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作文后记怎么写
在漫长的小学路上,留下了一串小脚印,它们陪我踏过了小学六年的时光。在它们背后,留下了一段段有趣的故事,一个个美丽的梦想。在这期间,有五彩的仙子在欢唱,有时光爷爷的教诲,有梦想的泡泡装点。 我的哭哭笑笑,我的懵懵懂懂,我的奇思异想,我的“英雄事迹”,都像一朵朵美丽的花,绽开在“生活”这片辽阔的土地。 我的足迹,我记载;我的生活,我热爱。
实话告诉你吧——写作文并不难!但是,有一部分同学老觉得没什么好写的,觉得没意思。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在实际生活中,多多留意身边的事物,到那时,你就会发现,你会有好多新的收获,似乎有写不完的话。这就是写作选材的秘诀~!
但即使选到了材,不会表达怎么办呢?到了这时候,就需要记一记第二个写作表达秘诀——“联想思考”。要写事,就要有“感”。要有感想可写,就得一边读书,一边联想身边的生活,联想学过的知识。比如,读的老舍先生的散文《养花》,你可以联想一下自己是否有养花、养宠物的经历,是养几天就养死了,还是养得生机勃勃,跟老舍先生的经历和感受是否有相似之处呢?老舍先生说养花的经历有苦有乐,你可以联想到人生的成功与失败,列举事例,深挖思想,写出来,就是一篇很棒的作文!~
2.后记怎么写
后记是写在书籍或文章之后的文字。多用以说明写作经过,或评价内容等,又称跋或书后。唐代韩愈作《科斗书后记》便有后记之称。古人多用书某书或某文后这一题名,如宋代欧阳修即有《书梅圣俞稿后》,曾巩有《书魏郑公传后》,王安石有《书李文公集后》,都以书后为题。偶或用读某书或某文后题这一名称,如唐代柳宗元《读韩愈所著毛颖传后题》,便名之读后题。后世所谓题跋,都是后记。后记实际是列在书后的序文(见序),但与序文稍有不同。其差异之处在于后记或跋,篇幅往往小于序,在内容方面往往不需如序说得那么全面,体制规模也都小于序文。
如何写后记:
写完一篇文章后,如果要有补充的或遗漏的问题,都可以用后记的形式。有些采访性的或新闻性的文章,在事后有了新的发展而又不便单独介绍的,都可以后记的形式加入文章。既能丰富文章内容又不耽误出版,两全其美。
有时作者故意用后记的形式对某个问题提出引人深思的看法,让读者能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
有题记不一定要有后记。后记只是对你的文章中心的升华。你可以在最后用一个自然段来表达中心,而不一定用后记。有时用了后记反而显得文章过于累赘。
3.论文后记怎么写
后记是针对前言来说的,一般来说,可以写一些你引用的资料从哪来,以及你在写这篇论文中的感受,你的论文中的优点或论文简介(可以写得有悬念一点,吸引人),然后呼吁别人来看你的论文,不过后记要短小精炼切忌又长有罗唆。
你可以参照下面这篇写:
致谢
时光茬蒋,岁月如梭,进入贵州大学法学院法律硕士班学习三年来,不敢说学业有成,至少是追求不懈,回首往事,不禁感慨、感动和感激。凡事但求无愧于父母的养育、恩师的教诲和自己的努力,所幸的是我坚持了下来,从一个起点走到一个终点,今天我又开始了新的征程。
决定将 《****若干问题研究》作为硕士毕业论文选题,是源于一起引起很大争议的案件,即三九医药案.第一次在网上看到这个吵得沸沸扬扬的案件,当时的感觉就是公司法和民事诉讼法的衔接出现了问题,后来通过查找一些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关于这起案件的来龙去脉,才了解到国内的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确实走在了世界各国的后面,公司中小股东的权益经常因为大股东的贪婪而被吞噬。写这篇文章之前,也阅读了许多专家学者关于该项制度的阐述,受益匪浅。也希望这只是一个开始,而不是结束。
