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个人主义怎么念
个人主义
拼音如下
【gè rén zhǔ yì】
个人主义是一种道德的、政治的、和社会的哲学,认为个人利益应是决定行为的最主要因素,强调个人的自由和个人权利的重要性,以及“自我独立的美德”、“个人独立”。个人主义反抗权威以及所有试图控制个人的行动—尤其是那些由国家或社会施加的强迫力量上。因此个人主义直接反抗将个人地位置于社会或共同体之下的集体主义。个人主义经常被人与利己主义相混淆,但事实上个人主义与利己主义是不相同的,而个人主义也是古典自由主义的构成要素。
2.报纸的拼音怎么写
报纸的拼音是bào zhǐ。声母是b和zh,韵母是ao和i,声调是第四声和第三声。
释义:报纸是以刊载新闻和时事评论为主的定期向公众发行的印刷出版物或电子类报纸。是大众传播的重要载体,具有反映和引导社会舆论的功能。
例句:报纸上刊登了介绍孔繁森事迹的长篇通讯。
早在距今2000年前,中国就出现过类似的文书抄本。它是当时的官府用以抄发皇帝谕旨和臣僚奏议等文件及有关政治情况的刊物,称为《邸报》。它具有报刊的某些特点。可认为是最早形式的 “政府公报”。原藏于敦煌莫高窟的唐代《进奏院状》,是中国已知的最早的一份手抄邸报。
扩展资料:
报纸可以作为商品,也可以作为政治斗争的宣传品。历史上,西方发达国家的报纸大多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4b893e5b19e31333431376663官报时期、党报时期和商业报纸时期。
在官报时期,报纸对于封建王权来说.主要是政治斗争的宣传品,但对于特许经营报纸的出版商来说,它是一种通过出售而获利的商品。
党报时期,相当多的报纸从属于各个政党或派别,为各自的利益作宣传,但也存在较大的有明显政治倾向的商业性报纸。
19世纪中叶,美国、英国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多数报纸,每份报纸的价格便宜到只是本国货币的最小单位(美分、便士)。当报纸面向下层公众之时,它们开始最大限度地争取公众,以赢利为主要目的。于是,党报时期结束,进入了商业报纸时期。
3.波 字的拼音怎么写
波:bō 部首:氵 部外笔画:5 总笔画:8 1. (形声。
从水,皮声。本义:波浪,水自身涌动而成波动的水面) 2. 同本义 [wave] 波,水涌流也。
——《说文》 规有摩而水有波。——《韩非子·八说》 起波涛。
——《淮南子·人间》。注:“波者,涌起。”
河渭为之波荡。—— 张衡《西京赋》 扬素波而挥连珠兮。
——《文选·王褒·洞箫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苏轼《赤壁赋》 洪波涌起。
——《乐府诗集·曹操·步出夏门行》 3. 又如:波磔(向右下捺的一笔叫磔,波浪形的叫波磔);波查(苦难;折磨);波平如镜(水面平静如镜);波臣为虐(指水灾);波骇(水波激烈动荡。引申为受到震撼);波峭(指岩石或屋宇的曲折峻峭。
后用以形容人物的威仪俊伟有风致) 4. 涌流的水;流水 [flowing water] 长桥卧波。——唐· 杜牧《阿房宫赋》 5. 又如:波路(水路;航路);波流(水流;支流);波神(水神) 6. 风波。
比喻事情的意外变化 [sudden turn of events]。如: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轩然大波 7. 目光流转;流转的目光 [look] 目流睇而横波。
——傅毅《舞赋》 8. 又如:眼波(形容流动如水波的眼睛);秋波(比喻美女的眼睛);波俏(俏丽) 〈动〉 1. 激荡,起水波 [wave;ripple] 洞庭波兮木叶下。——《楚辞·九歌·湘夫人》 2. 又如:波腾(波浪涌起的样子。
多比喻众议激烈);波靡(随波起伏,顺风而倒);波荡 3. 波及,推而及之。扩散 [spread]。
又如:波及无辜(牵连到无罪的人);波累(连累;牵累);波害(扩散其害);波扰(波动烦扰) 4. 奔;逃跑 [run] 各自波逃,信脚而走。——敦煌本《张义潮变文》 5. 又如:波波(劳苦奔波的样子);波波碌碌(奔走忙碌的样子);波逃(逃跑) 常用词组 1. 波长 bōcháng [wavelength] 波在一个振动周期内传播的距离 2. 波荡 bōdàng [heave;surge] 水波摇荡。
比喻动荡、不稳定 3. 波导 bōdǎo [wave guide] 一种用在微波波段中传输电磁波的装置,用于无线电通讯、雷达、导航等无线电领域 4. 波动 bōdòng (1) [wave motion;fluctuation of prices] (2) [指水]波浪式地涨落或起伏式地运动 (3) 像波浪那样起伏不定;不稳定 行情波动 5. 波段 bōduàn [wave band] 无线电广播中,把无线电波按波长分成的段。如:长波;中波;短波;超短波 6. 波峰 bōfēng [wave crest] 指质点在振动过程中所达到的正向最大值的位置 7. 波幅 bōfú [amplitude] 指质点在振动过程中偏离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 8. 波谷 bōgǔ [trough of wave] 指质点在振动过程中所达到的负向最大值的位置 9. 波痕 bōhén [wave mark] 浅海、河湖的一种小型地形特征,由尖波峰、圆波谷,坡度对称组成连绵波浪状 10. 波及 bōjí (1) [spread to]∶扩散到;传播到 疾病波及全岛 (2) [involve;affect]∶影响到 经济危机波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11. 波谲云诡 bōjué-yúnguǐ [change constantly like cloud and wave] 形容事物像云彩和波浪那样变化莫测 12. 波澜 bōlán (1) [billow;great wave] 大波浪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起)。
