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洒扫应对手抄报手写什么内容
宋代大儒朱熹《大学章句》序中写道:“人生八岁,则自王公以下,至于庶人之子弟,皆入小学,而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
“洒扫应对”意为洒水扫地,酬答宾客,本是儒家教育、学习的基本内容之一。所谓“洒扫”,是指对学生的教育要从生活的劳动教育入手,以养成清洁整齐的习惯。
“应对”则是在待人接物方面的礼节教育,积极引导、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养成生活“洒扫应对”进校园 放学了,民主路小学一年级的刘懿湾小朋友回到家中,把作业做完,看见妈妈正在晾晒洗干净的衣服,赶紧跑过去说:“妈妈,我来。”抢过妈妈手上的衣服,和妈妈一起共同晾晒。
刘懿湾所做的,是在践行学校正在开展的“洒扫应对——日行一孝”主题活动。这一去年12月由南宁市文明办倡导、组织实施的“洒扫应对”实践活动,由各中小学根据实际确定自己的活动主题,活动一直延伸到新学期。
民主路小学的“洒扫应对”实践活动,具体分为3个主题开展,即学生每天的“日行一孝”活动;每月一次的“红领巾晓礼义,洒扫应对进社区”实践活动;不定期举行“洒扫应对”体会交流活动。“日行一孝”活动要求孩子们为长辈们做力所能及的事,尽尽孝心,这成了学校少先队员们每天必做的功课。
每月一次的“红领巾晓礼义,洒扫应对进社区”活动由学校联合社区,开展关注留守儿童、关爱社区空巢老人、社区文艺义演、社区义务劳动等公益活动。不定期举行的“洒扫应对”体会交流活动,由学校组织各班级通过展板、墙报、文艺表演、演讲等形式,汇报展示学生“洒扫应对”活动成果。
清早,在逸夫小学三年级(1)班的早餐上,学生们也在接受“洒扫应对”教育。班主任甘惠芳要求学生们在有序排队领取食物时,做一个“必修课”,就是要大声地对分发早餐的老师说一句:“谢谢!”说得大声的,便得到表扬。
而四(3)班班主任梁舒老师,带领学生成立了一个“模拟图书馆”,“图书馆”馆长、管理员皆由学生自己担任,规定了“有借有还”、“丢书需赔”的奖惩办法,并在学期末开展“最佳读本”、“最佳荐书人”评选活动。孩子们在馆里自主管理、自我约束,从最初的爱上读书,到爱护图书,到尊重他人,到萌生民主意识和责任意识,在潜移默化中养成从“爱物”到“爱人”的好行为好习惯。
为了让文明礼仪体现在学生行动中,衡阳路小学推出了一系列颇有特色的校内精品活动:每天“快乐劳动15分钟”,学生们拿起扫把、铲子,到各自的清洁区扫地、擦窗户、拖地板。每天“行为习惯养成8项训练”,孩子们在具体而扎实的训练中,规范自己的言行,从课堂上师生“立—礼—起—坐”文雅的答礼中,从列队出操“快、静、齐”的队伍中读出《弟子规》中的“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毕恭敬”。
每周学校还开展“我为书香添绿叶”、“我为书香添光彩”评比活动,评出习惯养成模范班、文明星、孝顺星、博学星、勤劳星等,做到了读经典,规言行,学做结合。 孩子们变懂事了 李女士的儿子今年6岁,看着孩子缺少玩伴,李女士利用周末带儿子与朋友及其孩子相约公园。
没想到见面不到半小时,两个孩子就因争抢玩具闹开了。两位母亲不得不把扭打在一起的孩子拉开。
而在小学,老师们也常常会因学生们批评不得,不喜分享,不愿合作,而挖空心思设计教学环节和桥段。 “我们班上有一个女孩子,平时比较乖巧,但就是批评不得。”
逸夫小学班主任甘惠芳老师说起一个故事:一个女生因午休时说话,影响同学休息,被管理老师批评后,当场哭闹发作,并找到班主任借手机,说要叫妈妈接她回家,还说要让家里状告学校,状告老师,让甘老师哭笑不得。 类似的情形,担任该校少先队总辅导员的黎峰老师也遇到过。
“有的孩子在学校里一个样,出了校门却是另一个样,简直判若两人。” 开展“洒扫应对”,让家长、老师看到了孩子们实实在在的变化。
在新学期开学交给学校的一份心得报告里,刘懿湾这样写道,“每天,我负责帮妈妈晾晒洗干净的衣物,到今天为止我坚持了32天,爸爸妈妈都夸我是小帮手,夸我会孝顺父母了,我挺高兴的。” 民主路小学不少家长反馈说,活动开展后,孩子变化很明显,有的孩子爱和父母说知心话了,有的孩子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体会和感激父母培育自己的艰辛和不易,不仅掌握了简单的劳动技能、合作技能,也渐渐养成了孝顺父母、报答父母的传统美德。
2月6日元宵节当天,民主路小学组织部分大队干部、少先队员前往刘圩镇开展慰问孤寡老人及留守儿童。四年级男生刘高扬第一次去敬老院,在那里跟老人一边聊天一边煮汤圆。
当他把煮好的汤圆递给一位老奶奶时,老人激动得哭了,说有人关心的感觉真幸福。这样一个小小的举动让老人那么感慨,刘思杨心里很触动,说:“原来奉献爱心,尊老爱幼就这么简单。”