感谢导师***教授,她治学严谨,在繁重的行政事务下,对我们给予悉心指导、提供无微不至的帮助,这一点将永远铭记在心。感谢****教授、****教授、****教授等老师,对本人的帮助颇大,表示深切的感谢。
还有法律硕士班的**同学、***同学、***同学等人的帮助,一一铭记在心。贵州省移民开发办的领导和同事,他们的关心永生难忘。
此外,还要感谢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审稿和参加论文答辩的专家们,感谢对本文的意见与建议,这样我才能更快地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加以改正得以提高。
在文章写作过程中,曾多次遇到写作误区和盲点,所幸最终能坚持下来,囿于学识,不足之处,请诸位师长指正。
4.文集的后记怎么写
如何写后记:
写完一篇文章后,如果要有补充的或遗漏的问题,都可以用后记的形式。有些采访性的或新闻性的文章,在事后有了新的发展而又不便单独介绍的,都可以后记的形式加入文章。既能丰富文章内容又不耽误出版,两全其美。
有时作者故意用后记的形式对某个问题提出引人深思的看法,让读者能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
有题记不一定要有后记。后记只是对你的文章中心的升华。你可以在最后用一个自然段来表达中心,而不一定用后记。有时用了后记反而显得文章过于累赘。
5.作文后记格式怎么写
题记用在文章的开头,标题的下一行。
一般放在正文开头之前,位置特别“抢眼”。好的题记一下子就能抓住阅读者的心,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后记用在文章的结尾。对题记的要求较为简单:短短的语句,美美的语言;淡淡的情感,浅浅的哲理。
那么,什么样的题记才能令人过目不忘,成为文章的点睛之笔呢?答案只有一个:让题记活画出作文的灵魂! 一、悬念引人入读 题记以悬念的形式出现,能立刻吊起人们阅读的胃口;如果悬念再设置得“精彩”一些,那就犹如一颗石子投向平静的水面,激起人们的阅读欲望,引发想像的美妙意境。 例①:以“喝彩”为话题写作文。
(2003年北京中考题) 也曾自卑,也曾哀怨,因为我知道你有多丑,可那一刻,我由衷地为你喝彩…… ——写给残疾的母亲 例②:以“书”为话题写作文。(2003年天津中考题) 一个喜欢读“书”的女孩,一个不喜欢“读书”的女孩。
我就是这样一个双色女孩,你愿意倾听双色女孩的蓝色寂寞吗? ——题记 例③:风雨中, (2003年长沙中考题) 那风雨怎么会忘记?闭上眼就会想起;那风雨埋藏在心底,欲倾诉却只能借助纸和笔…… ——题记 例④:以“盼”为话题写作文。(2003年山东中考题之一) 我是差生我怕谁,反正没人注意我。
不妨文中抒真情,盼君听我心里话。 ——写给自己的话 二、真情拨人心弦 作文是用心写出来的,放在“版眼”的题记,只有真正用“心”、用“情”写出来,才能拨动人心弦,引人共鸣。
例⑤:以“交往”为话题作文。(2003年四川中考题) 今天是我的生日,祝福却无语;今天是你的祭日,落泪又无声。
权且让我以心做纸,以泪作文,再忆你我相识的点点滴滴吧。 ——写给知己朋友 例⑥:以“母爱”或“父爱”为话题作文。
(2003年浙江宁波中考题) 风筝升天,禁不住丝线缠绵;大雁南飞,依然频频回望。岁月易老,世事易变,流逝的岁月中,不变的是母亲那一生都深情的牵挂。