——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2) 多用于比喻 文章波澜起伏 13. 波澜老成 bōlán-lǎochéng [magnificently superb] 形容文章气势雄壮,波澜:波涛。比喻文章气势浩瀚有起伏。
老成:老练、成熟 毫发无遗憾,波澜独老成。——唐· 杜甫《敬赠郑谏议十韵》 14. 波澜壮阔 bōlán-zhuàngkuò [surge forward in billowy (powerful) wares] 比喻声势浩大 15. 波浪 bōlàng [wave] 由风与水之间摩擦引起的水面不平状 16. 波累 bōlèi [implicate] 波及带累;拖累 17. 波罗蜜 bōluómì [paramita] 佛教用语,指到彼岸也译作波罗蜜多[梵Pāramitā] 18. 波罗蜜 bōluómì [jackfruit] 木菠萝。
也作“菠萝蜜”。热带水果之一 19. 波俏 bōqiào [pretty] 漂亮;俊俏 草坪上那个小女孩追着小球,带着天真的笑,显得波俏极了 20. 波色 bōsè [color of wave] 水波的颜色 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
——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21. 波斯 Bōsī [Persia] 伊朗的旧称 22. 波斯菊 bōsījú [coreopsis] 一种一年或两年生草本观赏植物,花红色或白色 23. 波斯猫 bōsīmāo [persian cat] 一种毛色纯白,瞳孔一个蓝色、一个黄色的猫 24. 波斯湾 Bōsī Wān [Persian Gulf] 阿拉伯语称“阿拉伯湾”,印度洋的一个边缘海,位于伊朗高原与阿拉伯半岛之间 25. 波涛 bōtāo (1) [great waves]∶江湖海中的大波浪 (2) [billows]∶一种大涌浪,尤指出现在外海的 闪烁着阳光的波涛上下翻腾 26. 波纹 bōwén [ripple] 水面轻微起伏而形成的水纹 27. 波折 bōzhé [setback] 事情进行过程中所出现的曲折变化。
4.历史怎么写拼音
1. 读音:lì shǐ
2. 释义:历史,汉语词语,含义有三:
3. 记载和解释作为一系列人类进程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
4. 沿革,来历。
5. 过去的事实。
3.介绍:历史,简称史,一般指人类社会历史,它是记载和解释一系列人类活动进程的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多数时候也是对当下时代的映射。如果仅仅只是总结和映射,那么,历史作为一个存在,就应该消失。历史的问题在于不断发现真的过去,在于用材料说话,让人如何在现实中可能成为可以讨论的问题,历史是延伸的。历史是文化的传承,积累和扩展,是人类文明的轨迹。
6. 广义狭义解释:
1.客观世界运动发展的过程,可分为自然史和人类社会史两方面。
2.人类历史在社会的演变过程称之为“历史”。神人记丑,烧给冥界,一般是指人物所发生过的事。
3.历史学:与历史的概念相对应,历史学也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4.广义上,“历史”可以指过去发生的一切事件,不一定同人类社会发生联系。在哲学上,这种含义下的历史称为历史本体,例如宇宙历史、地球历史、鸟类历史等等。
5.自然史。
6.一般来说,历史学仅仅研究前者,即社会史。
7.值得注意的是,历史随时产生,是人们在过去自由活动的如实记录。它存在的意义是,让人们总结过去,充实未来的生活,以史为鉴,借古论今。
7. 引证解释:
1.过去事实的记载
《三国志·吴志·吴主传》“纳鲁肃于凡品,是其聪也……屈身於陛下,是其略也” 裴松之 注引《吴书》:“﹝ 吴王 ﹞志存经略,虽有馀闲,博览书传历史,藉采奇异,不效诸生寻章摘句而已。”
2.指已过去的事实
**《农业合作化的一场辩论和当前的阶级斗争》:“我们的目的就是要使资本主义绝种,要使它……变成历史的东西。”
3.经历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回:“这便是野鸡道台的历史了。”
4.指自然界和社会的发展进程
金一《文学观》:“从古帝王之业,真能赤手开创而无所凭藉者,历史上,多不过三四人。”
5.柏的拼音怎么写怎么读
“柏”的拼音是: bǎi bó和 bò
简体部首: 木 ,部外笔画: 5 ,总笔画: 9
释义
◎ 常绿乔木,叶鳞片状,结球果,有“扁柏”、“侧柏”、“圆柏”
◎ 姓。
◎ 〔~林〕德国的首都。
◎ cypres
◎ 同“檗”。
组词
◎ 柏拉图 Bólātú
[plato] (公元前427—公元前347) 古希腊客观唯心主义哲学家
◎ 柏林 Bólín
[Berlin] 德国中东部、施普雷河注入韦尔河口处的城市,重要国际交通枢纽之一;面积833平方公里,人口343.3万(1990)
◎ 柏油 bǎiyóu
[asphaltum;pitch;tar] 在松节油中溶化的一种沥青材料,因其具有光照下不熔的能力而用于铺路、照相工艺等
造句
一、独山子岩画位于米泉市柏杨河哈萨克民族乡独山子村。
二、是否真如柏杨先生所说的“丑陋的中国人”是一盘散沙?
三、比较柏杨与“幽默大师”鲁迅的杂文创作,在幽默运用上二者的相似与不同之处兼而有之。
四、柏杨最后发表一文的结尾是:“不为君王唱赞歌,只为苍生说人话。”。
五、柏杨批判大半生的“酱缸”,却获得了新的生命力。