感恩向善是目的 说起开展“洒扫教育”的初衷,较早开展这项教育探索活动的衡阳路小学校长许必丰给记者讲了这么一个故事—— 一位老者和3个母亲聚在一起聊天,她们分别谈到自己的儿子。第一个母亲说:“我的儿子比其他孩子都身手灵巧。”
第二个母亲说:“我的儿。
2.李阳阳连笔字怎么写简单一点
李阳阳的签名体
李阳阳的连笔写法
希望能帮助到你
3."敬廉崇洁"为主题的手抄报内容
古人云:“勤正是立身之本,勤勉是立业之本,勤俭是立家之本,勤廉是立德之本。”一个国家,要想繁荣富强,就必须提倡清廉,只有形成人人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社会风气,国家才可以繁盛下去,人民才可以安居乐业。翻开历史的画卷,凡是清正廉洁、务实为民的清官廉吏,总是受到百姓的崇敬与爱戴。北宋时代的包拯,刚正清廉,百姓称其为“包青天”,千百年来妇孺皆知;明朝的海瑞,一心为民,两袖清风,博得举国爱戴;清代的于成龙,一身清廉,蜚声朝野。当今时代,也有孔繁森、牛玉儒、郑培民、任长霞,他们无不已清正廉洁要求自己,他们的事迹更让老百姓广为传诵。
敬 廉 崇 洁 小 故 事1
【名言录】1、以人为鉴,明白非常,是使人能够反省的妙法。 ——鲁迅 2、一个人应当摒弃那些令人心颤的杂念,全神贯注地走自己脚下的人生之路。——斯蒂文森
3、反省是—面莹澈的镜子,它可以照见心灵上的玷污。——【苏联】高尔基
4、正直是这么美妙的东西,重金难买。 ——会 冶。
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无过矣。——荀况
6、每星期、每个月,至少要匀出一天的时间,切切实实反省一下:自己究竟给人们做了些什么事? ——彭德怀 7、赴汤火,蹈白刃,武夫之勇可能也;克己自胜,非君子之大勇,不可能也。 ——杨时 8、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
【故事屋】著名历史学家吴晗在清华大学读书时,家庭负担重,经济比较拮据。他才华横溢,常常写文章获取稿酬来渡过难关。一次,他想买一部《明史纪事本末》,没有钱,就赶写了一篇《清明上河图与金瓶梅的故事》,得到10元稿酬,买了这部书。可是,他对自己写的这篇文章并不满意,并为之内疚。在第二年,他又为这篇文章写了一个补记,进行匡正补缺。
前人高尚的节操,我们不但为之感动,更要追求其自律精神。
【名言指南】1、世路无如贪欲险,几人到此误平生。 ——[宋]朱熹
意思是说世上的路没有比贪欲更险恶的,多少人都是因此误了一生。)
2、没有思想上的清白,也就不能够有金钱上的廉洁。 ——[法] 巴尔扎克
3、“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孔子
这是孔子对他学生曾参说的一番话。一个读书人,应该将遵行发扬道义作为志向与目标,如果不是这样,总以穿不上时髦光鲜的衣服,吃不到山珍海味而觉得羞耻,这个人就不值得与他讨论问题,大概作朋友的资格也都没有。
4、“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中国古代格言
所谓淡泊,就是清简素朴,少一点私欲。这样,谋私的心不再像火焰一样燃烧,浪花一样翻滚,酒醉一样躁热,而像镜子被擦拭干净,像池水被沉淀透明,这时候高远纯洁的志向也就自然浮现,主宰原本飘荡无主的心。 5、“吾曰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58685e5aeb931333332626130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论语·学而》
这是说一个人要养成“吾曰三省吾身”的习惯,日日反思行为,检点作风,及时发现不足与错处,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6、贪侈会破坏人们的心灵纯质,因为不幸的是,你获得愈多,就愈贪婪,而且确实总感到不能满足自己。——法.安格尔 7、德行告诉人们:反抗诱惑吧,那样你才有更多的机会做出高尚的行为来。— —俄.车尔厄雪夫斯基
【故事欣赏】“五代”清郎
袁津修经历了北魏、东魏、北齐、北周、隋五个朝代,为官50年,始终以清贫为本,连一升酒的薄礼也不受,于是人们皆呼袁津修是“五代”清郎。
作为一名中学生,不应只从表面了解“敬廉崇洁”,首先应该做好的就是志存高远,从自身做起。近几年来,社会生活水平逐渐提高,每个家庭都几乎成为了小康家庭,生活富裕了,浪费的风气也就盛行了起来,社会上的贪官也就多了起来。自古传下来的“廉洁”也几乎被人们忘得一干二净。面对这样的社会风气,我们应该做的是什么呢?铺张浪费、大手花钱?不!作为一名中学生,作为一名受过教育的学生,我们应做的是“敬廉崇洁”!我们也许不能去真正的遏制住社会上的贪污腐败之风,但是我们可以做到并且必须做到的是坚定节俭信念,树立节约志向,真正做到不多花父母一分钱。
4.关于母爱无边的手抄报图片