——写给母亲的话 例⑦:以“相信自己”为话题写作文。(2003年河南中考题) 不要抱怨自己的命运,我们都是上帝的宠儿;不要畏惧山外的山,人外的人。
相信自己:你就是山外之山,人外之人。 ——写给昨日自卑的我 例⑧:以“责任”为话题写作文。
(2003年广西中考、重庆中考题) 几万年前,人类茹毛饮血;几千年前,人类刀耕火种;几十年前,人类登上月球……人类在告诉人类:人,需要责任。 ——题记 三、唱出“反调”出人意料 常言道:水无常态,文无定式。
如今呼唤创新精神、激励张扬个性日益成为作文的主旋律。真正意义上的创新,是指善于从不同角度、不同视觉、不同层面去思考同一问题,从而获得不同的感受和体验,丰富作文的内涵并写出独到之新意。
当然,题记中的“反调”的要求也是个性与规范的有机统一。 例⑨:以“ 的我”为题作文。
(2003年广东中考题)嘿嘿!“两面三刀”有什么不好,我就是个地地道道的“两面派”。 ——我的自画像 例⑩:以“自然”为话题作文。
(2003年黑龙江中考题) 我愿做只井底之蛙,那儿清凉又舒爽,那儿隐蔽又安全。来,来,来,请跟我来,跳到井底远离人类。
——一只井底之蛙的劝世格言 四、美佳“题记”辑录 父亲那一跪才使我明白,我与父亲之间缺乏的不是爱,而是沟通,心与心的沟通。 ——《沟通》题记 地球孕育了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宝贵、惟一、公平的。
正因为生命如此宝贵,所以我们更应该去关爱它。 ——《关爱生命》题记 当理想的七彩翅膀拍击着现实的空气时,我进入了一个微妙的、朦胧的、多雨的季节。
游过少年时代的梦境,我伫立雨中,17岁的日子有风也有雨,有快乐也有烦恼。 ——《我的快乐与烦恼》题记 曾经有过许多黄昏,我对着夕阳低吟浅唱;曾经有过数不清的黎明,我迎着朝霞讲诉我的向往。
少年时代是如诗如画的岁月,少年时代是放飞琥珀般的梦的季节。 ——《我的未来不是梦》题记 父亲用母亲般的关怀温暖我湿冷的心;父亲用母亲般的温柔体贴我受伤的心;父亲用母亲般的手抚平我伤裂的心…… ——《家事》题记 生活是什么?在孩子眼里,生活是快快长大;在大人眼里,生活是赚钱过日子;在老人眼里,生活是健康长寿。
——《生活告诉我》题记 我失去的东西太多了,就连诚实、自信这些人生中最重要的东西,竟然也丢了。我应该将它们拣拾起来,带着它们重新上路。
——《寻找失去的东西》题记 若干年前的某一天,我和伙伴们正在天堂玩耍,被稀里糊涂地装进一只天蓝色易拉罐里,从此开始了我的易拉罐人生。 ——《易拉罐人生》题记 母亲的爱,是一条长长的电话线,无论我走多远,都时时刻刻把我牵挂,它将陪伴我走到永远。
——《母爱》题记 生活中处处充满了风景。你是高山,你就是一道风景,因为你把峻峭和雄伟展示给了人间;你是垂柳,你也是一道风景,因为你把妩媚和风姿展示给了世界。
——《我就是一道风景》题记 跳跃,让我学会勇敢;跳跃,使我充满信心;跳跃,在无时无刻撞击着我的心扉;带着我挑战下一次飞跃。 ——《笑容,跳跃的奏曲》题记 至于后记,内容上和题记相似,可以再一次点题,照应题目。
6.散文后记咋写
后记(postscript)写在书籍或文章之后的文字。多用以说明写作经过,资料来源等与成书有关的情况或评价内容等,又称跋或书后。 唐代韩愈作《科斗书后记》便有后记之称。
后记的文字应该简洁、洗练,点到为止,后记往往是参与编辑工作的人员或者作者本人所写,篇幅往往小于序,在内容方面不需如序说得那么全面。
附录:
《古城月色 后记》 自从散文集《晴雪》出版以后,我一直还想出一本散文集。几经周折散文集编成了。一日朋友集会,我说我的集子想叫《站在世纪的边缘上》。并想请葛忠老师题写书名,他看了看,若有所思。有位朋友当即断然否定:“不好,啥呀!”遂提出了《老城旧事》、
《月照老城》等几个名字,聚餐会成了策划会。
