 成 了 有 规 则 的 字 体。
会 意 法 象 形 字 比 较 容 易 看 出 造 字 的 道 理, 但 它 们 不 能 表 达 抽 象 的 意 思。 古 人 便 创 造 了 另 一 种 造 字 法 —— 会 意 法。 就 是 用 不 同 的 符 号 或 借 用 “象 形 字” 加 上 一 些 符 号 来 表 达 一 个 抽 象 的 意 思。 例: “明” 字 写 成 , 意 为 “日” 和 “月” 带 来 光 明。 “旦” 字 写 成 , (意 为太 阳 出 地 平 线 而 升 起。
形 声 法 象 形 字 和 会 意 字 都 能 从 字 形 上 看 出 字 的 意 义, 但 却 不 能 读 出 声 音。 因 此 又 创 造 了 形 声 法 来 造 字。 把 表 示 声 音 的 声 旁 和 表 示 意 义 的 形 旁 搭 配 起 来, 组 成 很 多 新 字。 例: “爸” 字 是 表 音 的 “巴” 字 和 表 形 的 “父” 字 的 结 合; “ 芭 ” 字 是 由 “巴” 和+” 搭 配 而 成。 这 样 文 字 越 造 越 多, 据 统 计, 形 声 字 占 汉 字 的 90 左 右。 汉 字 的 形 成 和 发 展, 成 为 人 们 交 流 思 想 的 重 要 工 具, 适 应 了 人 类 社 会 生 活 的 需 要。
3.汉字的演变过程
一、汉字的形体演变 1.甲骨文——→金文——→大篆、六国古文→小篆——→隶书—→楷、草、行书 (殷、商) (西周、春秋) (战国) (秦朝) (汉朝) 2.由小篆演变为隶书叫做隶变,这是汉字形体演变史上重要的里程碑,是古文字和今文字的分水岭,此前的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叫古文字,字形具有象形性,此后的隶书、楷书、行书叫今文字,字形具有象征性。
二、利用楷书形旁推求字的本义范畴 1.部首 (1)把有相同意符的字放在一起,成为一部,其共有的偏旁排在该部之首,叫部首。如:札、李、椅、核、树等,其部首是“木”。
(2)以义定部与以形定部 ①《说文解字》等工具书以义类来确定部首,叫以义定部。如,甥、舅均为“男”部,施、旗“※”部。
②《辞海》、《现代汉语词典》等工具书为方便检字,不再考虑字的意义,纯粹从字形出发确定部首,叫以形定部。如,施、旗均为方部;到(从至,刀声)刀部。
2.分析古字形,探求字的本义 (1)根据字形与词义之间的关系的不同,可以把字(词)义分为本义、引申义、假借义。字形与词义之间有直接联系的是本义,由本义引申出的意义叫引申义,字形与词义之间没有联系的叫假借义。
如:戎:本义指兵器,引申为士兵、军队、战争、征伐,假借义指你(们)。 (2)造字法四书在探求字的本义中的地位和作用 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字的表意性由强到弱递减。
象形字、指事字直接表意,会意字间接表意,形声字要把意符、声符、口语读音联系起来才表意。 3.掌握以下意符所表示的义类: 亻儿:人 冫(仌):冰、寒冷 刂(刀):刀、切割 力:力量、用力 匚:盛物的器皿 口:嘴、口 囗:围墙、包围 土:土、土地 女:妇女 子:子女 宀:宫室、房屋 山:山岳 巾:布帛 广(yǎn):宫室 弓:弓箭 彡:修饰 彳:行走 忄(心):心情、心理活动 扌(手):手、手的动作 斤:斧子 日:太阳、季节、时辰 月:月亮 木:树木、木材 欠:张口、出气 殳:打击 毛:毛发 氵(水):水 灬(火):火 牛:牛、牲畜 犭(犬):狗、野兽 王(玉):玉石 瓦:陶器 田:田地 疒:疾病 皿:盆类器皿 目:眼睛、看 石:石头 礻(示):鬼神祭祀 禾:禾类植物 穴:洞穴 立:战立 ?(竹):竹子 糹(糸):丝麻绳索 缶:陶器 罒(网):罗网 羽:羽毛、翅膀 耂:老人 耒:农事、农具 耳:耳朵、听 月(肉);肉、肉体 舟:舟船 艹(艹):植物、草木 虫:蛇 行:道路 衣:衣服 见:看 角:兽角 讠(言):言语 豕:猪 贝:钱财 走:行走、奔跑 足:脚、行走 车:车辆 辶(辵):行走 阝 右 (邑):城邑 酉:酒、酒坛 门:门户 阝 左 (阜):山陵、台阶 隹:鸟类 雨:雨类 革:皮革 页(xié):人头 飠饣(食):食物 马:马 骨:骨骼 髟:毛发 鬲:釜锅 鬼:鬼魂 鱼:鱼类 鸟:鸟类 4.注意以下问题 (1)古文字隶变楷化后,原来的象形字不象形了。
如: 题:从页,是声。本意指人头。
杂:杂,从衣,集声。五彩相会也。
(2)现代字典辞书上的所谓部首,指的是检字法部首,要仔细分辨才能确定其形旁及本义。 三、汉字用字现象 用字现象 定 义 术 语 特 征 古今字 同一个词,先后所用的不同的字,时代在先的叫古字,时代在后的叫今字。
A,后来写作B 古字一字多义,今字表其中某义。 异体字 意义、读音相同,完全可通用 A,同B 音、义完全同,形不同 繁简字 繁体字与简全字合称。
多数繁简字属于异体字,只是其中一体较为简化。 一对一 字形上:异体字 笔画数:繁简字 一对几 注意对应关系 假借字 假借字 借用一音同或音近的字表示某一意义不同的词 本无其字 本义消失,形义间无联系 通假字 本有其字 A通B 仅音相同,假借字有另义 合音字 两个字合为一个音节 A,BC的合音。
狮、飙、虎 一字字音析为两个音节 例:狻猊、扶摇、於菟 避讳字 因避君尊长之讳而改易的字 1.改字形2.改读音 (一)古今字 1.从词的角度看,同一个词,先后用不同的字表示,这两个字之间是古今字的关系。先有的叫古字,后造的叫今字,也叫后起字、区别字。
从字的角度看,一个字形原来表示多个义项,为了避免产生歧义,就另造一字分担这个字的某一义项,这两个字在这个义项上是古今字的关系。 2.古今字不是异体字。
因为今字只是表示古字的某一个义项,不能完全替代所有义项。如,“说”——“悦”,“悦”不能表示“说话”的义项,仅表示“说”所表示的“高兴、喜悦”之意。
3.一般说来,今字出现后,古字仍然存在,只是表示的义项减少了。 4.今字产生的方式 (1)以古字作声符,另增形符。
如:文——纹; 景——影 (2)改换古字形符:如:赴——讣; 没——殁 (3)完全改换,形体上看不出联系。如:身——娠; 亦——腋 5.古字的多个义项可以通过另造新字的方法来分工,也可以通过改变字音来分工,于是就有了多音字。
如: 衣:名词,衣服,读 yī ;动词,穿,读yì. 食:名词,食物,读shí;动词,吃,读sì。 词由单音节逐步向多音节过渡,也是出于区别其意义的需要。
如:危,有“高、危、难“几个义项,后来,后面两个引申义分别演变成了危险、危难,(均是同义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