关于母爱的古诗
1、《游子吟》【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别老母》【清】黄仲则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3、《十五》【宋】王安石
将母邗沟上,留家白邗阴。月明闻杜宇,南北总关心。
4、《岁末到家》【清】蒋士铨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5、《母别子》【唐】白居易
母别子,子别母,白日无光哭声苦。
关西骠骑大将军,去年破虏新策勋。
敕赐金钱二百万,洛阳迎得如花人。
新人迎来旧人弃,掌上莲花眼中刺。
迎新弃旧未足悲,悲在君家留两儿。
一始扶行一初坐,坐啼行哭牵人衣。
以汝夫妇新燕婉,使我母子生别离。
不如林中乌与鹊,母不失雏雄伴雌。
应似园中桃李树,花落随风子在枝。
新人新人听我语,洛阳无限红楼女。
但愿将军重立功,更有新人胜于汝。
抄下来
5.秋葵图页与李嵩花篮图页出自哪个朝代
均为南宋。
秋葵图页是南宋院体画的精品,更是南宋写生画的绝妙之作。画作者无载。
《秋葵图》系绢本、设色,纵24.5厘米、横25.7厘米,作者佚名。画面写秋葵一枝,工笔钩勒填彩。即先以线条勾轮廓,然后填以深重的色彩,其风格特点是用笔工稳精细,重在赋色。秋葵之花瓣用粉细勾,叶用重绿,重彩渲染,布局谨严,一丝不苟,姿韵生动。两朵盛开的花与疏疏的几枝叶,充分表现出秋葵的神态。此图堪称南宋院体画的精品,是南宋写生画的绝妙之作,据著名书画鉴定家张珩先生鉴别认为与马麟所画葵花团幅之笔法无异,故疑为马麟所作。
该画无著录可考,清代末期归四川总督丁宝桢家收藏。解放后,由张毅曲捐归四川省博物馆珍藏。画面右侧有明代著名书画鉴定家项元汴的收藏章“墨林秘玩”(朱文篆书)等两方,左侧有“丁伯川(丁宝桢之子)鉴赏章”(朱文篆书)等收藏印四方。
《李嵩花篮图页》是南宋画家李嵩创作的一幅绢本设色画。画幅的左下角有款识:“李嵩画”。鉴藏印钤 “项子京家珍藏”。据款识可知,这是南宋著名的画院画家李嵩的手笔,小中见大,不同凡响。
竹篮编织精巧,里面放满了各色鲜花,有秋葵、栀子、百合、广玉兰、石榴等,小小的花篮折射出繁花似锦的大自然——美丽、多样、蓬勃、朝气,让人看了之后感到十分亲切,画家对自然、生命的热爱和关注亦油然绢上。画幅虽然不大,但是描绘细腻具体,线条富有表现力,敷色艳丽雅致,构图稳定饱满。
李嵩(1166-1243年),南宋画家,钱塘人。少为木工,后为画院待诏李从训养子,随其习画。历任光宗、宁宗、理宗三朝画院待诏。擅长人物、佛像,尤长界画。
在中国绘画史上,南宋亦为重要时期。宋高宗赵构无意恢复中原,虽然偏安于一隅,但因他极力提倡书画艺术,所以绘画的兴盛仍然不减于北宋。南宋延续旧制,设立画院,为了“粉饰太平”组织画家进行创作,以为当时的政治服务。画院在绍兴时期(1131——1162年)最为兴隆,可与北宋宣和时期(1119——1125年)比美,呈现出历史上的繁盛景象。
由于皇帝重视,画院笼络了许多知名画家,同时也培养了不少新手,刘松年、李唐、马远、马麟、夏圭等即是南宋画院的佼佼者。南宋画院中的绘画长处是注重写生,强调形似,要求刻画对象真实、精确和符合古人绳墨法度。流行画风是精细的观察和逼真的描写,因此院派花鸟画大都描绘得精工艳丽,细腻生动,传世以小品纨扇居多。《秋葵图》即是一幅不大的纨扇作品。
6.四年级手抄报
名言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 朱熹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 三国志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 陆游
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面。—— 歌德
真正的读书使瞌睡者醒来,给未定目标者选择适当的目标。正当的书籍指示人以正道,使其避免误入歧途。 —— 卡耐基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 朱熹
古诗
唐·杜甫《冬夜读书示子聿》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唐·颜真卿《劝学诗》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观书有感》
(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月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转载请注明出处育才学习网 » 宋李篙花篮图手抄报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