散文写了这么多年,还是应了那句话:散文易写难工。想要出新是十分困难的。一个人总有一个人的艺术追求,犹如穿衣,犹如口味。
我想我写的散文应如同一枚橄榄,富于咀嚼性。也许写了许多年的诗,对于一眼见底的散文早已厌倦。歌德说得好:一部“优秀的作品无论你怎样去探测它,都是探不到底的”。
如何提高自己,一是读古人的书,一是读自然社会这本书。黄庭坚云:“人胸中久不用古今浇灌之,则尘俗生其间;照镜觉面目可憎,对人亦语言无味”。古人说,书中自有颜如玉,说的是书中有面容美如玉的女人。如果说书洗涤了人的尘俗,内心清明,容颜也会变得和善。“未有不学而能者,学所以修身也,身修则无不治矣。”(王安石语)其身正其言也正,人品决定了诗品和文品。
写作惟一就是向生活学习,向自然学习。郑燮说得好:“凡吾画竹,无所师承,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
在这其中我悟出了一些东西:写文章不可勉强为之,越想写的“像个散文”,最终写出的却不像个散文。越是无所用心,清静无为,越是能写出好的东西来,写文章一旦和功啊、名啊、利啊扯在一起,便会一塌糊涂。
书后附录了几位朋友写的评论,还有刘书芳的的一篇却没有找到,只好存遗珠之恨。这本散文集的出版得到了各位老师和文友的支持,特别要感谢葛忠老师挥毫题写书名,感谢刘建军、高国和、秦朝晖、李雁征、李晓瑛等人的创意。
感谢印刷厂的大力支持。还有许多人做了默黩无闻的工作,他们把青春的年华、心血、汗水,植在书的字里行间,植在层层叠叠的岁月里……他们是真正的英雄。
由于水平局限,书中有舛误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作者
农历丙戌年五月初五日
7.怎样写“作文后记”
张瑞元“作文后记”是一种作文后的作文。具体做法是:每一次作文发下来以后,我们要把老师批改过的作文细细地看几遍,注意看看哪些地方被老师改过了,改了后好在哪里;作文后面加了什么批语,是表扬的,还是批评的,指出了什么问题;作文中出现了哪些错别字,这些字为什么会错;哪些地方还有毛病,但老师没有指出来等等。然后针对这些,把自己的认识、想法写在作文后面,这就成了一篇“作文后记”。
写好“作文后记”至少有以下几点好处。首先,它可以帮助我们总结作文成败的经验教训,逐步培养自己修改文章的能力。现在,把做作文看成是应“差事”的学生已经很少了。但有些少年朋友很难看出自己写的文章哪些方面不足,也许是“当事者迷”吧,自己写的文章,往往自己觉得“还可以”。写完后,修改了一两遍,便觉得“通顺流畅”了。通过写“作文后记”,我们可以结合老师的批改,站在一个新的角度看出自己的作文存在的问题,懂得怎样写恰当,怎样写不恰当,从老师的批改中受到启发,逐渐学会自己修改作文,不断提高表达能力。其次,可以发挥老师批改的积极作用。以前有这样的现象,老师煞费苦心地把学生的作文一本一本地改好,但发给学生后,有的学生只是望一眼分数,粗粗地看一眼批语,就往书包里一塞,根本不研究老师的批改。弄得老师的精批细改成了瞎子点灯——白费蜡。所以,写“作文后记”的过程,也是对老师批改的消化过程。我们要对老师批改后的作文进行认真地比较、分析、研究,从中受到启迪,得到教益,因而就自然培养了我们对文章的分析、鉴赏能力,阅读能力也相应地跟着提高了。
有一位同学以《记一件事》为题写了一篇记叙文。在作文中,他记叙了自己经历的一件小事。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上学的路上,他遇到了一辆煤车上坡,拉车的工人叔叔很吃力。他本想做件好事,但偏巧穿了一件新衬衫,正在踌躇,后面上来两个少先队员,不由分说,帮助工人叔叔把煤车推上了坡,两个少先队员身上却沾上了许多煤灰。目睹这一情景,他自己感到十分惭愧。材料很好,但文章平铺直叙,重点不突出,还有不少病句和错别字。老师批改后,在批语中指出了文章的不足。这位同学在“作文后记”中写道:
再读读自己的作文,觉得开头写得太长,累赘。如果像鲁迅先生的《一件小事》那样,开门见山就好了。事后自己的思想活动写得太简略,没有点出事情的意义。
有些病句和错别字如果自己反复多看几遍,也能改出来,主要是粗心大意。另外,“踌躇”的“躇”字写错了,“五讲”、“四美”上的引号也没有加,老师还没有指出来。
这篇“作文后记”结合已学过的范文,检查自己的习作,总结出了教训,简洁地分析了原因,并指出了老师批改时没有指出的问题,说明这位同学对作文是认真读过,进行了仔细的研究的。在下次的作文练习中,他一定能从这次习作中受到教益,有所提高。
8.作文后记格式怎么写
作文后记”是一种作文后的作文。具体做法是:每一次作文发下来以
后,我们要把老师批改过的作文细细地看几遍,注意看看哪些地方被老师改
过了,改了后好在哪里;作文后面加了什么批语,是表扬的,还是批评的,
指出了什么问题;作文中出现了哪些错别字,这些字为什么会错;哪些地方
还有毛病,但老师没有指出来等等。然后针对这些,把自己的认识、想法写
在作文后面,这就成了一篇“作文后记”。
写好“作文后记”至少有以下几点好处。首先,它可以帮助我们总结作
文成败的经验教训,逐步培养自己修改文章的能力。现在,把做作文看成是
应“差事”的学生已经很少了。但有些少年朋友很难看出自己写的文章哪些
方面不足,也许是“当事者迷”吧,自己写的文章,往往自己觉得“还可以”。
写完后,修改了一两遍,便觉得“通顺流畅”了。通过写“作文后记”,我
们可以结合老师的批改,站在一个新的角度看出自己的作文存在的问题,懂
得怎样写恰当,怎样写不恰当,从老师的批改中受到启发,逐渐学会自己修
改作文,不断提高表达能力。其次,可以发挥老师批改的积极作用。以前有
这样的现象,老师煞费苦心地把学生的作文一本一本地改好,但发给学生后,
有的学生只是望一眼分数,粗粗地看一眼批语,就往书包里一塞,根本不研
究老师的批改。弄得老师的精批细改成了瞎子点灯——白费蜡。所以,写“作
文后记”的过程,也是对老师批改的消化过程。我们要对老师批改后的作文
进行认真地比较、分析、研究,从中受到启迪,得到教益,因而就自然培养
了我们对文章的分析、鉴赏能力,阅读能力也相应地跟着提高了。
有一位同学以《记一件事》为题写了一篇记叙文。在作文中,他记叙了
自己经历的一件小事。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上学的路上,他遇到了一辆煤
车上坡,拉车的工人叔叔很吃力。他本想做件好事,但偏巧穿了一件新衬衫,
正在踌躇,后面上来两个少先队员,不由分说,帮助工人叔叔把煤车推上了
坡,两个少先队员身上却沾上了许多煤灰。目睹这一情景,他自己感到十分
惭愧。材料很好,但文章平铺直叙,重点不突出,还有不少病句和错别字。
老师批改后,在批语中指出了文章的不足。这位同学在“作文后记”中写道:
再读读自己的作文,觉得开头写得太长,累赘。如果像鲁迅先生的《一
件小事》那样,开门见山就好了。事后自己的思想活动写得太简略,没有点
出事情的意义。
有些病句和错别字如果自己反复多看几遍,也能改出来,主要是粗心大
意。另外,“踌躇”的“躇”字写错了,“五讲”、“四美”上的引号也没
有加,老师还没有指出来。
这篇“作文后记”结合已学过的范文,检查自己的习作,总结出了教训,
简洁地分析了原因,并指出了老师批改时没有指出的问题,说明这位同学对
作文是认真读过,进行了仔细的研究的。在下次的作文练习中,他一定能从
这次习作中受到教益,有所提高。
请采纳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